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书”用处不小,听听这对父子怎么说举一反三乱读书必有用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ea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容易吗?那得看怎么个读法。
  我爱读科普方面的书,就拿科普书举例子吧。某本书中说,喷气式飞机比螺旋桨式飞机飞得快。很多人“哦”一声,点点头就继续往下翻了。其收获最多是记住了一个“然”,却没有追问“所以然”。我的读法是,为什么快,我得找到原因,我会继续查资料、翻字典,于是一棵知识树在我脑中展开,“音障”“喷气式”“空气力学”等等,我就都学到了。同样一本书,这样读花的时间很长,但收获的也多。这么读书,不是件易事吧?但这样很有趣味,有好奇心一点一点被满足的舒服感。
  有人认为读书就是要理解里面的内容,嗯,这没错,但还是有些死板。书是个好东西,里面的知识简直如大海一般,读起来有种扬帆起航的感觉,但只会局限于这一片海。何不发散一下思维呢?会读书的人,会在理解此书的基础上拓展头脑,获得书外的知识和智慧。这种读书方法,很适合学教材。
  很多同学不理解,问我为什么别人要捧着书本啃得天昏地暗才能学好或者依旧学不好,我却有空余时间看电视玩电脑,还学得很好。我真心告诉同学,我真没有等你们都熄灯了再趴被窝里偷着学,我的办法是——多读书,别局限于某一本。
  有次上课时,历史老师问,东周时期为啥礼乐制度崩坏?同桌不知道,转身问我。我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做出了解答,同桌很惊讶,其实这个甚至不用去课外书上去找,仅仅前一周的政治课上就讲过。如果把思维孤立地限定在一门科目或一本书上,就会把学习和读书变成一件苦差事,失去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以致用,联合发展,举一反三,因果循环”,这是我多年来总结的读书方法。
  我痴迷于读书,完全受老爸影响。小时候,他的抽屉里、书柜里、床头上,到处都是满满当当的书,甚至厕所里也被《电脑爱好者》《兵器知识》之类的杂志侵占得无处下脚。经常见他上个厕所,半小时不出来,喊也不应。
  在这种环境里,不爱上书简直是不可能的。老爸爱看历史、民俗方面的书,我也跟着看。老爸像找到知己一般高兴,不但允许我乱翻他的珍贵藏书,还特意给我买来各种我想要的书,比如《百年中国实录》《三言二拍》《世界冷兵器史》《玛雅文明探秘》《丹布朗全集》《福尔摩斯探案》等。你看,有个爱读书的老爸很幸运呢。噢,当然,我是不会学老爸在厕所里长蹲不起的。
  我读的书很杂,我最爱看科普书,但历史、民俗、小说、诗歌、玄幻、传记、哲学,甚至儒学、心学、法学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信仰流派的著作也读。很多人可能有这种想法,我长大了想当物理学家,那么有关化学、政治、微积分的知识对我来说就没用;我要当作家,就没必要研究水分子里有几个氧原子几个氢原子。这是很实用主义的想法,确实有效率,但这个人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古板、无趣。
  我会愿意什么书都看看,除了好奇心在催促着我,还因为我坚定地认为,读书肯定是有用的。持“读书无用论”的人,是因为脑子秀逗了,把书读死了,没找到书的用处。
  举个例子:怎样用一块气压表测出一幢大楼的高度?
  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来规规矩矩地做答;可以用太阳投下的阴影比例量出气压表和大楼的阴影,用一个简单的比例换算法求出答案;还可以将这块表交到大楼管理员手上,告诉他“只要你告诉我这幢大楼的高度,你就可以得到这块气压表”。
  答案绝对不唯一,但每一个答案都跟我们曾经读过的书有关。
其他文献
放手,是培养孩子独立的过程。  检查作业时,我当了懒妈  兜兜的依赖性跟其他独生子女一样,做完作业后从来不检查,直接就扔给我签字;若是让她自己检查一下,也不过是应付扫几眼。  为什么?因为她知道妈妈肯定会仔细地检查一遍,然后给她纠错,这样她糊弄完的作业交到老师手里时已近完美了。  但是从这学期开始,每次检查完作业,我发现错误也不告诉她了,不仅如此,我还佯装没看见就签上了字。  连续两周,兜兜的作业
期刊
成人的忌讳会加剧孩子的害怕。  孩子为什么有恐惧  农历十月有一个与“清明节”相对的“寒衣节”,在不少地方,这个节日都要去扫墓,还要往坟头压纸,代表给祖先送入冬的棉衣。清明节也会压纸,提醒祖先开春了,要换单衣了。这是一个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机会。  古人一般在家里寿终正寝,周围的亲人,不论年龄大小,包括小孩子在内,都要帮忙料理后事,一直到他们亲眼看着亲人被埋葬在家族土地或当地公墓,并且定期去扫墓
期刊
刘同学大概从两年前开始变得很“恐怖”,他居然研究起炼丹术来了!  道家长生不老的主要手段就是炼仙丹,吃就金刚不坏之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这多少有点扯淡。可刘同学偏偏就有模有样地迷上了这个。每天一放学就奔图书馆,大包小包往家里运书,从道家的流派到有机化学教材,堆得满床满地。有几本还赫然标着“大学课程”字样,这实在让我吃惊不小。  有那么小半个月的时间,我试图从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上阻止这小子的疯狂
期刊
电脑为什么不能是学习的工具、时间管理的工具?  小儿子说:“我把瑞蒙的东西抢走了。” 我停顿一下,问:“瑞蒙是你学校里的朋友,还是网络上的朋友?”如果想继续这个话题,我首先要知道瑞蒙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的,靠常识我已经无法判断。  毋庸置疑,必须面对,我们的孩子已经是握着鼠标长大的一代。  关于这一代人的思维特点、优势,有很多详细的研究。优势中提到的“自我学习能力强,有团队精神”等我很赞同并深有
期刊
问:我家女宝宝6个月大,我现在有些怀疑她是自闭症,因为叫她五六次才抬起脸看一眼,接着低头玩她的。听力倒是没问题,和人对视也挺多。是不是自闭症呢?该怎么干预呢?  答:这么小的宝宝还没法诊断是不是自闭症,要到两三岁才行。不管孩子是不是自闭症,都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啊,在这时候都应该多跟宝宝说说话,逗她玩。比如要出门了,就跟宝宝说:“我们要出去玩了,宝宝开不开心啊?”看见一只小狗,就跟宝宝说:看,宝宝,这
期刊
孩子不合群?先看看家里头爸爸、妈妈和睦吗?  小强的妈妈正在打扫厨房,爸爸正在另一间屋子里看书,小强则蹲在自己的小屋里抠脚指头。这是小强一家人惯常的生活模式,就是每个人呆在屋子的不同地点,互相没有语言交流,也从不一起干什么事情。而9岁的小强则逐渐在学校表现出不合群,不能和同学老师合作完成事情。小强的父母带小强来咨询,希望咨询师能够解决问题。  小强的表现与小强家这种“从不一起做事情”的习惯有很大关
期刊
不怕你笑话,在很多事上老公和我都是针尖对麦芒,唯独在运动这事上简直好成一个人儿了。冲锋衣很贵?没关系,买!早起去爬山,木问题,我陪你!晚上的二人散步,那更是雷打不动的项目,那时,我们扮演得好像新婚小夫妻啊。  有这样的爸妈,闺女自然受影响。从小时候的荡秋千、骑自行车,到后来跟着我们到处跑,运动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小学四年级时,闺女被选上班级800米运动员,我和她爹激动坏了。  生命在于运动,此话
期刊
一升入毕业班,班主任就开始说体育的重要性,强调强调再强调,体育课也增加到每周三节,每天上午还要跑步二十分钟。班里那帮体育课时爱躲在树荫下聊天的女同学叫苦连天,直呼累觉不爱。让她们更抓狂的是:中考要跑800米、立定跳远等等项目。同为女生,姐很淡定:这都不叫事儿!  姐的从容不是凭空而来的,每次都参加学校运动会的中长跑项目,呃,虽然最好的名次是倒数第五,但应付中考还是绰绰有余的;至于跳远,每天中午回家
期刊
你要放手让他飞一个人的旅程,从杭州到齐齐哈尔  我的家在东北,自打老爸去了江南工作,我就总想着去江南的雨巷里撑把纸伞文艺一下。初二那年夏天,老妈带我去探望在浙江绍兴工作的老爸,淋了几次小雨,终于得到满足。到临走了,老妈突然有事,要我自个回东北。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你猜得到,老妈和小说电影里的妈妈一样,紧张兮兮,唠叨个没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啦,有事找警察叔叔啦,尤其是,陌生人给的水、
期刊
如何与孩子沟通?既不让他烦,又能帮到他?  心理学家杨明磊的公开课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可以现场帮大家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一位妈妈问:上高三的儿子对学习不上心,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很担心,但是一说他就不高兴,我该怎么办呢?杨老师就这个问题,说起了父母与青春期孩子如何沟通。  杨老师找来两位听众,一位扮演妈妈,一位扮演上高三的儿子。杨老师让扮演儿子的听众试着回答一下,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他现在最关心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