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美育贯穿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品味教材,让学生感受自然美,感受到心灵的陶冶,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指导学生去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此来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和感情,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审美能力 美育 鉴赏 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如果没有美育渗透的教育,可以说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1]。那么,审美教育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如何利用高职语文教材来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使学生产生审美情感呢?
一、品味教材,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自然美,受到心灵的陶冶。
自然界中的优美风光,最能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高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这样优秀的作品,它们都是作者在感受大自然的优美风光之后获得的心灵写照。作为高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祖国高山大川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从而陶冶他们的心灵。读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其实,自然万物无论怎样,都蕴含着美的因素,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体验,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美,于不知不觉间升腾起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圣情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曙日出海,瑶草作华,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我们还可以捕捉自然风景中产生的意境美。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者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水乳交融的糅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读者自己去意会的那种“意境”。这些文章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性中,需要指导学生去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从而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
语文审美教育的渗透归根到底是培养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因此,语文审美教育渗透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培养审美感受能力,锻炼审美理解能力和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三个方面。培养审美感受的能力。情动方能辞发。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那是作者在生活体验中的各种感受,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人情美,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如学习舒乙的《梦和泪》,感受到冰心老人的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正是目前中学生身上所缺少的,通过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弥补。锻炼审美理解能力。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的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美育目标的最高境界。“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作者描写小轩修葺后的幽美,静谧的景色,叙写刻苦自勉的学习,母亲祖母对儿孙的真切关怀,夫妻和谐恩爱,家常琐事,表现一种世事沧桑,人生变故的凄苦悲凉的情绪,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书斋的眷念之情。马卡连柯说: “既然每个人先天固有的对美的追求是最好的动力,那么利用它,就可以使人变得文明。”审美教育能净化情感,唤起意志,增强毅力,构建健全的人格[2]。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经历熏染、浸润后所培养起来的审美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审美心理日趋成熟,在审美活动中就可以取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陶冶自己的目的。从而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美的因素,为审美教育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把学生教成心灵美的人,应以身作则先成为学生心灵美的表率。教师要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勤奋好学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具体的说,语文教师的审美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崇高的人格风范。语文教师要具有正直、诚实、谦逊的品格,要能堂堂正正地做人,扎扎实实地工作,在人格人品上体现出美,以自己美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较完美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能带领学生品析美的语言,感受美的形象,把握美的主题,使学生时时,处处心中装有美。艺术地运用语言的高手[3]。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艺术。成功的高职语文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地艺术地运用语言。因此,讲课要做到形神兼备,语言符合规范,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生动活泼“传神”的基础,讲求遣词造句之工,更是“传神”的需要。而这传形“传神”,则需要借助教师丰富而美好的情感活动。没有情感的语言终究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空洞而蹩脚的。
总之,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契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鉴赏、领悟各种美,并使他们最终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育实施的方法.
[2]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摘 要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美育贯穿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品味教材,让学生感受自然美,感受到心灵的陶冶,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指导学生去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此来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和感情,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审美能力 美育 鉴赏 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如果没有美育渗透的教育,可以说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1]。那么,审美教育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如何利用高职语文教材来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使学生产生审美情感呢?
一、品味教材,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自然美,受到心灵的陶冶。
自然界中的优美风光,最能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高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这样优秀的作品,它们都是作者在感受大自然的优美风光之后获得的心灵写照。作为高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祖国高山大川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从而陶冶他们的心灵。读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其实,自然万物无论怎样,都蕴含着美的因素,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体验,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美,于不知不觉间升腾起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圣情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曙日出海,瑶草作华,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我们还可以捕捉自然风景中产生的意境美。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者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水乳交融的糅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读者自己去意会的那种“意境”。这些文章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性中,需要指导学生去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从而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
语文审美教育的渗透归根到底是培养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因此,语文审美教育渗透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培养审美感受能力,锻炼审美理解能力和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三个方面。培养审美感受的能力。情动方能辞发。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那是作者在生活体验中的各种感受,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人情美,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如学习舒乙的《梦和泪》,感受到冰心老人的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正是目前中学生身上所缺少的,通过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弥补。锻炼审美理解能力。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的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美育目标的最高境界。“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作者描写小轩修葺后的幽美,静谧的景色,叙写刻苦自勉的学习,母亲祖母对儿孙的真切关怀,夫妻和谐恩爱,家常琐事,表现一种世事沧桑,人生变故的凄苦悲凉的情绪,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书斋的眷念之情。马卡连柯说: “既然每个人先天固有的对美的追求是最好的动力,那么利用它,就可以使人变得文明。”审美教育能净化情感,唤起意志,增强毅力,构建健全的人格[2]。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经历熏染、浸润后所培养起来的审美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审美心理日趋成熟,在审美活动中就可以取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陶冶自己的目的。从而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美的因素,为审美教育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把学生教成心灵美的人,应以身作则先成为学生心灵美的表率。教师要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勤奋好学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具体的说,语文教师的审美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崇高的人格风范。语文教师要具有正直、诚实、谦逊的品格,要能堂堂正正地做人,扎扎实实地工作,在人格人品上体现出美,以自己美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较完美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能带领学生品析美的语言,感受美的形象,把握美的主题,使学生时时,处处心中装有美。艺术地运用语言的高手[3]。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艺术。成功的高职语文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地艺术地运用语言。因此,讲课要做到形神兼备,语言符合规范,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生动活泼“传神”的基础,讲求遣词造句之工,更是“传神”的需要。而这传形“传神”,则需要借助教师丰富而美好的情感活动。没有情感的语言终究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空洞而蹩脚的。
总之,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契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鉴赏、领悟各种美,并使他们最终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育实施的方法.
[2]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