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秋天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多彩的树叶、水果,成了幼儿喜欢谈论的话题,五彩缤纷的色彩都印在了他们灵动的眼睛里。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些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可以在硕果丰收的秋天里落实。人们常说,最浪漫最有童话的季节在秋天。让幼儿去寻找、观察、发现、比较和制作,让幼儿拥有采过、摘过、捡过、玩过、藏过等经历,那样的秋天才是真正童年的秋天,才是永远不会忘怀的秋天。于是,教师和大一班幼儿共同商量,一次不同寻常的“丰收的秋天———校园周围的微旅行”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体验诗一样的秋天。
  旅行前———共同准备、协商方案
  旅行,当然要有计划,幼儿喜欢把它叫做“攻略”。做“攻略”之前,想在幼儿中间做个小调研,听听他们的想法,对于秋天,他们知道多少呢?因为他们才是本次旅行的重要“游客”,只有了解“游客”的需求,才能做到让“游客”满意。
  第一步:一起商讨设计调查表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秋天调查表”,让幼儿利用两天时间把自己观察到的秋天记录下来(图一)。
  幼儿结合记录情况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发现的秋天。
  教师:“请看着你们的记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发现秋天的?”
  “我看到树叶落了,所以秋天到了。”
  “我嘗到了好多水果,这些就是我画的水果图。”
  “天气有些冷了,衣服穿得越来越多了。”
  “这是我爷爷家里收获的玉米、倭瓜、辣椒。”
  “我发现秋天的颜色好多啊,有红红的石榴、黄黄的香蕉、紫色的葡萄。”
  幼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自己看到、闻到、听到、感受到的秋天。“哦,原来你们是通过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等方法,了解丰收的秋天来了。”
  看着幼儿自己发现的秋天调查表,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教师发现之前的调查表在设计上有一些不足。虽然这张调查表像“导游图”,串起了整个微旅行,并且帮助幼儿在旅行之后回忆和再现微旅行的点滴感受,但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通过倾听幼儿的谈话,教师更加明确了他们大多数是通过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用身体触摸等方法了解秋天的。那除了提领出“看、闻、听、触”四项之外,应该再加入些什么呢?难道秋天的变化只有通过这四个方面才能发现吗?对秋天的体验说不定还有其他的路径。如果表格的设计只有这四个讨论的路径,那会不会局限了幼儿对秋天的体验。于是,我及时对调查表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幼儿提到的四项及“留白”“问题”部分,留出的多行“空白”和“疑问”,给幼儿留出更大的发现、观察、探索、寻找答案等的空间。
  就这样,一份基于“游客”的修改后的“秋天调查表”(图二)出炉了。
  第二步:共同商讨“旅行”地点
  “秋天有没有光临我们的幼儿园?你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发现了秋天?”教师继续把问题抛给幼儿,想了解他们到底有没有在意身边的自然变化。
  “上次去种植园,我看见向日葵快成熟了。”
  “我们班里的菊花开了。”
  “老师领我们在户外活动时,看见树叶变黄了。”
  ……
  幼儿各抒己见。经过一番讨论,校园旅行记中的四个“旅行点”浮出水面。
  第一站:幼儿园园内。
  第二站:幼儿园种植园。
  第三站:幼儿园门口的水果店。
  第四站:幼儿园大门两旁。
  幼儿对于自然界,可能会比成人有更细致的观察,就如理查德·洛夫在《自然法则》一书中所说,“孩子在自然界有着比我们觉察到的要多得多的感官能力。”《指南》的科学领域目标也明确指出,“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5-6岁幼儿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要充分地信任幼儿,他们才是活动的主体。所以,活动的准备、地点的选择等必须从幼儿中来。因此,教师和幼儿共同商量制定调查计划,讨论调查对象、步骤和方法,以及确定四个“旅行点”。来自于幼儿的观察点,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每位幼儿也会因此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生动的交流。
  旅行时———硕果累累、美在此刻
  我们领着一群兴奋不已的“游客”开始了此次幼儿园微旅行。
  第一站:幼儿园园内
  关键目标: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树叶真的变黄了,还有已经落下来的叶子,叶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那棵树可没落叶啊!”
  “嘿,快来看,花盆里的花开得好旺,是玫红的,但这花不像菊花。”
  “老师,你快看,主楼门前的植物可没落叶呀,它真勇敢。”
  “快来啊,他们把落叶捡了好多,说要回去用树叶印贴画。”
  “老师,这些落叶的形状和颜色都不同,还有里面的图案也不同。”(树叶的肌理)
  “每棵树的树干和树枝都不同呢?”
  ……
  第二站:幼儿园种植园
  关键目标: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向日葵弯着腰,叶子都蔫了,瓜子硬了,比上次我们看时饱满多了。”
  “是不是瓜子可以吃了?剥开肯定香香的吧?”
  “我们剥开闻闻吧!”
  “哇,真的有香味。”
  “真的吗?让我也闻一下嘛。”   “我也闻到了,要把鼻子凑近了闻,真的有香味。”
  “老师,你快过来,绿辣椒比红辣椒更辣,不信,你掰开闻闻。”
  “红西红柿少了、绿西红柿多,还有大大小小紫色的茄子,还有一些小小的豆角。”
  “好想吃豆角焖面、烧茄子,真香啊……”
  幼儿把成熟的玉米、向日葵、辣椒采摘下来,捧在手里,脸上洋溢出幸福和满足。
  在返回园里的路上,幼儿又发现了成群结队的蜗牛,有的幼儿说:“小的估计是孩子,大的是妈妈。”幼儿围拢在一起,对爬在围墙上的蜗牛观察了很久,议论交流了很久,有个别男孩用手触碰蜗牛的壳,看着蜗牛将头藏入壳内;有的幼儿触碰时不小心将小蜗牛掉落到地上,他们看着小蜗牛继续往前爬行,互相低语,表扬蜗牛的勇敢。幼儿脸上是满满的好奇和喜悦,久久不忍离开。
  第三站:幼儿园门口的水果店
  关键目标:你观察到了什么?
  “快看枣,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
  “你们看,这是我奶奶爱吃的柿子,还可以做成柿饼呢。”
  “葡萄也是有绿有紫,这种细长形看起来有点像葡萄的叫提子。”
  “老师,这是哈密瓜,好甜好甜的。”
  “黄黄的酥梨,水可大可甜了。”
  “看,是石榴,都裂开嘴了,看到了里面好多红红的果仁。”
  第四站:幼儿园大门两旁
  关键目标:你的身体感受到了什么?
  “老师,我感觉到有风吹。”
  “看,树在动,叶子飘落下来了。”
  “吹得有点冷了,手好凉。”
  “人们穿着两件上衣和长裤子了。”
  “爷爷奶奶穿上漂亮的毛衣了。”
  “还有的阿姨穿上短靴子了。”
  “看,那个小弟弟都戴上好看的动画帽子了。”
  金风送爽,叶落知秋。微旅行时,幼儿带着自己设计的调查表,一站一站地去感受,沉浸在秋天的气息里。幼儿三三两两地漫步在园内的自然环境中,时而看,时而闻,时而听,时而问,有的还将落叶拾起后数数,比比谁的多,谁的少,多几片,少几片,还有几个爱动的男孩进行撒花游戏,他们比比谁撒得高,谁撒得树叶飞舞得好看……这样的旅行成了幼儿最钟爱的活动,教师也在轻松愉悦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旅行后———记录感受、美不胜收
  旅行结束,幼儿都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展示他们完成的调查表。
  “老师,我记录了好多不一样的树叶……”
  “我有好多种不同颜色、形状的水果。”
  “我还记录了不同的蔬菜。”
  “老师,这是能干的蜗牛一家。”
  “我记录的是秋天的风,风把人们的衣服都吹起来了。”
  “这是不同味道的月饼,可好吃了。”
  因为有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幼儿的记录鲜活而生动。从记录情况来看,性别、性格有差异,记录也明显有不同。女孩用的线条是较婉约的螺旋造型,男孩用的是粗犷的短粗线条;内向幼儿记录时较用心和细致,外向幼儿图画较外露和彰显。同样是“听”,有的幼儿听到的是树叶被秋风吹落的声音,有的幼儿听到的是马路对面集贸市场放出的美妙音乐,还有的幼儿听到的是落叶在地面上滚落的响声。同样是“闻”,有的幼儿闻到的是花开的香味,有的幼儿想象的是品尝瓜子的美味,还有的幼儿说看到辣椒闻到了辣味……这样的记录反映出每位幼儿内心的感受和表达,令人欣慰和惊喜。微旅行在幼儿兴致勃勃的交流中落幕。
  当然,教师对于幼儿“问号”中的记录更是关注,比如:有幼儿记录为什么有的树落叶,有的树没落叶呢?落叶能干什么?为什么有的花开,有的花不开呢?树干和树枝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和幼儿生成了“树”相关的主题活动,继续鼓励幼儿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同伴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发现带来或绘画出来,通过环境展示共享秘密发现,系列探索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这次愉快而难忘的“微旅行”,让我深切感受到:
  1.亲近自然,感知世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之科学探究的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体现了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高度重视,可以用“好奇”“好问”“好探究”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幼儿“好奇”主要表现在喜欢接触大自然和新鲜事物,喜欢到户外游戏,到大自然中去,并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会驻足观看。
  这次微旅行,是基于幼儿之需求开展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是一次“感官大餐”。幼儿通过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身体感受等方式寻找秋天的点点滴滴,感知大自然的气息。
  2.百种语言,走近世界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看着幼儿笔下那些风格迥异的图画和符号,真切地感受到了幼儿的“一百种语言”。这“一百种语言”可以让教师走进幼儿的世界,更真实地了解幼儿、理解幼儿。
  3.分享发现,观察世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之科学探究的目标是“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教育建议中指出:“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等办法記录观察与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这次微旅行,幼儿通过观察收获信息,寻找问题答案,用简单的图画和符号记录、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分享彼此的感受,教师把全班幼儿的调查表装订成册,做成《秋天影集》,放置在图书角。闲暇之余,幼儿都会过去翻翻看,因为有自己的记录,幼儿翻阅的兴趣很浓。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全部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其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游戏的互动中学习与获得发展的。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游戏,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同时,幼儿绘本内容丰富,插图色彩鲜明,且善于将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浅显的故事表达出来,易于幼儿接受。绘本阅读是教师有目的引导幼儿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
期刊
近期幼儿园开展了“大树朋友”的主题活动,我们班的幼儿对大树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总是争先恐后地跑到美工区去进行创作。基于幼儿的兴趣及发展需要,我在美工区投放了颜料、画笔、木片、树枝等材料,并向幼儿介绍了新材料,期待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能够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1.活动目标  能自主选择树枝、木片等材料,进行大胆创作、想象,用装饰、彩绘等形式,创作美术作品。  2.材料图片  3.材料投放情境
期刊
一、游戏背景  如今,幼儿越来越远离大自然,接触不到天然纯粹的事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让孩子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结合幼儿的兴趣,我园专门开设了“沙水吧”活动区域。沙是大自然的产物,沙子对幼儿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同时玩沙是一种创造性游戏,通过幼儿的想象,以沙子为基本材料进行想像与建构,不仅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
期刊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共同担负着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重任。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一种常见形式,更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幼儿园开放日活动中,教师和家长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活动,家长才能在开放日活动中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切实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共享优质的教育方法,与孩子在轻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的确,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欢快自然,使气氛生动活跃。幽默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而且能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受到教育,获得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幼儿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如果让幼儿受到幽默
期刊
2012年9月,根据县教科局的安排,芮城县党政机关幼儿园先后接管了乡下的东张、石门、坑北幼儿园,大力开展“一体化”管理工作,从人力物力上全方位投资,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幼儿园省级示范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求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几年来,我们把“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我园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先后投资170余万元对东张、石门和坑北3所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更换,从资金投入到环境创设,从师资配备到日
期刊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在太原市公办幼儿园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前,我一直有一个期待,就是可以有一笔名正言顺、数额较大、支配自主的经费用于考核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情况。2008年底,《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审议并通过。2010年初,我的期待变成了现实,太原市公办幼儿园绩效工资的发放也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的模式开始实行起来。众多公办幼儿园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展开了绩效工资改革,但真正
期刊
一、案例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017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积木游戏中主要是以搭建为主要活动方式,幼儿在自由的积木游戏中能够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感知。在搭建中,幼儿相互合作、协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二、案例描述  情景1:在计划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