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业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立德树人的重要形式。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指出“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习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同样适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点明了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鉴于此,本文就高校中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 问题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1-0202-01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和教育载体,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阵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规律,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福射力、渗透力、感召力,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收到最佳的效果、卓有成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的需要。
1.新时期网络媒体的发展特点
1.1传播手段和平台多元化发展
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带动了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和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QQ以及微博等信息沟通和共享软件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方便了人们的沟通,拉近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百度云、各种信息查询网站以及邮箱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信息的查询和获取更加简单、方便。就连信息传播手段和方式也更加丰富,以图片、动画和音频等为例,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捷。
1.2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在当前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新时期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其不仅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例如:社会民生、民俗文化、娱乐以及经济发展等,同时也为社会群众提供了实时的发展信息。在网络媒体中不仅可以搜集过去的资料和信息,突破传统信息查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搜集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信息。海量的信息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有效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社会群众的信息量。
2.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话语相对传统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应该既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普遍性(学术性),又要体现网络这一载体的特殊性(日常性),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话语方式应该兼顾学术语言和日常语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使用纯学术语言进行表述的现象,表达方式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而网站、公众号则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印”和“复刻”,使得原本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颇有微词的大学生更无心去关注相关的网站和公众号。
2.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单一,载体建设滞后
现如今,各高校普遍认识到网络宣传的重要性,积极建设高校网站、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或专题网站,对校内外的动态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丰富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但高校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或专题网站往往只注重对新闻信息的更新和红色信息的宣传并以传统形式呈现,重视说教,内容呆板,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出现网站内容即使更新再快也无法提升浏览量的情况。
2.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任意识淡薄,网络意识不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利用网络检索资料、传递信息、通过QQ、微信等渠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常态,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对互联网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片面地认为网络只是发布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对网络尤其是新媒体的应用能力欠缺,媒体信息的甄别和整合能力不够,对于校园贴吧、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上的言论关注较少,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不够。更有甚者只是采取“亡羊补牢”的形式对网络上的不良言论采取说教、封堵、命令等方式进行处理和教育。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水平较低,无法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3.优化路径
3.1实现话语转换
话语转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受教育者更喜欢听、更容易懂,从而更能够接受的话语,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前提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体。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群体是青年大学生,因此其话语应该转换为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教育主体更多去使用大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话语,尤其是时尚型话语等“接地气”的日常语言,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相对于学术语言而言,日常语言更容易为大学生接受和理解,究其原因在于学术语言大都比较抽象,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大学生难以消化纯学术语言灌输的思想内容,从而产生厌倦心理。而日常语言生成于大学生深切感触的现实生活,比较“接地气”,因此大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吸收日常语言传递的思想精髓。
3.2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网站模块的遴选、版式的设计、内容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不断革新,力求贴近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网站上开通院长信箱、交流园地等模块,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特点,拓展信息传输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力度;增加国内外时事播报类栏目,充分发挥网络的时效性的特点,开通留言板,提高大学生对国际、社会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分析能力;设立网络实时答疑版块,选派有能力的教师担任答疑导师,对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实时解答,加强校园内的舆论引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作用。
3.3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覆盖到热门的网络平台中去
抓住QQ、微信等社交平台实时互动性的特点,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实时引导、解决和反馈;利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这些平台优势向学生推送形象生动的信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的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便捷和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一言以蔽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实现由纯学术语言到兼及学术语言、日常语言的话语转换,并且在这一基础之上,及时更新内容、加强前瞻性建設和丰富形式载体,才能逐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网站、公众号和APP等载体成为大学生心向往之的境地,切实提高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于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53-54+76.
[2]宋建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林区教学,2018(10):5-8.
[3]武珍珍,郭建利.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分析[J].祖国,2018(18):293-294.
[4]李来虎.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2(09):69-71.
[关键词]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 问题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1-0202-01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和教育载体,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阵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规律,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福射力、渗透力、感召力,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收到最佳的效果、卓有成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的需要。
1.新时期网络媒体的发展特点
1.1传播手段和平台多元化发展
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带动了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和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QQ以及微博等信息沟通和共享软件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方便了人们的沟通,拉近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百度云、各种信息查询网站以及邮箱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信息的查询和获取更加简单、方便。就连信息传播手段和方式也更加丰富,以图片、动画和音频等为例,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捷。
1.2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在当前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新时期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其不仅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例如:社会民生、民俗文化、娱乐以及经济发展等,同时也为社会群众提供了实时的发展信息。在网络媒体中不仅可以搜集过去的资料和信息,突破传统信息查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搜集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信息。海量的信息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有效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社会群众的信息量。
2.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话语相对传统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应该既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普遍性(学术性),又要体现网络这一载体的特殊性(日常性),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话语方式应该兼顾学术语言和日常语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使用纯学术语言进行表述的现象,表达方式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而网站、公众号则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印”和“复刻”,使得原本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颇有微词的大学生更无心去关注相关的网站和公众号。
2.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单一,载体建设滞后
现如今,各高校普遍认识到网络宣传的重要性,积极建设高校网站、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或专题网站,对校内外的动态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丰富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但高校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或专题网站往往只注重对新闻信息的更新和红色信息的宣传并以传统形式呈现,重视说教,内容呆板,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出现网站内容即使更新再快也无法提升浏览量的情况。
2.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任意识淡薄,网络意识不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利用网络检索资料、传递信息、通过QQ、微信等渠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常态,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对互联网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片面地认为网络只是发布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对网络尤其是新媒体的应用能力欠缺,媒体信息的甄别和整合能力不够,对于校园贴吧、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上的言论关注较少,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不够。更有甚者只是采取“亡羊补牢”的形式对网络上的不良言论采取说教、封堵、命令等方式进行处理和教育。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水平较低,无法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3.优化路径
3.1实现话语转换
话语转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受教育者更喜欢听、更容易懂,从而更能够接受的话语,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前提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体。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群体是青年大学生,因此其话语应该转换为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教育主体更多去使用大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话语,尤其是时尚型话语等“接地气”的日常语言,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相对于学术语言而言,日常语言更容易为大学生接受和理解,究其原因在于学术语言大都比较抽象,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大学生难以消化纯学术语言灌输的思想内容,从而产生厌倦心理。而日常语言生成于大学生深切感触的现实生活,比较“接地气”,因此大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吸收日常语言传递的思想精髓。
3.2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网站模块的遴选、版式的设计、内容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不断革新,力求贴近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网站上开通院长信箱、交流园地等模块,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特点,拓展信息传输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力度;增加国内外时事播报类栏目,充分发挥网络的时效性的特点,开通留言板,提高大学生对国际、社会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分析能力;设立网络实时答疑版块,选派有能力的教师担任答疑导师,对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实时解答,加强校园内的舆论引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作用。
3.3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覆盖到热门的网络平台中去
抓住QQ、微信等社交平台实时互动性的特点,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实时引导、解决和反馈;利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这些平台优势向学生推送形象生动的信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的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便捷和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一言以蔽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实现由纯学术语言到兼及学术语言、日常语言的话语转换,并且在这一基础之上,及时更新内容、加强前瞻性建設和丰富形式载体,才能逐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网站、公众号和APP等载体成为大学生心向往之的境地,切实提高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于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53-54+76.
[2]宋建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林区教学,2018(10):5-8.
[3]武珍珍,郭建利.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分析[J].祖国,2018(18):293-294.
[4]李来虎.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2(09):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