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云南曲靖麒麟区沿江街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将其纳入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纵深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有效保障。
  一、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部门制定发布的鼓励、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各类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以政府财政预算投入为主,建设的各类公共性基础文化设施设备以及以社会自愿投入为辅建设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保障;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包括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业余人才队伍和各类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支撑;四是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建设,主要是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等,使文化精神或艺术内涵通过技术技艺平台传播到人民群众中;五是为公共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柱性作用的文化艺术类的创造发明,它们虽然具有工业技术的特点,但更多的是具有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特点,这些文化艺术类的创造发明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基层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二是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同时,通过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推进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纵深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技术和运行机制。
  二、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质量有待提升
  从目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看,文化服务产品单一,文化精品力作匮乏,单向的为基层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现象较为突出,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文化服务的标准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以麒麟区沿江街道为例,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围绕街道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开展的,还无法有效满足群众的内在需求,公平文化服务的水平与能力有待提升。
  (二)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范围有待扩大
  在当前状况下,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云南这样的民族聚居区,因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更加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性把握的难度。从目前沿江街道实际状况看,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文化服务对象的范围上和便利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与提高。
  (三)公共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活动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无法有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瓶颈。比如,有的地方的图书馆、文化馆被建设在较为偏僻的角落,布局不合理,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带来了不便,导致这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功能弱化和边缘化,造成了基层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还有的农家书屋或图书馆由于书籍由上级部门统一配送,内容单一,无法满足群众多样性、差异性的有效需求。其它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如基层电影放映工程、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由于尚未建立长效机制,文化服务活动的实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公共文化活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很多文化基層单位的文化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专业文化人才匮乏,基层文化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象突出,甚至很多基层单位的文化人才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基层文化队伍的稳定性。有的街道文化站虽然配备了文化专干,但是这些人员身兼数职,经常被抽调到其它岗位,很难安下心来专心从事文化服务工作。有的基层单位文化队伍培训机制不健全,资金不足,难以对文化队伍人员进行定期和专业化的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新形势下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要把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民心工程来抓。结合实际,有目的、有重点地抓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沿江街道为例,近年来,街道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投资建设了文化服务中心,完善了各种配套设施,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此外,还建成了街道图书阅览室1个,村级农家书屋9个,红领巾书屋5个,文化活动室10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站点10个,文化活动小广场35个,篮球场地30块。切实做到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行政村全面覆盖。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麒麟水乡主码头文化广场有“爨”字照壁、“五花爨弄”大舞台、广场上立起“爨”字旗杆、飘扬着“爨”字旗、挂起了“爨”字灯笼等。常态化在“五花爨弄”乡村大舞台开展了露天电影、文化汇演晚会等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50余万元,在麒麟水乡文化商业广场建设了“非遗展览馆”,通过收集土陶、刺绣、花草墩、金钱棍等非遗实物,展示和传承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拓展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和范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和期待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基层各单位必须围绕群众的基本需求,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形式和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使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结合沿江实际,一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基层需求,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精品力作,把地方文化和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中,挖掘本土文化价值,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拓展延伸文化活动服务形式和范围。要以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体育活动小广场为载体,积极协调争取“七彩云南”体育设施设备,满足建设完工文化活动小广场安装篮球架、乒乓球桌、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设备。同时,结合信息化时代新要求,按照“2131”工程要求,完成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优秀影片,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加快共建共享工作进程,提高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到2017年,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有线电视覆盖率明显提升。
  (三)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优秀的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加大文化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拓展人才来源渠道,盘活各类人才资源,充分挖掘本土人才。二是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文化站所人员的培训力度,引导其充分认识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比如,沿江街道建设了100平方米的“农文网”培训室,经常性組织文艺队员参加科教文卫知识培训、广场舞培训、摄影班培训等各类培训,提高了文艺队伍演出质量及演出效果。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沿江街道建了一支50人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村(社区)也成立不少于5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学雷锋”、敬老院帮扶、“保护母亲河”、科普进校园等活动。同时,在各村(居)委会专门配备了1名年轻、业务熟练、会操作电脑的专职文体工作人员,负责创建工作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的归档工作。目前沿江街道共有农村文艺业余演出队44支,每年的演出创收达200余万元。
  四、结语
  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活力,更好地发挥基层文化服务在丰富群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理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N].安徽日报,2017(12).
  [2]朱启友.试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六大主要目标[J].晋中学院学报,2010(2):44-46.
  作者简介:郭睿(1978-),女,汉族,云南曲靖人,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沿江街道文化站,群文馆员,研究方向:农村群众文化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山口修先生在《出自积淤的水中——以贝劳音乐文化为实例的音乐学导论》一书中提出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引起众多学者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被认为是音乐学里面的精品佳作。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首先是作者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的缘起及定义;其次是对著作内容的理解和自身感悟的梳理;最后,是分析作者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的可能性,以及出现重视民族学而忽略音乐学的这种趋势发展
【摘要】以《隔门贤》为代表的长安道情属于我国传统的曲艺艺术,即我国的民俗文学的一支。源于道教仪式音乐的道情,在民间土壤的浸润下,最初的宗教性逐渐淡化,变为民俗民风的载体,其音乐表现也逐渐多样化。本文旨在对道情艺术的源与流、里与表进行探索,试图从中发现、梳理出民俗音乐艺术中深厚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隔门贤;道教;道情;民俗;宗教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道情艺术的演变 
【摘要】伴随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在高考新趋势要求下,角色扮演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历史、感知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兴趣;也可以在讲授新课时插入角色扮演掀起一节课的高潮;还可以总结新课时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培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各地区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甚至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而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对于完善各地旅游产业以及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而言,各地区的旅游产品还是存在着开发水平低下、产品设计优化的欠缺、产品服务以及售后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以桃源县部分地域文化为例,尝试从品牌、设计研发、文化保护等角度,阐述地区文创旅游
【摘要】后藏石刻文化是后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后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有着独特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后藏石刻文化进行解读,分析后藏石刻的宗教文化背景和文化功能。  【关键词】后藏石刻文化;文化人类学;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中,有着众多的文化载体,如帛、竹、纸。石头以其不朽的质地而被众多
【摘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无论怎样掩饰,终究会通过神态流露出来。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它的艺术魅力不仅限于丰富多彩的舞蹈技巧和绚烂华丽的舞蹈服饰,也在于其“神韵”。神态正是表现这种神韵的重要渠道,神态在舞蹈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演员的面部神态、舞蹈演员与观众中之间的眼神交流,能够把舞蹈的思想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舞蹈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舞蹈;神态;艺术;灵魂 
【摘要】传统民族节庆是活态性的民俗活动,基于全球化、新媒体技术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模式转变视角的再审视,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延续、流变和再生。通过对楚雄彝族火把节当代发展语境进行研究,旨在厘清传统民族节庆在现代转型中的复杂关系,探寻民族节庆文化传统纳入现代视域下的新路径,及民族节庆活动在文化与经济的二元结构寻求传承与发展的契合点。  【关键词】楚雄彝族火把节;现代转型;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K8
【摘要】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围绕各民族各地域的民间美术元素所展开的讲授、分析和讨论是教学任务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认识了解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民间美术元素并将此应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因此,针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上,关键点就集中在如何巧设教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知识,以及使所理解的程度更深,更广更持久。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形态上丰富多样,展品种类和资料
【摘要】声乐是由多种发声技巧及器官运动组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其中,腔体协作是极其重要的技巧。正确做好腔体协作,声乐发声将更省力,更有效率。  【关键词】声乐;发声技巧;腔体协作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声乐发声技巧概况  声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声乐产生于人类的器官功能——嗓音是人与生俱来的,声乐可以说是人类的天赋之一,但唱好声乐要通过长期训练来实现。声乐学习通常分为发声训练
【摘要】本文以黔东南苗族干栏民居建造材料为例,分析了地方材料的属性,并通过中国当代建筑师使用地方材料的实例,总结出环境设计中运用地方材料的当代建构策略,倡导在设计与实践中对传统地方材料的思考与运用。  【关键词】建构;环境设计;干栏民居;地方材料  【中图分类号】TU39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材料是表达环境设计地域文化情感的重要手段,是人与环境接触的介质。中国传统民居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