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开发区 从荒地开始的嬗变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的青海,满目葱绿,凉气袭人。
  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当汽车沿着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直驶到开发区管委会楼前后,你会发现这里分明是一座城市园林: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整洁的路面,花草相间的绿地,广场上的喷泉,还有藏式建筑的博物馆宁静、详和,徜徉其中,空气是如此清新,景致又如此和谐。
  谁曾想,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与西宁市区隔山相望,如今却崛起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开发区注重‘科学、绿色、创新、和谐’四个方面的发展,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西宁市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姚琳如是说。
  据介绍,2011年,开发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亿元,是2005年的11倍,年均增长52%;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省近1/4、西宁市的56%,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4家,占全市70%,已成为拉动西宁乃至青海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步步为营夯实发展基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内迁和建设的钢铁、机床、汽车、工程机械、农机、化工、军工等一大批企业,为青海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的拓荒者由此在城市边缘的荒地上,开始白手起家,拉开了西宁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2005年12月,青海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调整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对西宁地区各园区进行整合,设立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区从此进入了全面加速统筹发展的新时期。
  2007年12月,开发区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园区,分别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目前,西宁开发区下辖“四园”,各自按照不同的产业定位,错位发展。
  东川工业园被批准为“国家级光伏产业发展基地”,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和轻金属新材料系列产业,努力打造新能源材料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甘河工业园打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和特色化工产业基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生物产业园被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进生物科技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建设,努力打造青藏高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南川工业园被批准为“国家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发展藏毯绒纺和锂电产业,规划建设轻纺工业聚集区,努力打造国际藏毯生产集散地。
  目前,各园区间已成功建立起各具特色、关联互补、资源共享、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成为全省管理服务最优、产业链最完善、发展最具活力的新型工业园区。
  科学编制规划
  推动园区发展
  “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开发’的原则,打造一流工业发展平台。”姚琳说。
  自2005年开始,西宁开发区就以现代工业园区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和实施各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达146亿元,实施了南川、甘河工业园区和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扩区规划,规划面积在42平方公里基础上新增84平方公里,达到126平方公里。
  2011年,开发区已开发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每公顷实现2016万元,工业产值每公顷实现1985万元,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铁路运力也从2006年的5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1600万吨/年,供电能力达到766万KVA,天然气供气能力达到632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达到19.5万吨/日,园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截至2011年底,开发区已招来各类企业1061家,其中:工业企业293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30家,外资企业1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92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驰名商标11个,著名商标11个,省内名牌16个。
  开发区在加快发展工业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园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参与西宁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创新城市、卫生城市的工作,按照城市新区的标准,完善了园区绿化、道路照明、标志标线等市政工程,建立了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医院、酒店、公交站等生活配套设施。此外,兴建的写字楼、检验检测中心、孵化器、创业园、物流园等生产服务设施,为投资商和入区企业营造了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如今人们看到的开发区再也不是传统的工业区形象,而是一个绿草如茵、生活舒适、交通便捷、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新城区。以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为例,由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高原自然博物馆、昆仑玉博物馆为主体组成的高原文化博物馆群,已成为青海旅游的新亮点。
  调整产业结构
  打开合作新局面
  西宁开发区按照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做出相应的调整,突出绿色发展主题,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产业链延伸、投入产出高、带动和配套能力强的项目,不断开创战略合作新局面。
  2006年,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入驻园区,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和设备,具有操作稳定、能耗低、无污染的特点,建成后可年产多晶硅20000吨,项目投资100亿元,对于青海发展新能源光伏产业发挥了龙头作用。2011年,青海光伏并网发电1003兆瓦,一举成为当年全世界光伏并网发电规模最大的地区。
  2007年,开发区成功引进上市公司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了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各种电解铜箔产品及电解铜箔专用设备的开发。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全世界唯一的高原铜箔单产项目,不仅填补了青海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空白,而且对开发区下一步发展电子材料和锂电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依托青海的优势资源,开发区又引进青海鲁丰鑫恒铝材有限公司,由鲁丰股份与北京鑫恒集团共同投资,兴建一个年产60万吨铝板带材项目,延伸了青海传统工业产品产业链。   从多晶硅、光伏电池,到电子铝箔、电解铜箔,再到蓝宝石衬底晶圆、铝深加工、锂电材料、新型合金、生物制药、风电设备、改装车、精纺纱等,近年来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落户园区,极大地优化了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层次,为开发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开发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发挥区域优势
  实现循环发展
  按照“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开发区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机遇,立足本地实际,发挥区域优势,突出青海特色,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协同联动,实现循环发展。
  青海百通公司是一家年产20万吨高纯硅铁的企业,铁合金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行业,因而长期成为负面报道的对象。百通公司决心改变社会对铁合金企业的旧观念,几年间投入数亿元用于节能环保。2009年10月,该公司成功实施了全国首例硅铁冶炼烟气余热发电一期项目。目前,此项目烟尘回收率达98%以上,余热年发电量可达2亿度,不仅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还填补了国内该领域节能技术的空白。
  几年来,开发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支持,在企业中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实施了余热发电、粉尘回收、废渣综合利用、中水循环利用等一批技术和工艺先进的循环经济项目,黄河再生铝业、黄河水电鑫业分公司碳素余热发电、亚洲硅业千吨级多晶硅氢化还原和余热回收系统等节能减排项目的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1年,开发区共完成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32项,投资10.5亿元,节能减排各项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成为青海省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提升创新能力
  激发发展活力
  开发区作为青海省新型工业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做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重要责任。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开发区保持快速发展的活力之源。
  近年来,坐落在南川工业园的雪舟三绒集团先后与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开发了牦牛绒拉伸细化、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专用设备研发及工艺技术、废弃牦牛毛绒生产阻燃性建筑保温材料、一万吨智能化太阳能酶解洗毛产业化技术研究等项目,在推动青海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企业结构调整、转变了发展方式。
  在东川工业园,青海华园新能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投资建设于2008年,之后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针对青海的资源和特点,展开新能源课题深入研究,在园区孵化出一系列专利成果,其中高原型集热器的成果已在玉树巴塘生态农牧民定居点示范使用。
  目前,开发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9%;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1个,专利500余件。园区企业积极参与省重点产业“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研发了高原垂直轴风力发电装备、冬虫夏草菌丝体人工发酵、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国家一类降糖新药梓醇制剂、重型卧车加工中心等一批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康普生物、金诃藏药、珠峰虫草等3家企业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加快体制改革
  提升服务能力
  “小机构、大服务”是开发区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用人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多年来,开发区管委会本着“亲商、安商、助商、富商”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园区组织架构,推进园区管理标准化,努力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
  以往由于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中小企业入驻初期,仅办理有关手续就要跑十几个部门,影响了企业顺利投产。针对这一状况,开发区管委会本着“抓大不放小、培育扶持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的宗旨,在各园区都先后成立了中小企业创业园,为中小企业排除干扰,帮助企业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极大地缩短了企业的建设周期,简化了办事手续,帮助园区200多家中小企业实现当年入园,当年投产。
  开发区在协调服务、审批事项、办事程序、工作效率、发展活力等各个服务环节上,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全程跟踪、帮办代办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办事铺就了“绿色通道”,全力打造企业之外零成本、生产之外零干扰、外地客商零投诉的服务品牌,赢得了各方客商的好评,使开发区成为创业的乐土、发展的宝地。
  开发区在重视服务的同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制定出台了开发区人才引进、培养的相关规定措施,积极引进培育急需的产业发展和园区管理人才。目前开发区从业人员大中专以上学历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6%,高级职称和技术带头人160人、博士32人。
  开发区积极创新投资融资体制,不断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园区国有资产,组建了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扩充了天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加快上市,改善融资环境,有力支撑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
  “未来开发区将进一步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姚琳表示,“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各项经济指标翻两番、年平均增幅达到30%以上,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青海省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区、新兴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和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
其他文献
十年来,空军某物资采购供应站(以下简称“采购站”)顺应改革大潮,以总后勤部、空军一系列法规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物资集中采购模式机制,促进采购工作健康顺利进行。先后被授予“全军战备物资储备工作先进单位”、“空军空后物资采购改革先进单位”、“先进党委”、“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政府采购十佳集采机构”等荣誉。这背后,是他们艰辛探索和对物资采购保障事业的无限执著,是用汗水凝成的结晶。  迎难而上打响改
期刊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硕果飘香;金秋油城,胜友云集,名企荟萃。  9月12日~14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贸促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同主办,克拉玛依市具体承办的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在世界石油城——克拉玛依成功举行。  展会期间,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余家石油装备制造商及油气技术服务商云集克拉玛依,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0家,国外著名公司57家,国内
期刊
谈及永业集团的成功之路,集团董事长吴子申用“创新、精耕、‘蓝海’”进行了概括。而这几个词之间有着天然的递进关系,涵盖或涉及了一个企业的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或实施营销战术时所需要追求并不断完善的正是这些。农资领域的企业也不例外。  营销创新:  不断创造价值和附加值  永业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所谓创新,不等同于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或单一的奇特的手段。创新是一种对资源的有效
期刊
2012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这为我国健康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竞争也更趋白热化。如何抓住机遇成为企业思考的问题。而此时,广州青能健保健品有限公司“建立中国数字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发展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样本。  
期刊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国力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军事较量转向了软实力的角逐,其中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加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竞争。近些年,尽管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但中华文化“走到哪”,“
期刊
在中国大城市,交通压力正逐步从动态向静态转化,停车难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公共性难题。  5月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指出,按照“一车一基本车位,15辆车1个公共停车位”的国际惯例,中国城市停车位缺口普遍达到50%以上,停车位远低于机动车保有量。停车场建设尤其是配建停车场建设历史欠账过多,停车位与机动车之比远低于国际通行的1.15—1.3:1的标准。  车位数量有限,在土地供需紧张的矛盾之
期刊
三晋大地人才辈出,经商历史源远流长。但近代以来,晋商已无“汇通天下”之势。如今的山西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忽略对贸易环境、制造业、人力资源的投资。如何在经济增长放缓、资源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重振晋商雄风,对中国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颇有借鉴意义。  从“晋商”到“皇商”  明朝初年,山西商人凭借地利之便北走大漠,南抵闽粤,东跨日本海,西越英吉利海峡,一度形成“凡有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之势。明末,后金
期刊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巩固改革共识。这对
期刊
新兴服务业是利用现代理念、网络技术、新型营销方式,以及服务创新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它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性、高人力资本含量和低消耗五个基本特征。其发达程度普遍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城市新兴化程度高低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对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新兴服务
期刊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历经了60多年的过程,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对于庞大的中国人口和特有的国情而言,这种规模和速度都是前无古人的。但同时,也带来了措手不及的状况。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规划,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造成了浪费、返工的现象。面对现状和将来的城镇化建设,我们对此问题加以反思并推进解决则显得愈发迫切。带着对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出现的种种问题,《经济》记者走访了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