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吹起产业化号角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将大数据引入基因诊疗,翻开了医疗行业的新篇章。但囿于数据的庞大和复杂,数据存储、解读以及共享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一个人的基因编码“数据库”不仅是遗传密码,而且是未来的金矿。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越来越完善,所花费的成本将会越来越低。今后,患者以及普通人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DNA基因全测序,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预测“生命的未来”。


  在技术的变革下,未来医学是看“基因”下药。
  不过,我们也看到基因大数据带来的问题不容乐观,业界对伦理、监管的边界不明晰而感到担忧。对企业而言,当前要想从基因大数据中掘金,耗资巨大,且盈利尚需时日。
  那么,我们将如何看待当前热潮下的基因大数据,以及技术变革带来的产业变革?本期《支点》杂志专访基因大数据领域相关企业界代表,听听他们对基因产业发展的声音。
  基因诊断存在局限性
  《支点》:生物科技、基因测序,作为新型的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鼓励支持。如何看待这一产业的发展态势?
  许鹏:从上世纪50年代发现DNA以来,基因检测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最近几年,基因检测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如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前筛查,以及还在探索阶段的个性化肿瘤治疗等。
  科学研究者发现,很多疾病都与基因有关,随着基于基因诊断的数据越来越庞大,基因诊疗的准确度也开始提升。过去我们要想对人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费用高昂,动辄上百万美元。而现在我们只需花上千元,就可以做简单的基因检测。
  可以说,基因技术的发展,对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张增金: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我们迎来了生物大数据时代,动辄就是数百GB的测序数据,还有庞大的生物序列数据,以及复杂的蛋白质结构数据等等。
  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和数据库,配以精悍的服务器硬件,只要你手上有自己的基因数据,我们就能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
  《支点》: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医疗领域相关公司加入到大数据的掘金中来。如何看待大数据对医疗产业带来的变革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许鹏:基因检测和大数据的结合,给生命科学带来不少变革,如对海量基因数据的分析,或许能找出疾病基因的规律。同时,数据就是金钱,目前不少公司收集数据,并从中不断尝试,提炼出有价值的数据。
  不过,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我认为基因指导诊断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现在对基因大数据的运用,很多还停留在炒作概念的阶段。比如,有的机构声称,通过采集DNA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就可以确定孩子的天赋特长和未来的发展。甚至,有的公司宣称利用基因测序,能够确定人的性格。这无疑是种误导。
  张增金:当前,我们看到基因大数据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数据种类繁多,比较分散;缺乏存放标准、难以共享;数据分析缺乏有效工具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逐步去解决。
  目前,基因大数据的挖掘才刚刚开始,可挖掘的价值较多,需要参与者去开发更好用的工具,更好地去组织数据,从根本上去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我们离真正理解基因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类当前对基因组的理解尚不到3%。这个领域才刚刚开始,要发掘的内容是很多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董鸣雁:基因大数据受到各路资本的青睐,是未来医疗产业发展的方向。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对基因大数据的采集、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的研究成本,何时收回成本短期没有时间表。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让市场能够为基因大数据买单,我觉得尚需时日。
  打通数据“孤岛”
  《支点》:由于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检测标准、试剂选取等原因,数据口径和相关指标无法直接使用的情况依旧存在。我们又将如何打通这些数据“孤岛”呢?
  张增金:一是可以对存储和管理的基因大数据进行整合,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二是可以用方便快捷,且经济的方式去分析基因组大数据,生成可靠易读的科研报告和可视化的图表;三是与业界同行进行安全、无缝对接,实现科研合作。
  目前,有上百家科研院校在我们的云平台上进行基因大数据的挖掘。
  董鸣雁:在医疗运用领域,大数据与医疗行业两者间的业务结合还不够紧密。最近三年以来,不少大型医院、医疗机构对系统做了大量改造。我们看到,在数据医疗领域,有的医疗机构已展开与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学习。
  目前,这种交流是点对点的展开。如何将各个数据“孤岛”整合起来,我认为还需要国家建立区域卫生平台,让区域卫生数据在一个平台上通联起来,形成汇聚点。
  《支点》:我们看到医疗大数据的市场容量呈爆发式增长,基因大数据的扩展价值主要在哪些领域?
  张增金:基因大数据+精准医疗,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精准医疗离不开基因大数据的分析,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是单基因遗传病,复杂疾病以及肿瘤。我们目前布局精准医疗领域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成立了百迈客医学检验所,为实验和数据做储备;二是利用百迈客云的平台来进行数据分析。
  在精准医疗领域,基因大数据将摒弃过去的“经验”诊断,实现更加精准的诊断;在大众健康领域,基因大数据将实现由预防到治疗的转变。同时,利用基因大数据,我们可以在农作物育种领域大有作为。
  如果算上大健康领域、农业育种、工业微生物领域的基因大数据,其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若单就基因检测领域来看,国内基因大数据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许鹏:当前,国内医疗大数据市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国内医疗大数据企业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数据收入、搭建系统收入、软件收入、提供服务的收入、免费提供服务换取流量之后靠流量变现。
  虽然行业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商业模式,但健康医疗大数据市场未来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医疗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精准医疗攻克其主要技术难题的关键环节,是其成功路上的重要“螺丝钉”。
  隐私边界不明
  《支点》:我们在基因数据化的同时如何保证基因数据的安全性?
  董鸣雁:大数据医疗行业的安全性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技术上的安全性,二是观念上的安全性。在技术安全性领域,目前技术对数据的保存本身并不太难,且有一定社会认可度。但是在观念上,我们对医疗大数据的隐私保护等,还存在一定的安全忧虑。
  我们要让医疗大数据走出“院墙”,让患者没有顾虑地去医院看病,放心填写个人的病历、病情、亲友电话,以及家族是否有遗传病例史等,医院要做到妥善保存。这些数据,除去个人的敏感信息外,病情、病理、病历等这些信息大量汇聚以后,才可能进行数据提炼、分析或抽取,并提供给医疗机构。
  我们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如专业的医疗云等,让其提供数据医疗的整理、分析等报告。同时,作为数据收集的点来说,医疗云为大数据做出基础、物理准备,是大数据医疗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张增金:针对基因大数据的安全性,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在数据存放、传输、加密,以及数据共享和科研等层面,均面临着不少挑战。
  实际上,在我国,基因检测服务也仅仅是局部放开,或者是在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市场上所谓基因全序列的监测分析,大多都是以打擦边球的形式存在。而相较于技术问题以及昂贵的检测费用,基因检测更多的问题出现在伦理和监管上,隐私的边界并不明晰。(支点杂志2016年9月刊)
其他文献
中南华东地区隧道专业經驗交流会議,于63年10月7日在第四設計院召开,会議在武昌告一段落后,于10月17日赴长沙继續举行会議,并参观长沙隧道,会議于10月20日完滿結束。参加这
每个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  统计数据显示,2005到2010年,私人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仅有32%,而在2010-2015年,这个数据已经攀升至41%。未来5年,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加。  即便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们也没有捂紧钱包过日子。从马桶盖到眼药水,国人的海外扫货清单上除了名表、名包、化妆品以外,平民化的商品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这说明,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已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这
在发展货物集装化活动中,1981年广州南站与广东省物资局建材公司签订了租用车辆合同,租用60吨棚车15辆,专为从冬瓜铺站装运英德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运至广州南站。在冬瓜铺英德
本文介绍黔桂线柳州至都匀段的技术改造情况,并对山区铁路技术标准提出看法,对旧线技术改造的时机提出建议。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
根据铁道部标准設計計划(区段站車埸布置参考图和地区的区段站調查),第一、二、三、四設計院会同有关铁路局于1963年进行了地区内区段站調查。各設計院参加調查的人数有16人
1902年,安德鲁·卡内基已经很老了。两年前,他将自己的美国钢铁公司与J.摩根实现联姻,从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直到这时候,他也还没有搞清楚,到底财富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从一个纺织女工家的穷小子到世界首富,卡内基打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钢铁帝国,也涂抹出一个吝啬、冷血、没有任何知心朋友的生命图本。  这一年,67岁的他开始频繁出入教堂,在那里的某一天,他突然开始醒悟。他的传记作者奥尔·亨廷顿
玉米,又名玉蜀黍,俗称苞米、棒子、珍珠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古今中外玉米的名称多达50余个,这在植物界是少有的。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当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少地方都提出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把教育科研放在了突出地位。科研能力成了教
目前,我国铁路运量中,大宗散装货物约占70%,其中煤炭的运量占38%。随着煤炭确定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物资,以及在对外经济交流中,煤炭出口量日益增多,煤炭运输中的铁路运量还要不
日本近畿铁路1978年12月制造了30000系列双层特快游览列车,并已投入运营。该列车由于充分发挥了双层客车的作用,所以车内设备焕然一新,外观新颖,美观。一、车辆的基本结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