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帅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文以载道”,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于它的思想。而思想有两种,一种是你想告诉大家的事情,比如某种工具的用法、某个事情的经过;另一种是你的情感,你想让大家知道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对一件事情是褒还是贬。而这两者,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是综合出现的。我们每个人看待事情都会带上自己的痕迹,因为每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无法交换也无法剽窃。一篇文章也是如此,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独立思想的结晶。
   因此,要想在考场作文中取胜,首先要在挖掘立意上下足功夫。
   一、活用课本资源,总结提升立意的方法,实现课外作文的应用与拓展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下悬崖,文章并没有到这里就结束,而是从这一“个别”中悟到了一个应对所有困难和挫折的“一般”道理:“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我所要到的地方。”也正因为这样,这篇散文才能不仅给学生美的享受,也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他们明白不管多大的困难,只要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小困难,各个击破,困难总有解决的一天。
   比如,一次期中测试的作文题目为《那一次,我真____》。考试过后,一名学生向我讲述了如下作文的过程:一个知识点我忘了,想起了曾在课桌上写过这个事件的时间,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的过程中,“我”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作文的结尾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格我没有填,但我觉得这比填了更好。”这样的结尾虽然也体现了他的深刻感受,但却缺乏一般意义,自然也不能触动读者的内心。如果他能由这个“个别”延伸开去,“努力争取某种东西的同时,决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良好的品德修养。”就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不仅考试时是这样,不能为想得到一个好成绩就丢失了诚信,许多时候,我们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不也是一样吗?不管何时,都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最珍贵的品质——诚实、善良、乐观……这样,作文的思想之光便在不经意间照亮了读者的心灵。
   二、走进学生生活,力争在普通的选材中平中见奇,巧为有米之妇
   拿到一道作文题,考生一般都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或者是人,或者是事情;或者是课本里的人物事情,或是生活中的人物事情;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但这些联想获得的只是粗糙的材料,如果不能自己感悟出其中包含的意义,就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因此,当我们想起与题目相关的事情或者片段情景时,需要思索:里面有什么意义?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对意义的感悟和追寻,是构思立意的基础。要思考作文的立意是否独特而有深度,避免人云亦云,要尽量挖掘有深度的思想内涵。
   基于上述思考,在本月的作文训练中,我特意挑选了一个普通至极的题目,《有意义的一天》。这一天的意义何在?这是每个同学苦恼而又不得不思索的问题。
   1.鼓励学生反省内心,让“真善美”成为思想的主流
   很多考生一听“立意要深刻”,就以为要把作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到很高的高度,把它神圣化。还有的考生捏造事实,虚假为文。笔者认为中学生应该强调写“自我感受”:表现积极向上的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求真、求诚、感情充沛、格调不低沉,这才应该是考生的思想主流。如一班的韩子睿同学通过写同学之间交往,别人占便宜,总是自己吃亏,最终自己勇敢说“不”的事情,映射了同学之间交往的不良现象,最终达到了凸显一天“特殊意义”的目的。
   其实,写作是有感而发,是心灵的流露。我们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教育孩子们写熟悉的事情,表现自己熟悉的观点和感情。学会用心体验周围的人和事,以自己特有的目光来看周围的变化,经常思索,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链接寫作手法,凸显文章立意
   中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缺乏观察和思考,总觉得自己“两点一线”的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机械地把生活搬上作文,或是没有自己的见解,或是见解不深刻。而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关注社会发展将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样是《有意义的一天》,一班的吕金坤则联系到了社会热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邹雨辰同学则写文章批判“闯红灯”的不良现象;史子玉同学则巧妙地发现二胎时代的“隔辈亲”问题,上述文章立意不可谓不深刻。
   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热点,时常看报看电视新闻,多读一些时文,善于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在思考过程中沉淀自己的灵魂,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力争在文章中表现出卓尔不凡的思想。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其他文献
习总书记寄语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师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工作的性质,决定教师必须要忠于教育事业,肯于奉献,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立德树人,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一、教师要提升修养,
期刊
7点的闹钟准时响起,我从睡梦中醒来。关掉闹钟,我挣扎着坐了起来,匆匆洗漱完毕。电饭煲上已经煮好了粥,妈妈正在煎鸡蛋,搭配着营养早餐。我照例坐在电脑桌旁,打开了电脑,浏览一遍早间新闻后,便开始练习英语听力。在我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留学梦,为此,妈妈帮我在网上报名了英语课程,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以有老师指导学习。   早餐结束了,妈妈开车送我去课外辅导班。车里播放着音乐,路上车水马龙,人流量虽大,但是
期刊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永不放弃。   一次,我在山坡上看见一只大甲虫。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拖动这只大甲虫。蚂蚁遍布了甲虫的全身,有的拖,有的拽……我仿佛听见了它们有力的号子声。山坡上的洞口前还有一些蚂蚁在清理场地,以使大部队顺利通过。   我一向喜欢搞惡作剧,等蚂蚁大部队快到洞口的时候,我捡起一根小棒,把蚂蚁好不容易搬来的甲虫拨到了山坡下。蚂蚁们眼睁睁地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呆呆地立在原地
期刊
今天在手机上欣赏了刘宝瑞先生的经典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非常难忘。这段诙谐幽默的相声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有一次打了败仗,逃了几天几夜,饥寒交迫,就向一个农妇讨口饭吃。农妇家里也是相当拮据,就把自己家仅有的冻白菜帮子和一点冻豆腐,还有捡来的土豆,一起放到锅里炖了。朱元璋饥饿至极,狼吞虎咽,把一锅热乎乎的乱炖都吃光了。他觉得吃得从来没这么香过,就问农妇:“你做的是什么
期刊
【摘要】师生共读是近几年悄然兴起的创新型语文教学活动,能有效弥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机械式”的单方面讲授的教学方法,建构一种师生互动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实现,通过师生共读拓展学生眼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一股创新型清流。   【关键词】师生共读,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师生共读作为一种创新型阅读
期刊
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驗,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脚步……   “新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解决“牵”和“替代”的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过于强势。前不久我听了我校教师执教的一节数学课,老师把问题放给学生,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把问题解决后,老师让一个学生站起
期刊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点滴积累的重要性。接手初中语文教学近25年的时间,最让我头疼和无措的应该算得上作文教学了。每次面对学生那苍白的语言和肤浅的主题,内心的“痛苦”无以言表。   如何改变学生现有作文的窘况,也就成了困扰我教学的一个“重头戏”。也许上天眷顾,无意中让我突发灵感,对作文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感觉”。作文教学还是应该从点滴做起
期刊
统编教材中越来越多的文言文,促使我好好反思:以后的文言文的课堂该怎么上?我该用什么来实现高效的文言文教学?   一、教文言文要“见言”,并且要适度把握“言”的度   文言文的“言”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现在一些老师的理解非常狭窄。那么,什么是文言文的“言”?广义地来理解,文言文中的“言”是指:虚实词的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等。文言文的“言”的教学,有很多层次和方面,其中就包括虚实词的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革新教学目标,详细解读教材内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托情境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   情境的创设始终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但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独到之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强化情境教学法
期刊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思维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具备较广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思维也相应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1.阅读选择自由,更易点燃思维的火苗   我们知道,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大多是单篇“课文”,这些教材虽然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选文,但数量、篇幅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