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报刊编辑思想研究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杰出的文学编辑,沈从文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报纸的文艺副刊以及文学刊物,并最终形成了他的报刊编辑思想。这些思想经过提炼和加工,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报刊编辑思想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报刊编辑工作的影响极其深远。本文以此为视角,对沈从文关于报刊编辑应具备的社会功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中的观点和主张,最后对现代报刊编辑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沈从文 报刊编辑 编辑思想 文学编辑
  在人们关于沈从文的记忆中,“写作为先,编辑在后”。其中的原因多半是由于其文学作品在被人提及时总会让人脱口而出。但是,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杰出的文学编辑,沈从文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报纸的文艺副刊以及文学刊物,在其所从事的编辑活动中,生成了他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并且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他的报刊编辑思想。这些思想经过提炼和加工,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报刊编辑思想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报刊编辑工作的影响极其深远。
  沈从文编辑思想中报刊的社会功能
  通过知识的传播开阔民众的视野。沈从文认为,报刊的社会功能之一便是传播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知识不在多,在于实用。这是因为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载体,报刊在传播手段上的迅速性和广泛性,使其成为传播知识的有效工具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受众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汲取养分。而对于获得了知识的民众,必将对其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将使其人生逐渐地通向光明,并实现自身的理想。当他接触《新青年》等报刊之后,他的观点发生了新的变化,认为报刊的社会功能还应当包括对当前社会的检讨与批判,对未来社会标准和轮廓的构思与构建。
  规范和引导受众的行为方向。他认为,报刊在对社会现实进行描述和表述时,要想做到纯粹的客观不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实情况却并不如此,即便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也就是说,报刊的存在和对信息的传播总会加入人的意志,总会表现出某种特殊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在报刊编辑工作中有意的表达、传播相应的观点和主张,体现和反映某种特定的立场和倾向,以此来对受众施加必要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报刊作为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往往会在相应的知识和信息的指引下决定行动的方向,这恰恰使报刊的规范和控制功能有了施展的空间。
  激发民众获得进步的热情。沈从文认为报刊的编辑工作应注重品位的树立,较高的文化品位对提升国民的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沈从文的报刊编辑思想中,报刊编辑的主要责任之一,是通过作品的发表激发民众的热情,燃起整个民族的积极情感,增强民众的忧患意识,使其在社会变革中能够较好地体现出顽强的抵抗力和鲜明的生命活力。“报刊能够煽起人类对于进步的憧憬,能够增加民众追求进步的勇气,是推动受众社会建设热情的鼓风机。”在这一点上,沈从文是始终坚持的,当发现有些报刊的行为方式与此相悖时,他便直言不要将“读者养成欢喜看戏不欢喜看书的习气”,这必将影响到报刊的实际业绩。
  实现对社会不同群体的教育。沈从文关于报刊编辑工作对社会的教育功能的观点较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进一步。他指出,报刊(包括类似的出版物)在中国如同一个学校,在这所学校中,校方应向读者(受众)提供他们所必需的东西。其认为报刊对社会的教育功能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对普通读者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当读者的视线接触到刊物时,往往会被其中所宣扬的理论和观点所征服,这样,他极有可能因此转变行为方向,转向报刊的主张上来,报刊的教育功效也就就此显现;二是报刊对作者和编辑能力、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很明显,任何一个作者和编辑的成长都与刊物直接相关。因此报刊应该通过范例的提供,对相关主体的发展方向进行必要的引导。
  通过舆论引导和反映民意。在沈从文看来,报刊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与传播媒介打交道,而传播媒介不但可以看作是舆论的载体,同时还具有释放舆论、强化舆论、突出舆论、引导舆论走向等无法替代的作用。报刊编辑通过对稿件的选择和对版面的“优化”,凝固公众的注意力于某个特定方向,通过舆论引导和反映民意,让舆论朝着既定方向发展。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和主张
  重视报刊的经营环境。沈从文认为,报刊能否办得成功,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地理环境的选择和利用,这是报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维度。原因在于,不同的环境下读者的数量和读者的文化层次与接受水平是不同的,这将直接决定报刊能否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沈從文认为,报刊的定位策略和办报模式都应充分考虑经营环境的异同,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编辑方针和办报宗旨。其中,编辑方针是关键,它决定着刊物的未来走向,要做到胸中有数,从报刊问世到发展都不应脱离这一轨道。除此之外,沈从文还认识到,为了实现报刊编辑工作的可持续性,要将编辑到设计、出版等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全面统筹、上下兼顾。
  编辑的素质决定着报刊的质量。沈从文在对现代著名报刊编辑工作者的研究中发现,知识水平、经历经验和文笔风格是获得该项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同时也是评判报刊编辑工作者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准。在沈从文看来,优秀的特写作者应具备广泛的认识和人类的温情;而理想的叙事高手还应同时具备学者的知识和诗人的才情,甚至还应将宗教徒的热情和人世悲悯加入其中,这样“组建”起来的报刊编辑工作者便极有可能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逐渐的获取新的成功。此外,沈从文认为,报刊编辑工作的实践性极强,单纯的舞文弄墨、皓首穷经是不够的,需要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长期地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到人民的内部,不断历练自己、充实自己、升华自己。这一过程可能是枯燥的、长期的,但必须要将其作为分内事,耐得住寂寞。
  服务读者,面向读者,尊重读者。在沈从文看来,报刊等读物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对“读者”二字的看重,如果报刊的出版发行只表现在印刷数量而不是发行数量方面,那么报刊存在的价值就值得怀疑了。因此,需要为报刊建立起特定的、长期稳定的读者群体,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从这个角度讲,“服务读者,面向读者,尊重读者”就成了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中的强烈主张,他进一步认为,报刊质量的优劣应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应该面对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读者,并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读者的判断能力、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使报刊的内容能够贴近大众、地气十足、通俗易懂,只有这样,编辑出版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的精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靠近报刊的出版和发行初衷。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的现实启示
  以现代编辑思想办报。在现代的报刊编辑行业之中,各种利益主体都对报刊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兴趣不一、文化层次迥异的普通读者外,报刊的編辑和出版业务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为此,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和作者队伍,以此来服务于办刊的“伟大设计”;还需要根据作者和编辑的水平与状况,设计稿件和版面,以此来为受众服务;此外,重视副刊的作用和存在的价值,这是因为,副刊虽然篇幅小,但往往能够培养出出色的作家,这对办刊而言至关重要。
  体现报刊的时代性、文学性和个性。对报刊而言,强烈的时代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这也是现代报刊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基本原因。在报刊编辑工作中,要尽量做到时代特色鲜明,密切关注人民群众长期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报刊理所当然应成为人民的喉舌和“代言人”,通过它来表达群众的心声,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读者的长期信任,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此外,虽然报刊与纯文学作品不同,不能直接比对,但是,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类作品并不排斥其具有文学性的特征,因为,如果新闻作品增加了艺术的美学体验,往往能够为其保持恒久的魅力提供必要的养分。与此同时,报刊的编辑特色也十分重要,应该具有真知灼见,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赶时髦、追风尚,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同步创新,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才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通过对报刊的准确定位获得读者群。对现代报刊的编辑工作而言,进行准确定位仍然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这涉及对报刊未来前景的宏观把握,对读者对象的精准捕捉,对办刊宗旨的全面推行,对报刊名称和栏目的适时设定,等等。此外,还应对报刊所服务的地理环境进行准确的选择,对服务区域的发行量和受众进行充分估计,细分用户群体。
  即便到了今天,沈从文的报刊编辑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参考价值。笔者对沈从文的报刊编辑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验证,并进一步给出了这一思想体系对现代报刊编辑工作的启示。这一思想体系极为庞大,如果能够将其文学和文化思想中的道德美学和道家哲学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应该能够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 沈从文选集第二卷[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2] 凌宇. 沈从文传[M]. 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9.
  [3] 沈从文. 沈从文文集[M]. 广州: 花城出版社, 1984.
  [4] 李天福.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理念及当代价值[J]. 新闻界, 2011(3):158-160.
  [5] 毛攀云. 沈从文的副刊编辑思想[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11):128-130.
  [6] 叶向东. 沈从文的文学编辑思想[J]. 文坛回眸·当代文坛, 2008(6):119-122.
  [7] 沈从文. 沈从文全集(第18卷)[C].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8] 金介甫. 凤凰之子·沈从文传[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2.
  [9] 沈从文. 沈从文全集(第2卷)[C].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10] 谭文鑫. 论沈从文与道家思想[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5):82-84.
  [11] 胡正强.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论略[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0):144-148.
  [12] 巨文教. 张兆和、汪曾祺谈沈从文——访张兆和、汪曾祺两位先生谈话笔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2):275-283.
  [13] 凌宇. 沈从文谈自己的创作——对一些有关问题的回答[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0(4):315-320.
  [14] 李天程. 美在生命——论沈从文的美学思想[J]. 东岳论丛, 2002(1):96-100.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纲领。健康科普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能够使大众认识自身的健康责任,增强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主动性,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出版的,实现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让每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该书从健康促进的源头入手
期刊
摘要:在出版融合理念正逐渐强大为国家意志行为的时代背景下,有声出版冲击着传统的出版机构,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感知方式与阅读方式;笔者认为,有声出版物是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博弈的产物,是出版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接口,也是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可遏制的历史必然。本文在界定了有声出版的学术概念,探讨了有声阅读、有声读物和有声出版的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以我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和美国奥迪奖为切口,运用对比分析
期刊
《北大蒋文跃的中医养生课》一书,脱胎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蒋文跃教授为校本部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通选课《中医养生学》,凝结了他30余年教学和临床经验的精华。蒋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治疗病例数万例,早年曾受教于首批国家级名中医蒋文照教授,后师从著名中医大家鲁兆麟教授和中西医结合专家李顺成教授。  该书用简明的语言、丰富的例证揭开了中医的神秘面纱,系统全面、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中医养生的核心是
期刊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不少湘江战役题材的作品,漓江出版社和掌阅科技联合推出的纪实文学作品《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是其中较为优秀的一部。那么,与同题材图书相比,这部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是作者李时新历经40年追踪采访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在大量第一手材料基础上,厚积薄发写作的具有极大真实性的纪实文学作品。  湘江战役距离今天已
期刊
作者简介:高维生,吉林人,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近年来致力于田野调查、民间口述史写作,已出版《南甜北咸:人间至味是清欢》《老味道:亲吻味蕾里的乡愁》《悲情萧红》《酒神的夜宴》《孤独的八大山人》《浪漫沈从文》《蝴蝶为什么尖叫》《哲思妙语》《阅读者》《点燃记忆》《触摸历史的细节》《才情梁实秋》《归去来兮陶渊明》等。  人类学家张光直曾说:“我确信,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
期刊
在长篇小说《远山灯火》中,作家徐鲁以楔子、上部、中部、下部、尾声的完整结构,书写了一阕展现三代共产党人精神传承和拼搏接力的奋斗史篇。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历时三年,酝酿、策划、出版,感动与欣喜并存,庆幸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祝福。  上部 远山留胜迹  2021年最重大、最闪亮的主题,无疑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就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读书提升自我,从而促进事业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阅读是师生成长的最有
期刊
自2008年1月全国公立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文博场馆在各地城市建设格局和大众日常文化生活中的能见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新建或改建的博物馆,成城市空间的时尚地标,以往似乎只为接待文物行家和历史知识爱好者而存在的博物馆,纷纷一改过去的高冷严峻,开始向社会各界群众展现亲和力。  十多年过去了,行进在广接地气的社会化、公益化道路上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呈现了哪些新面貌、新气象?想必这些年到文博场馆参观过
期刊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辖下的学校图书馆组于2012—2013年度推出“透过图书馆阅读推广英语阅读”(Promo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hrough School Library Activities)种子计划,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英语刊物的兴趣,尤其重视发展KS1(1—2年级5—7岁)及KS2(3—6年级7—11岁)的学生“学习阅读”及“从阅读中学习”的能力。参加这项计划的
期刊
《人如莲华——弘一大师黄福海师徒书法集萃》出版  《人如莲华——弘一大师黄福海师徒书法集萃》作品集首发式于4月25日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行,此书由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作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此后,“弘一大师黄福海师徒书法集萃展”,于6月13日在北京李可染画院美术馆举行,300余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出席活动。  弘一大师(李叔同先生),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早具才名,他在皈依佛门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