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改革中政治科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从参与式教学的外延、本人的感受、树立的观念以及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应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政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力求构建一种“参与式”的政治课教学法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 政治课; 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践行,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种对话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政治课新《课标》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政治课堂不应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
师生互动,使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教学包含以下几点: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和预习参与、课中的学习参与、课后的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参与,真正体现“教”和“学”的双向互动,尤其对学生参与更为详细具体,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为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光是要传授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好、接受和掌握文本知识。因此,“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就是教师重在参与“导”,学生重在参与“学”。
3、“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过程及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理解知识,促进思维,提高能力;在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步内化中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思维形式,从而终身受益。
4、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师生参与互动,教师以“知”促“能”,学生以“智”提“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势必带动学生的“情、意、行”,这样,以本导情,以智力因素带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反过来,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新课标的话说,就是既要重视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下面就课前学生课前准备的参与、课堂学生参与活动、学习、课后的践行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
1课前预备
从心理学角度看,有意注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集中思想,专注注意点,效率一般比较高。为此,在教学某一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提纲,有时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有时要进行小品的演练等。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纲可依,有事可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预习的效果;否则学生在预习时只能浏览一下课文,不作深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速度和深度,老师除了要作好指导外,还要花时间强化的行为训练,使学生知行统一。
例如在自尊自信的教学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提纲:1什么是自尊、自信?2收集有关自尊自信的名言并背下来,3阅读课文“心灵导航”思考探究园“人的尊严”的思考题①智者让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②智者提出的事情,你原意去做吗?为什么?③少年得到答案了吗?你想怎么样回答他的问题?4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尊?这些预习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但又不是现成的,需要转一个弯或动一番脑筋,这样就逼使学生认真地去阅读课文,这样既熟悉了课文,又钻研了课文,为课堂教学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顺利展开。
2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
课堂活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导,学生在参与中的学是关键,教师的导是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动起来,要授之于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这一方面一定要强化。“政治的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可以说体现了这一点,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注意师生共评,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当然教师的设计(预设)也尤其重要,要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课文的知识,进行探究、认知、践行。从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例如在《自尊自信》一课的堂教学中,我预设了课堂活动:小品表演——班级风景(这是自尊吗?)。活动中设计的情景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个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具有典型性。黄平表现出自卑心理、青青表现出虚荣心、李金的表现是自负。通过活动,不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扮演者谈体验。接着全班同学结合小品谈对各主人公的行为表现的看法和感受,之后,学生自由发言,结合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交流和讨论自尊的内涵。最后,设计三个合作探究题①黄平、青青、李金他们的表现是自尊吗?②上述同学的表现分别是什么心理表现?③以上的心理表现有什么危害?应怎么样去克服呢?让学生先思考一、两分钟,然后小组讨论(小组长写好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备交流)几分钟后作交流,师生对话交流,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合作中探究课文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又碰到了一些问题,问题的生成是好事,说明又有了新的问题,我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探究解决。通过探究学生很容易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去释疑解惑。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使得学生们单一的经验变得丰富多彩,易于明确封闭、自卑等不良心理的危害,从而找到克服不良心理的方法和途径。总之,通过参与式的活动,全体同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回到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践行,实现真正的升华。
3课后知识延伸拓展
课堂教学中往往也要注意延伸拓展,但是课后的作业也要注意这一方面,许多老师的作业都是机械性的,而“政治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作业,一面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一面要体现思维性,要把作业看作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功过,又要把它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践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理解与宽容》一文学习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一道课外践行作业:“我思我行”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中选取三五个对象采取你认为适当的沟通方式,去理解他们。通过你的理解和相应的行动,使你和他们的关系得到改善。(1)我选择的对象: 。(2)我对 过去的印象: 是 。(3)我的沟通方式 是 。(4)我对 新的认识是 。(5)我与 关系的变化: 。通过让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进行前后的对比思考和评价,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检验实践活动的努力效果,懂得评价自己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是否适当,从而学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实现互相理解,增进人际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不过,这样的作业有时也提高了老师的工作量,但是这样的布置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体现了“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实质就是体现了“教师是学习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尤其是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凸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
当然“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也有其实践的经验积累,从我们教师自身的经历来说,你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不就是你自身参与的结果吗?从我们的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讲,他们成功不就是靠自主、探究学习的吗?所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样说:接受间接经验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做基础,如果知识传授得不到个体经验的认同,便不能在个体的心理生根、开花、结果。
因此,对于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学习、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拓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1、主体观: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实施都要本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开放观: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要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情景,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要真正做“课程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和学习的促进者”。
3、评价观:在多元化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和多样化,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出发,多鼓励多赏识,让孩子在你的评价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你的评价中收获丰收的快乐。让孩子在你的评价中爱学、善学。
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但是我想还要注意三个前提:
1、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参与式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积极参与,前提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参与才会有保障,否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和少部分的学生参与。所以建议在起始年级和学期开端教师要花一点时间在学生习惯的养成上 。
2、重指导。对一些学生陌生的知识或技能,教师要作好指导,要授之于渔;要用教材去教学生,要教给学生以方法,然后通过内化,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重体验、重活动、重过程。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这些“互动”要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参与教与学,可以这么说:有了学生的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放开手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参与,让鲜活生命之花绽放在互动开放的课堂,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新编<<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
[2]教育学和心理学
[3]思想政治课新课标
[4]<<中学政治教学>>2006年第10、11、期
【关键词】新课程; 政治课; 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践行,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种对话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政治课新《课标》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政治课堂不应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
师生互动,使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教学包含以下几点: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和预习参与、课中的学习参与、课后的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参与,真正体现“教”和“学”的双向互动,尤其对学生参与更为详细具体,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为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光是要传授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好、接受和掌握文本知识。因此,“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就是教师重在参与“导”,学生重在参与“学”。
3、“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过程及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理解知识,促进思维,提高能力;在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步内化中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思维形式,从而终身受益。
4、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师生参与互动,教师以“知”促“能”,学生以“智”提“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势必带动学生的“情、意、行”,这样,以本导情,以智力因素带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反过来,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新课标的话说,就是既要重视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下面就课前学生课前准备的参与、课堂学生参与活动、学习、课后的践行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
1课前预备
从心理学角度看,有意注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集中思想,专注注意点,效率一般比较高。为此,在教学某一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提纲,有时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有时要进行小品的演练等。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纲可依,有事可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预习的效果;否则学生在预习时只能浏览一下课文,不作深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速度和深度,老师除了要作好指导外,还要花时间强化的行为训练,使学生知行统一。
例如在自尊自信的教学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提纲:1什么是自尊、自信?2收集有关自尊自信的名言并背下来,3阅读课文“心灵导航”思考探究园“人的尊严”的思考题①智者让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②智者提出的事情,你原意去做吗?为什么?③少年得到答案了吗?你想怎么样回答他的问题?4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尊?这些预习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但又不是现成的,需要转一个弯或动一番脑筋,这样就逼使学生认真地去阅读课文,这样既熟悉了课文,又钻研了课文,为课堂教学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顺利展开。
2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
课堂活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导,学生在参与中的学是关键,教师的导是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动起来,要授之于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这一方面一定要强化。“政治的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可以说体现了这一点,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注意师生共评,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当然教师的设计(预设)也尤其重要,要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课文的知识,进行探究、认知、践行。从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例如在《自尊自信》一课的堂教学中,我预设了课堂活动:小品表演——班级风景(这是自尊吗?)。活动中设计的情景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个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具有典型性。黄平表现出自卑心理、青青表现出虚荣心、李金的表现是自负。通过活动,不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扮演者谈体验。接着全班同学结合小品谈对各主人公的行为表现的看法和感受,之后,学生自由发言,结合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交流和讨论自尊的内涵。最后,设计三个合作探究题①黄平、青青、李金他们的表现是自尊吗?②上述同学的表现分别是什么心理表现?③以上的心理表现有什么危害?应怎么样去克服呢?让学生先思考一、两分钟,然后小组讨论(小组长写好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备交流)几分钟后作交流,师生对话交流,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合作中探究课文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又碰到了一些问题,问题的生成是好事,说明又有了新的问题,我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探究解决。通过探究学生很容易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去释疑解惑。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使得学生们单一的经验变得丰富多彩,易于明确封闭、自卑等不良心理的危害,从而找到克服不良心理的方法和途径。总之,通过参与式的活动,全体同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回到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践行,实现真正的升华。
3课后知识延伸拓展
课堂教学中往往也要注意延伸拓展,但是课后的作业也要注意这一方面,许多老师的作业都是机械性的,而“政治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作业,一面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一面要体现思维性,要把作业看作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功过,又要把它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践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理解与宽容》一文学习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一道课外践行作业:“我思我行”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中选取三五个对象采取你认为适当的沟通方式,去理解他们。通过你的理解和相应的行动,使你和他们的关系得到改善。(1)我选择的对象: 。(2)我对 过去的印象: 是 。(3)我的沟通方式 是 。(4)我对 新的认识是 。(5)我与 关系的变化: 。通过让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进行前后的对比思考和评价,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检验实践活动的努力效果,懂得评价自己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是否适当,从而学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实现互相理解,增进人际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不过,这样的作业有时也提高了老师的工作量,但是这样的布置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体现了“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实质就是体现了“教师是学习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尤其是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凸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
当然“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也有其实践的经验积累,从我们教师自身的经历来说,你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不就是你自身参与的结果吗?从我们的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讲,他们成功不就是靠自主、探究学习的吗?所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样说:接受间接经验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做基础,如果知识传授得不到个体经验的认同,便不能在个体的心理生根、开花、结果。
因此,对于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学习、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拓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1、主体观: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实施都要本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开放观: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要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情景,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要真正做“课程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和学习的促进者”。
3、评价观:在多元化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和多样化,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出发,多鼓励多赏识,让孩子在你的评价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你的评价中收获丰收的快乐。让孩子在你的评价中爱学、善学。
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但是我想还要注意三个前提:
1、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参与式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积极参与,前提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参与才会有保障,否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和少部分的学生参与。所以建议在起始年级和学期开端教师要花一点时间在学生习惯的养成上 。
2、重指导。对一些学生陌生的知识或技能,教师要作好指导,要授之于渔;要用教材去教学生,要教给学生以方法,然后通过内化,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重体验、重活动、重过程。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这些“互动”要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参与教与学,可以这么说:有了学生的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放开手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参与,让鲜活生命之花绽放在互动开放的课堂,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新编<<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
[2]教育学和心理学
[3]思想政治课新课标
[4]<<中学政治教学>>2006年第10、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