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镑对抗欲望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醉后的豪言
  2007年6月,英国布里斯托城。
  “我发誓!我要每天只花1英镑!这样坚持过一年。”在一座爬满藤蔓的古旧小院中,一位有些微醺的女人在她的生日聚会上大声宣布。刹那间,原本有些喧哗的小院如同关门之后的布里斯托植物园那样寂静,人们愣愣地看着这位聚会的主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分钟后,一只杯子的破碎声打破了沉寂,人们惊讶的议论声比刚才喧闹的时候还高了几十分贝。
  “从这里到城里的公交车费也要两英镑,这才只有1英里远啊。”有人直接质疑花钱的数目;“你再也不能到处旅游了,也不能去酒吧甚至不能去喝咖啡了。”有人开始用她最喜欢的事情引诱她放弃这个疯狂的念头;“凯丝·凯莉你会减肥的,恐怕需要买些新衣服,因为你不得不吃素了。”有人直接开起了玩笑……
  瞬间,被无数质疑和反问轰炸的女人被激起了好胜心,她重重地把杯子放到桌子上,借着那“砰”的一声开口说道:“就这么定了,你们监督我。”
  第二天中午,头疼欲裂的凯丝·凯莉从床上挣扎着醒来。“该死,喝多了。还好是周末,不然就耽误上课了。”她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拿起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去那个她们经常光顾的咖啡馆享受悠闲的下午茶。突然她心中一惊,想起昨天似乎做了什么不太理智的事情。“想起来了,1英镑过一天。我怎么会有这么蠢的想法,希望这帮家伙已经忘了。”就在凯丝·凯莉安慰自己的时候,一位朋友发来一条短信,不无调侃地向她推荐特价26便士的镇痛药。“该死,这帮家伙记性还真好。”刚想回复反嘲一下的凯丝·凯莉在即将按下发送键的时候突然想起,一条短信还要一个便士呢!这可是她打赌的每天消费的十分之一啊!
  放下手机,凯丝·凯莉洗了个澡让自己清醒一些,开始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愚蠢的想法。好像是在自己的生日聚会上,朋友不断抱怨生活的拮据:有人每月要还高额的贷款、有人养活老婆孩子、有人不到发薪的时候就已经钱包空空……这些抱怨让凯丝·凯莉想起了最近的烦心事,哥哥的婚礼就要来临,自己还没攒够钱送他一件像样的结婚礼物。就在因为没钱而烦恼的同时,自己却和一帮朋友在院子里大手大脚地豪饮,这样怎么能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凯丝·凯莉突然想起她看过的一本书,一位美国妇女在圣诞节后惊讶地发现居然花了1000美元,于是决定在一年的时间里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再购物。当她看到这位美国妇女写自己如何抵挡星巴克咖啡和时髦牛仔裤的诱惑时,觉得自己也能做到。那么为什么不尝试一下,顺便给哥哥的婚礼礼物攒钱。于是借着酒精点燃的激情,凯丝·凯莉才做出那个令她现在后悔不已的决定。
  “既然说了,那就试试看吧。”想想朋友们在她失败后会摆出怎样嘲讽的表情,凯丝·凯莉决定还是尝试一下。“总不能不战而降吧!”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开始了一段改变她一生的神奇经历。
  似乎顺利的开始
  头发乱糟糟的凯丝·凯莉盘腿坐在自己的卧室里,看着面前一大堆东西和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纸,大脑突然一片空白。这是1英镑生活的第二天,在酒醒后的懊恼和赌气决定坚持下去之后,凯丝·凯莉决定先盘点家里到底有什么。“幸亏年初我一次性交了一年的房租,不然可以直接认输了。”想起这件事情让她很是雀跃,兴奋的她用了一个下午便将家中所有的东西盘点了一遍。盘点的结果却让一直自认颇为节俭的她吃了一惊。
  20套内衣和袜子,8双鞋,十几顶帽子,有些从来都没有用过;几乎关不上门的壁柜里是各种从来没用过的日用品,都是在超市被贴着黄色特价标签吸引之后冲动买下的;冰箱里塞满了各种食物,当然大多是特价品,面对着五罐从来没吃过的印度柠檬酸果,她怀疑当初买东西的时候大脑是不是智商清零了……
  在发现自己看似节俭却很盲目的消费习惯之后,凯丝·凯莉很是沮丧了一阵。不过没多久她就又高兴起来,这些当初胡乱买的东西足够她支持好几天不用花钱了。“我也不一定非得买《每日邮报》,房东的垃圾箱里不就有吗?这对于一天只花1英镑的人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她为自己能一分钱不花度过前几天兴奋不已。
  几周之后,凯丝·凯莉和女伴坐在院子里,对伴着夕阳的余晖轻松度过的几天进行总结。“不列出来我还真不知道,原来我每周的电话费随随便便就是19英镑啊!”凯丝·凯莉拿出一篇文章和朋友分享:《每日邮报》的一份调查显示,女士们平均每周要花费82英镑购买衣服、饰品和鞋子,46英镑购买化妆品,7英镑美发,64英镑喝酒和交际。“但是,这些都不是必要的,可以积攒起来给家里添置用品,或者作为退休基金存起来,而不是全都花掉,搞得自己债务缠身,不得安宁。”凯丝·凯莉在经过几周1英镑生活之后,对于非理性和非必需消费有了深刻的认识,开始给朋友灌输自己新体会到的消费理念。
  “这几周你的生活好吗?你想要什么东西我都可以借给你,你知道的。”朋友关心地问道,似乎这个悭吝鬼会像欧也妮·葛朗台一样过着令人无法忍受的生活。“没有,到现在为止还很容易。冰箱里的食物还足够吃。只要天气好,我们就这样坐在外面,不是和在酒吧里一样吗?走吧,我们去码头散散步,看看落日吧。”凯丝·凯莉微笑道。
  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她当初预想的那样艰难,几周的时间她就体会到了控制消费所带来的新乐趣。身为老师的她积极参加原来懒得去的社会活动,一开始只是为了活动所提供的一两瓶免费饮料或者一张音乐会、体育比赛的门票,可渐渐地,她发现这些社会活动扩大了她的视野,增强了她的交际能力。
  每个月,她会要求参加几次学校为学生组织的旅游,去伦敦、牛津、剑桥、斯特拉特福和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参观那里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有时候学校组织的旅游取消,她还会有些失落。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消磨时光的方式。在7月的初夏,她会骑车到郊外,一边欣赏着迷人的夜色,一边为街头艺人的表演喝彩鼓掌。“在这个地区,有太多可以欣赏的。我竭力劝说学生要充分利用在乡村居住的短暂时光。人们不是常说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生活,就会对那里的风景熟视无睹吗?嗯,我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错了。”正是她所坚持的1英镑生活,让她发现了很多被消费欲望所遮盖的美好与美丽。   凯丝·凯莉的1英镑生活美好得让她有些迷醉。这一切会不会太顺利了?
  麻烦来临
  8月的盛夏,即便是处在海边的布里斯托也有些让人热得难受。炎热的天气却没有对凯丝·凯莉造成太多的困扰。当柏油马路被烤得让人产生会踩出一个坑的错觉、可怜的老狗在树荫下无力地吐着舌头时,她正凉爽地待在公共图书馆,享受着冷气和无尽的知识。
  在旅游之外,图书馆是凯丝·凯莉最常去的地方。除了冷气和书本,这里的电脑也是她寻找各种免费活动、培训信息以及和朋友联络的重要途径。可是这一天,当凯丝·凯莉从图书馆走出来,却吃惊地看到原本锁着她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山地车——的地方,只剩下被剪断的两截锁链。“这下周末不能再骑车去巴斯了,也不能再到城市边缘购买便宜货了,深夜街上的醉鬼在到处找人麻烦时,也无法安全快捷地回家了。”烦恼的凯丝·凯莉去警局报了案,但其实她也知道,找回那辆和她相伴多年的山地车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以前她还不觉得自己和这辆山地车有什么感情,开始了1英镑生活之后,她才真正将这辆山地车当成最重要的伙伴。
  朋友看到凯丝·凯莉丢车之后的失魂落魄,主动将自己的自行车借给了她。可是欠人情、占人便宜从来不是她的风格,即便是她已经连着几个月每天都只花1英镑的时候,她也从不会去朋友家蹭吃蹭喝或是想着怎样去占朋友的便宜。好几次经过自行车店的门口,她都会不自觉地去摸自己的钱包,潜意识里有个声音在告诉她:买吧,这只是个意外,并不是你的错。
  就在凯丝·凯莉觉得自己越来越抵抗不住这声音的诱惑时,幸运之神降临了。她在一条林荫路上发现了一辆没有上锁的自行车,连着两天都孤独地待在那个地方。于是她把这辆车送到了警察局。知道她丢了自行车的警察给了她一个惊喜:如果六星期内没有人来认领,这辆车就可以属于她了。
  1英镑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大麻烦就这样神奇地解决了。
  凯丝·凯莉把这些经历写下来给朋友看的时候,朋友问她为什么要把这些经历展示出来。“这不仅仅是除了租金一年只花365英镑的问题,我想告诉人们,为某一件特别的事情攒钱是能做到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能过得很快乐。而且,生活中到处都有太多的超支、浪费和贪婪……我想把这些也展示出来。”
  硬币也疯狂
  “什么?你去法国度假了?”朋友惊讶地看着凯丝·凯莉,“你哪来的钱?英吉利海峡可不是布里斯托的郊外,骑着自行车就能过去。”“捡来的钱啊!”凯丝·凯莉有些得意。
  凯丝·凯莉法国度假之旅的钱,确实是几个便士几个便士捡来的。她捡钱的念头源于看到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介绍说,因为人们都嫌麻烦不愿意捡丢在地上的便士,皇家铸币局宣布,保守估计,全英国的沙发里藏有价值590万英镑的便士,下水道里有65万英镑,令人瞠目的是,大街上可能有价值2600万英镑的便士无人问津。这些硬币如果全部收集起来,足有一艘皇家海军战舰那么重,而且1便士硬币的实际金属价值是1.65便士,这简直就是极大的浪费。看完文章,凯丝·凯莉产生了捡硬币的念头。在散步的道边、在咖啡馆的沙发缝隙里……自从有了这个念头,她惊讶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硬币被孤独地遗弃。不到一年的工夫,她捡到的硬币有117英镑,足以应付她到法国度假的费用。
  凭借着这笔额外的收入,凯丝·凯莉有整整一个月没花自己一分钱。当朋友为了找到昂贵的汽车钥匙而买了一个金属探测仪之后,捡硬币对她来说逐渐成为一种游戏。有一段时间,她拿着金属探测仪徘徊在公园和郊外,竖着耳朵等待着“嘟嘟”的声音,可惜引发金属探测仪鸣响的不是瓶盖就是钉子……在被很多条狗不友善地驱赶之后,她找到了唯一一枚用金属探测仪找到的硬币,还是在她自己的家门口。这看似幼稚、无聊的行为,却让她找到了儿时的感觉——对一件事情最单纯的执著。
  正是这种执著,让凯丝·凯莉最终完成了一年里每天只花1英镑的壮举。唯一的遗憾是有一天她超支了,因为那天她不得不去看牙医,这可不是1英镑就能打发的事情。
  在结束1英镑生活之后,凯丝·凯莉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却意外地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她一下子成了名人,采访、演讲、活动……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充实起来。
  这一年的体验,完全改变了凯丝·凯莉的价值观:“现在,我会更理智地对待钱财。我开始了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除了找到物质消费刺激以外的快乐,这一年众多的社区活动还让她找到了一生中的真爱,一位理解、支持她的农场经理。两个人搬到了萨默塞特郡的布鲁顿,在那里他们过着安静的生活。
  只有征服了自己的欲望,才能看清生命的美好。尝试像每天1英镑这样有节制的消费生活,你收获的将是心灵的平静。
其他文献
一场来自大海的灾难,吞噬了载满金银珠宝的皇家舰艇;  一艘满载着新王后嫁妆的轮船,陷入了沉默的大海;  巨大的灾难不仅加速了西班牙帝国的灭亡,更令海盗猖獗;  无尽的奇珍异宝深藏海底几百年,却从未平静,因为,财富和冒险是人类乐此不疲的永恒追求。数百年来,佛罗里达“财富海岸”与寻宝猎人之间的浪漫故事,随着每一次海上发现,一次次惊心动魄。  变幻莫测的佛罗里达海岸线,被人们称为“财富海岸”。遇到飓风频
期刊
“远在我结婚之前,我和外子宾四在一起,常喜欢聊人生。成婚后,我们最初住在九龙钻石山难民区一小楼上。楼有小廊,可以望月可以远眺一线的海景……以后我们迁居九龙郊外沙田半山上……楼居有廊……从楼廊远望,海山苑然,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在此居住八年,每得闲暇常在此廊闲话……当时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宾四喜欢引古讽今……有时听得动心,我突然觉得自己在人生的意境上,又迈前了一步。满心的愉快,真不是我这支笔所能形容
期刊
据说,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身体比活着的时候轻21克,相当于10张纸、半个鸡蛋或者一枚小型戒指的分量。这21克,就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有苦难教育的传统,认为苦的尽头就是成功。于整个人生而言,这或许是对的。但是,天平的两端如果被放上难以忍受的沉重砝码,即使平衡,再坚硬的生命也难承受。  有这么一个孩子,姑且叫他石头。  喜欢发号施令,甚至经常对同学们动拳头;喜欢把头发理得很短,下课的时候把脑袋弯到
期刊
流浪,本来就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流浪街头,是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浪漫,唯美,心酸,困苦,是避免不了的,只有勇者敢于尝试这种生活。流浪是一种肆意的漂泊,过程和结果都难以预测,唯有经历过那种生活状态的人才知道人间的苦乐欢笑。  在笼子里桎梏久了就想出去走一走,释放一下内心的压力,那时候便向往流浪,内心彷徨,想跳出固定的生活圈子。  流浪者流浪远方的勇气是我一直敬佩的。那种毅然和决绝,眼神中历经沧桑。
期刊
中国人好面子、讲排场,吃喝住行样样都要以“高标准严要求”律己示人,铺张的情绪有了这样的温床,不滋生都难。住要住大房子,几十平方米不够就来个几套;代步出行明明二轮或者公交车可以完成,非要有个面子换辆四轮。面子都有了,房奴和车奴也就在这个时代诞生了。民以食为天,吃喝也不能马虎凑合,对不起自己的胃,也对不起自己的脸,尤其佳节假日,没有残羹剩饭总感觉他人吃不好,自己招待不周,不管是公款还是私款,皆有此现象
期刊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 歌德  曾经,他是与费翔、王洛勇并肩齐名的百老汇演员;现在,他是“中国第一部原创流行音乐剧”的导演。从百老汇到开心麻花,这个80后新秀的音乐剧之路就像一场“白日梦”。  为了这个梦,他险些与父母“势不两立”;为了这个梦,金融危机时他几乎倾家荡产;为了这个梦,他甚至当上了新东方的老师;为了这个梦,他有着太多的坚持……  不务正业  19
期刊
不久前,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年逾78岁的她长发披肩,依然精神矍铄,侃侃而谈。  她被称为“美国女权主义的阿凡达”,并被看成美国女权运动的面孔,当然这是一张美丽而有尊严的面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传奇经历就是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历史。  当记者问她“你的美貌对女权主义运动有什么影响”时,她说:“我高兴我有这样的面孔,我也为我的身材高兴,但是,我们这个社会过度关注女性的面孔和性感身材
期刊
如果你打算离婚或正在经历离婚,那么,没有什么能比“前妻”的忠告更能让你警醒的了。她们就是因为在离婚时不了解这些情况,才陷入了种种困窘和麻烦。  以下10条,都是已成为“前妻”的女人们的后知后觉。如果你正在为离婚伤神,希望这些过来人的意见能陪你顺利抵达婚姻的最后一站,助你在经济上和情感上都立于不败之地。  吐槽1  平复离婚之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离婚之初也许你觉得自己足够坚强,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情
期刊
开车上路,大家从来没有把那盏黄灯当回事,黄灯就是绿灯。新年有“新法”,不能闯黄灯,结果黄灯就一下子“火”了,一直闹到“以暂不处罚”公告天下才算收尾。  事实上,处罚闯黄灯并非中国独创,但中国却独创了对黄灯的千言万语,还有议论纷纷。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中国司机不适应。  说起来,这黄灯的发明者还是咱中国人,名叫胡汝鼎,一个纯正的杭州人。民国时期他在美国求过学,归国后还在浙江大学教过书。说起他发明黄灯也
期刊
还以为,他是身穿战衣手拿盾牌永远保护自己的骑士;还以为,能有更多的时日和机会坦然地感受他下巴的碎胡;还以为,她就是自己苦苦等候多年能与之携手终老的真命天女,能带她长途跋涉去浪漫之地旅行……清醒后才发现,所有的一切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那些漫不经心的细碎慢落在心底沉淀浮动,纹在心上的疼痛伤口慢慢裂开——从种满美好期待的日记到这一封即将落笔的分手信,人生已是沧海桑田。渐渐失温的在乎、尴尬太久的苦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