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来谁著史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13859315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有着2 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其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让后人赞叹不已。历史文化纪录片《苏州史纪》用生动的影像、逼真的画面再现了这座古典与现代兼具的城市的“前世”,描绘了一幅形神兼备的城市肖像图,让了解苏州的人和对苏州陌生的人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苏州史纪》是一部专门以电视影像记录苏州历史的专题文化纪录片,全片共28集,总时长近700分钟,历时4年打磨而成,全面展现了苏州自先秦至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跨度一万年,揭示了苏州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贡献,彰显了苏州文化的生长脉络、特有内涵和氤氲其间的文化乡愁,可以说苏州人该知道的苏州历史基本囊括在其中。
  纪录片一直以来高冷的姿态让其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将大量、密集、碎片化的信息以一种更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广大普通民众而快速传播,尤其是专题式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苏州史纪》所揭示的历史时间跨度一万年,其时间之长、内容之多、涉及面之广,在这之前还没有哪部城市纪录片似这般鸿篇巨制,因而编导为完美呈现有情怀又迥异于其他历史文化纪录片,采用多种办法力图成功再现乃至原味还原历史上的苏州和苏州的历史,以一种温润柔和的方式让观众细细吮吸品味。从《苏州史纪》全集来看,编导试图采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尤其是消解观众视觉和审美上的疲劳,观众从全集表现出来的以人系事的故事性、以事说史的知识性就能体会到编导的良苦用心。
  以人系事的叙事手法贯穿始终。无论多么宏大叙事的篇章,最动人的音符依然是人,有了人的参与,再复杂久远的历史也能生动、跳跃、灵性起来,《苏州史纪》深谙此道。《苏州史纪》将苏州的万千“前世”精华浓缩成了28集节目,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奔赴各地走访了80多位权威专家学者,寻访了众多历史遗迹,翻阅现存古籍,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稿,贯以“以人系事、以事说史”的创作思路,借由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叙事又偏重历史重现,按史书纪史模式以时间为轴,纵横贯穿、东西比较,既注重典型个体塑造又把握时代脉搏和历史主线,使节目具有了喜闻乐见的可看性,引人入胜。从第一集《文明曙光》开始,节目以时间为序,在每一集中让苏州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悉数登场,有的片段儼然具有了人物传记的色彩,从勾践、夫差到王韬、柳亚子,将人物事迹贯穿于繁复的历史长卷中,让观众在既有的名人程式中走进历史。这种以人系事的叙事手法一方面验证着观众对历史人物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又充实丰富着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激发了观众的认知欲望,改变了单纯灌输说教的模式,拉近了普通民众和历史的距离,克服了一般历史纪录片的陌生感,起到了很好的“名人效应”。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增强了全集的可读性。跨度一万年的苏州历史,发生的历史事件不胜枚举,如何选准精彩的故事契入将是把控全局叙事性的关键。纪录片编导为了吸引观众坐下来、听进去、有滋味、有体会,从浩瀚的历史长卷中撷取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如歌如泣,让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的闪现中似乎回到了灯影桨声里的外婆湾,辅以影像式的叙事手法极大程度上消解了观众的疲劳,很容易让人沉浸下去。片中用大量篇幅讲述历史人物的轶事趣闻,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时更像是欣赏一部有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诸要素俱全的连续剧,如范仲淹治理太湖、叶天士捡叶救人、范成大做媒姜夔等等,让历史人物丰富饱满起来,多了一份温暖和温情,展示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例如,第23集《天下吴医》一开始讲到吴门医派代表人物叶天士的轶事:清康熙年间的一天,名医叶天士在家中院子里散步,时值立秋,凉风习习,这时邻居匆忙跑来说家中产妇难产危及性命,叶天士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吩咐邻居和药一起煮了给产妇喝,令人惊奇的是产妇喝下后竟顺利分娩了,这样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当然会勾起观众的兴致,不由自主地随着电视镜头一探吴门医学的奥秘,随之关于吴医的形成和传承便次第展开,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俯拾即是的文化知识增加了全集的知识性。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苏州的只墙片瓦都记录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沉淀着沧桑的文化记忆。《苏州史纪》开播以来,连地道的苏州人也不禁感叹:原来生活于斯的这座城市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己对苏州的了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云云。的确如此,小到苏州的街井里巷都饱含着深层的历史文化基因,明代中后期苏州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以至于形成了专门的、有特定场所的货物、劳工市场,后来这些场所沿用至今成为了今天的苏州街道名称,如石匠巷、绣线巷、金银巷、砖巷等。今天苏州的锦帆路元代时是一条内河,坐镇苏州的张士诚用锦绣丝绸做船帆泛舟河上,锦帆路因此得名。再如,天安门城楼的最初设计者亦是出自苏州人、明代建筑匠师蒯祥之手,与之声名并起的苏州香山帮不仅奉献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建筑精品,也奠定了香山帮在全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赢得了世人的尊崇和敬仰。正是有了苏州城市的这些点点滴滴才汇聚成了灿烂多姿的苏州文化,同时这种以电视影像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形式大大增加了节目的知识性和观赏性。
  《苏州史纪》从史前文明到近代文明,时间久,跨度大,要把这样宏博的历史讲得清,讲得透,困难可想而知。但再辉煌再伟大的历史也是由人来创造的,只要抓住“人”这个黄金切口,实现人史的完美契合,就能找到打开历史的金钥匙。《苏州史纪》正是抓住了“以人系事”的这个“牛鼻子”,使得全集提纲挈领般的高度紧凑,将万年历史依次铺开,向世人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盛世滋生图》”,用发展的视角和全国的视野再次将目光聚焦苏州,成功地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宣传文化名片。
  历史是博大深沉的,几百年的灾难曲折中会有新起点的生机,上千年的早熟中又有迟缓的种苗,在对称破缺中隐藏着秩序,而在秩序中又暗含着新的取向,伟大和渺小同时并存,美好和毁灭又彼此为邻,站在历史长河的这端,回望浩渺迂回的过往,我们将更好地了解脚下的土地和面向的未来。
  (常熟理工学院)
  作者简介:孙士现(1981-),男,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管理、思政研究。
其他文献
《孔雀东南飞》属于长篇叙事诗,在乐府诗集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悲惨的爱情故事,其中焦母形象一直被当作反面的人物进行批判,但人们对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人物关系等缺乏重视。所以,本文以当时社会环境状况为出发点,结合当前《孔雀东南飞》解读发展现状,从焦母与刘兰芝的形象、焦母与刘兰芝的突出矛盾方面进行辩证分析,以便更好地解读焦母、刘兰芝的形象。  一、焦母与刘兰芝的形象  从以往
期刊
官场反腐小说是以官场为创作背景,以形形色色的官员为主体,流露出作家对官场文化的理解。本文主要围绕官场反腐小说中的官场文化,挖掘官场反腐小说的现实价值及作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而展望官场反腐小说的未来创作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人们对国家廉政、勤政的认识不断加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多的作家涌现出来,承担社会责任,直视政治问题,不再规避文学的思考性,站在政治尖端,通过官
期刊
西学东渐,人们对于语言学的功能研究也渐渐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本文以现代汉诗中的图像诗为例,从功能主义出发,讨论功能主义为什么能对现代汉诗产生重要影响以及它是如何将这种影响付诸实践的。此外,鉴于诗人对于功能主义把握能力的参差不齐,笔者又提出了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为什么是可能的  在现代汉诗的滚滚长河中,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其中是有很大影响的。形式主义,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更关注语法成分之间
期刊
白先勇笔下的人物鱼龙混杂,有妓女、交际花、寡妇、弃妇、佣人等一系列人物。他曾居桂林、巴蜀、台湾、美国爱荷华州等诸多地方,见证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事件,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对于人性的描写刻画和情感的表达,白先勇又有其独特的一面。  本文通过介绍白先勇几部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如《树犹如此》《孽子》等,简单分析白先勇描写人物时的语言特色,挖掘其人物形
期刊
童话故事《青鸟》,讲述了一个少女寻找爱人的故事,隐射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对于幸福和光明的寻找。在故事中,少女遇到了三个困境:同胞相争的窘境、性成熟的不适、独立人格的缺失。而这三个困境,恰恰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20世纪初,著名的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出举世闻名的戏剧《青鸟》,剧作《青鸟》就源发于多尔瓦诺夫人的童话名篇《青鸟》。这篇仅一万两千字的童话,构架了一个“寻
期刊
一  他们钓鱼的时候  从来不用鱼饵  只是把绑着鱼钩的线甩向鱼群  鱼钩刺进鱼背、鱼腹  就那样把鱼  硬生生地拉出水面  就像是在拉扯自己的灵魂  二  河里的水并不深  面对十几米宽的渔网  鱼儿无处可躲  我家祖上三代  不是地主 都是打鱼的  三  以前打魚是为了生计  现在是为了换个味儿  几十年了 河里的鱼也少了  说到这儿 大伯猛抽一口旱烟  试图拔出卡在喉咙的刺  四  八月的太
期刊
粗略看来,《变形记》似是只写了格里高尔异化为甲虫的荒诞故事。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格里高尔的躯体被异化成甲虫,这种异化只是“变形”在文本中的显性与表层叙述。而异化成甲虫正是格里高尔人性复归的开始,他的本我意识随着事态的演进逐渐萌芽、发展、成熟,最终成为他反抗异化世界的动力。这种潜藏于文字深处的人性复归,便是小说对“变形”内涵的第二种诠释。  在《变形记》里,一只甲虫兀兀地出现又寂寂地死去。  格里
期刊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18年则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40年。在这个巧妙的时间节点上回望,20年里,香港文化是怎样影响内地的?本文以香港Beyond乐队对当时内地年轻人(如今已成中年人)的影响为个案,通过分析内地Beyond粉丝对Beyond的想象与构建,结合“北进”现象对内地年轻人如何在20世纪80年代塑造自身文化认同进行探讨。  九七回归之后,在部分香港学者眼中,香港穿梭在“自大”“逞强
期刊
万物竞荣、生机勃勃且趣意盎然的自然呈现了无穷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然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人并没珍惜给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源泉的自然。他们把人类的利益放在最高点,站在自然的对立面,随心所欲开发自然,肆意破坏和践踏自然,全然不计后果。当然也有目光远大、先知先觉的少数人,他们以孕育了一切生命的自然为核心,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这其中就有在树林里、星空下思索自然的拉尔夫·爱默生、在瓦尔登湖畔体验自然的亨利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学处于统一规范的裁决与检查中,而语言学研究的转向以及作者主体的消失,使得心学或心理学不再成为考察的对象。然而,重提心性诗学,是对文学多样性的一种复归,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新趋势下,朱光潜《诗论》的“化西”为心性诗学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两方面的思维转换视角,即境界对“心灵”的替换,以及语言对“自我”的表现。  随着结构主义将文学关注的重心转移至语言问题之上,西方诗学研究的“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