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新教师过渡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关注度的提高,使中职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变与挑战,而中职校的教师也不再像以前,只要求上好课而已。教学标准、校本教材、“双师型”教师、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示范校建设,一波又一波的教学改革浪潮扑面而来。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新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尚在过渡期中的他们,除了教学,还要求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接踵而来的工作任务常常使新教师们热了这头冷了那头,初上讲台的热情逐渐磨灭,甚至对职业生涯也感到迷茫。学校作为教师发展的舞台,要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确实有利的平台,促进新教师成长。
  一、新教师的特点分析
  新教师,正值20出头的年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拥有许多憧憬,容易展开遐想,所以在思想上也呈现出一定的不成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也还比较模糊。
  对于新教师,他们虽然选择了教师职业,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将教师职业作为终身职业,职业选择尚未完全确定,必定在实践操作上会存在盲目性。
  二、中职校的特性分析
  通过中职学校与普教学校的比较,越来越显现职业教育的特性。
  中职校学生群体中有这样的特性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成绩不是很好,经常受到批评指责,甚至被个别教师“遗忘在角落”。在职业学校,他们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违纪旷课、与老师顶撞、打群架时常发生,上课昏昏欲睡,下课无所事事。他们自我意识不够健全,自控能力较差,不能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工作也给中职校教师带来了工作上的难度。
  三、新教师在过渡期中反映出的问题
  新教师进入学校,初入教师职业至转正考核为期一年的学习实践期称之为过渡期。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初入职场的不适应
  对于任何一位职场新人来说,从学习环境转换到工作环境总是有些不适应的,新教师也不例外。虽然是校门到校门,但新教师还是要迅速进行身份转换,从一名无忧无虑的大学生转身变成一名初入职场的人民教师,且在成为教师的一瞬间要担当起所有的教师责任。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在课堂,是位传授知识的老师;在课余,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甚至是家长,是位生活老师。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责任,新教师在短短的过渡期内迅速实现角色的转变并能在多重角色间灵活转换,对他们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二)学校文化的融入度
  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有其特色的校园文化、教育文化、人事文化。对于刚踏入社会大门槛的新教师,首要缺乏的就是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经验,所以往往会觉得处理与同事及学校领导的关系有难度;再者,对学校的环境不熟悉以及对学校运作情境的不了解,往往造成新教师融入学校文化的进度障碍;加上学校教学任务的繁重与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也是影响新教师融入学校文化的因素之一。
  (三)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大学四年,虽然学了很多新理论、新知识,也实习过,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新教师面对教学工作、面对学生,会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毫无头绪。新教师时常表现出缺少计划性系统性,想到什么做什么,往往做无用功。在教学实践方面,新教师集中反映的问题有:备课不充分、教案缺乏实用性、教学设计不精彩、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研究不透彻、不知道应该怎样上好课、怕上不好课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等等。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新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教育实践经验匮乏
  有时,新教师与学生间看似相处得很亲密、很融洽,那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新教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并宽容学生,但新教师的宽容,一不留心便被学生看作了纵容,新教师的理解被看成了软弱,看作了无奈,看作了无能为力,于是真正到了关键的时候,显得凝聚力并非那么强。新教师教育实践经验缺乏主要反映在师生关系、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课堂气氛难活跃、自我约束能力差、班集体凝聚力的塑造、风气的树立、舆论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监督方法指导等。
  (五)教学科研缺乏主动
  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这个三尺之地还没完全搞清方向,就要求他们融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实属不易。新教师往往表现出重在参与、缺乏主动的状态,他们认为老教师才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想加入也一时难以挤进团队,况且他们自认为对于学校的教育文化并非很清楚,很难抓住科研重点,这些都是导致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加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成因。
  (六)固定环境悄生惰性
  教师生活,每天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教研活动……每天看上去都忙忙碌碌。一旦新教师慢慢熟悉了这样的职场环境,渐渐地,会有种厌倦感悄悄滋生其思想中。这就是人的惰性,它产生于人的固定模式、缺乏创新,长久便会丧失对自我职业道路、专业发展的追求和冲劲。
  四、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调整好心态很重要
  在心态方面,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转变要有新的认识,从一名大学生转变成一名肩挑重担的人民教师,调整好心态很重要。
  作为新教师,要给自己迅速定位,尽快地从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一名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这句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教师职业价值的衡量标准。教师这份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可以让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
  合作是和谐社会的动人乐章,新教师至少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与学生的关系,不要迁就学生、不要体罚学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爱你的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二是与领导的关系,要与领导保持距离、不说领导的坏话、尽量领悟领导指示精神;三是与同事的关系,要尊重老教师、要向同事学习、尽一切可能帮助同事。与其他教师关系建立好了,可以向其讨教,可以经常去听他们的课。   (三)教学经验重在积累
  从教学工作层面上看,备课与上课是教学中两个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对于新教师来说,备课最主要的是落实在教案的撰写与课件的制作上。由于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所以教案要尽量写得详细,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通过听课,领悟老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并将之消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
  (四)教育经验贵在实践
  在教育工作中,真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新老师在平时工作中要多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进行反思、比较,在实践中求真知,不要解决了一个问题就觉得万事大吉了,你要进行自我分析:我这样处理,好在哪?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更好地处理方法了?这样经常反思了,你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升了。
  (五)积极参与教学科研
  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要把教学科研作为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的需求,坚持下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通过教学科研,主动探索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大胆改造课堂,根据课程的不同,创造不同的氛围,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把课堂活跃起来,只有活跃了课堂,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六)每日三问与自省
  新教师应力求做到每日三问。每日三问即是:一问,今天学习了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使再忙,作为新教师每天至少学习半小时,多收集教学辅助材料,多看优秀课堂教学案例。二问:今天反思了吗?教学工作中哪些是自己满意的?哪些是不尽人意的?班主任工作又有哪些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三问:今天记录了吗?
  (七)学校重视新教师培养
  新教师教学教育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其个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关键还是在于学校对于新教师过渡期培养问题的重视程度。
  通过我校关于新教师培养的相关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一致认为新教师培养非常有必要,这也是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之一。
  新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学校应做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对新教师过渡期的培养,使新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新教师师德修养水平;理解并掌握课程标准,形成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提高新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度,尽快融入学校教育文化,帮助新教师顺利完成过渡期转换。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具有密切联系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倡导的混岭教育,就是为孩子们营造了平和相处、互助互赖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孩子们的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儿童互助、合作、分享,并乐于与人交往,富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下面结合几年来的蒙氏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对运用蒙氏教育观,促进儿
期刊
“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而行”。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的引领下,我们高一历史教研组在关于“教研文化的研究”和“促成青年教师的成长”方面都进行了纵深领域的研究,现把我们高一历史教研组的一些心得、经验和不足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关于教研文化的研究  (一)制度文化建设  首先,因为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坏的管理,就是自己言行不一。为了保证高一历史教研组的工作出
期刊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育人和教书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在一个学校的整体运行体系中贯穿始终,是一个学校运行的灵魂。那么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为教学工作而服务。  教务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是维系教学正常运行的枢纽。教务管理工作范围广、任务重的特点要求管理人员在相应岗位上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水平和技能。教务管理人员是教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职业水平和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期刊
一、背景  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25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左右。所以在“十三五”期间
期刊
上一周我有幸参加了齐河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长跟岗培训,来到齐河县第二实验小学。经过为期十天的跟岗学习,与第二实验小学的领导的零距离接触,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寻求到了更多的思想碰撞,让我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提升,在实践上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一、和谐凝聚的领导团队  以孟校长为首的第二实验小学领导团队,坚持和谐、凝聚、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作风渗透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心灵深处:领导之间、干群之间、师师之间、师生
期刊
针对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对作文不感兴趣,“现代八股文”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在教学中通过探索,寻找出了一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作文的美丽天空中搏击、翱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一、写作想象力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人。但她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通过想
期刊
一、示范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市场发展的需要  技工学校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实用人才的基地,据业内权威人士介绍,根据对北京企业的调查,北京市目前技术工人的缺口达三十余万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奇缺。现在北京缺乏的是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随着传统技艺的提升和北京振兴现代制造业的要求,北京在机械制造、加工、维修、汽车、仪表等方面的技术工人有很大需求。  2.学校发展的需要  随着
期刊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中国的家庭教育,城市比农村重视,城市比农村投入得多,这种差别不缩小,不但影响农村孩子的成长,影响农村家庭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农村人口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中国人口质量、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教育效果很差,这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学前教育投入,采取科学有力措施,着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现将我区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上级提出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任
期刊
五班的孩子们,能与你们相识,成为你们的班主任实属偶然,但一段偶然平凡的经历更值得我用心来珍藏。因为缘分我们才会相聚,因为缘分才会格外珍惜。一千多个在一起的日子总是那么令人回味,每每想起与你们相处的一幕幕,我不禁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领头羊“——我的得力助手怎么了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我所带的八年级五班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均不如上一学年,七年级时的五班可样样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一段时间,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