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译法
  
  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文言词的方法。例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老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子”、“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矢”译为“发箭”、“十中八九”译为“十次中了八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然后把上面的所有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文: “有个卖油的老者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看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二、增删法
  
  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由于文言词大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就可以翻译为“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很明显,括号里的内容是我们为了通顺而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子就非常通顺了。
  由于有的文言虚词,虚得无一点实在意思,可不译出;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而会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不译;“也”,表判断的语气词,也可不译出。
  
  三、移位法
  
  文言文的语言顺序和现代汉语的语言顺序是很不相同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将颠倒了的顺序再颠倒过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移位法。例如:“何以效之?”(《订鬼》)“子何恃而往?”(《为学》)“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这些句子实际上都是宾语前置句(即倒装句)。翻译的时候,都得把倒置了的宾语提到前面去。“何以效之?”颠倒过来就是“以何效之?”意思是“用什么来验证它呢?”“子何恃而往?”颠倒过来就是“子恃何而往?”意思是“你靠什么前往呢?”“微斯人,吾谁与归?”颠倒过来就是“微斯人,吾与谁归?”意思是“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四、保留法
  
  文言文里的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都可以不翻译,照录,这就是所谓的保留法。例如:“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伤仲永》)整体翻译出来就是:“金溪有个老百姓叫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再如:“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包拯》)整体翻译出来就是:“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五、替换法
  
  汉语的发展,使得有些文言词现在已经不用了,其所含的意思,现在用另外一个意义相当的词来表达了,这就是替换法。例如“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大牢”(也指祭祀用的猪、牛、羊三种都有)、“少牢”(指祭祀用的猪、牛、羊中的任意两种)、“缙绅”(指高官)、“烈士”(指壮士)等等,这些词翻译时,就可用替换法。
  
  六、意译法
  
  文言文有的句子能直译,有的句子就不能直译,不能直译的句子,就把大意翻译出来,就不强求与原文一一对应,而只求在整体上使译文的内容与原文的内容保持一致的一种翻译方法,就是意译法。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这句就很难直译,就必须得意译。可意译为:“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意译要掌握一个度,不能过度。过度了,就很容易使译文完全脱离原文,从而使句子变形。意译的方法尽量少用,一些确实直译不了的文言句子,才用意译。
其他文献
“个性化的阅读”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与读解,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甚至是混乱。当前混乱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学生对阅读鉴赏的理论、方法缺少必要的理性认识。没有理论指导的“个性化的阅读”,只能是热热闹闹,乱乱哄哄,浅尝辄止,难有质的提高。  在高中阶段,没有时间系统地讲授阅读鉴赏的理论,但并不是说不需要理论的指导。高中学生至少要知道有关阅读、读
期刊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但在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感的培养,应当从小学阅读教学开始。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应当让小学生在多读、熟读和背诵中,自然而然地感悟语感。  培
期刊
《红楼梦》是一部光耀千古的百科全书,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能从中读到什么呢?我又一次拜读《红楼梦》,惊喜地发现曹雪芹借黛玉教香菱学诗,安排了“四个课时”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完整的、生动的语文教学图景。    第一课时 指点迷津    一、乐为人师  晚饭后
期刊
一次阅读行为,对我而言,是我与自己的一次密谈,我经由阅读的途径而抵达我内在的心灵。在嬉戏或者对他人夸夸其谈时,我从来无法探知我心灵的广度与深度,阅读犹如静观,使我们重新获得丈量自己心灵疆域的尺度。  像面对一面镜子,借由阅读我窥见自己的骄傲与无所不在的缺陷。当我回顾我人生的有知之之年,阅读成为历史,构建了我生命的现在和未来——它并不完善也不伟大,但它呈现出一种态势:趋向于丰富与独立。我的阅读史成为
期刊
“乐学”是指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趣味,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升华到审美愉悦的境界,以美启真,乐中开智。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三个课例来谈谈对“乐学”途径所做的一点探索。    课例一:诗意的栖居——我教《边城(节选)》    《边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文中那美丽的小镇、淳朴的人们、清澈的小溪都让我心向往之。当要向学生介绍这篇小说时,我却有些迷惘了,《边城》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复杂的人物,更
期刊
各设区市教育局关工委,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自2005年起,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了“捐书助学献爱心”活动及“读书援助示范校”、“读书援助示范县”建设活动,受到学校师生欢迎。截至2009年6月,全省已有5000所中小学校得到了图书援助,建立了“爱心图书室”。2009年5月23日,我们组织召开了“福建省受赠学校读书经验交流会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作为多学科综合的语文科来说,它包含了思维基础学科中的所有内容,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相关内容与思维知识。现在有不少人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考虑思维结果的正确与否,而将语文教学中的思
期刊
作者简介:陈志泽,男,籍贯泉州。中国作协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协主席团委员,泉州市作协创会主席、名誉主席,获“中国当代十名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曾长期担任福建省文联委员、泉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泉州市作协主席。出版作品集18部,其中3部获华东优秀文艺图书奖、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    童年,我和书已经不只是亲密接触,而是生活在一起。我的父亲是乡村医生,家里就有不少医药的书。我看不懂
期刊
作者简介: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主席。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主编教育部实验初中语文教材,出版《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直谏中学语文教学》等。    造成文本阅读的无效和低效,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陈腐的机械唯物论和狭隘社会功利论;第二,是后现代教育理论中离开文本主体的绝对的读者主体论。这种理论把读者主体推向极端,放纵
期刊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由于议论性散文便于联系话题,形式较灵活、自由,能广泛地选取材料。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彰显文学色彩与文化底蕴,因此易获学生的青睐。一般说来,写议论性散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入题的艺术性    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写好议论性散文同样如此。写作时,或用议论提纲挈领,引领全文;或由新颖形象的比喻人题,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