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刑犯生育权的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ianyi199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从人权还是社会道德的角度,即使死刑犯的生命即将被剥夺,也并不意味着其应当合法享有和可能行使的权利随之丧失,如何保障死刑犯的合法权利,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死刑犯;人权保障;生育权
  被判处死刑人,是身处社会最底层的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可能一直被人们记得,因为他们犯了严重的罪要受到惩罚;他们也可能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他们即将被剥夺生命,消失在这个世界。失去了自由同时即将失去生命的死刑犯[ 本文所称的被判死刑人员,是指被一审或二审法院判处死刑( 不包括死缓) ,但尚未交付执行的人,与联合国1984年通过的《关于保护面对死刑的人的权利的保障措施》中界定的“面对死刑的人”,范围基本一致。]想要给自己留下后代,也许是替自己继续活着,也许是想赎罪。可是,现实生活中,被判死刑人员究竟还有多少权利可以保留?又有多少权利真正得以实现?司法机关究竟有无义务去成全一个死刑犯临终前想要结婚或者生育的遗愿呢?
  其实无论是自由的丧失还是生命即将被剥夺,都不意味着权利享有的正当性和权利行使的可能性随之丧失。 因此,有限度地认可被判死刑人员在婚姻生育方面的权利并保障其合理行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死刑犯生育权的提出
  生育权包括生育的自由和生育的权利两个概念。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生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同时它也是人类实现繁衍的唯一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死刑犯生育权这个问题的提出,与中国国情和现代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自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旦这些独生子女中的某一人因为犯罪被判死刑,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就是“断子绝孙”的结局,这是一个家庭莫大的悲哀。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中国这样传统的国家和民族而言,一个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犯罪人是多么希望为自己的家族留下最后一点血脉。而且从道德和理性的层面来分析,一个人的错不应该用来惩罚一家人。既然民事权利能力的存续期间是始于出生,终于死亡,那么在行刑前的被判死刑的人依然是享有这些基本权利的,即使被附加剥夺了政治权利,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没有被剥夺。
  第二,以前这个问题没有被提出来,是因为那个时候科学技术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人工授精的技术没有出现或者说没有得到普遍实施,人们还不会有这方便的想法。而现在人工授精、试管婴儿、胚胎受孕等各种受孕技术越来越成熟,这种科学技术用在被剥夺人身自由的死刑犯身上,并没有违背法律的规定,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这应该算是对传统司法观念的一大挑战,如果得以实现,对社会和司法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二、死刑犯生育权实现的可能性
  (一)法律支撑
  1.人权保障
  2004年颁布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2012年10月9日,我国首部司法改革白皮书正式亮相,“白皮书”规定了如何做好人权保障,可见对人权保障的重视。
  国际人权公约规定:婚姻自由权和生育权均是基本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我国已经签署国际人权公约, 就应该严格按照公约的精神, 在国内法中实现对死刑犯合法权益的保护。《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规定:“所有夫妇和个人都享有自由负责地决定其子女数量和间隔以及为此目的而获得信息教育与方法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宪法》中都有生育权的相关规定。《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把侵犯生育权作为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一种情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生育权已经开始高度重视。
  2.死刑的逐步减少
  2015年8月29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减少了9个适用死刑的罪名,经过多次删减,如今我国适用死刑的罪名有46个。[ http://www.lawtime.cn/special/xfxzca2015,最后一次访问时间是2015年9月27日]从死刑的目的及发展趋势看,死刑罪名的逐步减少是对生命权的一种保障。预防和打击犯罪以至最后消灭犯罪,并不一定需要从肉体上消灭罪犯,可适用的刑法还很多。这次刑法修正案的修改,极大的保障了罪犯生命权,因此从法律人性化的角度来看,死刑犯的生育权也是很有必要被提到思考主流上来的。
  (二)技术支持
  由于死刑犯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如果通过同居来实现生育权,会产生很多隐患,这并不具备可操作性。随着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趋于成熟,使用这些技术实现生育权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它们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也不会对刑法的实施造成阻碍。
  (三)道德观和社会大众的迫切希望
  我们虽不能用道德和社會舆论来约束法律,但法律的制定主体是人民,法律是为了约束和保障人民的权利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应该站在人民的角度考虑,适当的合理的修改法律规定,这才更能体现法律制定的终极目标。就我国国情和国策来看,“香火”的延续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期望,完成死刑犯这一愿望既然违背法律规定,又有何不可为之呢?
  三、执行建议
  笔者拟出几点实施举措,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第一,死刑犯的生育权仅限于已经结婚的且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情况,不包括未领证的事实婚姻。如果没有领证,仅凭一时的激情和爱意而决定生下孩子,事后后悔又不积极的抚养孩子或抛弃孩子的话,会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第二,《刑法》第49条规定:“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如果坚持对女死刑犯实现生育权,就得豁免死刑,这会导致某些犯罪恶劣的罪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与刑法规定相违背;如果不实现生育权,又违背了人权法规定。因此笔者提议,如果被判死刑的妇女是从来没有生育的,不应当剥夺其生育权。经女死刑犯提议,且得到其家属的同意之下,可以在法律中规定,该女死刑犯妊娠和哺乳期满后,立即执行死刑,孩子由家人代为抚养。
  第三,在决定对死刑犯准许生育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的保护。例如他们的家庭是否能承担起对孩子的抚养费、是否能保证其健康的成长,并且是否愿意或者积极的想要实现被判死刑人员的生育权,同时需要家属签订相关的文件,以保障后续事项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傅达林著:从“死囚情侣要结婚”谈起—兼议死刑犯的权利保护[J]. 人民检察2008年17期
  [2]张小玲、王陈平、雷娇娇著:对死刑犯生育权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4月(上)
  [3]唐娟著:关于死刑犯能否有生育权的法律思考[J].商界论坛. 2014年
  [4]杨帆著:关于死刑犯权利保障问题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年1月第1期
  [5]余枫霜著:论被判死刑人员结婚和生育的权利[J].南京师大学报. 2013年
  [6]陈万宝著:权利的享有与行使—从已判死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是否享有生育权说起.[J]法学研究.2009年
其他文献
【摘要】:建立培养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只有具体深入探讨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过程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试验、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等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高校工科自身知识体系的迅速更新,面对就业市场对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职工文化面临着更加优越的发展机会。文化宫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加强基层文化宫的建设。文化宫要努力创造引领职工先进文化,切实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在发展中与时俱进。  【关键词】:工人文化宫;文体工作;创新;发展  面对不断深化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工人文化宫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而职工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也越来越大。职工文化对于人们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市场本身有其缺陷,存在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失灵的情形,因而要引入政府干预。但是,政府干预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干预本身可能朝着过度干预的方向发展,政府干预亦存在失灵的可能。对于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定位,需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时空变化决定二者谁主谁辅。  【关键词】:市场调节;政府干预;时空因素  弗兰茨·奥本海默在《国家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未成年犯罪的态势仍然居高不下,且在犯罪的手段、形态、对象、后果上都呈现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我们国家在未成年犯罪刑事政策这一方面,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我国应倡导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以促进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发展。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形势政策;心理因素  我们国家在未成年犯罪刑事政策这一方面,实行教育、感化、
期刊
【摘要】:通过对当前现代化通信(讯)技术手段归纳总结,比较了国内外通联技术在侦查实战中应用前景,并对如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难点分析,最后达到在职务犯罪侦查实战中发挥重要效用的目的。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手段;现代化  在社会形态基本实现信息化的背景下,“情报信息主导侦查”的模式将是常态,侦查工作的整体形态逐步向信息化转型,侦查工具、侦查手段、侦查思路都应该向信息化靠拢,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
期刊
【摘要】:承运人责任制度是整个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一个国家的海商法规定怎样的承运人责任制度,取决于整个国家的航运业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如何。目前调整海上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主要有《海牙规则》(Hague Rules)、《维斯比规则》(Hague-Visby Rules)以及《汉堡规则》(Hamburg Rules)。这三个公约在承运人的责任承担、责任范围、责任限制等方面的问题都存在不
期刊
【摘要】:离岸法域凭借着其宽松的经济政策,催生了大量的离岸公司,孕育出了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这些离岸公司的蓬勃发展虽然推动了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然而也给离岸地外的各国造成了资本外逃、税收流失、金融犯罪等负面影响。只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适当的对其加以规制,它必定能够更多地发挥正面的作用,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关键词】:离岸公司;资本税收;法律监管  1 离岸公司在我国的发展  
期刊
【摘要】:“国家权力的网络监督”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为保证国家权力在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轨道上正常运行,而对其进行检查、监视、矫正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的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为我国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本文阐述了我国国家权力网络舆论监督概念、特征,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其进行
期刊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纷纭复杂的国际条约中,关于国际投资的国际条约的数量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与国家政治中,如何适用这些国际投资法中的国际条约是人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课题。国际投资法类型的国际条约的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其发展趋势是什么,其又有哪些缺陷,我们又应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构成本文所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国际投资法中的国际条约;国际条约的适用  一、
期刊
【摘要】:国际经济法渊源的价值实现,即国际经济法渊源通过何种途径形成为国际经济法的表现形式,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国际经济条约、国际惯例、国际组织决议等法的产生途径角度对不同国际经济法渊源的价值实现探讨。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渊源;价值实现  一、国际经济条约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条约的说明是:“国家之间缔结的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书面协定。”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国际条约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