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真实,实实在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是人类生活实践的需要,是人类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性工具,所以说语言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给语言的教与学指明了方向,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不断地进行着语言的实践活动,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英语也是一门语言,而且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门外国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缺乏英语的实践,所以在以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环境里,就更应该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下面以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来谈谈我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观。
  2008年9月26日上午在楚州实验中学,楚州区教育局教研室让我为“楚州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提供一节公开课,课题为Starter Unit 8 Reading,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实现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接到任务后,我就在思考,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课?我认为朴实的课、真实的课、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有效的课。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预备教程第八单元的阅读部分。这原本是一堂阅读课,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以完成指定的阅读任务。如果真的把这堂课上成阅读课,那么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来评价的话,这堂课将会是一堂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学生会感觉英语语言学习过程沉闷、枯燥,因为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所以综上所述,我决定把沉闷、枯燥的阅读课简化成活泼、生动的听说课,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轻松使用英语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英语,我在他们做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英语的目的。我要把这节英语课变成一个实践英语的场所,始终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
  下面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我的过渡语言是:“Now boys and girls!Let’s go to visit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Where is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Do you know?”我接着导出:“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 is in Beijing.It’s very beautiful.In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every student has a locker.They have many things in their lockers.”并且随即运用所学新词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我问:“Every student has a school bag,right?”全体答:“Yes.”我问:“Are there many things in your school bags?”全体答:“Yes,there are.”学生基本领会新词的词义与用法,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继续导入:“There are lockers for students in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Now let’s see what’s in their lockers.”大屏幕上呈现出Lily的locker图片以及locker里存放的东西pear,apple,bread等,我同步地提问全体学生:“What does Lily have in her locker?”有学生能答出:“She has pears,apples and bread.”随后大屏幕上出现文字“A:What does Lily have in her locker?B:She has some pears,apples and bread in hers.”,以方便语言组织能力差的学生进行问答操练。而且关键之处均用红色字体标出,如does,have,has,pears,apples,bread,hers等,意在提醒学生注意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肯定句中用has,疑问句中用does和have;还暗示学生some可以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如句中的some pears,some apples),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如句中的some bread);另外还暗示学生此处名词性物主代词hers等于her locker,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巧妙地渗透进交际活动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操练的过程中,我不停地在学生中间走动,辅导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巡查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发音问题严重,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纠正过来的。在第一时间里掌握了学情,就要及时调整与安排学生的活动,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以达到足够量的训练,只有足够的量变才能带来质变。大屏幕上继续呈现出Lily的locker图片以及locker里存放的其它东西a pair of glasses等,我跟着问:“What does Lily also have in her locker?”有学生举手作答:“A pair of glasses.”随后大屏幕上出现文字“A:What does Lily also have in her locker?B:She also has a pair of glasses in hers.”,在我的引导之下,有学生说出:“She has a pair of glasses in hers too.”此步教学安排除让学生继续学习have,has的用法之外,还带出了also和too,以及a pair of glasses等词汇的用法。接下来大屏幕上出现Millie的locker以及里面的物品a teddy bear,some CDs和hair clips等。我当即变换句型问全体学生:“What’s in Millie’s locker?”在我的引导与启发下有学生答:“There is a teddy bear,some CDs and hair clips.”然后大屏幕上出现文字“A:What’s in Millie’s locker?B:There is a teddy bear,some CDs and hair clips in hers.”,并且用红色字体标出What’s中的“’s”和There is中的“is”,让学生体会到对“什么地方有什么”用What is提问而不能用What are,回答时是用There is还是用There are要遵循靠近原则。there be句型已经在第四、五、六单元中学过,在本课时中重新出现,是本书的编者们独具匠心的安排,因为have/has句型与there be句型一向是英语初学者的难点,所以必须经过比较学习之后才能加深对这两种句型的理解与运用。接下来我仍然用“What’s in Nick’s locker?There are some comic books,a basketball and a pair of sports shoes in his.”句型对Nick的locker里摆放的物品进行描述,继续渗透了there be结构的靠近原则,以及名词性物主代词his在此处等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is加名词locker。最后对Peter的locker里的物品用have/has句型进行描述:What does Peter have in his locker?He has bats,some bottles of water and a pair of glasses in his.其中some bottles of water还隐含着量词与不可数名词的搭配问题。
  在第二个教学环节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结束之后,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量的语言信息,为进入第三个教学环节Reading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处理Reading已经水到渠成,让学生听Reading的录音,回答四个问题:1.Does Lily have any apples in her locker?2.Does Millie have a pair of sports shoes in hers?3.Does Nick have a football in his locker?4.Who has bats in his?设计这四个问题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巩固has的用法。其中第四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对主语提问用“Who has...?”。然后利用课本中现成的两个练习,再次检查学生对Reading的理解情况,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最后在大屏幕上呈现出Lily,Millie,Nick,Peter等四个学生的locker,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locker里的物品,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一个小礼物以示鼓励。
  紧跟着进入第四个教学环节Production。我把两个课前制作好的locker放在讲台上,同时说到:“Now it’s time for you to use your English.Here are two lockers. They are Xiaoming’s and Xiaofang’s.Let’s see what’s in their lockers.Who wants to have a try?Please come here!”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当所有的活动结束之后,我把locker里的东西全部送给了参与活动的学生。
  综上所述,这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在模拟的生活场景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了交际活动,最能反映“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人学会做人与做事。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的课。
  
  参考文献:
  [1]《牛津初中英语》编写组,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新课标《初中英语预备教程》.译林出版社,2004.
  [2]高教文科编辑部编写.研究生专业课统考教育学大纲解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而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一种不同的文化习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让学生注意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 语言 中西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交际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就存在着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俯拾皆是。由于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太少,意识不到这种差异性,往往借助于东方文化背景来臆断。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把语言知
摘 要: 顺城巷是西安城的骨架,其对周边环境的串接联系的景观作用而在城市规划中备受关注。它同样作为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记录历史风貌的同时保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实施对顺城巷的有效保护与改造对于西安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顺城巷的居民生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保护古城墙与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民居街巷与其的互动性和流通性,提出了保护与更新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出现国外一度流行的“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缩写)族。上世纪80年代的英美国家开始关注“NEET”族,90年代日本“NEET”族一度成为困扰政府的严重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NEET”族也开始不断涌现,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教育界和其他众多热心人士的担忧。我们通过走访调查,掌握了一
摘要: 英语早读是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用好早读课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早读课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英语学习的需要。本文从早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合理开发早读课谈了一些想法和做法,期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早读 目的和意义 合理开发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空气清新,学生们思维活跃,记忆力强,是读书的好时光,很多学校因此设立了早读课。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英语学
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建构好心的堡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复习时、考试前认真调节心理状态,以积极的情绪进行复习,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一、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理想目标过低会造成成就动机不足,而目标过高会造成成就动机过于强烈,这两种动机状态
语文是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它对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语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而且可以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意念的升华。语文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运用语文学科本身所具备的人文性特点,充分发挥
英语书面表达的中心,即书面表达的主题。所谓书面表达的中心或文章的中心,是指文章通过一定的语言说明,阐述和论证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它是英语书面表达的中心、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决定着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每一次写文章前审题和立意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在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时,如何做到使自己的文章中心突出、新颖,令读者、教师和评委看好,读后留下好的印象,引起共鸣尤为重要。这是学生在书面表达动笔之前
摘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以英文教材和英文多媒体课件为主,授课采取以英为主、中英结合的形式,对于难点和重点辅以中文解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避免出现过分强调英文教学,尽量模糊双语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界限。以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为标准。  关键词: 专业课程 双语教学 模式 探析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
摘要: 在教授英语和学习英语中,借助于典型例句,将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异同对比,能够清楚表明知识点内在的特征,提升使用的正确率,为学生掌握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比较教学法语法复习关系词where连接副词where    众所周知,日常英语教学以单元(话题)为主线,教授零散的知识点、语法点。一段时间后,如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需要复习所学零碎的知识点,并就相关的部
我新接手的班级是幼儿师范专业班,学生是中考的落榜生。第一天报名时,从她们脸上的淡漠、怯懦的表情我读到了不快乐。她们不是老师常常表扬的“好学生”,不是家长们引以为豪的“好孩子”,显然她们缺少自信与这年龄段该有的快乐。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开学的一周时间里我和全班学生逐个面对面地谈话交流,发现她们普遍觉得自己以前的成绩不好,是自己不努力造成的,所以对自己不满意;有少数学生认为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