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厢记》与《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描写爱情的佳作,被李卓吾喻为“情剧双璧”是当之无愧的。虽然红娘与春香仅是剧中的两个配角,但却都被作者塑造得有血有肉,她们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本文将对两个人物加以对比,以此展现人物性格与戏剧主题上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红娘;春香;女性意识
红娘与春香的身份地位是相同的,同样身为婢女,二人的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集中表现在活泼开朗,聪明泼辣的一面。虽然身份卑微,但其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她们的出现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最终促成美好姻缘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红娘是崔莺莺的贴身侍女,不仅要照顾好小姐的生活起居,还要奉老夫人之命对莺莺“行监坐守”,在莺莺的心目中,有时她就是老夫人的影子,但红娘的态度却十分明确,那就是坚决帮助崔、张促成美好姻缘。她更像一个联络人,在目睹了老夫人言而无信,使得崔、张极度痛苦后,出于内心的正义感,她挺身而出,从最初的传书递简到后来捍卫崔张爱情而正面与老夫人冲突,当莺莺在爱情上不主动时,红娘还有意识地提醒她。
春香是杜丽娘的贴身丫鬟,她的一切都是为服务杜丽娘而展开的,服侍杜丽娘的日常生活,陪同上学堂读书,杜丽娘读书中“如有不臻”,就要打丫头。但在陈最良授课的过程中,春香不再是一个专门捣蛋的丫鬟,而是一个活泼机灵的青春女子。春香在学堂上的“闹”,表面看似春香直接顶撞了陈最良,陈最良也在杜丽娘的帮助下惩罚了春香,但实际上杜丽娘并不想真正惩罚春香,因为她心中同样有着追求精神自由和爱情自由的美好情愫。也正是因春香提议的“游园”,才激发了杜丽娘的伤春之感,从而引发一段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至情故事。
文学形象有其相似性,但不可能完全相同。作为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人物,其不同之处亦很明显。
首先,在思想和能力的成熟度上体现出差异,给读者的整体印象不同。红娘举止大方,聪慧细心,有知人之明,她把老夫人、莺莺和张生的性格和心理都看得明明白白,凡事都处理得妥帖而有分寸。當崔张私定终生被老夫人察觉后,正是红娘的急中生智,才让老夫人哑口无言、心服口服,最终同意了崔张的婚事。她知道莺莺既钟情于张生,又要顾念自己的尊严,她不露痕迹小心翼翼地帮助小姐。她明白张生心急如火,却又有好事多磨的尴尬处境,真诚而坦率地为他出谋划策。而春香则是青春烂漫少女的化身,在游园中,春香是兴冲冲“观之不足”,完全是个孩子。杜丽娘则“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满腹心事却无处可诉,春香完全没有察觉到小姐的情感变化,直到后来杜丽娘日渐憔悴,不是她自己说出心中的梦,春香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她劝杜丽娘“花园以后再不要行走了”,“小姐,梦儿里事,想他怎的”等等,都刻画了春香的天真。她无法理解杜丽娘的心事,而春香天真的心飘过什么思想,杜丽娘却了如指掌。
其次,在人物的重要性上体现出差异,红娘要比春香的作用与存在意义重要得多。红娘一直是美好姻缘的坚定促成者。红娘是一张网,剧中各个人物都因红娘这张网而联结起来,她又直接承受着各个结点之间所产生的松、紧拉力,是崔、张之间一松一紧的直接承受者,面对各种“拉力”,红娘始终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和“第三者”的态度巧妙处理,没有红娘,或许就没有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最终结合。相比之下,春香在《牡丹亭》中的作用就远不如红娘在《西厢记》中那么突出,她是服侍杜丽娘和陪读的丫鬟,事实上也只是如此而已,她是作为杜丽娘的陪衬而存在的。她的活泼开朗,率真泼辣,追求精神自由也是属于杜丽娘的,她是杜丽娘这些层面的外化,展现着杜丽娘由于身份地位的原因而未曾展现的被压抑的一面。对于柳、杜二人的结合,也没有出多大力气,在杜丽娘的爱情上,她仅仅是发现了大花园,激起了杜丽娘心中的波澜,大多数时间下春香显得可有可无。
最后,虽然同为婢女,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却是不同的,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性也不同。红娘的反抗是有意识的、自觉自发的行为。当觉察到崔、张二人互有情意时,便有心帮助他们促成好事。表面上是想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如果说崔、张结成了一条反封建礼教的联合,那联合的指挥者非红娘莫属。在这场反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中,红娘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仅高出外强中干的老夫人,也高出了张生和崔莺莺,她始终是站在反抗封建礼教的前沿的,可以说红娘的本质就是封建社会的反抗者。而春香与红娘相比,更多彰显的则是人性中的“真”与“纯”,春香没有红娘那样的圆滑与老练,她天真而单纯,她的叛逆性格来源于她天生爱美爱自由的本性。她触动杜丽娘那一句“少一个姐夫吆”完全是无意识的玩笑话,却使杜丽娘爱意萌动,梦中相会直到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整个过程体现了杜丽娘的反抗精神与女性意识的觉醒,而春香,仅仅是个孩子。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造成红娘与春香形象差异的原因首先是戏剧冲突情节发展的需要,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关。王实甫通过红娘之口、之行直接地表达了想要说的内容,红娘就是作者的传声筒,而春香仅仅是作为杜丽娘的陪衬出现的,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故事体现着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需要春香来推动。汤显祖主张“至情论”,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崇尚个性解放,肯定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作者用春香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男女至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主人公杜丽娘身上,塑造出杜丽娘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写作时代对作家造成的定位不同,由元及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人”逐渐突破了僵化的封建伦常,从初期朦胧地感受到自我存在,到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再到后期积极去实现自我价值,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女性配角被一再弱化,而女主角的自我意识却在逐步增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个人意识的觉醒。《西厢记》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与理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总而言之,这是时代的选择,这种作家个人意识的觉醒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作者简介
魏沁琳(1992.10-),女,汉族,天津人,现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红娘;春香;女性意识
红娘与春香的身份地位是相同的,同样身为婢女,二人的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集中表现在活泼开朗,聪明泼辣的一面。虽然身份卑微,但其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她们的出现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最终促成美好姻缘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红娘是崔莺莺的贴身侍女,不仅要照顾好小姐的生活起居,还要奉老夫人之命对莺莺“行监坐守”,在莺莺的心目中,有时她就是老夫人的影子,但红娘的态度却十分明确,那就是坚决帮助崔、张促成美好姻缘。她更像一个联络人,在目睹了老夫人言而无信,使得崔、张极度痛苦后,出于内心的正义感,她挺身而出,从最初的传书递简到后来捍卫崔张爱情而正面与老夫人冲突,当莺莺在爱情上不主动时,红娘还有意识地提醒她。
春香是杜丽娘的贴身丫鬟,她的一切都是为服务杜丽娘而展开的,服侍杜丽娘的日常生活,陪同上学堂读书,杜丽娘读书中“如有不臻”,就要打丫头。但在陈最良授课的过程中,春香不再是一个专门捣蛋的丫鬟,而是一个活泼机灵的青春女子。春香在学堂上的“闹”,表面看似春香直接顶撞了陈最良,陈最良也在杜丽娘的帮助下惩罚了春香,但实际上杜丽娘并不想真正惩罚春香,因为她心中同样有着追求精神自由和爱情自由的美好情愫。也正是因春香提议的“游园”,才激发了杜丽娘的伤春之感,从而引发一段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至情故事。
文学形象有其相似性,但不可能完全相同。作为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人物,其不同之处亦很明显。
首先,在思想和能力的成熟度上体现出差异,给读者的整体印象不同。红娘举止大方,聪慧细心,有知人之明,她把老夫人、莺莺和张生的性格和心理都看得明明白白,凡事都处理得妥帖而有分寸。當崔张私定终生被老夫人察觉后,正是红娘的急中生智,才让老夫人哑口无言、心服口服,最终同意了崔张的婚事。她知道莺莺既钟情于张生,又要顾念自己的尊严,她不露痕迹小心翼翼地帮助小姐。她明白张生心急如火,却又有好事多磨的尴尬处境,真诚而坦率地为他出谋划策。而春香则是青春烂漫少女的化身,在游园中,春香是兴冲冲“观之不足”,完全是个孩子。杜丽娘则“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满腹心事却无处可诉,春香完全没有察觉到小姐的情感变化,直到后来杜丽娘日渐憔悴,不是她自己说出心中的梦,春香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她劝杜丽娘“花园以后再不要行走了”,“小姐,梦儿里事,想他怎的”等等,都刻画了春香的天真。她无法理解杜丽娘的心事,而春香天真的心飘过什么思想,杜丽娘却了如指掌。
其次,在人物的重要性上体现出差异,红娘要比春香的作用与存在意义重要得多。红娘一直是美好姻缘的坚定促成者。红娘是一张网,剧中各个人物都因红娘这张网而联结起来,她又直接承受着各个结点之间所产生的松、紧拉力,是崔、张之间一松一紧的直接承受者,面对各种“拉力”,红娘始终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和“第三者”的态度巧妙处理,没有红娘,或许就没有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最终结合。相比之下,春香在《牡丹亭》中的作用就远不如红娘在《西厢记》中那么突出,她是服侍杜丽娘和陪读的丫鬟,事实上也只是如此而已,她是作为杜丽娘的陪衬而存在的。她的活泼开朗,率真泼辣,追求精神自由也是属于杜丽娘的,她是杜丽娘这些层面的外化,展现着杜丽娘由于身份地位的原因而未曾展现的被压抑的一面。对于柳、杜二人的结合,也没有出多大力气,在杜丽娘的爱情上,她仅仅是发现了大花园,激起了杜丽娘心中的波澜,大多数时间下春香显得可有可无。
最后,虽然同为婢女,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却是不同的,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性也不同。红娘的反抗是有意识的、自觉自发的行为。当觉察到崔、张二人互有情意时,便有心帮助他们促成好事。表面上是想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如果说崔、张结成了一条反封建礼教的联合,那联合的指挥者非红娘莫属。在这场反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中,红娘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仅高出外强中干的老夫人,也高出了张生和崔莺莺,她始终是站在反抗封建礼教的前沿的,可以说红娘的本质就是封建社会的反抗者。而春香与红娘相比,更多彰显的则是人性中的“真”与“纯”,春香没有红娘那样的圆滑与老练,她天真而单纯,她的叛逆性格来源于她天生爱美爱自由的本性。她触动杜丽娘那一句“少一个姐夫吆”完全是无意识的玩笑话,却使杜丽娘爱意萌动,梦中相会直到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整个过程体现了杜丽娘的反抗精神与女性意识的觉醒,而春香,仅仅是个孩子。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造成红娘与春香形象差异的原因首先是戏剧冲突情节发展的需要,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关。王实甫通过红娘之口、之行直接地表达了想要说的内容,红娘就是作者的传声筒,而春香仅仅是作为杜丽娘的陪衬出现的,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故事体现着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需要春香来推动。汤显祖主张“至情论”,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崇尚个性解放,肯定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作者用春香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男女至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主人公杜丽娘身上,塑造出杜丽娘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写作时代对作家造成的定位不同,由元及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人”逐渐突破了僵化的封建伦常,从初期朦胧地感受到自我存在,到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再到后期积极去实现自我价值,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女性配角被一再弱化,而女主角的自我意识却在逐步增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个人意识的觉醒。《西厢记》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与理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总而言之,这是时代的选择,这种作家个人意识的觉醒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作者简介
魏沁琳(1992.10-),女,汉族,天津人,现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