小学作文教学“发展性评价”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i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作文教学与评价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作文发展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是一种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关注学生作文情感、态度、能力及成果的综合性评价方式。文章主要论述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展性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两方面内容,旨在更好地发挥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性评价
  一、作文发展性评价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教学评价上更是颠覆了传统的过于关注习作成果、以甄别、筛选为主要目的的评价方式,新的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过程,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作文教学评价更是如此。
  作文发展性评价是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体式要求对学生作文作出精当的评价并提出具体升格建议,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真情实感的、有创意的表达应鼓励。”作文发展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培养学生表达素养的核心正好契合了新课改对学生习作评价的新要求。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离不开发展性评价。
  二、作文发展性评价运用的问题
  现阶段,尽管作文发展性评价已日益被认同和接受,但在实际运用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传统作文评价方式的掣肘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要经过时间的历练的,作文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较新型的评价方式,虽然正日渐受到关注和运用,但仍然受到了传统作文评价方式的冲击。由于理念更新的滞后、习惯使然以及评价主体本身能力有限等方面限制,目前,作文发展性评价仍然难以真正走进每一个课堂。传统的作文教学只针对学生最终的作文作出评价,大多只需要依赖教师单向评价,而不需要其他主体的参与。因此,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会更倾向于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这成了作文发展性评价普及的“绊脚石”。
  (二)作文评价主体能力的局限
  作文发展性评价打破了以往作文评价只依赖教师讲解的传统,让学生、家长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进来,这样做虽然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但现实中每个孩子、每个家长的学识、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难以保证人人都能有效地批改、评价作文,强制要求可能最终会流于形式。
  三、作文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评价,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作文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作文发展性评价就是这样一种既讲求实效性,又注重艺术性的评改方式。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重要作用,本文将提供以下几个策略。
  (一)标准的弹性化
  “标准”即衡量事物的准则。作文评价的衡量准则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而定,更应关注评价主体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此作文评价标准并非是唯一的,而是呈现多样、可变、富有弹性的。评价标准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根据学生自身原有的作文水平来确定。
  在作文教学中,曾有过这样的案例:班级一学生学习成绩平平,对作文更是毫无兴趣,平时经常不完成习作。在一次编故事的习作中,这位学生编了一个发生在校园的认真负责的班长和“淘气包”张明之间发生矛盾的故事,尽管情节和其他同学的大同小异,但他描写班长和张明争执时的词语既恰当又生动,比如“怒气冲冲地骂道”“大声反驳”“气急败坏道”“无理取闹”,这些词语不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班长和张明争执不休的场景,也把两人的神态、语言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笔者将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抓住这些词句大加赞扬。原本这篇看来构思平平、语句不通的习作竟成了一篇“佳作”。学生喜出望外,习作自信心陡然而生。在随后的作文课中,笔者一如既往地抓住该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称赞表扬,学生“佳作”不断,作文水平在不经意间逐渐提高了。在后来的习作课中,他竟毛遂自荐让教师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朗读。
  试想,如果教师将这一学段的习作目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或是只把优秀的习作与这篇习作作对比,那么这位学生得到的将是更多的批评或建议,何来作文的兴趣,更无提高可言。第多斯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面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应不断调整评价标准,制定弹性可变、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为促进主体的发展服务。
  (二)内容的综合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驗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评价。”作文教学评价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来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发展为基点,更注重对学生习作过程的评价,考查学生习作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很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时,笔者引导学生提前收集、积累关于各地的风俗,通过列表或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对比,从而区分出自己家乡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民风民俗。在充分收集、整理、了解了资料的情况下,再让学生抓住自己家乡特有的风俗民情来进行写作,这单元的习作成果可谓是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有描写东海人龙舞的,有介绍吴川飘色的,也有写雷州戏剧的,更有讲解民间奇俗穿令箭、翻刺床的……各地各乡风俗,应有尽有,这都是得益于习作前期收集资料的充分准备。当然,也有的学生通篇堆砌材料,缺乏了自己对风俗的经历与感受,但他们认真收集资料,积极准备习作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习作成果固然重要,但学生收集、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材料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体现作文发展性评价的重要过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应“立足过程,走向发展”。对学生习作过程和方法的肯定,是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作文评价方式,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是造成小学生作文普遍缺乏个性、单一空泛的重要原因。发展性评价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再拘泥于教师个人的评语,而倡导师生共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提倡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或写作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评、互评作文的习惯。每次完成一篇习作,笔者都会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桌交换评或小组内互评。一开始,学生会觉得有一定难度,甚至会敷衍对待,但笔者没有纠结于学生一时的不足,而是耐心引导他们先从字词、标点开始改起,对他们表现出的优点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他们批改的热情,增强他们的信心,再逐步过渡到字词篇的修改。一学期下来,有些学生甚至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评语。
  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中,一位学生这样评道:这篇作文是一篇佳作。文章能寓情于景,在丁香花的环境描写中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清新隽永,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友谊、孝心的可贵。
  学生能取得这样可喜的进步,与平时自评、互评的作文训练是分不开的。学生自评、互评作文是一个共同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培养成就感,学生也能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其作文批改能力和习作水平自然也得到了较大的锻炼、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
  除了自评、互评方式外,笔者在作文教学评价中,还会采用师评、家长参评、展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可以通过口头形式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加以评价,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对学生的习作综合评价,即采用评语、等级相结合的方式。所谓“教无定法”,在作文评价中也应该“评无定法”,从标准可变化、内容综合化、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等方面着手,力求更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作文。
  综上所述,作文发展性评价正是一种以不同学段作文教学目标为参考,针对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最终成果等方面内容,依托学生、家长、教师等多主体、多角度、多方式進行作文评价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需要作文发展性评价,作文发展性评价的发展也离不开小学作文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林淑姿.论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09(17).
  [2]李云.浅析发展性评价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读天下,2016(09).
  [3]张玉环.作文教学之激励性的评价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4(10).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湛江524000)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须予以重视,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笔者探索出“激趣导学”“设疑促学”“精读积累”“拓展深化”等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积极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饱含人类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沉淀。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和教育路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很好的素材。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持续推进美术素质教育,广州市番禺区华师附中番禺小学开设了广彩选修课,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广彩、喜欢广彩、爱上广彩之余,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番禺区沙涌小学等珠三角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分析小学语文閱读教学的现状,探索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活动体验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增加学生参与各种外显活动的自主性,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文章从精心设计、善于主导和评价反馈三个层面探索了活动体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具体来说,设计方面要做到确立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联系学生生活,切合实际需要。教师主导方面要做到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小组合作;收放自如,加强组织调控;评价反馈方面要做到建立评价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调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在学校里听教师讲课,课后复习、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而在翻转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答题解惑等活动,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改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对文化品格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具体阐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品格培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增强文化品格培养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最大化渗透文化品格培养,提出了立足乡土文化、深挖教材文化素材、创设文化情境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文化品格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
摘 要: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理解了除法的基本含义,“有余数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学习除法后被除数有剩余的情况,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维度的探究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设计对应练习,帮助学生内化规律。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规律理解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知识后的
摘 要:我校品德科组以学科教学渗透“环保教育”为研究的计划,以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为主阵地,结合各部门和各学科的活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文章从“深挖教材内容,培养环保意识”“通过课外作业,强化环保理念”“结合生活实践,培养环保习惯”“结合各部门活动,渗透环保教育”四个方面论述小学品德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品德;环保教育;教学
摘 要:教师运用和谐教学法能激励、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愿学、爱学、乐学的心理趋向,通过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关系,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笔者论述运用和谐教学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激趣导入新课,为阅读教学奏响前奏;利用丰富的课堂活动,为阅读教学唱响主旋律;积极拓展课外活动,使阅读教学拓展延伸。  关键词:和谐教学法;小学
摘要:自2016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推行以来,法治教育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把握和实施,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实践存在诸多的顾虑和困惑。经过几年探索,我们尝试在生活中寻找与法治教育相契合的教学手段,利用生活事件、创设情境、引入绘本故事培养法治精神和模拟践行搭建回归生活的“桥”,探寻提高低年段法治教育的有效之路。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  法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青少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