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其过程主要包含两种生物体的变化,即细胞形态变化和染色体形态变化。而且由于变化过程涉及的概念比较多、与有丝分裂的变化过程有一些相同之处,就使得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减数分裂。
【关键词】减数分裂;有丝分裂;DNA
减数分裂是高中阶段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比较难、也是比较重要的知识内容,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学习困难。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后,还是不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影响今后遗传等知识内容的学习。
1 相关概念
同源染色体是两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其中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它们也是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四分体是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只有在联会后出现。
在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染色体比原始的细胞少了一半,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是用ppt来演示,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不必再空泛的想象,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逐步的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首先总结好相关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内容打好基础,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把比较难理解的概念解释清晰。例如,姐妹染色单体,教师可以将其描述为“就是像孪生姐妹一样,但是又不是同一个人,却长的一模一样。”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形象。还有像“赤道板”,教师可以从地理的赤道开始讲起:赤道上的人都很热,都想往两边跑,因为那里热啊,就像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往两边跑;为什么不叫兄弟呢,因为兄弟大了,还住在一个村里,姐妹就要远嫁了。这样的讲课,既形象又生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是非常值得采用的。
2 分裂过程
高中阶段,生物老師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分裂过程,常常会编一些顺口溜,像“前期并肩自由飞,中期赤道想依偎,后期分开向两极,末期次级不成对”。这样的讲解非常的形象,而且还帮助学生记忆减数分裂的四个基本阶段,还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一般来说,教科书上都把减数分两段,每一段又分两个部分,前中后末,四个阶段。前期I:完成DNA的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成姐妹染色单体并向赤道板上移动,基本上所有的变化都要在前期进行。中期I:核膜、核仁都消失。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同源染色体沿着丝点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这时是在显微镜下确认分裂状态最好的时机。后期I: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染色体重新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末期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减数分裂。
接着,就是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过程。第二次分裂也是分为“前中后末”四部分。前期II: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这是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区别比较大的地方。中期II: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不同之处在于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后期II: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II: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性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两次分裂中有着相同和不同的分裂过程,但是经过教师的详细、形象、生动的讲解,学生就能轻松的区分两次分裂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两次分裂是连贯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绘制一些表格、折线图、DNA的变化折线图、染色体的变化折线图等等,帮助学生观察理解。绘制好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加深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
另外,由于这部分内容要求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从老教师或者网上找相关内容的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就轻而易举了。
减数分裂的学习难点在于细胞在分裂时,DNA只复制了一次,但是细胞却分裂了两次,在两侧分裂中,都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记忆的时候,学生容易搞混了。这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还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多的使用多媒体和尽可能的绘制图表,将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和染色体的变化详细的为学生展示出来,这种一目了然的教学方式,更加的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总之,只要能让学生更好地、更快的学习到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就是好方法。
3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对比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教师需要在教授减数分裂之前,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有丝分裂。在讲授减数分裂的同时,也可以拿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对比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有许多的概念是相同的。所以说,好多的变化过程也是学生比较容易记混淆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时,知识点都是新的,记忆比较容易,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学习减数分裂时,由于二者的概念有相同之处,但是很多变化过程是有区别的,就使学生将它们混在一起记忆,导致思路不清晰,甚至可能连一个知识点都掌握不到。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清晰的描述有丝分裂时,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和原来一样的细胞;但是在减数分裂中,DNA只复制一次而分裂两次。通过对比分析和观察图形,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就更容易掌握了。
总之,作为高中生物中比较难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减数分裂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遗传与进化等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好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变化过程,并与有丝分裂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使学生能更扎实的掌握这一知识内容,从而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生物课程奠定基础。
【关键词】减数分裂;有丝分裂;DNA
减数分裂是高中阶段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比较难、也是比较重要的知识内容,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学习困难。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后,还是不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影响今后遗传等知识内容的学习。
1 相关概念
同源染色体是两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其中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它们也是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四分体是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只有在联会后出现。
在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染色体比原始的细胞少了一半,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是用ppt来演示,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不必再空泛的想象,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逐步的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首先总结好相关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内容打好基础,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把比较难理解的概念解释清晰。例如,姐妹染色单体,教师可以将其描述为“就是像孪生姐妹一样,但是又不是同一个人,却长的一模一样。”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形象。还有像“赤道板”,教师可以从地理的赤道开始讲起:赤道上的人都很热,都想往两边跑,因为那里热啊,就像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往两边跑;为什么不叫兄弟呢,因为兄弟大了,还住在一个村里,姐妹就要远嫁了。这样的讲课,既形象又生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是非常值得采用的。
2 分裂过程
高中阶段,生物老師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分裂过程,常常会编一些顺口溜,像“前期并肩自由飞,中期赤道想依偎,后期分开向两极,末期次级不成对”。这样的讲解非常的形象,而且还帮助学生记忆减数分裂的四个基本阶段,还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一般来说,教科书上都把减数分两段,每一段又分两个部分,前中后末,四个阶段。前期I:完成DNA的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成姐妹染色单体并向赤道板上移动,基本上所有的变化都要在前期进行。中期I:核膜、核仁都消失。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同源染色体沿着丝点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这时是在显微镜下确认分裂状态最好的时机。后期I: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染色体重新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末期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减数分裂。
接着,就是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过程。第二次分裂也是分为“前中后末”四部分。前期II: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这是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区别比较大的地方。中期II: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不同之处在于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后期II: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II: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性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两次分裂中有着相同和不同的分裂过程,但是经过教师的详细、形象、生动的讲解,学生就能轻松的区分两次分裂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两次分裂是连贯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绘制一些表格、折线图、DNA的变化折线图、染色体的变化折线图等等,帮助学生观察理解。绘制好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加深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
另外,由于这部分内容要求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从老教师或者网上找相关内容的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就轻而易举了。
减数分裂的学习难点在于细胞在分裂时,DNA只复制了一次,但是细胞却分裂了两次,在两侧分裂中,都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记忆的时候,学生容易搞混了。这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还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多的使用多媒体和尽可能的绘制图表,将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和染色体的变化详细的为学生展示出来,这种一目了然的教学方式,更加的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总之,只要能让学生更好地、更快的学习到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就是好方法。
3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对比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教师需要在教授减数分裂之前,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有丝分裂。在讲授减数分裂的同时,也可以拿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对比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有许多的概念是相同的。所以说,好多的变化过程也是学生比较容易记混淆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时,知识点都是新的,记忆比较容易,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学习减数分裂时,由于二者的概念有相同之处,但是很多变化过程是有区别的,就使学生将它们混在一起记忆,导致思路不清晰,甚至可能连一个知识点都掌握不到。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清晰的描述有丝分裂时,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和原来一样的细胞;但是在减数分裂中,DNA只复制一次而分裂两次。通过对比分析和观察图形,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就更容易掌握了。
总之,作为高中生物中比较难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减数分裂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遗传与进化等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好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变化过程,并与有丝分裂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使学生能更扎实的掌握这一知识内容,从而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生物课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