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1)04-0001-04【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股静脉置管在老年卒中患者行静脉治疗的优越性。 方法:将60例老年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股静脉置管,对照组使用留置针,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或家属对使用该穿刺方法的主观评价;将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 行股静脉置管后患者或家属在减轻痛苦及费用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P<0.01)。结论:股静脉置管为老年卒中患者的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保护了患者的外周静脉;为护理提供了方便,确保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值得在老年卒中患者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股静脉置管;老年卒中患者;静脉治疗
Comparison of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advantages of intravenous therapy
Wang Hui-ping
【Abstract】Objective: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superiority of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therapy. Methods: 60 cases of strokein elderl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he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while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indwelling needle, the two group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retention time, the number of punctur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 Self-desin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n the use of puncture method, respectively ,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 Puncture view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Patients whom recessive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and their families give a higher rating in reducing the cost and pain (P<0.01).Conclusion: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for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provided a guarantee for th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ein in intravenous therap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care provide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nursing care of security ,it is worth to promote in clinical use .
【Keywords】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elderly stroke intravenous therapy 在中国,脑卒中症状
日益严重,深圳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1]。降低脑卒中患者颅内压的一个非常重要治疗措施是应用脱水剂,但是由于刺激性强、治疗时间长、所用药物渗透压高以及静脉穿刺的反复进行,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损伤了患者的机体,另外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地采用对于老年卒中患者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也非常地不利。我科2007年推广了股静脉置管,相比较于留置针而言临床效果更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有60例研究对象,其中24例女性,36例男性,年龄均介于66~87岁之间,脑出血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大面积脑梗死18例,平均年龄70.38±3.62岁。对于全部病例的筛选,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是严格地参照执行对象[2],且对全部病人予以了确诊,确诊采用的技术为核磁共振或头颅CT扫描。此后予以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和含有30例的对照组,死亡2例,住院时间为3~56天,共住院641天,实验组30例,死亡1例,3~64天,共住院658天,两组的病情、用药、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材料与方法: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其型号为ES-01301,被选用到实验组;BD公司所产的22号静脉留置针被应用于对照组。
操作方法:股静脉置管被运用到实验组,在操作前,置管的重要性已经向陪护、家人及患者自己予以了全面的解释,同时尽最大努力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征得同意后,需要在手术单上签字。在进行局部麻醉的状况下,进行了股静脉置管,通畅后肝素帽被外接。导管用缝线固定, 3M敷贴用于外部固定。3~64天为留置时间。对于对照组,四肢粗大的浅静脉被选取用作穿刺,也用3M敷贴固定。按照我院的管理规定,5天为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此外,如果患者的穿刺部位有并发症,就需要予以及时的更换。输注完毕后,两组均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125U/ml的肝素钠液并被用于封管;除此之外,也对两组患者开展了静脉置管术后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其中1例因不慎自行拔管进行2次置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部位术后恢复情况,统计患者的穿刺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患者进行调查(如病患本人神志清楚者,由其自己填写;如果病患本人存在意识障碍者,由家属代写),了解两组患者使用前后对的静脉穿刺方法的主观评价。分类整理收集的资料,予以统计学的处理。 t检验被用于对统计的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卡方( χ2 )检验用于检验计数资料。
2结果
2.1实验组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见表1。
在减轻患者痛苦方面,使用前两组间差异不显著,使用后两组间差异是显著的;在护理方面,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对于使用前后两组之间而言;在医疗费用方面,使用前组间差异显著,使用后差异不显著。具体见表3。
3讨论
3.1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治疗,股静脉置管提供了保障:首先,采取措施通畅静脉通道是抢救老年卒中患者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患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瘫痪、存在意识上的障碍、协调配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被降低了,此外老年人静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官腔狭窄并且皮肤组织松弛,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增大了静脉输液和护理操作的难度。应用静脉留置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进行临床的抢救和治疗以及减轻患者痛苦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大多数老年卒中患者而言,因为繁多的用药以及降颅压药物的强刺激性,他们的其它器官的功能也受到了损害,比如,有时每日使用甘露醇多达4次,这就加大了对静脉血管的损伤程度。故而,在卒中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这一过程中,堵管、脱管、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和渗漏等现象时常发生,影响到顺利进行抢救工作。而相比较而言,老年人的中心静脉导管长,组织的相容性也比较好,所以如果能够通过股静脉置管,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和比率会更高,通过缝线对导管的固定,脱管、渗漏、堵管等现象也不容易发生;此外较大的股静脉管腔能够将注入后的药物予以迅速的稀释,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保证顺利开展静脉治疗。
3.2股静脉置管可有效保护患者外周静脉,减轻患者痛苦:股静脉置管,时间长的留置可以有助于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留置针留置时间很短,即使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也只有5天,此外该方法的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大,据文献报道51~78岁的病人使用留置套管针,3天内出现静脉炎高达88.46。 在本研究中[3],穿刺点发红现象仅有1例出现在实验组里,同时通过对局部予以加强换药后2天,症状便消失了,经该导管继续进行的静脉治疗过程中,也没有发现异常的反应。而对照组中,并发症的发生比率竟高达100%。对两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P<0.01,可以发现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穿刺次数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竟高达7倍,t检验的结果P<0.01也是具有较显著的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甘油果糖、甘露醇等强刺激性药物常被用作股静脉置管后的脱水剂,这些药物通过导管注入血液后,能够快速容易的被稀释。浓度的迅速降低接触了药物可能对外周血管造成的损伤,让上肢血管网受到了保护,并解除了由于反复浅静脉穿刺对患者静脉的损伤以及所带来的痛苦。
3.3股静脉置管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广泛认可:医院对卒中患者常用的脱水剂为甘露醇,它的使用,容易在输注过程中引发患者穿刺部位局部疼痛、发红,偶尔出现液体渗漏。甘露醇的输注过程也会抬升血浆的渗透压,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脱水现象,进而局部聚集血小板,列腺素E2和E4被释放,增强了静脉壁的通透性能,最终发生白细胞浸润现象,改变炎症症状[4]。 渗漏、硬化和静脉炎现象在实验组中没有发生。大多数卒中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进而影响到生活的自理能力。对照组中的患者在肢体功能锻炼、翻身等方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锻炼,定时翻身等肢体活动方面,比如抬腿活动、膝关节伸展等均未受影响。这些对于家属陪护人员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进行护理工作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并发症的减少对于患者的康复而言也是非常的有益的,故而股静脉置管能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4小结
股静脉置管操作对于老年卒中患者而言简单、创伤小、留置时间长且远离其他卒中患者病灶。并且股静脉官腔大,血流速度极快,提供了治疗上的保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王晓萍,郑肖芬,郭毅,等.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注甘露醇对静脉损伤的比较.护理研究2007,9(21):2314~2315
[4]李颖.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的预防和护理.实用神经病杂志,2005,8(1):69
【关键词】 股静脉置管;老年卒中患者;静脉治疗
Comparison of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advantages of intravenous therapy
Wang Hui-ping
【Abstract】Objective: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superiority of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therapy. Methods: 60 cases of strokein elderl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he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while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indwelling needle, the two group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retention time, the number of punctur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 Self-desin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n the use of puncture method, respectively ,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 Puncture view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Patients whom recessive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and their families give a higher rating in reducing the cost and pain (P<0.01).Conclusion: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for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provided a guarantee for th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ein in intravenous therap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care provide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nursing care of security ,it is worth to promote in clinical use .
【Keywords】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elderly stroke intravenous therapy 在中国,脑卒中症状
日益严重,深圳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1]。降低脑卒中患者颅内压的一个非常重要治疗措施是应用脱水剂,但是由于刺激性强、治疗时间长、所用药物渗透压高以及静脉穿刺的反复进行,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损伤了患者的机体,另外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地采用对于老年卒中患者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也非常地不利。我科2007年推广了股静脉置管,相比较于留置针而言临床效果更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有60例研究对象,其中24例女性,36例男性,年龄均介于66~87岁之间,脑出血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大面积脑梗死18例,平均年龄70.38±3.62岁。对于全部病例的筛选,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是严格地参照执行对象[2],且对全部病人予以了确诊,确诊采用的技术为核磁共振或头颅CT扫描。此后予以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和含有30例的对照组,死亡2例,住院时间为3~56天,共住院641天,实验组30例,死亡1例,3~64天,共住院658天,两组的病情、用药、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材料与方法: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其型号为ES-01301,被选用到实验组;BD公司所产的22号静脉留置针被应用于对照组。
操作方法:股静脉置管被运用到实验组,在操作前,置管的重要性已经向陪护、家人及患者自己予以了全面的解释,同时尽最大努力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征得同意后,需要在手术单上签字。在进行局部麻醉的状况下,进行了股静脉置管,通畅后肝素帽被外接。导管用缝线固定, 3M敷贴用于外部固定。3~64天为留置时间。对于对照组,四肢粗大的浅静脉被选取用作穿刺,也用3M敷贴固定。按照我院的管理规定,5天为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此外,如果患者的穿刺部位有并发症,就需要予以及时的更换。输注完毕后,两组均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125U/ml的肝素钠液并被用于封管;除此之外,也对两组患者开展了静脉置管术后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其中1例因不慎自行拔管进行2次置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部位术后恢复情况,统计患者的穿刺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患者进行调查(如病患本人神志清楚者,由其自己填写;如果病患本人存在意识障碍者,由家属代写),了解两组患者使用前后对的静脉穿刺方法的主观评价。分类整理收集的资料,予以统计学的处理。 t检验被用于对统计的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卡方( χ2 )检验用于检验计数资料。
2结果
2.1实验组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见表1。
在减轻患者痛苦方面,使用前两组间差异不显著,使用后两组间差异是显著的;在护理方面,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对于使用前后两组之间而言;在医疗费用方面,使用前组间差异显著,使用后差异不显著。具体见表3。
3讨论
3.1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治疗,股静脉置管提供了保障:首先,采取措施通畅静脉通道是抢救老年卒中患者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患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瘫痪、存在意识上的障碍、协调配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被降低了,此外老年人静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官腔狭窄并且皮肤组织松弛,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增大了静脉输液和护理操作的难度。应用静脉留置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进行临床的抢救和治疗以及减轻患者痛苦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大多数老年卒中患者而言,因为繁多的用药以及降颅压药物的强刺激性,他们的其它器官的功能也受到了损害,比如,有时每日使用甘露醇多达4次,这就加大了对静脉血管的损伤程度。故而,在卒中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这一过程中,堵管、脱管、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和渗漏等现象时常发生,影响到顺利进行抢救工作。而相比较而言,老年人的中心静脉导管长,组织的相容性也比较好,所以如果能够通过股静脉置管,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和比率会更高,通过缝线对导管的固定,脱管、渗漏、堵管等现象也不容易发生;此外较大的股静脉管腔能够将注入后的药物予以迅速的稀释,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保证顺利开展静脉治疗。
3.2股静脉置管可有效保护患者外周静脉,减轻患者痛苦:股静脉置管,时间长的留置可以有助于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留置针留置时间很短,即使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也只有5天,此外该方法的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大,据文献报道51~78岁的病人使用留置套管针,3天内出现静脉炎高达88.46。 在本研究中[3],穿刺点发红现象仅有1例出现在实验组里,同时通过对局部予以加强换药后2天,症状便消失了,经该导管继续进行的静脉治疗过程中,也没有发现异常的反应。而对照组中,并发症的发生比率竟高达100%。对两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P<0.01,可以发现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穿刺次数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竟高达7倍,t检验的结果P<0.01也是具有较显著的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甘油果糖、甘露醇等强刺激性药物常被用作股静脉置管后的脱水剂,这些药物通过导管注入血液后,能够快速容易的被稀释。浓度的迅速降低接触了药物可能对外周血管造成的损伤,让上肢血管网受到了保护,并解除了由于反复浅静脉穿刺对患者静脉的损伤以及所带来的痛苦。
3.3股静脉置管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广泛认可:医院对卒中患者常用的脱水剂为甘露醇,它的使用,容易在输注过程中引发患者穿刺部位局部疼痛、发红,偶尔出现液体渗漏。甘露醇的输注过程也会抬升血浆的渗透压,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脱水现象,进而局部聚集血小板,列腺素E2和E4被释放,增强了静脉壁的通透性能,最终发生白细胞浸润现象,改变炎症症状[4]。 渗漏、硬化和静脉炎现象在实验组中没有发生。大多数卒中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进而影响到生活的自理能力。对照组中的患者在肢体功能锻炼、翻身等方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锻炼,定时翻身等肢体活动方面,比如抬腿活动、膝关节伸展等均未受影响。这些对于家属陪护人员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进行护理工作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并发症的减少对于患者的康复而言也是非常的有益的,故而股静脉置管能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4小结
股静脉置管操作对于老年卒中患者而言简单、创伤小、留置时间长且远离其他卒中患者病灶。并且股静脉官腔大,血流速度极快,提供了治疗上的保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王晓萍,郑肖芬,郭毅,等.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注甘露醇对静脉损伤的比较.护理研究2007,9(21):2314~2315
[4]李颖.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的预防和护理.实用神经病杂志,2005,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