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孩子免疫力?

来源 :家家乐·中优宝贝(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玉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资深儿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育儿专家。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孕婴童产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国内多家育儿杂志和育儿网站的特聘专家。
  新浪微博:育儿专家-王玉玮
  临床工作中,家长最常提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宝宝少生病。这是一个看似并不复杂,但又难以准确阐述的问题。现试着将我的临床体会和观点分享给大家。
  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就是抵抗外界有害物质,尤其是各种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的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成分保持平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都可能出现免疫低下的表现。
  免疫低下可以分为:先天性、继发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前二者属于病态,需要治疗。生理性免疫低下一般不需要治疗。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免疫的起源是肠道中的细菌,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肠道的免疫功能会减弱,干净不等于无菌。
  经常反复感冒。
  易患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腹泻、皮肤感染等,尤其是多次发生严重感染。大部分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治疗效果不佳,疾病长期不愈。
  正常预防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
  先天性免疫低下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因此具有遗传性。需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一般治疗较困难,也是长久的。继发性免疫低下的关键是要去除病因。许多病毒或细菌感染都可以损害免疫系统,极端的例子是艾滋病。更改或停用引起免疫低下的药物是关键。生理性的免疫低下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是正常现象。
  免疫力低下的治疗原则是:增强体质,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平衡营养;保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避免使用降低免疫力的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新生宝宝刚出生时肠道是清洁的,随着母乳喂养的开始,宝宝肠道中会有细菌的寄存,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启动、发育,直至逐渐成熟。婴儿肠道系统占到免疫系统的三分之二,所以胃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菌群建立过迟或不良,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益生菌是维持肠道环境健康和免疫的基础。
  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几大好处,它是婴幼儿肠道的卫士。首先,它能有效阻止各种有害菌在宝宝肠道内的定植和侵入,从而降低肠道感染的发生率。其次,它能通过帮助宝宝降低肠道的PH值,有效增加钙、铁、锌等体内重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它还能有效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分解,刺激肠道蠕动,抑制有害菌。
  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母乳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尤其是初乳。
  婴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期,身体及大脑发育都需要充足的营养,否则就会出现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疲倦乏力等。要想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均衡营养是非常重要的。母乳当然是婴幼儿期的最佳选择,4~6个月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是保障正常生长发育曲线的重要阶段。
  对小宝宝而言,抚触好处多多,也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途径。抚触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对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强化触觉刺激,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增加体重,改善睡眠,增强宝宝体质。
  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是保证婴幼儿免受严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婴幼儿免疫成熟的重要途径。所有的孩子应该按时接种一类疫苗。(有禁忌症的除外)有条件的或孩子免疫力低下的,接种二类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养育宝宝,原则上要信守“若要宝宝安,三分饥与寒”。不要过度保护、过度喂养,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是提高免疫力的根本法则。让生物钟有节奏地转动。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喂养、均衡饮食,充足的睡眠,可以明显地提升防御功能,对身体发育及免疫力大有益处。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下降。睡眠不足,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孩子体格发育,从而降低免疫力。
  拒绝给宝宝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的食品,多吃绿色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五谷是人类的主食,宝宝添加辅食时首先尝试的是米粉、麦粉。断乳之后,替代食物也是谷类。全谷类含胚芽和多糖、维生素B及维生素E都很丰富,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免疫力,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品种很多,价格差异很大,当然效用不同。建议做免疫功能测试,有的放矢地使用。按疗程使用,否则达不到目的。不要奢望有什么神丹妙药可以永世不得病,更不要乱用药物去增加免疫力。提高免疫力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合理营养、科学护理、体格训练、接种疫苗等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其他文献
胎位,顾名思义是指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位置,医学上更加严谨的解释是:指胎儿顺产时先露出身体部位在子宫里的位置,以及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正常胎位多为枕前位,如果在怀孕30周后产检发现非枕前位,则诊断为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为常见。  为什么需要关注胎位  孕妇能否顺产与胎位情况息息相关。因为子宫内都是羊水,胎儿头部比胎体重,所以浸泡其中的胎儿通常是“头下臀上”姿势,最适合顺产的正常胎位应该是
期刊
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起,有的家长就开始纠结是否该给宝宝吃食盐了,而且多数家长早早地就给孩子的辅食加了盐。老一辈认为孩子不吃盐会没劲、走路不稳……那么,该如何给婴幼儿吃盐?  一、婴儿为什么不用额外吃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及国外指南,婴儿1岁以内不建议吃含食盐的食物,而是吃原味食物。  有人会有疑问:孩子不吃盐怎么能行呢?我们成人每天不都得吃盐呀?  根据最新(2013年)《中国
期刊
中国的传统观念一向重视坐月子,随着对科学孕育知识的了解和不断完善,渐渐意识到了怀孕期和备孕期的保健工作重要性,孕期健康与胎儿、母亲的健康关系密切,而科学备孕也是与孩子一生的身体素质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但是有些年轻女性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觉得反正怀孕期好好养着就行了,备孕期有什么可讲究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  减肥瘦身,让胖妹子成功怀孕  案例  王小姐家境优越,又特别爱吃肉类和各种美味零
期刊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方式,不是用婴儿奶粉或其他动物乳汁喂养的方式。  一般提倡在新生儿出生的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或者培养吮吸母亲乳头的习惯。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健康更为有益,具体表现在智力的提升、免疫力的增加、儿童期肥胖的减少等多方面。对于母乳喂养会使宝宝头脑更加聪明的观点得到美国一项研究明确证实:出生喝满一年母乳的宝宝在长大后均比同龄儿童表现更优秀。  至今以来,母乳喂养对
期刊
8个月大的宝宝豆豆(化名)一直比较能吃,看到奶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她胃口变得不好了,喝一点奶就吐,全家人都比较着急。到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后被告知豆豆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全家人不解,这么小的宝宝怎么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呢?后来在询问家族患病史中发现宝宝的奶奶是个“老胃病”,而小宝喝奶时,奶奶每次都习惯性的自己先用嘴试试温度。  1岁半的乐乐(化名)最近不太爱吃饭,时不时地呕吐,还老说
期刊
家长都会花许多心力时间去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因为他们明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可是,相比亲子关系,父母之间存在良好的夫妇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研究资料显示,从幼童时期开始,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赖父母之间良好的关系。  1 夫妇关系与孩子的适应表现  美国心理学协会表示,对比离婚和父母争执,后者对孩子的适应有更重要的影响。协会的报告指出,若孩子来自父母间经常发生冲
期刊
DHA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is a kind of n - 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LCPUFAs n - 3), is the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cell membrane, rich in the brain an
期刊
备孕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很多夫妻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备孕,却迟迟未能修得正果,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犯了备孕的误区。  误区一 夫妻身体健康,想要怀孕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没必要做孕前检查  很多女性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平时很少生病,甚至连感冒、咳嗽都很少,老公也身强体壮,想怀孕必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这却是大错特错,从一定程度上看身体健康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抵抗力,对备孕有好处,但并不是说身体健康的
期刊
闺蜜发了一条朋友圈,愤愤不平地抱怨说:“生了孩子都好几个月了,尽管已经恢复到孕前体重,可是在地铁上依旧有人给我让座,肚子要不要还这么大呀?”  迅速戳中痛点!这不也是我同样经历过的囧况么?作为一直在路上的减肥君,我就在这个最容易屯膘的冬季,和大家一起探讨产后如何甩掉那难缠的大肚子吧!  想减肚子要先搞清楚这两个问题  1为何产后的大肚子那么难缠?  肚子很大?可不是你想甩就能甩的。原因是产后妈妈的
期刊
杨敏:濮阳油田总医院工作,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微信公众号:产科杨敏医生(ckymys-2014)  母乳喂养是大自然给妈妈的礼物,让宝宝在离开你的子宫后,仍能与你心神相连。除了加强亲子纽带外,对你和宝宝来说,母乳喂养都是一个难以替代的健康选择。母乳中含有抗体,能够帮助宝宝预防传染病,包括肠胃炎、呼吸疾病、尿路感染和耳部感染等。母乳能降低宝宝患儿童期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像哮喘和湿疹等过敏情况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