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因此,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加深记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初中化学课本中,多数演示实验的操作都不太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可让学生自己去做。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由于学生已具备了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做个别必要指导.这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比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只观看效果要好的多。
二、注意排除演示实验中的干扰因素
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教学时,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与所学反应不相符合的现象,就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学生进行分析。然而,我们的实验仪器不一定洁净,药品有时不一定是纯净物,干扰现象时常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资料,积极钻研探索,努力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
例如,我在准备铁丝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将打磨后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铁丝表面竟出现了暗红色或变黑了!如果让学生做出这种实验现象,就会对他们的思维产生严重的干扰。面对这种情况,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吗?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产生这一干扰因素的原因。结果收集到以下信息:(1)铁丝的含碳量过高,使生成的铜中可能混有碳而显黑色。(2)铁丝的表面镀了一层锌,放入硫酸铜溶液时发生了锌和酸的反应(说明:锌和酸反应时表面会变黑,我们制硫酸铜溶液时为了抑制其水解,往往加入几滴硫酸)。(3)可能是氧化铜。(4)硫酸铜溶液可能太浓,反应速度快,使生成的粉末状的钢在铁丝表面排列不均匀,造成颜色变暗(说明:学生可能是联想铁和铁粉颜色的差别而得知)。听到学生提出的种种设想,我又启发学生怎样做才能排除这一干扰现象呢?一位学生的做法是:先用稀盐酸浸泡除去镀层,再用热碱液清洗除去油污,最后用砂纸打磨光亮。经过这样处理过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再无变黑现象发生,使这部分教学顺利完成。
三、要注意做对比实验
演示实验中除了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对比的方法,做对比实验。如在演示泡沫灭火器原理的实验时,我先向吸滤瓶中注入1/3体积的水,然后倒转,学生观察到:水很難从侧管流出。然后取下瓶塞,将水倒出,再加入碳酸钠浓溶液,放入盛浓盐酸的小试管,盖好瓶塞迅速倒转。学生观察到从侧管喷出大量的泡沫。这样一对比,学生自然容易想到:瓶内的压强增大了,从而得出“瓶内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的结论。另外,氢气,木炭,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等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在学完这些内容后,应重新同时演示一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确掌握这些内容,&且无形中也学到了一种好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一对比法。
四、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一代新人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注重创新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完氢气的可燃性后,我引导学生设计出不需验纯就可以直接点燃氢气且不会引起爆炸的装置。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利用上节所学的氢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较稳定,不纯时点燃易爆炸)来设计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条件,装置及操作步骤,在学生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点拨,能够抛砖引玉,使装置及操作方法在学生的大脑中逐渐明晰,10分钟内使学生拿出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方案,然后教师按学生的方案进行组装装置和演示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学有所用,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老师按学生设计的去做,使学生有一种“做了一次设计大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习和创造的欲望更加强烈。
五、合理使用投影进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为弥补其不足,演示完毕后,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但是学生看到的没有过程,仅是结果.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我在教学中,除将有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外,还适时使用投影以增加可见度,直观性,提高实验效果。如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做法如下:投影仪上放一只培养皿,内盛浓硫酸,用一玻璃板两面各滴一滴浓硫酸,盖在培养w上观察,几分钟后,玻璃板下面的水已消失,而上面一滴水仍在。使用投影进行演示实验时,屏幕上的图影跟真实的实验并不完全一致,如气泡图像为小黑点,颜色较深的溶液为黑色图条等,所以使用投影进行实验时,应合理,恰当。
一、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初中化学课本中,多数演示实验的操作都不太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可让学生自己去做。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由于学生已具备了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做个别必要指导.这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比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只观看效果要好的多。
二、注意排除演示实验中的干扰因素
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教学时,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与所学反应不相符合的现象,就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学生进行分析。然而,我们的实验仪器不一定洁净,药品有时不一定是纯净物,干扰现象时常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资料,积极钻研探索,努力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
例如,我在准备铁丝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将打磨后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铁丝表面竟出现了暗红色或变黑了!如果让学生做出这种实验现象,就会对他们的思维产生严重的干扰。面对这种情况,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吗?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产生这一干扰因素的原因。结果收集到以下信息:(1)铁丝的含碳量过高,使生成的铜中可能混有碳而显黑色。(2)铁丝的表面镀了一层锌,放入硫酸铜溶液时发生了锌和酸的反应(说明:锌和酸反应时表面会变黑,我们制硫酸铜溶液时为了抑制其水解,往往加入几滴硫酸)。(3)可能是氧化铜。(4)硫酸铜溶液可能太浓,反应速度快,使生成的粉末状的钢在铁丝表面排列不均匀,造成颜色变暗(说明:学生可能是联想铁和铁粉颜色的差别而得知)。听到学生提出的种种设想,我又启发学生怎样做才能排除这一干扰现象呢?一位学生的做法是:先用稀盐酸浸泡除去镀层,再用热碱液清洗除去油污,最后用砂纸打磨光亮。经过这样处理过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再无变黑现象发生,使这部分教学顺利完成。
三、要注意做对比实验
演示实验中除了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对比的方法,做对比实验。如在演示泡沫灭火器原理的实验时,我先向吸滤瓶中注入1/3体积的水,然后倒转,学生观察到:水很難从侧管流出。然后取下瓶塞,将水倒出,再加入碳酸钠浓溶液,放入盛浓盐酸的小试管,盖好瓶塞迅速倒转。学生观察到从侧管喷出大量的泡沫。这样一对比,学生自然容易想到:瓶内的压强增大了,从而得出“瓶内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的结论。另外,氢气,木炭,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等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在学完这些内容后,应重新同时演示一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确掌握这些内容,&且无形中也学到了一种好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一对比法。
四、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一代新人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注重创新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完氢气的可燃性后,我引导学生设计出不需验纯就可以直接点燃氢气且不会引起爆炸的装置。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利用上节所学的氢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较稳定,不纯时点燃易爆炸)来设计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条件,装置及操作步骤,在学生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点拨,能够抛砖引玉,使装置及操作方法在学生的大脑中逐渐明晰,10分钟内使学生拿出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方案,然后教师按学生的方案进行组装装置和演示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学有所用,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老师按学生设计的去做,使学生有一种“做了一次设计大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习和创造的欲望更加强烈。
五、合理使用投影进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为弥补其不足,演示完毕后,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但是学生看到的没有过程,仅是结果.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我在教学中,除将有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外,还适时使用投影以增加可见度,直观性,提高实验效果。如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做法如下:投影仪上放一只培养皿,内盛浓硫酸,用一玻璃板两面各滴一滴浓硫酸,盖在培养w上观察,几分钟后,玻璃板下面的水已消失,而上面一滴水仍在。使用投影进行演示实验时,屏幕上的图影跟真实的实验并不完全一致,如气泡图像为小黑点,颜色较深的溶液为黑色图条等,所以使用投影进行实验时,应合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