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

来源 :现代信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是新时代中国学生的素养要求。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科学计量软件,对权威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收录的3650篇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把握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现状,并据此提出核心素养未来发展的思路,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研究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CiteSpace;课程改革;图谱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6-0089-04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the“Key Competencies”has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the area of education theories in our country,which is the competencies requirement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w Century. Using the software of visualization scientific measurement CiteSpace,from 3650 literatures about domestic key competencies researches collected in authoritative databas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We can learn the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on“Key Competencies”so that we can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of“Key Competencies”and help the school teachers to take part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Key Competencies”.
  Keywords:key competencies;CiteSpace;curriculum reform;graph
  0 引 言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是课改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1]。此后,“核心素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成为我国教育界,甚至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选择引进国外研究成果,涌现出很多具有一定理论高度与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但目前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核心素养”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的分析上,较少使用科学计量的方法来对我国核心素养的整体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故本研究尝试采用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工具,对权威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收录的3650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使国内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21世纪以来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状况,希望为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以促进中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 数据收集
  任何知识图谱绘制的科学性都源于数据基础,即如何精准全面地检索到所要研究主题的全部文献,这是关键问题[2]。为保证研究数据的科学性,笔者选取了国内普遍认可的、权威的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为数据来源。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数量非常多,所以,为了使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更加完整,笔者以“核心素养”为主题,以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是2013-2018(文献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1日),获取有效文献3650篇,笔者下载了文献的篇名、作者、期刊、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等比较信息。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CiteSpace软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应用,且本文所采用的CiteSpace 5.0.R7.SE是当前最新版本。本研究将对3650篇文献进行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合作机构分析及作者共被引分析等。所以,在CiteSpace软件操作设置中,分析节点类型将依次设置为“keyword”“Institution”“Author”;时间分区(Time Slicing)為2013~2018年;分区时间间隔(#Years Per Slice)均为1年;选词标准(Selection Criteria)为在一定的时间域内出现频率最高的50个数据;图谱修剪方法(Pruning):算法为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策略为修剪整体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呈现出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关键词分析能够反映“核心素养”研究的热点、发展变化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合作机构分析可以呈现全国各单位的研究合作状况;作者共被引分析能够反映出最具影响力的文献,从而反映出当前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前沿。
  3 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3.1 “核心素养”研究文献数量变化分析
  笔者统计了2013年~2018年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检索出的有效文献,近六年的发文量变化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2016年和2017年这两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16%和190%。由于统计时间是2018年1月,数据还不够全面,不能得出2018年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   近年来,核心素养的研究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影响。“核心素养”已经是一个国际研究热门话题,如欧盟理事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已经建构起了“核心素养”框架和体系。例如,在OECD发布的工作报告“定义和选择核心素养执行纲要”中,教育官员提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的关键在于所有人的能力提升,这些能力覆盖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3]。另一方面也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自2014年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3.2 “核心素养”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共现分析理论指出,一组关键词在同一组文献中同时出现,代表其具有共现关系,共现的次数越多,文献的研究主题越相近[4]。因此,对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当前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焦点。利用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进行分析,生成的可视化图谱如图2所示。并且,笔者还将核心关键词的词频高低进行了统计,列出词频前二十二名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
  综合图2与表1,可以看到,“核心素养”的出现频次是最高的,达到了1729次;排在第二位的是“课堂教学”,达到了111次;排在第三位的是“立德树人”,达到了107次。“核心素养”作为最热门的主题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也相应地得到广泛关注;“课堂教学”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从国家到学校重视核心素养的研究,学校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立德树人”作为热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因为“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表1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课堂改革”“学科核心素养”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对于目前我国的学校课堂教学影响巨大。
  3.3 “核心素养”的合作机构
  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对这3650篇文献进行机构合作情况分析,生成的可视化图谱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到,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连线很少,交错相联更少,并且单位与单位之间的间隔比较远。由此可见,虽然目前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单位很多,而且近两年的增长速度快,但是单位与单位之前缺乏合作。这会导致很多重复研究,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为了更清楚地展现核心素养研究的主要单位,笔者制作了一个核心素养文献研究的高产单位与发表文献数量的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发表的文献数量排名前三,可见这三个单位在核心素养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余下的这些单位,其发表文献的数量也很多,并且这些单位既包括高等学校,也包括出版社,甚至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可见,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由此可知,核心素养对各个教育单位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较大。
  3.4 核心素养研究的作者及其合作情况
  利用CiteSpace 科学计量软件对这3650篇文献进行作者合作情况分析,生成的可视化图谱如图5所示。高产的作者主要有刘霞、辛涛、褚宏启、蔡清田、刘庆昌及林崇德等人,他们主要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图5中还可以看出,有一些作者比如林崇德、刘霞和辛涛之间合作密切,但是从整个图谱来看,图中的连线很少,而且比较分散,可见,目前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人员合作还不充分。
  笔者还将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并列出了前15名。从图6中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是刘霞和辛涛,查阅相关文献得知,他们两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但在图4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机构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和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由此可知,单位对核心素养的重视与学者的重视并不统一。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权威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 tructure为数据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技术,从关键词共现、合作机构及合作作者等方面对2013~2018年我国“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3650篇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
  从中可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充分说明了核心素养的研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热点有“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等几个方面,可见,核心素养研究影响着我国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单位性质多样,包括高等院校、出版社和中小学等,但是,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合作还不充分,不利于研究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
  4.2 研究启示
  4.2.1 加强合作,形成核心素养的研究合力
  本研究对已有的3650篇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目前核心素养的研究者之间存在合作,但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研究合力。因此,笔者建议各单位之间要加强合作,实现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的共享。同时,研究者要主动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合作,鼓励他们参与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制定和教学实施中,形成关于核心素养全方位的研究成果。
  4.2.2 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拓展研究的视野
  早在1990年,世界各组织和国家就开始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目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核心素养体系,值得国内的研究者学借鉴和引介。我国一部分研究者也十分注重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引介了很多先进理论,但这还远远不够。
  4.2.3 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我国的“核心素养”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课程改革,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建设,着力推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5]。想要让课程发展更加科学,就要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方面着手。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方面,加强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合作,在各教育单位展开行动研究,还要积极推进课程修订,使基础教育课程得到及时更新。在课程评价方面,将核心素养纳入评价范围,钟启泉提出“真实性评价”着力于把握高阶認知能力的状态,不仅关注最终的结果,而且关注导致最终结果的学习与思维的过程本身,还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6]。因此,在课程评价中,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   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文献数量和类型的局限。由于CiteSpace软件本身的技术限制,本研究只能对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文献分析,不能同时对其他数据库或者书籍等类型的资料进行研究。其次是软件本身的局限。笔者所使用的CiteSpace软件是一種刚兴起不久的科学计量分析工具,所以很多功能还有待完善。因此,本研究的成果与实际情况可能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期待未来的研究者能够将其完善[7]。
  参考文献:
  [1] 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29-35.
  [2]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 [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3] OECD.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EB/OL].http://www.oecd.org/education/skills-beyond-school/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deseco.htm,2005-05-27.
  [4] Hsin-Ning Su,Pei-Chun Lee. Mapping Knowledge Structure by Keyword Co -occurrence:A First Look at Journal Papers in Technology Foresight [J].Scientometrics,2010,85(1):65-79.
  [5] 杨德军,余发碧,王禹苏,等.核心素养落地的国际视角 [J].人民教育,2017(Z1):60-62.
  [6]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 [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3-25.
  [7] 刘永凤.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启示 [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2):31-41+98.
  作者简介:邱利见(1989.09-),女,汉族,重庆人,教师,中学教师一级,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赵文政(1988.10-),男,汉族,内蒙古人,教师,中学教师二级,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前进大街卫星路互通立交桥的建设与目前轻轨前进西街站站位产生冲突,需要废除现有前进西街站,并改造交叉路口部分线路。本文中的方案在不影响立交桥施工以及轻轨运营的前提下,结合长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改造工程,以及合并原前进西街及前进大街站而引起的信号系统设备改造,来阐述信号系统改造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U284;U23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 要: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可从大量繁杂的数据事务中挖掘并分析它们之间隐含的相关信息。本文在分析关联规则技术和社会服务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应用在社会服务领域的挖掘应用。通过关联规则技术对社会服务对象数据的分析应用,发掘数据间相关性,以实现社会服务个性化智能分析和推荐服务,并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供智力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1;TP311
期刊
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在1973年至1989年间产生了最初的概念并形成了初步的理论,目前由于硬件设备的开发普及,虚拟现实已经成为了工程医学等领域所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CNKI源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为研究对象,实用文献计量法统计高产作者和高频关键词,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研究的作者合作和关键词共现情况,并给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虚拟现实;社会网络分析;作者合作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辅以访谈法,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作出调查与分析。并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为例,选取了261名样本教师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教育资源的个人能力、动机、使用行为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新需求,同时教师对“互联网+”的应用策略也制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日益显现,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创新纷纷涌现,互联网+时代需要大量的软件创客人才,然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教学形态不先进、教学资源不丰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创新导向、提升综合素养能力”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123456”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期刊
摘 要:大数据具有数据海量、多样化、快速处理和高价值的4V特性,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海量、多样化的特性相契合。而且大数据所具有的快速处理和高价值的特性,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使用渠道与使用方式,能够大量节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者花费在检索与借阅上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效率。本文试就昌北高校联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统计入手,就所分析出的昌北高校联盟图书馆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微信服务平台建设为例,探讨了基于Web3.0技术从框架、功能及资源构建等方面建设科普服务微信平台的技术优势、关键过程及重要意义,旨在移动互联时代为打造一个科普即时推送、观众自主参观、展品深度解读、人馆积极互动的“指尖上的博物馆”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Web3.0;博物馆;微信平台;科普服务  中图分类号:G2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
期刊
摘 要: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本文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全面应用的背景下,立足于大学生学习,通过分析调查问卷,讨论了目前大学生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南昌市高校为例,设计出合理的微学习结构框架。  关键词:微学习;高校教育;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6-0137-0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阳江供电局应急体系建设的完善和应急能力的提升,我局建立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应急支援队伍,不管是本地的抗灾复电,还是外出支援救灾,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但应急支援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仍有待改进,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通信保障问题。本文将根据我局应急支援队伍建设的现状,并结合本人多次参与应急救灾的工作经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局应急支援队伍的通信保障能力。  关键词:通信;应急支援;通信保障  
期刊
摘 要:文章将以“类的继承”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课程教学过程。笔者将从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特色创新五个方面为大家展示。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继承;实践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TP31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1-0195-02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tak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