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片断一:
某天课间休息,我到教室巡查,接到班干部汇报:刚才有人打架。我随即找到了打架的两位学生——高同学和施同学,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与经过:班级里同学很喜欢给别人取绰号,高同学由于眼睛大,就有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死鱼眼”。施同学就冲着高同学“死鱼眼”地叫个不停,把高同学叫急了,上去就给了施同学一拳,因此,两个人就打了起来。
暂时解决了两个人的纠纷后,我趁热打铁,对班级里有绰号的学生及其绰号进行了汇总。结果显示:起绰号的现象其实很普遍,这其中,对自己的绰号不接受的学生占了多数,也有一些是喜欢的。于是通过全班民主投票,宣布了“关于绰号问题的两项规定”:一、可以起绰号,但前提是所起的绰号应该具有创造性,能充分表现对方的优点并能为对方认可;二、如果对方不认可,而强行称呼或传播的,视同对同学进行污辱。全班所有学生存鼓掌通过。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尊重别人,保护自己”。学生纷纷动手记在笔记本上、课本上,潘同学连连点头称道:“我要记在心上。”
经过这次教育,基本上杜绝了班上乱喊“绰号”、取笑同学、欺负同学的不良现象,争吵打架事件几乎不复存在,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和睦、更加团结,原先自卑的学生找回了自尊、自信,冲动的学生学会了理智、宽容。
案例片断二:
陈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同时性格比较内向,由于性格太内向,所以朋友不多。但我发现他很爱劳动,对于老师分配的任务能够很好地完成。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做劳动委员,他微笑着点头,表示愿意。
第二天开始,班级多了一个小管家,除了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班级的边边角角,窗子,讲台,地面,甚至走廊他都细心检查几遍,直到合格。同学见状,不但不反感他,反而一个比一个努力,都争着抢着做事,可以说是都微笑着完成所有的任务的。同学们都说:“陈同学做事井井有条,说话也很客气,人也变得开朗了,我们现在都喜欢和他一起做事,也都喜欢上劳动了!”
从这件事开始,其他学生在劳动时也少了一些推诿,多了一些合作,同学问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关爱,集体意识也增强了,分扣的越来越少,而班级的凝聚力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学习上的压力甚至可以在快乐的劳动中得到缓解。
案例片断三:
严同学在读八年级时是全学年公认的“坏女孩儿”,服装怪异,喜欢欺负弱小同学,上课心不在焉,或闷头大睡,或偷看小说,考试时常开红灯。在班级内,她只有“小集体”中的两个朋友。同学们都怕她,不敢靠近她,也不喜欢和她交流。她一度想到轻生,也曾经自暴自弃。升到了九年级,这个被视为“冰山一角”的“坏女孩儿”突然变了,学习有了劲头,可仍然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班级中只要有她出现,气氛就很怪异。
于是,我找她谈心,敞开心扉与她交流,重点是肯定了她在学习上的变化。她和我说了好多的心里话。在后来的几个星期中,我经常找到她,与她分析近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渐渐地,她变了,每次谈话后都是高兴地跳着离开。她开始与同学们交流了,慢慢地也有了说笑。而且大家都开始觉得严同学是一个很聪明很有思想的女孩,也都开始喜欢上了她。
由此,我将每周的星期二定为“谈心日”,借此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向学生们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优生有适当的压力,中等生有信心,后进生有希望,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用爱心去鼓励、帮助他们进步。让学生真切地感到他们每个人都是老师心目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每个人在班级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在别的同学和老师的心中都是有地位的。
案例分析:
在寻找上述三个案例的共同点,欣喜学生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受到了创建温馨班级的良好效果。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以优美的语言来维系学生的交流,改善学生之间“相处之道”。摒弃乱起“绰号”现象,几乎是每位班主任都经历过的,单一的说教、批评、惩罚等方法都可能治标不治本,效果不能长久。究其原因,这中间,可能有这只是老师单方面作出的要求的原因。但若是学生群体共同商定的规则,执行起来就容易得多,久之,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包括良好的语言习惯。
2,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自我意识”走向“集体意识”。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处在毕业班,整天忙于学业,所以,很多人都是“世界只有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学生“自我意识”都非常严重。具体表现在:只做好自己的事,对于身边的事情都漠不关心;不喜欢帮助别人;不喜欢集体劳动;也不喜欢团体活动。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案例中体现得很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集体内部,力争按照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他所扮演的角色,扬长避短,是一个有效的抓手。值日与劳动是学生每天除了学习以外必修的功课,从这个问题人手,使学生学会劳动,喜欢上集体生活,或许是改观学生“自我意识”的好方法。
3,胸怀坦荡,坦诚相待,营造家一般的氛围。半年多的班主任生活,给了我很多启示:一个教师,要对学生既严厉,又有爱,要让学生极喜欢你又敬畏你,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佩服你。要细心观察学生,通过心与心,朋友式的沟通,让学生信任你。暖化“冰山一角”的过程,是学生将心扉向我敞开的过程,也是我带学生走向集体的过程。
总之,一名班主任,如果开启了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门,没有障碍,没有疑惑,這个班级,就是一个和谐的班级,教师和学生间就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班级自然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班级。在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做一名好老师,让学生幸福,做一名好班主任,让班级和谐,搞好师生间与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让校园温馨。
某天课间休息,我到教室巡查,接到班干部汇报:刚才有人打架。我随即找到了打架的两位学生——高同学和施同学,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与经过:班级里同学很喜欢给别人取绰号,高同学由于眼睛大,就有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死鱼眼”。施同学就冲着高同学“死鱼眼”地叫个不停,把高同学叫急了,上去就给了施同学一拳,因此,两个人就打了起来。
暂时解决了两个人的纠纷后,我趁热打铁,对班级里有绰号的学生及其绰号进行了汇总。结果显示:起绰号的现象其实很普遍,这其中,对自己的绰号不接受的学生占了多数,也有一些是喜欢的。于是通过全班民主投票,宣布了“关于绰号问题的两项规定”:一、可以起绰号,但前提是所起的绰号应该具有创造性,能充分表现对方的优点并能为对方认可;二、如果对方不认可,而强行称呼或传播的,视同对同学进行污辱。全班所有学生存鼓掌通过。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尊重别人,保护自己”。学生纷纷动手记在笔记本上、课本上,潘同学连连点头称道:“我要记在心上。”
经过这次教育,基本上杜绝了班上乱喊“绰号”、取笑同学、欺负同学的不良现象,争吵打架事件几乎不复存在,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和睦、更加团结,原先自卑的学生找回了自尊、自信,冲动的学生学会了理智、宽容。
案例片断二:
陈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同时性格比较内向,由于性格太内向,所以朋友不多。但我发现他很爱劳动,对于老师分配的任务能够很好地完成。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做劳动委员,他微笑着点头,表示愿意。
第二天开始,班级多了一个小管家,除了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班级的边边角角,窗子,讲台,地面,甚至走廊他都细心检查几遍,直到合格。同学见状,不但不反感他,反而一个比一个努力,都争着抢着做事,可以说是都微笑着完成所有的任务的。同学们都说:“陈同学做事井井有条,说话也很客气,人也变得开朗了,我们现在都喜欢和他一起做事,也都喜欢上劳动了!”
从这件事开始,其他学生在劳动时也少了一些推诿,多了一些合作,同学问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关爱,集体意识也增强了,分扣的越来越少,而班级的凝聚力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学习上的压力甚至可以在快乐的劳动中得到缓解。
案例片断三:
严同学在读八年级时是全学年公认的“坏女孩儿”,服装怪异,喜欢欺负弱小同学,上课心不在焉,或闷头大睡,或偷看小说,考试时常开红灯。在班级内,她只有“小集体”中的两个朋友。同学们都怕她,不敢靠近她,也不喜欢和她交流。她一度想到轻生,也曾经自暴自弃。升到了九年级,这个被视为“冰山一角”的“坏女孩儿”突然变了,学习有了劲头,可仍然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班级中只要有她出现,气氛就很怪异。
于是,我找她谈心,敞开心扉与她交流,重点是肯定了她在学习上的变化。她和我说了好多的心里话。在后来的几个星期中,我经常找到她,与她分析近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渐渐地,她变了,每次谈话后都是高兴地跳着离开。她开始与同学们交流了,慢慢地也有了说笑。而且大家都开始觉得严同学是一个很聪明很有思想的女孩,也都开始喜欢上了她。
由此,我将每周的星期二定为“谈心日”,借此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向学生们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优生有适当的压力,中等生有信心,后进生有希望,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用爱心去鼓励、帮助他们进步。让学生真切地感到他们每个人都是老师心目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每个人在班级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在别的同学和老师的心中都是有地位的。
案例分析:
在寻找上述三个案例的共同点,欣喜学生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受到了创建温馨班级的良好效果。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以优美的语言来维系学生的交流,改善学生之间“相处之道”。摒弃乱起“绰号”现象,几乎是每位班主任都经历过的,单一的说教、批评、惩罚等方法都可能治标不治本,效果不能长久。究其原因,这中间,可能有这只是老师单方面作出的要求的原因。但若是学生群体共同商定的规则,执行起来就容易得多,久之,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包括良好的语言习惯。
2,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自我意识”走向“集体意识”。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处在毕业班,整天忙于学业,所以,很多人都是“世界只有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学生“自我意识”都非常严重。具体表现在:只做好自己的事,对于身边的事情都漠不关心;不喜欢帮助别人;不喜欢集体劳动;也不喜欢团体活动。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案例中体现得很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集体内部,力争按照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他所扮演的角色,扬长避短,是一个有效的抓手。值日与劳动是学生每天除了学习以外必修的功课,从这个问题人手,使学生学会劳动,喜欢上集体生活,或许是改观学生“自我意识”的好方法。
3,胸怀坦荡,坦诚相待,营造家一般的氛围。半年多的班主任生活,给了我很多启示:一个教师,要对学生既严厉,又有爱,要让学生极喜欢你又敬畏你,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佩服你。要细心观察学生,通过心与心,朋友式的沟通,让学生信任你。暖化“冰山一角”的过程,是学生将心扉向我敞开的过程,也是我带学生走向集体的过程。
总之,一名班主任,如果开启了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门,没有障碍,没有疑惑,這个班级,就是一个和谐的班级,教师和学生间就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班级自然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班级。在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做一名好老师,让学生幸福,做一名好班主任,让班级和谐,搞好师生间与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让校园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