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文学现象发生和变化的规律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同世间万物一样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作家的思想立场、艺术感觉和审美修养等个人因素以及他所处和所属的种族、时代、社会结构、社会道德等社会因素,分别影响并共同作用于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影响文学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因素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宗教、法律、民俗、习俗乃至气候、生态等。家族兴衰虽然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它对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所起的作用很小,但它往往通过某些内容或形式表现出来。中西方文学虽也以家族兴衰为中心,但这些家族赖以存在的血缘关系常常受到金钱关系的冲击,显得非常脆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中国汉民族社会结构,正好体现了封建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和道德原则,相反,以金钱关系为纽带的西方民族社会结构,则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和道德原则。
  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总是受到大量偶然因素的影响。尽管相互独立的每一因素在总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通过对一些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进行分析,似乎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一、超常作家作品产生的规律
  在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作家中,超常作家和低常作家毕竟是少数,绝大数是一般作家。如果某作家表现出超常的艺术成就,他吸引的读者和批评家就会很多,便导致他艺术成就的超常;反之,作家表现出低常的艺术成就,他吸引的读者和批评家就会很少,便导致他艺术成就的低常。正因为这样,越是超常作家越易流传,越是低常作家越易失传。当然也有得以流传的低常作家,这种流传并非凭借其艺术成就,而是凭借某种偶然的机遇。超常作家为数本来就少,如果社会的衡量标准高,符合标准的作家就会更少,超常作家就会更加超常,人数就会更少。这是因为,超常作家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比如,中国文学在经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后,各种文体达到空前齐备时,终于发展到了曹雪芹时期。这个空前齐备,便为曹雪芹兼取众家之所长使艺术得以极限相容提供了最佳条件。这一条件,绝非曹雪芹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时儒家、释家、道家文化也空前繁荣,也为曹雪芹艺术的极限提供了最佳条件,这同样不是一朝一夕或个人努力的结果。正是上述原因,历史才孕育出了曹雪芹这位超常作家。但是,与曹雪芹同时代的“张雪芹”、“李雪芹”为什么不能成为超常作家呢?这里的重要原因便是曹雪芹的祖父、清代著名藏书家和文学家曹寅,为其嫡孙提供了整个种族乃至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尤其是为曹雪芹提供了文学艺术进行极限相容的最佳条件。而且曹雪芹原来生活境遇优裕,后来倍遭挫折乃至贫穷潦倒,有机会更深邃地体验人情世态,感悟到生命的深层意蕴,从而达到体验极限。正因为如此种种,曹雪芹才有可能创造出超常的成就,成为超常的作家。
  二、各种文体及其特点和创作风格相互更叠取代的规律
  中国文学最早形成规模的是诗歌,而诗歌仅适宜于表现瞬间感受。即使长篇叙事诗,也由于受韵律和平仄的限制,无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和淋漓尽致地叙述情节,甚至连瞬间感受和情绪的表达也受到了这些形式因素的束缚。正因为如此,诗歌作为一种文体,即使以渺小而瞬间感受和情绪为己任,也因为无法更充分地表达感受和情绪的微妙变化而逐渐被另一种文体以绝对优势取代了它的高峰地位。如果说唐代诗占高峰地位的话,到宋代则被词所取代。因为词较之诗,虽则词牌固定,乃至有呆板之嫌,但词的句式较之诗毕竟错落有致,灵活多样,更易于表现瞬间感受和瞬间情绪的微妙多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瞬间感受和情绪日益复杂多变,词这一文体形式也随之一筹莫展,于是至元代,曲便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文学的高峰地位。这是因为小令、套曲之词不大讲究平仄、韵律,形式更为灵活,更便于表达丰富复杂、微妙多变的瞬间感受和情绪。但是随着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不断丰富和复杂,元曲也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小说应运而生,在明清时代取代了元曲在中国文学中的高峰地位。因为小说可以将诗、词、曲的优点兼容并蓄,并能避诸家之所短,因而更能适应当时的社会,更能表达人们的感情。
其他文献
如何确保学生在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时不丢分或者少丢分,我们结合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见解,以期望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率。  一、把握考试考纲要求  我们在分析古典诗歌的时候,必须明白《考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用较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分数。2014年新《考纲》对古典诗歌有两个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认清形势 
期刊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开始往往是抓不住重点,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而看不到另一方面。就拿对汉字的观察来说,只是对轮廓的观察,不能辨别细节,区分相遇的能力差,正确的痕迹力量薄弱,又不能控制头脑中既有形象的重现。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在书写方面错误较多,一个字常常
期刊
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是学生观的转变。何谓学生观?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课程改革最终目的也将服务于全体学生,教师在教育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倘若教师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上做得不好,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教育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
期刊
一、教学内容安排应疏密相间、张驰有度  中国书法作品的创作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都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说。意思是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在内容安排上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要“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密而不疏,学生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则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活跃的思维。语文教学最忌“面面俱到”,
期刊
前段时间,去一所小学参加培训观摩活动,主题关于小学语文自读导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和研讨。自读是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一切自学行为,如读书、动笔圈、点、画、批、注,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注音、释义,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摘抄妙词佳句,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导学,指学生在自读学习探索问题思路贫
期刊
分析论据是将议论文的论证推向纵深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分析能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论据和论点有机统一。在议论文中所举出的论据,大多数情况下是陈述某人或某事的“结果”,因此就可以紧扣“结果”,做五个方面的分析,将议论推向纵深。  一、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分析“原因”,进行原因分析  论据陈述“结果”之后,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对论据陈述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加以剖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  
期刊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兴趣,而活动和兴趣又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那么课堂上如何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尽可能去“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
期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科任教师,没有了班主任的“优越”条件,更应该想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科任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捷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科任教师更努力地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进步,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科教学的更上一层楼。良好师生关系有赖于科任教师不断的探索与钻研,科任教师应该做到:1.建
期刊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种.就诗歌来说,按照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诗歌的题材又可分为?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以及边塞征战诗。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诗歌的类型。那什么样的诗才称得上好诗呢?近古的王国维提出,“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这个论断不是心血来潮的偶感,而是遍览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参悟,由此而写出
期刊
作为班主任,要关心班内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遵守纪律,团结向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且表现出色,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这样,整个班的工作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就会成绩突出,作为班主任也有成就感。因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入学教育,上好第一节班会  与学生约法三章: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努力学习。同时向学生承诺:尽力做一个好班主任。  二、加强养成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