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赋能到社会参与的行动反思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_mark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介绍
  自2016年来,初入本科的我们对于“社会工作”的认识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在最开始老师为我们讲解社会工作课程时,我们并不了解社会工作是做什么的,所以老师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的社区学堂作为实践基地,让我们以实践的方式认识社会工作。该社区学堂建立在城市边缘地带,主要服务对象为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和流动儿童。通过四年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从最开始作为服务站的直接服务提供者,为了帮助服务对象满足不同的需求,自己赋能;到后来我们学会如何链接资源,协调专业团队为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同时我们也募集资金,以此保证服务站的正常运转;最后,我们将服务对象碎片化的分配给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协调各方资源,满足服务对象多元化的需求。我们从实践中真正认识到了社会工作价值观,一直遵循“以人为本,回应需要”的理念,为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了各项活动,也从中真正发现了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分析预估
  留守、流动、贫困服务对象一直是社会工作者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当今农村成年人外出打工,一般很少带着孩子,更多的孩子被留在了家乡,这就滋生了“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服务对象是随着父母来到了工作的城市,这样的孩子被称为 “流动儿童”。目前,让走出去的人重返家乡并不现实,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问题既紧迫又持久。由于流动、留守儿童生活环境较差,父母的看护和教育不足。
  针对留守、流动、贫困服务对象的诸多现象,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服务,在城市边缘社区建立儿童服务站,每天为他们辅导课后作业并为这些儿童开展多元化服务,回应这些儿童对于学业需求和多元化生活的需要。
  三、实施过程
  (一)初识社工
  1.满足服务对象学业需求开展服务
  首先,应老师教学要求,我们选择以某城市边缘社区作为服务地点,在评估社区内青少年需求时,发现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教育需求在他们其他需求中占首位,在与督导老师沟通后,针对城市边缘社区服务对象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决定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地雅新居建立服务对象服务站,为社区70余名服务对象创立属于他们的活动与成长空间,完成课后作业。
  2.满足服务对象自我安全保護需求的服务
  在C村儿童服务站内有60余名留守儿童,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更多的是被养育而缺乏必要的教育,乡村的凋敝及校本教育的缺乏,使留守儿童在自我防护知识方面尤其欠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垃圾不能及时清理,随处可见垃圾,而且有严重的污染现象。
  针对以上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我们在站内为6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服务项目。以留守儿童自我防护小组为主,为服务对象普及防护知识,主要分为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防护知识,补充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通过体验式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使留守服务对象成为主体,在互动参与中,发挥服务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意识。
  反思:
  首先,由于提供服务者仅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导致人手不够,精力有限,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只能一人身兼多职,既要教导其完成作业,又要维持秩序,还要授课,这样的做法使社会工作者深感无力,社会工作者一味追求活动开展的丰富性,却忽略了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活动中,资源链接能力较弱,服务的整个过程都依靠社会工作者自身解决。
  其次,社会工作者发现社会工作者所做的活动差强人意,因为社会工作者根本没有展现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社会工作者一味的追求满足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家庭乃至整个社区的需求,被其牵引着走,但社会工作者忽略了满足自身对于提升专业性的需求。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产生了困扰,“我们与其他辅导班有何不同呢?我们为什么提供免费的服务,成效在哪?一方面努力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树立专业自信;另一方面,可以逐步链接校内外高校资源,术业有专攻,由专业人士提供专业课程学习和服务,更有利于服务站内孩子们的学习。
  基于以上反思,社会工作者改进以往不足,总结工作经验,学会资源链接,开展了后续的工作。
  (二)链接身边资源
  行动:
  经过了整整一年的专业实践,社会工作者能够将课本中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真正领会社会工作到底是什么。在督导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开始进行资源链接,以社会工作者自身优势撬动身边的大学生社团,连接社会工作者学校内部的各种兴趣社团,加入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中来。招募社团内的志愿者,共招募了十个学校社团,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群体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同时使孩子们得到专业化系统化学系的学习,使社会工作者从中抽身。在链接校内资源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也通过身边的其他资源链接到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社会工作者的队伍中来。
  反思: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其一是时间问题,作为在校大学生,学校排满的课表有时会与服务站的活动时间冲突,这就造成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服务时间上的不稳定性;第二个问题就是一直存在的资金问题,社会工作者最初招纳校内外高校志愿者的目的就是满足服务站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但是人才招来了,资金与服务物料却无法跟上。直到这时,社会工作者才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满足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社会工作者缺少时间充足的志愿者以及足以支撑活动的资金。
  在与督导老师沟通之后,社会工作者决定将目标转向社会组织,作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发挥社工资源连接的作用,吸引社会组织中志愿者的参与以及资金的支持。
  (三)链接社会资源
  行动:
  一方面为保证服务项目的稳定进行,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来为服务提供资金支持,狮子会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燃眉之急;而针对服务站志愿者提供服务时间不稳定,社区居民主动提出愿意牺牲自己相应的时间,作为服务站的常驻志愿者。就这样,社会工作者从服务的直接提供者逐步转向为资源的连接者,慢慢解决了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资金及志愿者时间上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   另一方面针对于服务对象,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成长之路,融入得越好,他们的学业状况和身心状况就越良好。针对以上问题,社会工作者链接沈阳各景点负责人,为孩子们提供了免费游的项目,带服务对象去感受沈阳,从政治、经济、经济、生态等多方面对沈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对沈阳产生归属感,生活获得满足感。
  反思:
  在有了比較充裕的资金以及社会支持以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站运行逐渐走向了正轨。但是当社会组织提供给社会工作者的资金慢慢减少时,社会工作者意识到来自社会的资金总有耗尽的一天,社区内的非专业志愿者也总有不做的一天,如果想要长久性的将服务站运行下去,社会工作者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社会上的援助,社会工作者更需要的还有政府的支持。随着近年来政府购买项目数目的增多,社会工作者考虑到为何不能运用政府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呢?
  (四)链接政府资源
  行动:
  社会工作者积极寻找相关政策,也向督导老师提出求助,链接政府资源,将零散的活动整理成一个整合的项目,参与到了政府举行的公益创投项目,持续了四年之久。
  在链接政府资源的过程时,社会工作者不断参与到其中,通过丰富的特色活动和主题活动,增长孩子们的见识,提供心理陪伴,促进其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发展;引导社会理解和认同服务对象,打造卫生、安全、健康、友好的服务对象成长空间,促进社区服务对象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信力做社会工作者的靠山,使社会工作者更容易被居民接纳,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提供便捷,同时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反思:
  社会工作者从服务提供者、赋能者再到资源链接者,由政府购买服务,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社会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服务中来,将服务对象化零为整,由在社区内聚到一起提供服务,变成化整为零,分散到各个社会组织,得到更专业化的学习,由大家一起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形成服务对象与提供服务者身份转换的闭环,即可以是服务对象也可以为其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此时就需要政府出面了,政府作为中间人备书,同时撬动社会组织和服务对象及家庭。
  (五)资源整合
  行动:
  社会工作者作为社工专业的学生,一直依靠社工服务中心进行服务。通过社会工作者多年持续的专业服务,在社区内、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居民对社会工作者高度认可。社会工作者不仅通过直接进行服务和链接社会资源,同时社会工作者也撬动社会组织,连接服务对象和社会。最近,社会工作者也正在开展“社会组织一对一帮扶”项目,发动教育培训机构,为贫困服务对象提供免费的教学,但要求受服务者学会助人,达到助人自助的同时也要回馈社会,受助人和其家长也要进行志愿服务,形成培训机构帮扶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及家长帮扶其他人群的闭环模式。
  四、反思与总结
  最开始,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工作者只强调了“施与授”,但伴随着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逐渐转变为赋能者,让服务对象学会助人自助,有能力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将“善”的种子给予服务对象,使其学会助人,形成大公益、大慈善、大社工的理念。对于出现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重新回到“人在情境中”的理念,使服务对象从受助者逐渐转变为助人者,同时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整合者,弱化国家与社会对立的局面,使其能够相互支持与融合。最后,社会工作者为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困境服务对象解决各种问题,满足其作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在此转变,从赋能者转向资源的连接者和整合者。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真正将书本概念应用到实际的活动中去。
  我们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从懵懂无知逐渐转变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从开始的提供服务到后期的资源链接,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真正展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撬动社会组织,连接服务对象和社会组织。目前,东北市场发育良好,但是社会信任度普遍不高。若真正使政府成为中间方,为社会组织与受益群体两者备书,以此获得信任,就能真正地将市场、社会、国家高度整合,从而帮助受助群体。
  作者简介:侯品喆(1997.4—),男,汉族,籍贯: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社会工作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要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在人口与城市的发展、领土与主权、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等方面有很强的关联性。本次实践探究活动旨在借助 “食”光变迁活动,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中国传统美食中择取一例去感受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去体悟美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变迁
期刊
摘要:舞台风度是一个人思想、文化修养、道德、性格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演唱者只有内心纯净,才能自然生动地表现出良好的舞台风度。本文结合实例,简要的对表演者上场时、表演中以及谢幕时台风的把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声乐;唱歌;姿态;台风  一、声乐演员的基本素养  歌唱演员也称声乐演员,通过歌唱的方式来演绎诠释艺术作品。演唱并不单单是“唱”,而是表演和歌唱的结合。歌唱演员必须具备表演才能和专业技术的综合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成为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在信息技术的推进普及中,微课成为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计算机教学逐渐被重视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当深入研究计算机知识,以微课的方式集中讲解计算机知识。通过微课活跃课堂氛围,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微课;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  微课指的是以一定认知规律,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和扩展素材结构化数字资源的微视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备受重视。而红色遗址作为我国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实施的重要资源,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理解,提高其文化自信,落实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代高校教师需积极探究基于红色遗址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路径。文章简要分析了基于红色遗址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其有效实施路径,以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教学观念和教学要求的发展,语言教学方法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一些语言教学方法的发展,阐述了它们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技巧。本文对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言教学方法;回顾  1.导语  语言教学在二十世纪成为一门科学。一些应用语言学家试图为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设计制定原则和程序。Richards和Rodgers认为,“二十
期刊
摘要:新课程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而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培养是整个数控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个专业学习特点主要是要求学生们能学会有关数控的技术,并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当然也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来强化技能的训练,所以在高职院校数控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们锻炼,从而设计良好的专业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数控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职院校;数控教学  在高职院校数控教学的过程中,首先
期刊
摘 要:大运河开通以来,淮安一直是运河沿线的核心段,千年辉煌化作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成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重大载体。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推动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运河之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14年6月22日,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
期刊
摘要:为解决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解決实际问题能力弱、就业率低、专业就业率更低的情况,提出了开设项目制课程的构想。本文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开设项目制课程的必要性,主要从可行性和具体操作难度方面进行深度探究,扎实地论证了播音主持专业项目制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播音主持;项目制 ;课程;必要性  必要性是指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因素。具体到本文,是指项目制课程是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就业率必须要有的课程
期刊
摘要:民族声乐教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现阶段,随着时代的革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也不断深化,民族声乐逐渐融入西方美声唱法。因此中西唱法和谐共处、交流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歌唱方式。但是,在概念化观念的作用下,民族声乐教学方式出现了“趋同化”现象。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的出现为民族声乐教育者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观念
期刊
摘要: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幼儿时期,是奠定个人素质基础,培养个人基础能力和品质的基本阶段。由于幼儿各方面的思想能力等在此时期未经历培养塑造,所以具有较强的可塑能力,且依托于优秀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在这一阶段各方面的能力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幼儿时期的教育不仅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优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奠基,创新思维,想象力的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