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部分的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日常生活都十分轻松,除了上课就是在宿舍呆着,这样的前提就造成了大学生空余时间非常丰富,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正确的利用这些时间,通常都会拿来玩手机或者电脑。相比于电脑,手机的必需性和便利性是学生更多的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手机上,这也成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 成因 危害 干预对策
一、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
1.需求原因。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等需求,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学习或生活的一部分。在消息提醒突然减少或手机没电情况下,这些人通常会出现焦虑、频繁查看手机、总感觉手机在震动或者有消息提醒等情况。
2.性格原因。“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懒惰的人群中出现。这些人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确保自己不被身边的人遗忘,但也不肯去和别人面对面交流。能用手机办到的事情,自己就坚决不出门。
3.环境原因。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日常生活都十分轻松,除了上课就是在宿舍呆着,这样的前提就造成了大学生空余时间非常丰富,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正确的利用这些时间,通常都会拿来玩手机或者电脑。相比于电脑,手机的必须性和便利性是学生更多的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手机上,这也成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最主要原因。
二、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1.生理危害。研究表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大学生通常都会在睡觉前玩一个甚至两个小时手机,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2.心理危害。“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课余时间的增多,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学生人群。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消息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没电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消息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注意力会受到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假期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3.其他危害。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大学生的基本沟通基本都靠手机,对于这个社会经验不丰富的群体,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段。这些手段都是犯罪分子利用手机这个平台来实现犯罪目的。包括骗取钱财、威胁人生安全等。随着社交网络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都通过手机来进行。虽然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却存在着潜在的隐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正是在为进入社会夯实最后的基础,而过多的试用手记进行社交会使大学生的面对面社交能力得不到好的训练。众所周知,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面试,如果大学生的面对面社交能力不出众,怎么能找到好的工作?大学生使用手机更多的是使用手机强大的娱乐功能,例如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等等。在理财能力尚不具备的人生阶段,会因此投入过多的经济用于手机娱乐,陷入个人财政困难。过多的将精力放在手机上也会造成无心学习,深陷泥潭,玩物丧志并不是没有道理。
三、干预对策研究
经过项目组半年时间对本校部分在校学生的调查走访以及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如下数据: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在五小时以上的为55.24%;平均每小时看手机频率在一小时二十次的为67.52%;使用手机最多的功能分别为上社交网站(微博、QQ、微信等)、看视频听音乐、打电话发短信,分别占比例为90.54%、73.66%、67.01%;使用手機最多的时段分别为睡觉前、等待时、休息,分别占86.7%、81.59%、66.75%,特别要注意一点的是,上课时使用手机占比例的53.45%,排在第四位;每月使用流量在1G以上的为67.01%;手机不在身边时浑身不自在并有失落感的占比例的64.96%;当手机没有流量时选择开流量包和寻找wifi的占64.45%;和朋友外出玩耍时受到手机干扰的为62.38%;经常有错觉感到手机震动的或手机响的为74.68%;觉得自己对手机产生依赖感的为87.72%;觉得自己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原因分别为通讯需要占27.11%、学习需要占3.58%、娱乐需要占39.13%、无聊打发时间占30.18%。以上便是我们经过调查整理出的相关数据,为此项目接受调查的学生超过五百人,有效填写人数为391人,覆盖学校各大院系专业。数据拥有十足的说服力。通过对数据研究我们发现我们最担心学生的社交能力过于网络化、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间过长、过于专注手机无心学习等问题数据均超过半数,很直观地反映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严重程度。为此,我们项目组经过数月研究,制订了以下干预对策。
1.强制对策。在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根据学校现行的校级校规制订了“手机点名”的干预对策。所谓“手机点名”就是在讲台放置手机收纳袋,每个袋子拥有相应课堂学生人数的空位,并在收纳袋上贴上相应学生的名字,上课前每名学生将自己的手机放置于手机收纳袋中,若出现空位则该名学生给予旷课处理,对于到课却不放置手机的学生进行平时分扣除的处罚,用以确保学生上课时间没有手机可玩,也达到了上课点名的目的,以此来达到课堂上手机依赖症的治疗目的。
2.疏导对策。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更多的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生活部分的治疗,我们就可以采取疏导对策,比如通过学生会社团开展“无手机日”等活动,鼓励学生放下手机走出宿舍,亲身去体验身边的事、沟通身边的人;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举办关于手机依赖症的讲座,普及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宣传手机依赖症的危害,教同学们怎么去克服手机依赖症;通过各班级召开“手机依赖症之我见”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发表对于手机依赖症的各方面的见解,相互交流关于手机依赖症的看法等。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以上这些强制措施和疏导措施,让学生对手机拥有更理性的认识,对手机依赖症产生厌恶甚至恐惧的情绪,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从同学们的内心层次去实现合理利用手机、杜绝手机依赖症的目的。
四、结语
大学可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大学时机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在这里我告诫各位同学们放下手中的手机走出去,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耳朵去听,用你的手指去触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你会发现世界是彩色的,是悦耳的,是波澜的,是丰富的,而这些不是通过手机就能感受得到的。世界那么大,放下手机去看看吧!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 成因 危害 干预对策
一、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
1.需求原因。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等需求,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学习或生活的一部分。在消息提醒突然减少或手机没电情况下,这些人通常会出现焦虑、频繁查看手机、总感觉手机在震动或者有消息提醒等情况。
2.性格原因。“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懒惰的人群中出现。这些人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确保自己不被身边的人遗忘,但也不肯去和别人面对面交流。能用手机办到的事情,自己就坚决不出门。
3.环境原因。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日常生活都十分轻松,除了上课就是在宿舍呆着,这样的前提就造成了大学生空余时间非常丰富,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正确的利用这些时间,通常都会拿来玩手机或者电脑。相比于电脑,手机的必须性和便利性是学生更多的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手机上,这也成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最主要原因。
二、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1.生理危害。研究表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大学生通常都会在睡觉前玩一个甚至两个小时手机,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2.心理危害。“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课余时间的增多,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学生人群。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消息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没电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消息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注意力会受到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假期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3.其他危害。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大学生的基本沟通基本都靠手机,对于这个社会经验不丰富的群体,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段。这些手段都是犯罪分子利用手机这个平台来实现犯罪目的。包括骗取钱财、威胁人生安全等。随着社交网络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都通过手机来进行。虽然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却存在着潜在的隐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正是在为进入社会夯实最后的基础,而过多的试用手记进行社交会使大学生的面对面社交能力得不到好的训练。众所周知,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面试,如果大学生的面对面社交能力不出众,怎么能找到好的工作?大学生使用手机更多的是使用手机强大的娱乐功能,例如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等等。在理财能力尚不具备的人生阶段,会因此投入过多的经济用于手机娱乐,陷入个人财政困难。过多的将精力放在手机上也会造成无心学习,深陷泥潭,玩物丧志并不是没有道理。
三、干预对策研究
经过项目组半年时间对本校部分在校学生的调查走访以及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如下数据: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在五小时以上的为55.24%;平均每小时看手机频率在一小时二十次的为67.52%;使用手机最多的功能分别为上社交网站(微博、QQ、微信等)、看视频听音乐、打电话发短信,分别占比例为90.54%、73.66%、67.01%;使用手機最多的时段分别为睡觉前、等待时、休息,分别占86.7%、81.59%、66.75%,特别要注意一点的是,上课时使用手机占比例的53.45%,排在第四位;每月使用流量在1G以上的为67.01%;手机不在身边时浑身不自在并有失落感的占比例的64.96%;当手机没有流量时选择开流量包和寻找wifi的占64.45%;和朋友外出玩耍时受到手机干扰的为62.38%;经常有错觉感到手机震动的或手机响的为74.68%;觉得自己对手机产生依赖感的为87.72%;觉得自己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原因分别为通讯需要占27.11%、学习需要占3.58%、娱乐需要占39.13%、无聊打发时间占30.18%。以上便是我们经过调查整理出的相关数据,为此项目接受调查的学生超过五百人,有效填写人数为391人,覆盖学校各大院系专业。数据拥有十足的说服力。通过对数据研究我们发现我们最担心学生的社交能力过于网络化、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间过长、过于专注手机无心学习等问题数据均超过半数,很直观地反映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严重程度。为此,我们项目组经过数月研究,制订了以下干预对策。
1.强制对策。在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根据学校现行的校级校规制订了“手机点名”的干预对策。所谓“手机点名”就是在讲台放置手机收纳袋,每个袋子拥有相应课堂学生人数的空位,并在收纳袋上贴上相应学生的名字,上课前每名学生将自己的手机放置于手机收纳袋中,若出现空位则该名学生给予旷课处理,对于到课却不放置手机的学生进行平时分扣除的处罚,用以确保学生上课时间没有手机可玩,也达到了上课点名的目的,以此来达到课堂上手机依赖症的治疗目的。
2.疏导对策。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更多的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生活部分的治疗,我们就可以采取疏导对策,比如通过学生会社团开展“无手机日”等活动,鼓励学生放下手机走出宿舍,亲身去体验身边的事、沟通身边的人;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举办关于手机依赖症的讲座,普及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宣传手机依赖症的危害,教同学们怎么去克服手机依赖症;通过各班级召开“手机依赖症之我见”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发表对于手机依赖症的各方面的见解,相互交流关于手机依赖症的看法等。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以上这些强制措施和疏导措施,让学生对手机拥有更理性的认识,对手机依赖症产生厌恶甚至恐惧的情绪,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从同学们的内心层次去实现合理利用手机、杜绝手机依赖症的目的。
四、结语
大学可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大学时机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在这里我告诫各位同学们放下手中的手机走出去,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耳朵去听,用你的手指去触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你会发现世界是彩色的,是悦耳的,是波澜的,是丰富的,而这些不是通过手机就能感受得到的。世界那么大,放下手机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