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时期孩子生性好动,对游戏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塑造幼儿的品质、培养幼儿的行为,增强幼儿的意识,它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教学方式下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主要给出了如科学策划游戏,创设游戏情境等相关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课程创新;课程评价
引言: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幼儿阶段是好奇心最强、能动性最强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单纯的一个时期。所以,如果在幼儿教育阶段引入游戏教学法,教师通过科学策划游戏,创设游戏情境、仔细观察游戏,掌握游戏情况等,进而激发幼儿参与意识的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在玩中有学,在学中有玩,做到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让他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知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幼儿游戏教学的意义
1.1提升儿童的综合能力
在过去几十年,我国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主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授,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随着近年来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游戏教学,教师将教学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呈现出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预想教学效果。
1.2提升幼儿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讲述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将游戏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通过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提高孩子口头表述能力。例如:当老师讲述“小熊对待”的故事时,老师应该用温暖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当你玩小公鸡和小花狗时,你需要学生团结在一起。
1.3提升幼儿常识性学习能力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孩子背会多少古诗,学会多少汉字,其最终目的是如何提高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让孩子对生活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教授婴幼儿教育的教师正在解释教科书的理论知识。有必要结合某些游戏,进一步激活整个课堂的氛围,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幼儿的玩具,以便他们能够理解日常物体的用途,并亲自感知各种物体的使用,以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
1.4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参与集体教学的兴趣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只有玩才是最重要的。基于游戏愉悦性特征,要想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得开展大量的游戏活动,因为游戏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使孩子在“玩”中有所学。
2.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现状及问题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游戏教学法对发挥幼儿园教学有效性意义重大。然而,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只以游戏为形式,教师对游戏的设定很盲目性。
2.1课堂教学游戏趋向两极化,忽视整体性
我们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不难发现学生因个体差异存在个别小朋友反应快,接受能力较强;另一些小朋友可能因为天生好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无法完全理解游戏的真实的目的,游戏结束一无所获,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造成了两极分化严重。
2.2课堂教学游戏趋向封闭化,忽视延伸性
游戏是开放的活动。目前,我国幼儿园游戏教学模式严重,游戏教学目标被绑架,教师在课堂教学周边插入小游戏任务,这些游戏有一个目标,非常强大的方向性,并且没有可扩展性。忽略相关情绪和认知内容及其扩展的扩展。
3.加强游戏教学的策略
3.1科學策划游戏,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在策划游戏时,必须为幼儿做好相应的材料、时间、空间等条件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及教师期望幼儿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准备游戏材料,也是幼儿参与游戏的第一步。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幼儿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幼儿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等。对幼儿游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幼儿各类游戏的开展。
3.2仔细观察游戏,掌握游戏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作出有效的指导。观察幼儿的游戏,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将幼儿游戏的经验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经验相整合,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观察,用扫描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全班幼儿游戏的情况。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小组或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用追踪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个别幼儿游戏的情况[1]。
3.3适时参与游戏,调控游戏过程
根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形式,我们总结出教师参与介入游戏的三种方式: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平行式的介入法是当幼儿只喜欢某一种游戏或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教师可以在幼儿的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戏,以引起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的指导作用;交叉式的介入法是当幼儿有要教师参与的需要和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着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反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则以现实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称为垂直式,这种垂直式的介入法不宜多用,因为它很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气氛。
3.4及时评价游戏,深化游戏体验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这种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讲述、点面结合、绘画辅助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教师是引导者,应多问幼儿为什么和怎么做,尽可能让幼儿自己评价游戏[2]。
结论:
简而言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因此,必须加强幼儿游戏教学,切实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荣蓉.浅谈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7).
[2]李芳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8(8)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课程创新;课程评价
引言: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幼儿阶段是好奇心最强、能动性最强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单纯的一个时期。所以,如果在幼儿教育阶段引入游戏教学法,教师通过科学策划游戏,创设游戏情境、仔细观察游戏,掌握游戏情况等,进而激发幼儿参与意识的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在玩中有学,在学中有玩,做到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让他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知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幼儿游戏教学的意义
1.1提升儿童的综合能力
在过去几十年,我国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主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授,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随着近年来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游戏教学,教师将教学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呈现出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预想教学效果。
1.2提升幼儿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讲述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将游戏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通过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提高孩子口头表述能力。例如:当老师讲述“小熊对待”的故事时,老师应该用温暖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当你玩小公鸡和小花狗时,你需要学生团结在一起。
1.3提升幼儿常识性学习能力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孩子背会多少古诗,学会多少汉字,其最终目的是如何提高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让孩子对生活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教授婴幼儿教育的教师正在解释教科书的理论知识。有必要结合某些游戏,进一步激活整个课堂的氛围,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幼儿的玩具,以便他们能够理解日常物体的用途,并亲自感知各种物体的使用,以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
1.4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参与集体教学的兴趣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只有玩才是最重要的。基于游戏愉悦性特征,要想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得开展大量的游戏活动,因为游戏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使孩子在“玩”中有所学。
2.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现状及问题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游戏教学法对发挥幼儿园教学有效性意义重大。然而,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只以游戏为形式,教师对游戏的设定很盲目性。
2.1课堂教学游戏趋向两极化,忽视整体性
我们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不难发现学生因个体差异存在个别小朋友反应快,接受能力较强;另一些小朋友可能因为天生好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无法完全理解游戏的真实的目的,游戏结束一无所获,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造成了两极分化严重。
2.2课堂教学游戏趋向封闭化,忽视延伸性
游戏是开放的活动。目前,我国幼儿园游戏教学模式严重,游戏教学目标被绑架,教师在课堂教学周边插入小游戏任务,这些游戏有一个目标,非常强大的方向性,并且没有可扩展性。忽略相关情绪和认知内容及其扩展的扩展。
3.加强游戏教学的策略
3.1科學策划游戏,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在策划游戏时,必须为幼儿做好相应的材料、时间、空间等条件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及教师期望幼儿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准备游戏材料,也是幼儿参与游戏的第一步。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幼儿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幼儿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等。对幼儿游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幼儿各类游戏的开展。
3.2仔细观察游戏,掌握游戏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作出有效的指导。观察幼儿的游戏,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将幼儿游戏的经验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经验相整合,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观察,用扫描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全班幼儿游戏的情况。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小组或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用追踪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个别幼儿游戏的情况[1]。
3.3适时参与游戏,调控游戏过程
根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形式,我们总结出教师参与介入游戏的三种方式: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平行式的介入法是当幼儿只喜欢某一种游戏或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教师可以在幼儿的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戏,以引起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的指导作用;交叉式的介入法是当幼儿有要教师参与的需要和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着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反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则以现实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称为垂直式,这种垂直式的介入法不宜多用,因为它很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气氛。
3.4及时评价游戏,深化游戏体验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这种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讲述、点面结合、绘画辅助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教师是引导者,应多问幼儿为什么和怎么做,尽可能让幼儿自己评价游戏[2]。
结论:
简而言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因此,必须加强幼儿游戏教学,切实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荣蓉.浅谈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7).
[2]李芳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