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奠基人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l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罗伯特·菲茨罗伊1805年生于一个富有的英国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他醉心于海上探险,曾深入麦哲伦海峡,摸清了那一带的情况,为英国环球航海开辟了一条新航道,随后又查明了一条穿越火地岛的水道。这些成就,使菲茨罗伊成为英国最杰出的年青船长和皇家勘察专家。
  1831年,菲茨罗伊率探险船队再探火地岛。在长达数年的勘察航行中,菲茨罗伊和他的水手们历尽艰辛,多次死里逃生。他们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后来据此绘制出的海图和几十本水文资料大大地促进了航海的发展。他也得到了应有荣誉。海军和天文学家们纷纷撰文赞扬,议会还庄重地授予他皇家地理学会的金质奖章,1841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
  
  二
  
  菲茨罗伊加入皇家学会后,就专门从事气象统计工作。1853年,各航海大国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探讨航海气象问题。英国皇家学会派出了以菲茨罗伊为首的代表团,他在会上发表了卓有见地的演讲,得到与会专家的热烈赞同。回国后,他立即着手新的研究。在征得一些军舰和商船船长同意后,菲茨罗伊在他们的船上安装了有关测量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的仪器设备,让他们在航行途中把数据详细地记录下来。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菲茨罗伊终于在1857年拿出了第一张可预示几周甚至几个月内的风力情况的新型海图,并根据其图表的形状定名为“风星”。这种图表很快就得到了船长们的认同:它确有预示风情的效果。于是,菲茨罗伊决定为全球各大洋绘制这种海图,并向英国提交了一份正式报告。他指出:每一艘船都应进行气象观测,它有助于推算风和气候变化。这份报告实际上就是世界航海气象预报的起源。
  1859年秋天,世界各大洋连续发生了重大海难事件。其中最悲惨的是英国“皇家宪章”号事件。该船在安格尔西岛受到飓风的猛烈袭击,结果触礁沉没,共有459人葬身大海。此外,德文和康沃尔地区发生了地震和海啸,马恩岛出现海龙卷……。在这次风暴肆虐期间,遇难船只325艘,死亡人数达750多名。正是这次特大的海难大大加速了气象预报的诞生。
  事后,菲茨罗伊反复查对当时的气象记录:在大风到达之前,英国大部分地区气压特低,有些地方还刮着北风。而那一年的夏季,这些地方都异常炎热和干燥。此外在世界各地还屡屡出现极光和大气旋现象,而且比多年观察到的更为典型。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菲茨罗伊多年研究的有关气旋的理论是合乎逻辑的。这一发现使菲茨罗伊信心十足,他先后建立了24个气象站,其中19个分布在英国和爱尔兰的沿海,另外5个分别建在哥本哈根、登赫尔德、布列斯特、巴荣纳和里斯本。气象预报最终需通过官方的报纸和其他新闻途径传遍整个英国。此后,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纷纷效仿,也开始逐步提高自己的天气预报能力。从此,菲茨罗伊的名声大振,连维多利亚女王在打算渡海去怀特岛之前,也特地赶来向他询问当时的天气趋势。
  
  三
  
  菲茨罗伊在事业上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命运之神对他相当残酷。1852年。他的爱妻突然死去。两年之后,年仅17岁的长女又夭折了。然而对他最沉重的打击却来自那些抨击气象预报不可信的人。即便在今天,气象预报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何况当年。菲茨罗伊尽管竭尽全力,勤奋工作,可是总有一些人对他死盯不放,稍有差错,便兴风作浪,借机发难。菲茨罗伊处境极为不利。
  1865年4月13日,也不知是菲茨罗伊神经出了毛病。还是受不了对气象预报的抨击,他在自己的房间里,用刀片割断喉管自杀。他的死使气象预报的进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每天的气象预报也一度中断。这激起了英国公民的极大愤怒,大声疾呼“还我菲茨罗伊”,对气象预报怀疑论者进行了有力的声讨和反抨击。
  菲茨罗伊虽然死去,但他的英名留芳百世。1873年,世界气象学会成立。1878年,国际气象组织正式成立,确认菲茨罗伊是气象预报的创始人和气象学的泰斗。
  (责任编辑/孙开颜)
其他文献
我国最早的诗歌谜  汪南昌    所谓诗歌谜,就是以诗歌或民谣为谜面的谜语。我国最早的以歌谣形式出现的隐语即我国最早的诗歌谜,当推上古时代的一首原始歌谣,即《弹歌》。  《弹歌》,一般认为是黄帝时代(约公元前26世纪)的作品,但它最初记载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书中。据该书记载,范蠡进善射者陈音,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在应对中引用古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写“肉”字)。迄今为止,这首民谣一
期刊
运动    医生对一位患者说:  “皮杜尔先生,消除您多余脂肪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尽量的运动。”  “您在胡说!我太太每天从早到晚说个不停,可她的下巴却始终是双层的!”    应聘与招聘    一应聘者来到一家招聘处:  “先生,我能胜任您这里的工作。”  “先生,还是说一说您的特长吧!”  “我善种各种花卉……”  “先生,”招聘者打断他的话:“我们招聘的是餐厅领班和酒水员哪!”  “可
期刊
近年来,一批特型演员活跃于影视界,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其实特型演员古已有之,其源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优孟。  优孟是楚王宫中的伶人。楚庄王的相国孙叔敖死后,其子竟贫困到卖柴为生的地步。优孟对他深为同情,决心为此进谏楚王。他穿戴上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其言谈举止,在孙叔敖之子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神情动作毕肖,连熟悉孙叔敖的人也难辩真假。  在一次宫庭宴会上,优孟以孙叔敖的形象出现。庄王大
期刊
留下了一张钞票    一位穷诗人对他的朋友说:  “昨晚一个窃贼偷偷地溜进寒舍。”  “真的么?”朋友问:“后来怎样了?”  “他翻遍了整个房间,然后在我的写字台上留下了一张5美元的钞票。”    看猴子    一天,舅父在家里作客,皮尔对母亲说:  “妈妈,我要去动物园看猴子。”  母亲生气地说:  “看什么猴子!你舅舅就在这,你还要去什么动物园!”    不再看我了    一位刚从商店调入银行
期刊
自香港开埠以来,究竟发生了多少起银行、财务公司等挤提事件,恐怕无人能算清楚。这里介绍的是香港本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两次银行挤提风潮。    银行挤提 廖创兴濒临绝境    香港首宗银行挤提风潮,发生在1866年,这是香港上个世纪最大的挤提风潮。可谁能料到,九十多年过去后,1961年灾难再一次降临,首遭其害的是廖宝珊创办的廖创兴银行。  廖宝珊1903年出生于广东潮阳,1941年他携妻儿来到香港谋生,
期刊
由于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的广泛影响,国内观众对电视情境剧的主要特点都有深切的体会,即它们的故事主要靠人物的对话而非动作和画面来交待演示。实际上,情境剧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肥皂剧的启示。  某学报署名“苗棣”的文章认为,肥皂剧又称日间肥皂剧,是美国三大商业垄断广播网在日间播出的一种特长型电视连续剧,是美国电子媒介制造的一个奇迹。它起初从广播肥皂剧演化而来。直到今天
期刊
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的雕像却没有手。这是为什么呢?  法国有位著名的雕塑家叫罗丹,他善于用丰富多采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情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巴尔扎克的雕像就是出自他之手。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是世界上有名的艺术珍品。这样的一位大艺术家,为什么没有给巴尔扎克雕像做双
期刊
在江西南部、赣江的源头,有一座秀丽的古城,她就是素有“宋城博物馆”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久居赣州的人,大都听说过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颇为有趣的顺口溜概括了赣州老城区的主要地一街一名,也说明了古城赣州很早以来就是一座山川秀丽,楼台雅致,街市纵横的商业都市。  三山即今位于城区东南部的笔峰山、东胜山、夜光山。笔峰山在今赣州市第一中学校园内,山上古榕参天,景色
期刊
深秋季节,普陀山的游人已经不多了。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下榻在位于梅岭山顶的望海楼招待所。坐在床头,凭窗远眺,摇曳在万顷波涛中的洛伽山隐隐在望。传说观音菩萨即由彼过海来普陀山。望海楼偌大一座招待所,如今除我们二十余人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旅客。离开了大都市的喧闹和嘈杂,置身于清新淡雅的环境,远望海涛帆影,近看古寺禅院,真令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大家在一起纵论作文真谛,捕捉自然美的信息,真应了一位山僧的诗意:“…
期刊
人们对宇宙及时空的看法,与其文化科学及哲学素养密切相关。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唐代,当时对时空的观念,显然来自于朴素的哲学理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并不曾对天文学作过什么研究,也不会有兴趣于这种观察与研究,然而他却从一种诗人具有的哲理高度,对时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仅有百余字的“精品”散文里,李白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