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综合了创新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策略 案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及其效果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问题是数学研究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具有层次性,呈现出问题的阶梯性和有序性。
  设置数学问题情境时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创设分步骤问题情境,就是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或步骤),或把解决某个问题的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成几个小阶段。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反映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循序渐进、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并不断与外界教学环境保持信息的交换,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断增加,才能使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
  2.具有探究性,呈现出内容的方向性和策略性。
  问题教学不同于被动接受学习,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过程。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数学知识是数学问题的结果,数学能力(其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活动即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主观内化的产品,并且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路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环境和物质条件)与内部条件(心理条件),为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背景和材料,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愿望,教师可作提示、引导性的发言,大致限定探究的范围、方向和内容,接着每个学生可对于该问题作出自己的理解并提出问题。
  3.具有变式性,呈现出思维的发散性和开放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应当具有典型的模式,为吸收或同化其他学习材料提供理想的框架,并有利于学生对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且应当具有变式性,即问题情境的形式和叙述可以不断变化,而基本原则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变式问题往往注重揭示条件性知识,注重的是方法。
  4.具有应用性,呈现出知识的综合性和现实性。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可把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与生活的实际背景相结合,否则难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创设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等知识结合起来,不能追求那种只注重情境而忽视问题本身与具体知识相联系的纯粹性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和案例
  1.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1: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在讲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二分”的意义,我受到一个电视节目“猜价格,赢奖品”的启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今天来玩个猜数字游戏,我手中的卡片上写了一个1—100内的整数,你们来猜它是多少。我将对你们的答案做“偏高”、“偏低”或者“正确”的提示,看谁能既准确又迅速地回答出这个数字。
  评注:利用生活中的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
  2.利用数学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2:古典概型的教学
  概率论其实起源于两个赌徒之间的一场赌博,两人约定5局3胜制,当比分为2:1时,赌局因故停止,那怎么分配赌金呢?两人起了争执,胜2局的人认为因按2:1的比例分配赌金,而另一人认为比赛又没结束,他同样也可能获胜,所以主张平均分配赌金。两人争执不下,就写信给当时的数学家,请他们评判,从而建立了概率这门学科。如果你是数学家,你怎么判?
  评注:此案例利用典故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欲望。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3.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3:瞬时速度的计算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如果以学生是接受式学习为主,则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理解求瞬时速度的本质。于是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怎么求一个物体的速度的?
  生答:速度=位移/时间。
  那什么是瞬时速度?
  生答:就是在某个时刻的速度。
  问:在某个时刻,既没有位移又没有时间,怎么求出这个瞬时速度呢?
  评注:通过学生的认识冲突,创设质疑情境,直指问题的本质核心,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4.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4:线面角的教学
  在上海郊区有一座宋代的护珠塔,这座塔不知从何时开始不断倾斜,有人说,如今它的倾斜程度已经超过著名的比萨斜塔。怎样比较这两座塔的倾斜程度,你能用一个明确的数学量衡量吗?
  评注:此案例的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中,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四、小结
  实践证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个性化教育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谈谈想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疾病为特征的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本病的流行给全球养猪行业带来巨
掏槽是井巷掘进爆破的关键,而掏槽效果又主要取决于掏槽方式和参数。本文通过掏槽爆破机理的分析,对直眼掏槽的几种形式进行比较,认为螺旋掏槽与其他直眼掏槽方式相比,更利
新课改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面的实施能力。但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笔者根据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实施能力的难点及方法突破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总结。  一、提高教师实施能力的难点  (一)目前学校非人性化的制度及评价体制的制约。  1.非人性化的制度约束。  目前学校教学常规中都有细化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素质,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生生、师生互动,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学法指导。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观念 应试素质 学习方法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学习又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的,因此教是外因。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为了研究中药方剂甘莲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甘草、穿心莲)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336只一日龄健康雏鸡,正常饲养至45日龄,随机分成8组,Ⅰ~Ⅲ组在传
摘 要: 数学教学语言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强化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语言 艺术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
铬(Cr)作为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蛋白质合成、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等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三价铬离子(Cr3+)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活性成分,它协同GTF增加胰岛素的活性进而参与
摘 要: 中职数学课程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课程,脱离了学生生活和专业学习,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课的学习。数学活动课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法,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数学活动课 教育观念 实施 评价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数学课程基本上都是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