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tarsea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兼具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各高校在当前经济形势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纷纷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对提升高校教学层次,提高师生自身素质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发展至今,仍在许多方面存在弊端。本文从双语教学的现状着手,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对今后的双语教学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 现状 对策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商贸活动日益全球化,与国际接轨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带来的是对大量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升专业人才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而教育部高教司在2001年4号文件中提出各高校应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国际金融、法律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这就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宏观环境支持。各高校抓住这一契机纷纷开设双语课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展开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定位
  
  过去我们所采用的“用外语上课”仅仅是指完全用外语教授语言类课程,并不包含其它非语言学科。而现在“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例如,国贸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外贸函电、旅游管理等等)中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对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也就是说,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外语的习得不仅仅是在外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得到耳濡目染的外语学习效果。
  
  二、双语教学发展的现状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文件以来,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不可否认双语教学在中国目前的教学实施中尚处在实验开发阶段,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偏差:一些美其名曰双语教学的学校只是师生间操练一些英语日常生活用语;另有一些人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说了一定比例的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了,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流于形式
  虽然很多高校在教学中已经逐步采用了双语教学,但是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无论是领导还是师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都远远不够。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形式五花八门,大致分为全外语讲授教学、半外语讲授教学、纯汉语讲授教学(即:使用外文版的教材,或者仅在章节标题和名词术语上用外文)和专业外语式教学等。有些高校的管理者一味追求双语而对双语教学能否产生学校所要求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能否完成双语教学任务,或完成双语教学需要什么技能,应得到何种支持和帮助漠不关心,致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用英语表达的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评价或者指令性语言,对专业词汇以及国外的新的学术成就等却讲之甚少,学生也往往认为学外语是公共英语课和专业外语课上的事,对双语课程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其实是极其不利于对专业知识的把握、拓宽国际视野和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在推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缺乏双语教学的专门性人才。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类,即:英语教师在学习了一定专业知识后转而进行双语教学;以及一些专业课教师在达到一定英语水平后承担双语课程教学。前者虽然具备较强的英文能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知识,也就无法深入传授专业知识。此外虽然很多教师可以熟练地阅读英文文献,但听说方面较为欠缺,即使教师可以按照英文板书或课件进行授课,其发音是否准确,能否被学生接受也是问题之一。由于英语听、说的障碍会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双语教学的实际成效。
  (三)学生外语水平较低,难以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推广与学生的外语水平密切相关。从目前的英语教育来看,我国虽然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及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普遍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学习外语,没有把外语当作一种语言、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在长达十余年的学习之后,许多学生仍然难改聋哑英语的状态。同时,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制度的差异,学生缺乏相应的外语思维能力,并且随着学科知识难度的加深,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必然会遇上难以克服的障碍,学生听不懂就会产生胆怯甚至是排斥心理,从而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深入展开。
  (四)教学方法不当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现在许多正在实施的双语教学课程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达不到预期的双语教学效果。其原因之一是上课内容或方法很单调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之二是教师上课采取“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外语水平以及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上还是参差不齐的。优秀学生通过双语教学能有效提高知识含量以及英语思维能力,增加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对于英语水平中下的学生,双语课程往往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
  (五)教材种类、数量难以满足双语教学需要
  双语教学课程应以原版英文教材为依托,而目前国内市场的原版教材很缺乏。一方面,相对来说原版教材市场空间较小,加之价格昂贵,使其需求下降。过高成本与过少需求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出版社对原版教材的引进。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很多原版教材的价格大都在30—50美元之间,因此,很多学校怕学生经济上承受不了而只订中文版教材。但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源泉,没有教材或者学校自编的教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会大大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难以选用适宜的原版教材成为阻碍双语教学发展的又一难题。
  
  三、解决当前双语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对待双语教学
  高校领导应对双语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能盲目跟风一味追求开设双语课程,也不能对双语教学置之不理。在政策制定上要立足本校实情,在课程设置上力求满足学生求知需要。
  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正确把握“双语”的定位。以往一些人采取的全英文或全中文授课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完全采用英语教学,那也只能是一堂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课,包括英语课在内的整个语言教学都不能被称为“双语”教学。而教师不讲英语完全采取纯中文教学方式必然会造成外语运用上的“师哑生聋”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和难点内容要使用汉语讲授或解释外,其余内容原则上尽量坚持使用英语,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師,就无法推进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因此必须加强对双语师资培训,培养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高校可以引进外教或留学人员,也可以在专业教师中对英语基础好,专业知识过硬的人选进行语言培训,有条件的高校可将他们送出国门深造。在师资考核方面可实行双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即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测试合格后才能取得双语教学的资格,对于双语教学的教师适当提高其待遇,以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另外,可以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实现人才共享。各个学校可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组合。
  (三)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首先应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给学生提供外语交流的场所;增加学生与外教交流的机会;组织各类外语口语及演讲竞赛;增加校园网的外语信息。
  其次,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应有针对性。学校在重视公共外语教学的同时,应该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对学生加强相应的培训,有目的地为以后双语专业课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重视参与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工作可尝试放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的学习阶段来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语言接受能力,使双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改革教学方法
  双语授课中要坚持渐进性、互动性原则。对于初用外语学习专业课的学生来说需要有适应过程,因此授课时要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地解释专业术语的普通含义与专业含义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采用双语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热情;增强其外语听说能力;加强师生互动,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针对双语课程普遍存在较枯燥难懂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配以适当的图像和音像资料。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具体生动地展现专业内容,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也上减少了单一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和疲劳。
  此外教学组织上应尽量安排小班教学,以便教师针对学生特点实现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灵活多变,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表达。
  (五)做好教材的选编
  首先,各高校在选编教材时要保证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重视结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也要符合国内对此课程的基本要求。英文原版教材是按照出版国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的,因此在内容侧重、论述方式等方面都与国内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双语教学的教师选择最为贴近教学大纲的英文原版教材。如果教材内容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可参照、选取并综合其他英文教材或参考资料的精髓,逐步摸索出适合国内学生双语课程学习的教学内容。
  其次,学校出版社应与院系共商原版优秀教材引进种类,与国外有关教材出版商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要加大学校图书馆购买双语教学课教材的力度,使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外语教材,为师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提供硬件保证。
  再者,政府也应为原版教材的引进提供一些相关信息,诸如各国通用教材的资料获取途径等。
  双语教学的发展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校教育体系的深化都有深远的影响。促进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开拓创新、积极稳妥来推动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燕,焦娟妮.关于高校经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267-269.
  [2]兰劲华,安琳,薛素铎,赵一夫.把握问题关键规范双语教学[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2):42-43.
  [3]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5,(1):119-120.
  [4]高志杰.高校雙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101-102.
  [5]张同乐,程鹂.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7-50.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是一个重视“诗教”的国家,孔子甚至提出“不学诗,无以言”,足见其对以诗教化国民所寄予的希望。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诗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自有别的文体无法替代的特殊位置和重要作用。而中国古典诗歌,其内容涉及到人民生活、思想、情怀、政治、经济、军事
课程标准明确地要求:“中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呢?近两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稍有感悟。我想:古诗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 我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下面就我的理解谈谈古诗教学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交通强国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我国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渐增加.国有交通基础设施企业对施工设备的投入也显著增加,逐渐形成了较为庞大的
近年来,语文知识教育在强调知识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情感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即语文课内教学和语文课外引导。  下面本人就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谈自己对课内情感教育的体会。    一、善于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情感因素    所谓以情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
中共湖南省委是在一九二九年四月十四日以前由上海迁往汉口,十月由汉返湘的。在汉口的短暂时间里,举行了两次省委全体会议,讨论湖南工作和领导班子等问题。除此之外,省委还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确立科学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得出科学的教学目标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反应,进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以提高,阅读习惯有所改进。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兴趣 情感体验 创造思维 阅读习惯    阅读是知、情、意、行的协调活动,不单是求知、开智的手段,而且是立德、审美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目标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由偶发变为频发,公共危机事件管理已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事务.本文从企业组织机构的角度展开,廓清
摘 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应用的推广,传统大学英语教育常采用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就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终结性评价体系的不足、形成性评价的比较优势、以及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初步论述,希望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英语教育改革    在社会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第一章 Tourette综合征患者膳食摄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Tourette综合征(TS)患者的营养状况、膳食摄入状况、零食消费状况,为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和食用零食提供科
摘 要:传播者和受众作为传播过程的两极是传播效果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对传播过程的两极在传播效果中的研究探寻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传播者 受众 大学英语教学    引言    效果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试金石,是所有传播者的共同追求。传播效果的研究,是传播学领域中最受重视、开掘最深、成果最丰的领域。人类的传播有目的性,传播不仅是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实现自己的目标所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