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2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来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带有天赋的资质、天生的气质,因此孩子并不是完全可塑造的。学前教育虽然重要,却必须适合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特别需要。
  
  当产房内传出第一声婴儿的哭声,父母十个月来紧张、焦虑的心情终于卸下,但随之而来的,除了兴奋与喜悦之外,还有一连串的疑惑与不安。面对市面上大量充斥的零岁教育、育儿方针,究竟哪些说法才是正确的呢?父母的角色又应当如何去扮演呢?
  
  有人说自我概念与自我接纳和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关,也有人说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对待的方式,更有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底哪种观念才是对的?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能培育优秀宝宝?
  
  10多年前的儿童教育很强调"3岁定终生",许多人作了很多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在6岁前便已发展了90%,因此学前教育的理论开始受重视,然而后来却导致了零岁教育的泛滥,却是始料所未及的。
  
  美国这些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发现了一个以前错误的假设--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涂上什么色彩与图案,他就呈现你所绘制的东西。这项发现震惊了所有的儿童教育学者。原来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带有天赋的资质、天生的气质,因此孩子并不是完全可塑造的。
  
  那么对于学龄前的儿童,父母究竟要给他什么呢?如何才能恰当地陪他走过一段漫漫成长路?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孩子在每一个成长关键期所展现的特性,及他特别的需要。
  
  妈妈,我需要你--信任感的建立(0岁~1岁)
  
  这段时期的婴儿,特别要建立的是对外界的信任感。虽然他还不能清楚表达他的意思,但在他的哭声及肢体语言中都传达着不同的需要:是饿了?尿布湿了?撒娇?或是不舒服?这时就需要一个熟悉的照顾者,能立刻知道并满足他的需要。如果照顾他的人经常在更换,孩子会有不安全感,不容易和外界建立稳定的关系。这对他将来的人格发展、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伸出小手,探索世界--给他安全的环境(1岁~3岁)
  
  会坐、会爬、会走路了,活动性强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性,父母小心谨慎的保护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保护过度了,使孩子失去了活泼主动的探索,他就会渐渐地退缩,产生畏缩的性格,据统计,排行中的老大常会有这种个性,这是因为年轻的父母对第一个孩子较紧张,孩子受到太多限制,经常没有被允许去尝试,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探索的勇气。
  
  其实孩子是可以由经验中去学习的,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什么事都要尝试两次才肯相信,手摸插座被电了一次不信邪,非要电两次才会放弃。所以与其限制孩子行动,不如给他一个安全的环境。
  
  美国以前曾举办一个儿童安全的展览,全场中将所有的物品都按比例放大,目的是让大人能以小孩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事物,这时父母才会惊觉原来孩子的周围充满了这么多对他带有威胁性的物品。
  
  不在你的影子里--说"不"的年龄(3岁~6岁)
  
  孩子上幼儿园了,父母看见他的时间有时甚至比老师更少,这时对老师的选择就很重要了。有的老师很会教、很会管,但真正好的老师,是能够懂得陪孩子玩,在游戏中教导孩子玩的安全、玩的规则,如果没有这样的老师,最起码也要能提供给孩子玩的环境、玩的空间。
  
  这时期的孩子最喜欢说"不",常喜欢和父母唱反调,其实他说"不",并不表示"不要",是表示我是个独立的个体,不在你的影子里。有些父母听见孩子说"不",就很紧张,以为孩子学坏、不乖了。其实这只是这个阶段的特性,并且是孩子发展中很重要的时期,因为他正在发展他的社会化,因此对于孩子这样的表现,父母的态度是要对他说"要",然后解释为什么要,给他对的社会回应,教他正确的生活态度。


  这个年龄也是孩子建立"进取心"的时期,因此非常好动、非常顽皮,但父母若认为孩子的行为常给他们带来麻烦,而去制止,使他该有的没有得到,他便容易转而产生其他的要求;或者长大后变得贪婪,这基本上都是因为孩童时代在发展关键期的需要未被满足。
  
  自然地做你自己
  
  以上所谈的是孩子0岁~6岁,不同阶段的特性发展,父母若能细心培育,对于孩子的整合人格,自然有好的影响,但若已经错过,也毋须太内疚,因为孩子并不是生产线上的物品,品质不能统一制造,最重要的还是父母体贴细心的爱与关怀。真正发自内心的挚爱,孩子是能体会和感受到的。
  
  其实父母也是人,除了扮演父母的角色,还有工作、生活及各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因此不需让自己太紧张,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自然地做你自己吧!其实,一个真正快乐、自信、自在的父母,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其他文献
提到“折纸”,大家都会觉得很熟悉。“折纸”就是通过折叠使纸改变形状。例如,我们可以将纸折叠成衣服形状、飞机形状或小鸟形状等。而心理折叠”一词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可能很陌生。简单地讲,“心理折叠”是对心理表象的操作,是在人的头脑中对一个形象进行折叠或展开。例如,人们想像着把一张平整的纸折叠成一个三角形,或想像着把一只小火柴盒展开成一个平面后的形状等。  这是一种通过想像完成的心理操作,目的在于要
期刊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父辈了。这不,小"鲁豫"一出生,父母就开始考虑他的教育方式问题。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真是太幸福了。  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小鲁豫长大了。他"活泼好动,能言会道,而且对许多事情都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    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一位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主见,能够自强自立的人。因而,发展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更多的选
期刊
“你与孩子有多深的感情,你的话对他就有多大的威力。”  ——西方格言  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下降时,他们的谈话常常是这样开始的:    “你这样的成绩怎么行呢?我们年轻时想学习没有条件,你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可你却不珍惜……不学好本领,将来你以什么立足于社会呢?”    这就是讲道理的谈话。你期望这样的谈话能对孩子有什么触动吗?孩子都是现实导向的人,很难勾画出自己的未来。他们只注重“今天”或“明天”,
期刊
也许继母这个形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扮演着令人厌恶的角色,也许社会传统世俗偏见给继母这个词抹上了太多太多令人痛恨的色彩,所以在6年前,当我一不小心当了两个孩子的继母后,真是尝遍了酸甜苦辣。    我当了数年"老插",返城后成了一名女警。我曾为自己设计过若干的社会角色,但无论如何没有将自己定位于"继母"。当我与孩子的父亲由相识到相爱到谈婚论嫁时,我对自己能否在后妈这个位置上坐得稳心中尚无底。 
期刊
看了这个题目,您是不是觉得我写错了。俗语都说"孩子是自家的好",哪有人家的好的道理?    别急,我先给您举一个例子。上个月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会后很多家长围着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第一个提问的是罗佳的妈妈:"老师,我们罗佳最让人头痛的就是成天不知愁,大大咧咧的,你看她的同桌王小娟多好,又稳当又听话。我老让她跟王小娟学,可就是比不上人家,怎么办呀。"  一直在教室后面看墙报的王小娟的妈妈这时走了过来
期刊
父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父母的相互评价与关系。我们的父母意识调查,自然要力图尽可能地反映这方面的现状。    约有七成(父亲为69.3%,母亲为68%)的父母认为,"有了孩子,我与妻子(丈夫)的感情联系更密切了"。这提示尽管约有半数左右父母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会有不一致的意见乃至争执(见第16项),但从孩子对家庭、对婚姻的整体影响来看,他毕竟更能增强夫妻间的感情联系,大多数年
期刊
一些父母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身份的改变,就能放弃娱乐,从家务、社交或者工作中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但有些人习惯于做些如开会、写信、做销售等富有成果的事,或者做家务效率很高。如果一个下午都让她陪着孩子,而不去熨衬衣或做一顿美餐,她会感到没精打采或者歉疚。    但你必须抛开这些,因为你在培育一个小生灵,他是世上惟一完全依赖你,才能懂得欢笑、学习和爱心的人。没有比这更值得你做的事了。  哺乳的艺术   
期刊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趋向“私塾”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公共教育的质量表示怀疑,倾向完全由自己承担孩子的基础教育。据统计,全美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达到了123万,年增长率已达15%。      一些家长认为,多数公立学校的教学模式既没有效果,又缺乏人情味。如今,50个州的法律都承认了家庭教育,但各州对这一事物的规定却差别很大。有的州规定在家受教育的孩子必须登记注册,定期接受检查,并参加统一考试以
期刊
1994年9月20日(11个月12天)  一整天小通通都特别开心,不断地大声笑。有时候,他是会意地和你一起大笑,有时候是主动和大人逗乐,来引你笑,有时候他又自己假装大笑。总之,常常开怀,不能自制。白天在乘车时,他非常主动地与后排的乘客打招呼,又是笑又是握手忙个不停。傍晚去小彬彬家玩,有一阵和小彬彬一起对笑,声音很大,彼此好像很懂似的。这情景引得我们大人也大笑起来。也许是有了这种效果,过了好久,他还
期刊
风疹    (1)病因:  风疹又称风痧,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通过病儿的口、鼻、眼部的分泌物,在空气中进行传播。以6个月~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在春冬两季多见。一次感染发病,大多数终身免疫。  (2)症状:  风疹的潜伏期为9天~18天。前驱期很短,症状不严重。开始时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咳嗽、喷嚏、流涕、咽痛、嘶哑、头痛、食欲不振及发热等,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持续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