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兴趣,而活动和兴趣又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那么课堂上如何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尽可能去“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小学生特别争强好胜,强烈的求知欲也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力求让学生个个鲜活,兴致盎然,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尤其是灰椋鸟的精美图片,采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当一群可爱的小鸟图片映入学生的眼前时.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紧紧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骤然被激起。这样学生很快就人情入境了,情不自禁地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发挥出自己的灵性,开启了自己的学习之门。
  二、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尽可能去“看”,鼓励学生展现自我
  “看”就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观看,通过“看”去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这样课堂就成为学生积极学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看图片提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边读、边想、同时动手直线划出问题答案,用问号标出不明白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多种感官被激发,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放飞学生的个性思维
  学习语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习,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等.大胆的各抒己见,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把自己所思考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这样课堂教学就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的个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四、小组竞赛是兴奋剂,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堂上学习的过程,既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也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过程。而小组竞赛新鲜、有趣、具有挑战性,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因此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对应点”。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学习知识就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课堂教学一旦焕发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力,就会更加精彩动人,课堂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五、努力打造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尽可能去“做”,让每个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尊重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课堂活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分层教学方法,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书本上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并有针对性的他们作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这样不但是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是要强化了他们的进步,学生也享受到了自己成功的喜悦。
  总之,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这个学习大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尽情飞扬,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著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已经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学,被世界各地的作者欣赏,成为世界名著。《阿Q正传》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阿Q的形象深入人心。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是要拯救国人的思想和灵魂,揭露和批判了以阿Q为代表的二十世纪初旧式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软弱、自私、自贱、虚荣、狂妄的劣根性。  《阿Q正转》的内容极其广泛、丰富,其思想意义更为深刻。  
期刊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重要。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伟大不光体现在他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更体现在他能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一、“态度决定一切”  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学生自主学习变得尤为重要的情况下
期刊
写作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是学生展示思想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基础不好,讯息迟缓,生活面狭窄,写作能力尤为薄弱,作文中最常见的毛病是言之无物、条理不清、主旨不明、语言表达不准确等,这些现象一直困扰着在农村执教的语文教师。有的教师深感:要教好习作有时比教任何一门学科都难。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又有其可爱之处,他们朴实、单纯,抬头见山,低头看水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之组织单位,是学生的摇篮,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接触学生之时间最长,开展之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之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下面就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为人师表,做好表率  规范学生之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之行为;提高学生之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之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
期刊
如何确保学生在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时不丢分或者少丢分,我们结合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见解,以期望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率。  一、把握考试考纲要求  我们在分析古典诗歌的时候,必须明白《考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用较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分数。2014年新《考纲》对古典诗歌有两个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认清形势 
期刊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开始往往是抓不住重点,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而看不到另一方面。就拿对汉字的观察来说,只是对轮廓的观察,不能辨别细节,区分相遇的能力差,正确的痕迹力量薄弱,又不能控制头脑中既有形象的重现。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在书写方面错误较多,一个字常常
期刊
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是学生观的转变。何谓学生观?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课程改革最终目的也将服务于全体学生,教师在教育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倘若教师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上做得不好,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教育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
期刊
一、教学内容安排应疏密相间、张驰有度  中国书法作品的创作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都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说。意思是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在内容安排上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要“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密而不疏,学生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则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活跃的思维。语文教学最忌“面面俱到”,
期刊
前段时间,去一所小学参加培训观摩活动,主题关于小学语文自读导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和研讨。自读是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一切自学行为,如读书、动笔圈、点、画、批、注,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注音、释义,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摘抄妙词佳句,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导学,指学生在自读学习探索问题思路贫
期刊
分析论据是将议论文的论证推向纵深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分析能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论据和论点有机统一。在议论文中所举出的论据,大多数情况下是陈述某人或某事的“结果”,因此就可以紧扣“结果”,做五个方面的分析,将议论推向纵深。  一、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分析“原因”,进行原因分析  论据陈述“结果”之后,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对论据陈述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加以剖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