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长春市第一中学初三学生对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对自主学、练能力的认知程度,影响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形成的因素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更好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激发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锻炼 自主学、练能力
中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课或者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所教授或者所涉及的运动项目种类、教学质量等因素,都会对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通过学校体育这一过程,如何才能保证中学生既能够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在体育课或者课余体育活动中体味运动带给自己的快乐,并且能够将这种运动快乐进一步发展,成为终身体育的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且很有意义的研究话题。
一、中学生对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兴趣调查
兴趣是一个人探索知识、参与某项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享受探索过程的原动力。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最直观的反映出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持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较高。这说明,大多数中学生比较喜欢参与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此外,通过与中学生现场访谈得知,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以球类为主,并且,大多数中学生表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体育课程教学。
二、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中自主学、练能力的认知度调查
自主学、练能力是以参与活动的自身为主体,主动学习并自觉练习某种技能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过程,是教师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学生主动学习并自觉练习,最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中自主学、练能力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在所调查的中学生中,只有12.50%的人对自主学练的认知程度十分清晰;30.00%对中学生自主学练的认知程度比较模糊;37.50%的中学生根本不了解自主学练的概念。
三、影响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形成的因素调查
通过与教师以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在这里,将影响中学校自主学练能力形成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自身因素和其他。通过调查,在影响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因素的调查中,教学方法、自身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和自身因素对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形成存在较大的影响。
四、培养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与体育局的7位专家和学校的8名体育教师老师访谈得知,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要注意的问题中,首先,应该安排学生喜爱的课堂内容与进行体育自主学练能力培养的理论教育宣传;其次是变学生为课堂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构建有效的学练体系;最后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技术学校和优化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由此可见,在体育课程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中,应当在教育局安排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增强所规定的课堂内容和课余体育活动内容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加活动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同样的运动项目中体味不同的运动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参与体育运动,存进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体育兴趣是促使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2.大部分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球类,中学生所喜欢的教授方式多为自主学习为主。
3.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理论认知不够清晰,只有少数对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总体来讲较为模糊。
4.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自身因素是阻碍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5.培养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学练、能力,必须增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自主学、练能力知识的讲解和宣传,提高中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建议
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课程教学或者课余体育活动中,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可以通过变更运动项目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加体育活动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改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
2.弥补学生的体育知识
首先,应该选择一些针对学生认知、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拓展理论知识的层次,并且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能。其次,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加入有关体育活动自主学、练能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自主学、练能力的思想认知。
3.打破以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能力
中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接收到行为,除了教师的教育、指导,多数都是受自己行为意识所支配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只学不练的弊病。最后争取使学生可以独立的、主动的进行自我的身体锻炼,教师则主要负责指导部分。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长春市第一中学初三学生对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对自主学、练能力的认知程度,影响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形成的因素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更好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激发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锻炼 自主学、练能力
中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课或者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所教授或者所涉及的运动项目种类、教学质量等因素,都会对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通过学校体育这一过程,如何才能保证中学生既能够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在体育课或者课余体育活动中体味运动带给自己的快乐,并且能够将这种运动快乐进一步发展,成为终身体育的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且很有意义的研究话题。
一、中学生对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兴趣调查
兴趣是一个人探索知识、参与某项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享受探索过程的原动力。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最直观的反映出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持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较高。这说明,大多数中学生比较喜欢参与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此外,通过与中学生现场访谈得知,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以球类为主,并且,大多数中学生表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体育课程教学。
二、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中自主学、练能力的认知度调查
自主学、练能力是以参与活动的自身为主体,主动学习并自觉练习某种技能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过程,是教师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学生主动学习并自觉练习,最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中自主学、练能力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在所调查的中学生中,只有12.50%的人对自主学练的认知程度十分清晰;30.00%对中学生自主学练的认知程度比较模糊;37.50%的中学生根本不了解自主学练的概念。
三、影响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形成的因素调查
通过与教师以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在这里,将影响中学校自主学练能力形成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自身因素和其他。通过调查,在影响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因素的调查中,教学方法、自身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和自身因素对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形成存在较大的影响。
四、培养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与体育局的7位专家和学校的8名体育教师老师访谈得知,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要注意的问题中,首先,应该安排学生喜爱的课堂内容与进行体育自主学练能力培养的理论教育宣传;其次是变学生为课堂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构建有效的学练体系;最后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技术学校和优化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由此可见,在体育课程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中,应当在教育局安排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增强所规定的课堂内容和课余体育活动内容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加活动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同样的运动项目中体味不同的运动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参与体育运动,存进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体育兴趣是促使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2.大部分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球类,中学生所喜欢的教授方式多为自主学习为主。
3.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理论认知不够清晰,只有少数对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总体来讲较为模糊。
4.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自身因素是阻碍中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5.培养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学练、能力,必须增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自主学、练能力知识的讲解和宣传,提高中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建议
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课程教学或者课余体育活动中,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可以通过变更运动项目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加体育活动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改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
2.弥补学生的体育知识
首先,应该选择一些针对学生认知、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拓展理论知识的层次,并且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能。其次,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加入有关体育活动自主学、练能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自主学、练能力的思想认知。
3.打破以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能力
中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接收到行为,除了教师的教育、指导,多数都是受自己行为意识所支配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只学不练的弊病。最后争取使学生可以独立的、主动的进行自我的身体锻炼,教师则主要负责指导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