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艺术元素对教学的启示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語文天生具有显性艺术的特质,探寻教材中的各类艺术元素,品析艺术表现指向语文习得,挖掘艺术内涵生成学习活动,借鉴艺术形式激活学习情态,让语文教学活动和艺术有机、科学联姻,能够激发教学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改变语文教学的质态,并使得语文教学提升至更高的品位。
  关键词:语文教材;艺术元素;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B-0050-03
  语文紧密联系文学,便注定其与艺术的渊源。发掘利用适合语文教学的艺术元素,让语文教学与之深度融合,相互催化,可改善、提升语文教学的质态。尽管我们意识到语文的艺术性,但是在教学中语文与艺术是缺乏有机融合的,这也是导致语文教学生机萎缩,内容异化,品味低下的主要原因。从“源本教学”的理念来看,教学在于从学生需要出发[1]。儿童的内在需求有审美、探索、欣赏、享受等等,而“艺术元素”恰能极大满足这些需求。
  一、品析艺术表现,指向语文习得
  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属于艺术范畴的,电影、音乐、书画等艺术形式经常贯穿其间,形成它显性的艺术表现,故我们要有意识发现这类艺术元素,并将其推进到语文探究活动中,用语文的视角和形式“品析”,使学生在这样的精神享受中习得语文知识、提升素养。
  不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的封面都是工笔美术作品。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彩页一是“大河”“老树”“激流”的风景艺术摄影,彩页二有文学家肖像画和“川剧变脸”,彩页三有文学家雕塑和肖像画,彩页四则有丰子恺漫画、程十发画作,还有宋代刻本等。此外很多单元的编排有意密切联系艺术教育,如该课本第四单元就是“剧本单元”,有话剧也有影视剧本。综上,很显然,编者是把语文这门学科放在了一个大的艺术熔炉里,让我们紧密联系艺术作品习得语文。
  但是,对这些显性艺术元素的研究又容易不知不觉中替代语文学习。如很多教师把《胡同文化》上成了建筑文化课,故必须避免艺术教育和语文学习等同,关键要从艺术作品中获取“语文习得”。如笔者带领学生学习该册第四单元,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学习时要注意课文是怎样在戏剧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又是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还要注意体会影视剧本的画面感”。笔者据此在教学中提示学生:“戏剧”属于艺术形式,其中“怎样用文字展现人物性格”是语文习得;“人物形象”是艺术形象,“如何以个性化语言塑造”是语文习得;“影视剧”是艺术表现形式,“体会文字营造的画面感”是语文习得。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学写简短剧评、影评、人物形象品析等小作文,学生从课本中熟悉各类艺术样式,再用“语文的形式”表达对这些艺术样式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旅途中领略了艺术的风景。
  二、挖掘艺术内涵,生成学习活动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艺术元素不是显性的,而是隐含在文本的背后和学习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的视角和发现力。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当下师生彼此对话的过程,更是经由师生对话,唤起个体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开放性的过程,由此而扩展教学空间,激活教学价值。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向对方敞开,而且需要师生共同朝向更高的目标,以激励个体对真、善、美的内在欲求[2]。所以挖掘艺术内涵生成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精神垫底的过程。
  笔者在小学和初中都做过调查,98%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从不怀疑的。笔者设想如果引入他们的“怀疑”,可能会提升学生的质疑品质。因为这不仅仅能够引发好奇心和揭示真相,此过程本身就是查阅典籍、拓展阅读、分析思考、发现隐性“艺术元素”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当代学生不迷信权威、人格独立的过程。
  比如《斑羚飞渡》一文,写了老斑羚如何让小斑羚踩着自己坠落的身体越过悬崖。有人从物理力学的角度用公式论证了此法的不科学性,证明了此文为杜撰。为此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鉴赏,笔者让学生参阅了物理公式,再引导学生读本文作者的另外几篇作品,如《大青猴》《两只老龟》等。结果,学生不再是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而有了艺术鉴赏的视角:有的说,看了作者其他作品,发现他都是借动物写人性的,这些动物身上都有人性的光辉;有的说,这叫“借物(动物)抒情”。笔者乘势引导:“那么怎么看待其中的真实与否?”学生经过品味、讨论、思考,有的说,这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借物(动物)喻人;有的说,不对,更应该是借物(动物)讽人;还有的说,重点不是它是否真实,而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文本要表现什么,就像《聊斋志异》它肯定是虚构的,但是他的艺术价值是真的。学生从艺术创作视角出发的独立鉴赏中发现着艺术的本质和真相。从探究艺术内涵的角度出发,生成语文学习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也提升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品位。
  三、借鉴艺术形式,激活学习情态
  赫胥黎说过,“尽管儿童也会喜欢莎士比亚,可是没有一个人不是到老才理解他的。这个原因就在于,莎士比亚满足了儿童的艺术直觉,并与老人所具有的成熟而又丰富的经验协调起来”[3]。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接触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但有“直觉”,而且要能产生丰富的“经验”,即对之进行利用、借鉴和迁移,使之为语文学习服务。
  语文教学有时候会遇到难点和瓶颈,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催化剂的,这一催化往往能点石成金,巧拨千斤。而某些艺术形式的介入则为上上之选,可以多加利用。于儿童而言,教材密密麻麻的文字难免枯燥,让他们望而生畏。但语文教材里有插图,很多还是出自画家手笔,配有书法题词、篆刻印章,整个就是“文、书、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如善加利用,则很有助解文。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入神观赏《评注图像水浒传》,通过图画形式进而增加了对《水浒传》的解读就是最好的佐证。肖培东老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开给别人看的》时,同时利用两幅鲜花的绘画形式,让学生区分哪一幅才算得上“花团锦簇”,这样学生对“花团锦簇”有了形象的印象。笔者在教学《故乡》一文时,问学生文中“我”的插图是不是鲁迅,学生都说不是,因为体裁是小说。笔者接着追问:那么为什么又画成鲁迅的样子呢?被很多教师忽视的课文插图,其实能成为教学凭借,被设计成问题链,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写作教学中,借鉴艺术形式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乘着音乐的翅膀”,笔者带领学生借鉴音乐形式进行写作训练:1.由听音乐到写故事:回忆一段“难忘的旋律”,叙写一个生动的小故事;2.由欣赏音乐到解说表达:选择自己最爱的音乐,写一段精彩解说;3.集体的力量,共同的心曲:鼓励学生创作班歌、校歌。很有意思的是该部分的开头引语中写道:现在,让我们开展一次语文与音乐的“联谊”活动(也可自行设计语文与美术等的“联谊”活动)。这是一个导向,充分说明写作教学是可以与艺术“联姻”的,由此我们还可以把写作和美术、电影、摄影、小说等艺术形式进行“联姻”。
  于是笔者进行了更深入的尝试,让学生迁移课本中各类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如训练学生把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迁移到写作,毕业班的学生回忆在校的三年经历,采用“蒙太奇”手法跳跃式刻画几个代表性的镜头,让行文活泼、概括又不失具体;迁移美术中“白描”手法写一个人的外貌、衣着,更加简练传神。美术中“渲染”更是屡试不爽的写作手法。音乐中“行板”“慢板”“咏叹”等术语迁移到写作,使得作文不仅多了高雅的艺术底蕴,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习了课本中的小小说后,笔者带领学生迁移小小说构思精巧、情节紧凑、短小精悍的特征到考试作文中,许多作文获得了高分。
  课本中的艺术形式看似是静态的,但当我们利用、借鉴、迁移后会发现它们在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学习环节中变成了各种活跃的思路、有效的方法和令人興奋的灵感。
  从本质上看,教育本应是浑然一体的,艺术教育的存在,把教育生活连缀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习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让生命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显得紧张而忙碌,仍然显得从容而优雅。语文教师要从艺术的视角去备课,去组织教学活动。当语文教学与艺术联姻时,正是揭示了其本质和内涵,也是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当然,语文教学绝不等同于艺术教学,只要我们不脱离语文教学的轨道,艺术的加入肯定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钱艺林.寻常教学背后的真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4.
  [2]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167.
  [3]杨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65.
  责任编辑:石萍
  The Enlightenment of Artistic Elements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to Teaching
  Zhu Jinyan
  (Haimen Dongzhou International School, Nantong 2261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is inherently characteristic of explicit art. Exploring various artistic elements in textbooks, appreciating and analyzing artistic performance pointing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exploring artistic connotation to generate learning activities, learning from art forms to activate learning modality can make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art integrated organically, thus stimulate the infinite vitality of teaching, chang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promote Chinese teaching to a higher grad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rtistic elements;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其他文献
笔者担任教研员一职以来,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汲取了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指出了亟待提高之处,提出了可操作的教学建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要:确立真实的学习起点,构建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本真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设计教学预案时,在解读教材育人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儿童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发展性,找准儿童学习的真实起点,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构建适切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走向真实学习,实现真实成长。  关键词:本真课堂;真实起点;适切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B-0033-0
运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激发个体学习潜能的理论策略,利用学生追求独立、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利用学生追求新奇、争强好胜、善于思辩等
我是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17岁。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使我更觉自己才疏学浅。没有上过大学的失落与遗憾,在那时是那么强烈!但很快,我就平复了心绪,年轻的心中升腾了一个信念——我的大学在小学。随后30年间,我一直坚守这一信念,无论是作为普通教师还是作为校长,无论是作为特级教师还是作为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我都持之以恒地做到了:小學,就是我的大学。  起步:不折不扣,持续进
为了更好、更快地完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聋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早日把他们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探索并采取适合每一个聋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
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文化以及全新的表现媒介,渗入餐饮空间设计领域,促进设计理念的革新,使得餐饮环境更具活力与无可限量的发展潜能。本文对多媒体技
小学古典名著阅读指导立足于统编教材编写特点,遵循“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学习路径,其单元教学的主要程序包括意义发掘、背景铺垫、内涵探讨、感悟提升、阅读拓宽。在持
苏轼《题西林壁》中有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暗含着一定的哲学意义,即观察事物需置身事外,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又描写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
学校文化团结是学校成员在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对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一致和情感共鸣,由此形成真实、紧密、高级、愉悦的人际联结方式。价值主义基础、价值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