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寻美的翅膀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审美的情趣,不能一味的强制接受,这样才能更好的促使他们的成长。
  【关键词】:美育 审美 情趣 思维能力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如果我们的理论不包括美育方面的研究,就是不完善的;教育若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语文学科中的美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去感知、了解、深化、品味、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虽然说中职各学科都兼具有美育的任务,但是,语文学科中的美育所具备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应该远远胜于其他学科。占据着如此优势,语文在教学中更应该因势利导,利用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利于学生发展的途经和方法,不能止步与一般的审美教育。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只有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才能行之有效的运用的教学操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美育方面的提炼。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在《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对美的品读,从而提升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积极、高尚的思想情感,使他们不仅学会生存,而且学会如何生活。
  一、激发审美情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播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学生。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就是让学生明白“美”的东西随处可见,一定是“真”的,一定是“善”的,激活他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学会辨别真假善恶,衡量是非对错。把握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一个于国于民于家有用的人。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是精髓所在。透过作者优美的语言,触摸到的形象,营造的意境,培养学生寻找和发现美,利用美的特点,激发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与作者构造的形象产生共鸣,从而去感受和品味美,获得美的享受,产生审美情趣。当然,我们在教育中要学会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彼此尊重和理解,这样在平等和谐的教学中才能引领学生达到审美的更高层面。
  二、培养审美感知意识
  面对多彩多姿的世界,不能让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
  处处都能嗅到美的气息,所以,对美的概念、形态、特征都应有一定了解,“不辨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对他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引导学生慢慢品茗语言艺术独特的美,是培养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利用教材,品茗、培养
  现在教材的编排,每一篇都是经过精挑和洗选的,合乎只是的系统性和科学的时效性,在语气、节奏、句式、格调上一气呵成,蕴涵着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师生的朗读,分角色读,听配音读等,透过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自然而然体会作品的音韵之美。朱光潜曾说过:“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他沉浸在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所以说,品味文章的语言,透析作者深沉的情感,让他们像一泓清泉淌入学生心田,碰撞出共鸣的火花,驱遣掉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想象,丰富审美内容,拓宽视野,相应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加强学生审美意识
  在数字化的今天,随着现代传媒体使用频率的增多,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积淀要比以往丰富的多,当然也更复杂化。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要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借助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手势、语言、板书、教具及电视等),在声音与画面的辅助下,增强教学的形象和直观,那么学生在这些条件的推动下就会不自觉的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想象,美感的产生水到渠成,受到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学会鉴别美,感受文字所创造的形象美。
  三、培养审美思维能力
  1、充分把握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发现“自我”。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内容方面,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在形式方面,有形式美等因素。這些丰富的审美因素是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阵。
  “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多彩的日出,巍峨的泰山的、浩瀚的大海,这些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在作家笔下一一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美景可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热切心情。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阔,“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以外,都属于社会美——实践活动的美,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体现。”别具一格的建筑,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彰显魅力的人格等等这一切都会引发学生的钦佩之心和感叹之词。潜移默化中,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情趣和能力得到提高。 “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在语文教学中,艺术美不仅体现在课本所涉及的内容上,同时也选入了一些表现艺术美的作品,而且课本本身每一篇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而有些难以表达的嗅觉和味觉也可通过文学作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而形式美,“广义地说,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即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形式。”平平仄仄、韵律跌宕的诗歌,这种独特的形式美,往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无边的震撼。   因此,发掘利用好这些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们仔细品味各种美,对于培养他们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增强审美能力。
  审美与个人的知识构成、阅历经验、情趣等有关,因此面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审美效果,一千個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波光粼粼的湖面,可以“风和日丽,喜气洋洋”;也可以“阴风怒号,残云密布”。显然“物暗则己悲,景明则己喜”。正如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让学生明白,之所以会产生这同的审美结果,完全是审美者主观差异造成的。
  3、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实际上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些积累除了自身的经历以外,主要来自于阅读和感悟。其中,课内阅读是“点”,在教师积极的指导下,能较快的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但课内阅读毕竟有限,必须不断扩充课外阅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必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可以采用“持久积累”与“集中阅读”两种方法。对于诗词歌赋,散文短篇,要强制学生每天诵读,抄录经典,养成积聚小流的好习惯。而对于长篇名著则可以集中在寒暑长假,摘录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从中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阅读量的扩充,不断积累,即可以有效地汇聚词汇,培养流畅的语感,还可以从阅读中补充生活经验的不足,积累生活素材,感悟人生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时,思想感情也收到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形象思维和想象力也随之活跃拓展,这样,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悟性,表达就有思想。广泛的阅读,一定量的积累,也可以一点一滴地吸纳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培养表达美的能力。
  表达美就是对美的感受加上实践的积累,是一种美的深化。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说,多练,让他们把自己对课文中美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自主能力,寓教于乐,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让整个教学充满美,还能让学生处处获得美的享受。
  可以说,缺乏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语文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单单注重审美的形式,还要不断丰富和提升美育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和人格塑造,成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美学教程》.周忠厚.学苑出版社
  【2】《教育学 》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方春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有效提问能够快速锁定教学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分析提问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有效课堂 提问教学  生物课堂的有效提问能够以问题为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基础性课程,在强调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做好语文教学,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朗读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小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都是意义重大,为此,笔者在对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
期刊
【摘要】:静,相对于浮躁、浮夸而言;德育之静的教育,主要突出静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亦即如何从静处入手,静化学生的心灵、思想、环境,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安心学习、生活。如何实现“静”的教育?主要通过学校素质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开化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教育 “静” 方式  前言:何为“静”的教育?是指学生静心读书、学会做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心理健康,形成正
期刊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坊引入了校企合作的外贸企业,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翻译实践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专业与企业的对接及教学与生产的对接,有效培养了学生系统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市场化需求和工作坊模式教学特色。  【关键词】:工作坊模式 商务英语 翻译教学  近年来,工作坊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不同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工作坊模式的
期刊
【摘要】:由于生活观念转变、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下降及体育课程自身因素,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具有现实紧迫性。通过对制约体育教学的内外因素分析,提出应当树立实用有效的理念,开展有针对性、多样化、标准化的体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一、创新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生活观念转变,体育课程获得更多关注  随着全民健身各项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体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时代高教40条的出台,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教师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重新对大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与意识进行了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探讨在高教40条实施的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主体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实践  近期,我国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小学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应当重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推出了趣味体育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契合了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需要,也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等对趣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性,学生的体质与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复杂的职业岗位。而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高职体育教学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身体机能,因此,体育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介绍了羽毛球教学在高职体育中的作用,分析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现状,探讨高职羽毛球
期刊
【摘要】:移动终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被应用到具体教学之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而言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移动终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移动终端的教学方法,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指导。  【关键词】:移动终端 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移动终端伴随移动互联
期刊
【摘要】:《英文影视欣赏课程》不仅是一门英语语言学习课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英文影视作品的同时,掌握人文知识和方法,提高人文精神领悟。 因此,本文主要探析了该课程对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和策略。  【关键词】:英文影視欣赏课程 人文素养 培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科学方面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主要体现为人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是掌握人文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