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高中生物学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概念建构、加强探究性学习和关注学生身边生物学热点等有效教学策略,以促使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体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生物学作为高中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为4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面对新课标的新要求,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顺应课程发展要求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以满足和适应课堂实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
1.重视概念建构,促进生命观念形成
所谓“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是由许多重要概念联结而成的,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建构,使认识简化、直观,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理解与掌握,并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更完整的认识生命现象,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与框架,促进学生对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的形成。
例如: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能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的基本过程,但是对于这三种调节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并未建立整体的框架。多数学生对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是碎片化的,对于“稳态”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未构建好,无法形成对“稳态”整体性认识。
复习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以下3个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稳态”概念:①三种调节方式共同的功能是什么?②它们在具有共同功能的同时又各自具有哪些作用?③既然它们有共同的功能,那么一种调节方式是否能被其他调节方式替代?从而归纳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共同特点:①都是对刺激發生的反应;①都存在反馈调节;③都是信号分子传递信息,如:神经调节中的电信号、化学信号;激素调节中的激素化学信号;免疫调节中的淋巴因子。从而得出:整个生命体都是信号联系起来的整体。三种调节方式的主要不同点是:①感受到的刺激不同;②调节机制的不同。
这样处理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更好理解“稳态”,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生命观念。
2.加强探究性学习,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多数生物学知识是通过前人不断探究实验而获得的。探究性学习作为生物学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参与,也可以是以问题解决为特点的探究思维活动。实践证明:在日常的生物学课堂中重视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无限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乐趣,并且在观察、提问、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对结果的探讨分析和交流讨论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在高中阶段除了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对高中生物必修模块的多个探究活动认真做好外,还特别重视以问题解决为特点的思维活动的培养。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笔者提供了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史资料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共同去探究,从中体验并经历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并将这种科学思维迁移到具体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情境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科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和实验过程,感受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巧妙和睿智,体验思维探究的乐趣。
再如:高中生物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要求学生要能在微观水平上深入认识理解生命的本质。但是有些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对微观世界的了解与探究较少,甚至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显微镜,无法理解抽象的细胞形态结构。在细胞显微结构的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叶片的保卫细胞,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绿色的DNA分子和红色的RNA分子的分布、叶绿体和蓝绿色的线粒体等,以及充分利用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的制作等动手实验使学生能够感性认识微观生命世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3.关注身边热点,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要求学生相信科学、善待生命、环境友好、促进健康、造福人类的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教师在日常课堂中可以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生物现象和热点,并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做出科学理性解释。
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教学中可结合当地的环境情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观察并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转化成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可以从重视建构概念、加强探究性学习和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点等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来形成生命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基于新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断探讨使之落地的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4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体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生物学作为高中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为4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面对新课标的新要求,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顺应课程发展要求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以满足和适应课堂实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
1.重视概念建构,促进生命观念形成
所谓“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是由许多重要概念联结而成的,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建构,使认识简化、直观,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理解与掌握,并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更完整的认识生命现象,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与框架,促进学生对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的形成。
例如: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能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的基本过程,但是对于这三种调节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并未建立整体的框架。多数学生对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是碎片化的,对于“稳态”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未构建好,无法形成对“稳态”整体性认识。
复习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以下3个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稳态”概念:①三种调节方式共同的功能是什么?②它们在具有共同功能的同时又各自具有哪些作用?③既然它们有共同的功能,那么一种调节方式是否能被其他调节方式替代?从而归纳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共同特点:①都是对刺激發生的反应;①都存在反馈调节;③都是信号分子传递信息,如:神经调节中的电信号、化学信号;激素调节中的激素化学信号;免疫调节中的淋巴因子。从而得出:整个生命体都是信号联系起来的整体。三种调节方式的主要不同点是:①感受到的刺激不同;②调节机制的不同。
这样处理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更好理解“稳态”,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生命观念。
2.加强探究性学习,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多数生物学知识是通过前人不断探究实验而获得的。探究性学习作为生物学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参与,也可以是以问题解决为特点的探究思维活动。实践证明:在日常的生物学课堂中重视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无限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乐趣,并且在观察、提问、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对结果的探讨分析和交流讨论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在高中阶段除了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对高中生物必修模块的多个探究活动认真做好外,还特别重视以问题解决为特点的思维活动的培养。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笔者提供了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史资料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共同去探究,从中体验并经历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并将这种科学思维迁移到具体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情境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科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和实验过程,感受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巧妙和睿智,体验思维探究的乐趣。
再如:高中生物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要求学生要能在微观水平上深入认识理解生命的本质。但是有些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对微观世界的了解与探究较少,甚至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显微镜,无法理解抽象的细胞形态结构。在细胞显微结构的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叶片的保卫细胞,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绿色的DNA分子和红色的RNA分子的分布、叶绿体和蓝绿色的线粒体等,以及充分利用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的制作等动手实验使学生能够感性认识微观生命世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3.关注身边热点,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要求学生相信科学、善待生命、环境友好、促进健康、造福人类的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教师在日常课堂中可以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生物现象和热点,并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做出科学理性解释。
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教学中可结合当地的环境情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观察并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转化成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可以从重视建构概念、加强探究性学习和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点等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来形成生命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基于新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断探讨使之落地的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