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的春天

来源 :中国自行车·骑行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的三月天寒风料峭,而南国的厦门已是春雨绵绵,绿意渐浓。《骑行风尚》编辑团队受厦门鸿基伟业公司邀请去厦门拍摄4月刊杂志内容,紧凑的5天时间、6个栏目的拍摄和采访,无暇真正投入地欣赏鼓浪屿的别致风情,也没有观光颇具南洋市井风貌的中山路步行街,甚至都没有骑完厦门环岛约40公里的海景观路!
  厦门,一个流连于慢生活与现代感并存的城市,一个仍然还存有怀旧感与温情记忆的城市,一个可以无比真实存在但又能充满期待的城市!
  厦门我们来过了,我们还会再来的!
其他文献
2012年,他中考落榜,跟着亲戚外出打工谋生。端盘子、发传单、在工地搬砖……  2019年,他身披国旗,站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领奖台上,接受无数的掌声和祝贺。  低谷中向上,绝境里逆袭,像小说一样精彩的情节,真实地发生在一个年轻人身上。  他的名字叫梁攀,现在是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因为他的励志经历和出色事迹,今年五月,他获得团中央、全国青联颁发的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梁攀
期刊
他,是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基地声纳业务长,常年战斗在制衡强敌、深海远洋最前线。  他,先后获得海军研练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等多项表彰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专业人才1类岗位津贴,是基层一线技术“大拿”。  他,带领水声专业团队集智研训,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国防发明专利11项,多次囊括海军、战区海军声纳专业比武团队第一名。  他,就是张友奎,以刻苦钻研、无声奉献,探寻着深海蛟
期刊
置身校园,似有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奔涌着、不断撞击心灵,使人感动、兴奋、激越、升腾。文化路上汇集毕业生的励志语录、名校林中如临其境感受大学的“呼唤”、廊道文化别具一格的激励引领、巨型展牌上发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号召,时时处处给人激励和感染。  显然,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以励志为主题。走着走着,走到“精气神”这三字影壁前,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这三个字,就是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的精神长相与文化特性,彰显
期刊
在探索太空旅程中,人类脚步从未停止。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探火工程……中国太空探索,用一个又一个成就照耀星空,为世界探索宇宙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印记。  每一个升空探测仪器背后,都离不开许许多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这一次,让我们将视线从茫茫太空拉回地球,拉到中国,拉到西安,拉到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来看一看火箭升空背后的人。  航天六院7103厂是我国唯一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厂
期刊
多年后,巴特尔仍清晰记得,幼时第一次目睹消防员征战火场时的情景。  那年,巴特尔居住的小区里有一户人家发生火灾。他看到消防员们英勇地朝着大火逆行而上,最终成功灭火。他按捺不住心中好奇,一路小跑过去,认真询问其中一位消防员:“叔叔,你们灭火时不害怕吗?会不会被火烧到?”  消防员说出的话让他至今难忘:“不害怕啊,因为我们是人民的保护神。至于会不会被火烧到,只有你长大当了消防兵才知道。”  看着消防员
期刊
“陪伴是给亲人最好的爱,而我却给不了。”父母相继离世,妻子感冒发烧,女儿学会叫爸爸……他都不在身边,每每想起这一幕幕,就感觉亏欠亲人太多。但在十年扶贫路上,他用坚实步伐丈量海嘎村每一寸土地,用实干助力当地脱贫,谱写一首扶贫路上动人之歌,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共产党员公仆情怀。  他,就是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协副主席、民族宗教事务局(简称“民宗局”)党组书记、大湾镇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  杨波说,十一
期刊
2016年开始,在贵州,192万贫困人口陆续告别“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荒凉大山,迁向城镇、园区,迁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开启各自崭新的人生。  四年多时间完成192万人搬迁,其规模、复杂程度和质量要求,对决策者、实施者的决心、智慧、能力都是一场考验。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贵州省委2018年9月和2019年6月分别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建工作推进会”“贵州共青团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
期刊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孔祥配,曾经是全路最年轻动车组司机,他感慨道:“从以前绿皮火车,到今天‘和谐号’、‘复兴号’,中国铁路列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乘坐列车更加安全可靠、舒适方便。中国高铁的日新月异见证中国社会发展,成为新时代展示中国成就的闪亮名片。”“共青团号”唯一一名没有竞聘就上车的司机  37岁的孔祥配成长在铁路家庭,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到铁道旁边,看着一列列满载货
期刊
松花江下游最大支流汤旺河,流出小兴安岭后,环绕的第一个村子便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说起这个曾经的“涣散村”,看到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听到的是“村集体都穷着呢,拿什么带我们致富?”“开什么会?让我们去开会有啥实惠?”  如今,走进新建村,整齐的房屋坐落在干净的水泥路上,9000多米自来水管道标准化自来水房延展开来,6000平方米光伏电站夺人眼目,1.8万平方米育秧大棚、6
期刊
对有些人来说,‘断舍离’何止是物的概念,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乃至于行动亦是如此。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断舍离’?  有朋友介绍一本叫《断舍离》的书,据说很多看过的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物件转送朋友,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里,人生的种种烦恼,似乎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  对有些人来说,“断舍离”何止是物的概念,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乃至于行动亦是如此。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断舍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