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农村学校高效课堂的大门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福县瓜畲学校是我的人生驿站。师范学校毕业后,我曾在瓜畲小学工作了4年,爱人又是瓜畲人,所以我一直视瓜畲为自己的故乡。
  瓜畲学校是所离县城不远的学校,学生人数不多。当年我们小学的教学质量还进入过全县前三名,初中的成绩也不错。
  渐渐地,瓜畲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这几年,小考、中考成绩年年列全县末尾。故乡的学校“病”了!不复昔日的辉煌。我虽然在县城工作,但对曾让我青春勃发的故乡始终魂牵梦绕,特别是在听说瓜畲学校教学成绩落后之后,更使我增添了一分牵挂,几分乡愁。
  2014年9月,县教育局出台骨干教师下乡支教一年的政策,于是,我立马报名加入了下乡支教的行列。就这样,我又回到了瓜畲学校。
  如今的瓜畲学校是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有四到九年级共13个班,学生400余人。校长对我这个故地重游的支教者寄予厚望,安排我教六(2)班的数学,并任班主任。这个班有43名学生,几节课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上课时坐得很端正,听得也很认真,可就是不举手,不发言。连成绩最好的班长王伟,发言时也是轻声细语,很不自信。第一次考试摸底,糟糕!80分以上的只有10人,90分以上的只有4人,40分以下的却有10人,五六十分的同学占一大半,和城里的学生相比,差距太大了。现在学的是分数乘法,可全班有10多个学生连约分通分都不会。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这时,校长给了我一份 “高效课堂模式”的材料。这份材料详细地介绍了怎么将学生进行分组,怎么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怎么评价……我如获珍宝。在县城小学工作时,听过不少高效课堂模式的课,但由于自己常年教一、二年级,不懂怎么操作。于是,我就按照材料上介绍的方法,把全班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选出了10个平时考80分以上的学生当组长。考及格的同学当副组长。因为我们班的学生都是寄宿生,我每个星期有四节晚自习下班,我就利用这四节课来培训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如何展示,如何辅导本组同学。
  第十周,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题目是“圆的认识”。没想到这堂公开课,在学校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校长亲自主持评课活动。同事们都惊讶于我班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学生非常活跃,思维非常清晰,展示十分大胆、得体,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是同事们对这堂课的评价。大家都认为,用传统教学法上课,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而且普遍胆小,不敢发言,教学效果差。
  高效课堂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打动了老师们的心。校长又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表扬了我们班,并要求全面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1月底,学校还对优秀小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展示之星、进步之星进行了表彰,实验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我班的高效课堂也在不断深化,班上增添了“每日评分表”,在学生讨论、展示方面也进一步做了规范。比如汇报时先作自我介绍,讲解完了请同学们质疑、补充或评价等。
  元旦文艺汇演,学校要求每班出3个节目,我们班竟然出了5个节目。其中有4个入选,并且均获奖。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王伟、伍金伟同学第一次上台演出就能这么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完全得益于高效课堂。
  今年1月11日,我又上了一堂课改研讨课“鸡兔同笼”。这是六年级“数学广角”里面的内容,相对来讲比较难。按传统方法上课,学生不一定能听懂,这一次,学生自主探究,能成功吗?我不禁有点担心。课堂上,学生探究讨论的时间有点长,我为同学们捏了一把汗。到学生展示汇报了,第一个上台展示的组讲的是“列表法”;第二个上台展示的组讲的是“假设法”;第三个上台展示的组讲的是“解方程法”;第四个组上台展示的是“画图法”。只有“画图法”学生讲得不是很完整。课后我了解到还有一组用的是“古人抬起一半脚法”,由于时间关系,未展示。同学们展示时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尽显小老师风采,以至于我课件上精心准备的“教师点拨”显得有些多余。老师们再一次对我们班的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1月12日,和我搭班的李老师第一次运用高效课堂模式上了一堂语文课《祖国,我回来了》,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使他尝到了课改的甜头。同时这节课也改变了他在学生中的形象,因为以前他上课学生不太爱听,这次采用高效课堂模式上课,学生配合非常默契。
  和我同年级的教导主任在第十三周时,用传统教学方法上了一节公开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结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后来,通过集体研究导学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他按高效课堂模式上了“负数的认识”,大家公认:教学效果较好。
  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以及我班高效课堂的影响下,课改实验风靡全校。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渐掌握了课改流程和方法,而且效果一天比一天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也一天比一天强;课堂展示汇报也更大胆,更自信,更阳光。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教与学的行为都在悄悄地转变,老师变教为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三九寒天的夜晚,各教研组的老师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围着火炉,讨论、修改第二天用的导学案课件,一起评课、议课,反思当天课堂教学的得失。熊熊炭火映红了大家的脸庞,同时,大家对课改的热情也像那红红的炭火一样在熊熊燃烧……炭火驱走了严冬的寒意,也驱走了农村学校住宿老师漫漫长夜的寂寞与孤独。
  支教的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我带领我们班叩响了这所农村学校高效课堂的大门,在课改的道路上蹒跚前行。虽然我们班现在还不是十分优秀,但终究在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脚印。正如我们的班训所说:“每天进步一小步,日积月累一大步。”现在我们班数学考试的优生人数明显增多,特别是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基本上能保证在10个左右,不及格的人数明显减少。原来考20多分的同学也能考上四五十分了。这次期末考试,我班的数学平均分由我刚接班时低平行班10分左右到超出平行班五六分,真令人欣慰。更让人高兴的是,全校掀起了课改的热潮,高效课堂深入了每个班的每一堂课。虽然我的支教生活只剩半年时间了,但我愿为我的故乡奉献我全部的热情,愿我的支教生涯能为瓜畲学校重现往日的辉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安福县瓜畲学校)
  □责任编辑 甘 甜
  E-mail:1409544102@qq.com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生活教育主要在进餐、盥洗、如厕、喝水、睡眠、整理、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环节中实施,强调做中培养,真实情景中练习,以此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共同的生活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所在园结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理解,通过实践研究认为:喝水环节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理想状态应集中体现在“科学”两个字上,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幼儿知道喝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喝水的基本常
期刊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头,轻轻翻开《周国平论教育》,纸质的粗糙伴随原始的书香滑过指尖。“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周国平鞭辟入里的话一如往常,直指教育的实质。  让我不禁想起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也是我所憧憬的教育美好。把生长还给孩子,我们只是“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教育是座远离尘嚣的山谷,我憧憬孩子
期刊
为了给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搭建一个专业引领、交流探讨、共同成长、实现价值的平台,建设内涵丰厚、形式活泼的现代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久负盛名的中国教育名刊——《教师博览》杂志社特成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  联盟由全国中小学内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和足够成长热情的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自愿组成,属于群众性社会团体。联盟倡导新理念——以专业指导专业,以名师成就名师。依托《教师博览》《江西教育》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期刊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忽视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想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久而久之,势必使阅读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学生对语文学习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这几年,我一直在用“批注式阅读”来上语文课,在我
期刊
师: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70年代末,所反映的生活与我们有较大的差距。虽然课前作过预习,但作品中也许有一些大家不太理解的地方。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我有一个问题:那些姑娘嫁给了她们不满意的男人,为什么说“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  师: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对于女人来说,婚姻的不幸是最大的不幸,也是最可悲的事。但她们为什么“不会过分地悲伤”?  生:因为在那个时代,包办
期刊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翼,但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对“语用训练”趋之若鹜的当今语文课堂,教师“谈文色变”,生怕被批缺少“语文味”。殊不知,浓浓的匠气使语文课变得味同嚼蜡,语文课,真正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牙口”渐好时,引领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文化阅读,是必须也是必要的。散发出知性和意趣诱人芬芳的语文课堂,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生长养料。  语文课上
期刊
课堂导入是一块备受关注、值得研究的领域。背景知识导入法、情境创设导入法、故事激趣导入法……各种方法不一而足。多媒体以声、光、电、色的铺陈使课堂导入更具多样化和观赏性,也正因如此,在各种公开课中,多媒体导入常拔得头筹,得到教师普遍的追捧。在多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课堂却大异其趣,他极少用课件,一本书、一根粉笔,素面朝天,质朴无华。年轻的时候,看贾老师的课堂,觉得过时,比不上那些诗意盎
期刊
宜黄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自古不乏国之栋材。北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水利学家侯叔献,明朝抗倭名将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以及中科院院士余瑞璜、吴式枢、程孝刚等贤者名士群星闪耀,昭示着宜黄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传统。然而,新世纪以来,骨干教师、优质生源纷纷外流,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引起了广大学生家长的不满,社会舆论颇有微词。宜黄教育如何冲出低谷,重现辉煌?  “‘苦教、苦学、苦管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没有阅读能力,生活阅历少,理解能力弱,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将为孩子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起步阅读绝对不能搞填鸭式,不顾实情强迫识字量不多的孩子大量阅读,不顾个性差异
期刊
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口语交际”和以前的“说话训练”的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上好口语交际课。无论是从说话形式、内容还是两者的训练要求来说,二者都是有区别的。口语交际一是要求双向互动的,需要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听,还要能适时接话题进行沟通,不再像说话训练只是自己说自己的;二是其话题结合具体生活实践,很有使用价值,而不像说话训练可能只是随机预想的,可能与生活脱节;三是口语交际不再是只要说好就行,还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