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下死亡森林

来源 :周末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富士山脚下,阴森恐怖的青木原林海每年吸引着几十名特殊的游客,他们慕名而来决不是为了一览林中的景色……
  
  不到20分钟就收尸一具
  
  收尸队从富士山脚下出发向死亡之林青木原前进,走了还不到20分钟,就在离一条羊肠小道几米的地方发现了第一具尸体。这儿离林海相距不足1公里,可见那名自杀者是多么心切啊发现这具尸体的男子名叫三浦,他站在小路上,向那些收尸的志愿者们讲述着事件的经过。他不时地摇晃着头说:“我先看到他的背包,接着我再仔细打量时,我便发现了他,”他说,“不能在这儿再呆下去了。我不想再看到这种脸。”
  这是林海永恒的拂晓景色,天在下着雨,我也不想再多看那自杀者的脸了。
  我好不容易挤了过去,就在那个拐角,是三浦发现的自杀者的躯体。他的身子扑在地上,脸部和手臂都趴在地上,脸上流露出痛苦和乞求的样子。他的头发剪得很短,稍稍泛白。他的衬衣很干净,呈蓝色,他的脖子的右侧有一条长长的可怖的呈交叉型的刀口。我看不出他的年龄有多大,也看不出他是用什么方法来结束自己生命的。就在我尚未从好奇中摆脱出来时,警察赶到了。他们吵吵嚷嚷地叫开了人群,开始用照相机拍摄死者的照片并用塑料袋来装尸体。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警察将那具尸体包裹好了,并封上口,用金属推车将其送到附近的一个停车场。可还没有等这具尸体推入救护车里,另一部手推车又出发去拉另一具刚刚发现的尸体。这次发现的地点是在林中的深处。
  青木原的林海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不同的季节,它都有吸引人们兴趣的独特魅力。它是一个仍保持着自己本色的天然林场。美味可口的野生蘑菇到处生长在布满青苔的洞穴之中,林中的上方隐隐约约可见令人心旷神怡、纯洁无瑕的富士山的轮廓——这是日本最神圣、最著名的山脉,可是日本人除此之外还知道有个叫青木原的林海在日本再也找不到像这样的林海了,也许在全世界也找不到这样的地方。每年,都有几十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在这里自杀了结一生。
  2000年10月24日,当地的日本人又像过去的30年一样,开始每年一度的搜寻自杀者活动。他们由警察、志愿者以及随行的记者一起进入林中将发现的尸体抬出来。这种每年一次的尸体大搜查始于1970年,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寻找到如此多的尸体。在过去那些年代里,每次收到约20具尸体,他们都是由行人或者警察在一年当中发现的,只有一两具尸体是在每年的搜索日中发现的。可是近年来,这个数字却大大增加了。1994年,发现了大约57具尸体,待到1999年,已达创记录的70多具尸体。2000年,仅10月24日一天就发现了4具,其中包括那个穿蓝色衬衣的男人,这使得2000年已发现的死亡人数达到48具。
  “前几天,我们在短短几天中就找到了3具尸体,”率领这次搜索的当地的一名消防队员清方小山田说,“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中年人。当然,也有可能搜到几名青少年。往年,不论何时何地,都可能看到夫妻双双进林海,为爱自杀,可2000年却没有这样的事情。2000年也没有发现一具少年尸体,对此,我还是感到高兴的。”
  


  致命的诱惑原因何在
  
  也许人们会猜想,既然青木原森林海洋能吸引如此多的人来这里寻死,那么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许会近水楼台先得月。事实上,青木原的居民对这种可怖的自杀却持很坦然的态度,虽然他们看到面目狰狞的遗骸、白骨时也会感到惊讶万分,但是他们对那些绝望地来到林海寻死的人却有一种免疫力,他们并没有感染自杀的致命诱惑。
  如果在这里遇到一名出租车司机,同他们谈谈经历,那么保证他们有故事告诉你。他们会讲述他们所载的乘客是如何呆若木鸡或失魂落魄或万分沮丧地到达林海,然后一去不复返的。他们总是跑单程,只将那些欲寻死的乘客送到林海旁。附近上学的孩子也会谈论在晚上看到林海周围掠过的白色雾影。如今,这个问题愈演愈烈,至少人们将它视做一个极为恶心的东西。
  “如果你向人们报道步行的美妙、林海的神秘,还有它那各式各样的美景,那么大家肯定会热爱林海的。”小山田说,他绝望地看着摄影组的3名成员和6名文字记者,他们都聚集在一起,参与搜集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尸体,“那些爱好爬山的人们由于担心带着孩子爬山时在眼前的林子里会突然出现一具‘替死鬼’,吓坏孩子,于是就坚持在富士山的另一侧进行爬山活动。
  “我看到一些自杀者的亲属来这里寻找他们的父亲或儿子,我亲眼目睹了人们因丧失亲人而蒙受的巨大痛苦和沉重打击。我想让人们了解,自杀是一种无济于事、却会制造悲痛的犯罪行为。”
  
  进入阴森可怖的林子
  
  随着自杀人数的增多,搜索尸体的范围也越来越大。2000年10月24日,300名自愿的消防队员和44名警察冒着倾盆大雨,聚集在停车场上。这些志愿者们表情严肃,其中大多数似乎都是60开外的人。他们均显得守纪和谨慎,我猜想,一位居住在富士山附近的消防队员的生活并不是很轰轰烈烈的,不过今天,他们既参加了一项有价值的公共服务活动,又参加了一项极具冒险的搜尸活动,由此可以相信,当他们回家时,就可以将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听得全神贯注的孩子们了。
  “快!”一位男子对自己的伙伴说。黑压压的森林神秘莫测,穿着制服的消防队员正互相招呼着,鱼贯而入:“让我们先捡蘑菇吧”可是仅仅几分钟,即使先前还稍微有点轻松的心情此刻也一扫而光了。的确,这是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丛林,好像就是置身于《格里姆兄弟》和《布莱尔巫婆》的场景之中,那些树林都是针叶和落叶树林,一棵棵紧挨着,密密麻麻。树干周围都披挂着爬山虎。林海的地面上散布着脱落的断枝和腐烂的树干。而在树干上遍布着微小的毛茸茸的青苔。即使在大白天,这里也显得黄昏一般阴气沉沉,树林几乎将光线都遮挡住了。而在10月24日那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日子,置身于林子中更有一种阴森可怖、难以辨别物体的感觉。
  使事情变得更复杂的是,罗盘在林子里失灵,竟然辨别不出方向。“这是因为来自火山的熔岩石的磁场作用。”小山田说,“至少,那是我所听到过的理由。”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中间留着污秽的东西,都是那些很早以前散步的人留下的。在这些丛林中迷失方向才叫真正的迷路。那天还发现一具只剩下一堆白骨的尸体,这些尸骨被野兽践踏得七零八落。“牙床骨竟离头颅骨有50码之远,”一位搜索者说,“肯定有几年的时间了,那些来这里寻死的人一定知道,在林海自杀可以令他人很难发现尸骨。”
  树林中钉着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张由警察留下的字条,“请稍等一会儿”他们恳求道,“你的生命是你父母亲给的礼物,不要将烦恼留给自己,请寻求咨询。”当地警察还有一辆专门在林中巡逻的车子,不断地外出留意自杀事件的发生。根据警方的数字,迄今已经将48名欲寻死的人从自杀的名单上救了下来。“我们有时会收到来信说:‘谢谢你们救了我,现在我会尽力活下来。’”当地的警察负责人利光年说。
  
  自杀者多以上吊结束生命
  
  大多数在那里自杀成功的人都是以上吊的方式自杀,虽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借助吃安眠药和痛饮而自杀的,在冬季,有的人就在雪地里躺下自杀。
  而有一次记者看到一个男子割静脉自杀,这种情况一般很少见,几乎没有那样的必要。如果你能进入林海,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很难想像再有更好的地方比这里隐藏一具尸体容易了。
  为什么那些想自杀的人会青睐这个地方呢,除了一个在这里很快就能藏身的理由外,答案可追踪到很久以前。在19世纪,封建的日本遭受了严重的饥荒,青木原是穷苦人家通常来这里弃婴和处理老年人的地方,因为他们无法养活他们。他们只好将婴儿和老年人留在空旷地里自行死亡。一位叫松本清张的作家写了一本著名小说,并被改编搬上了电视,该片叫《浪潮中的宝塔》。在该片中,有一个人物就是到这里寻找死亡的。更近的是,另一本曾在几年前卖得红火的臭名昭著的《自杀手册》,曾向读者建议这里是最好的自杀场所。
  在停车场,一位头发理得光秃秃的、穿着大袍的和尚,向人们提供了另一种答案。他说:“有种精神呼吁人们到这里来寻死,特别是那些以前曾自杀过的人,似乎冥冥中有人在召唤他们。”他和寺院的50名和尚2000年第一次在停车场建立了一个临时性的祭台,为那些来青木原且精神上遭麻烦的人祈祷平安。“有种精神吸引着对生活感到失望的人到这里来,”他说,“祈祷者为他们带来了和平,送他们回家,而不是做出损人的事情。那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这里的原因。”在富士山坡的神秘气氛中,人们很容易相信他所说的话。
  芬兰和匈牙利,是全球自杀率较高的地方,可是在工业化的国家以及所有亚洲国家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像日本人那样会自暴自弃、寻短见而死。1998年,日本全年的自杀人数首次突破历史性的30000人,而1999年则上升到了33048人。
  每年大约有12000名儿童因父母中的一方自杀沦为孤儿,而自杀者中有22500人是男人,其中多数是中年人。自杀者的形象以及自杀选择的时机与日本的经济危机正好成正比。它起始于90年代初期,并且影响着大多数中年人,他们的企业、小生意和投资都因重组、破产和垮台而受到沉重打击。
  为了扼制愈刮愈烈的自杀之风,也鉴于卧轨自杀带来的弊端,东京的地铁站已采取措施,沿着站台放着一些镜子,这种做法是想让那些欲自杀的人看到镜子中的自我会情不自禁地三思而后行,免去运输公司因人自杀而导致的列车运行晚点或者是增大清理成本。日本劳动福利省已要求拨出专款,用于专门对付自杀的措施。不过,每个人都知道减少自杀率的惟一可行的办法是恢复经济的景气。不过,即使在经济繁荣的年代,那些走投无路,最后只得走上自杀之路的日本人比起其他的工业国家来说,仍要多得多。
  不管怎么说,美丽多姿的富士山峰和弥漫着死亡气息的青木原黄昏仍将引起人们的关注。
  (原载《上海译报》卫红梅荐)
其他文献
听说过太多关于夜总会、休闲屋、酒吧之类的风月场所那风花雪月的新鲜刺激的种种好处,那天正好看了一部香艳艳的外国电影,屏幕上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镜头充斥了我的整个脑壳。顿时,龌龊下流、荒诞不经的念头占据了我的大脑,同时也促使我假想过无数次的猎艳计划变成了伟大的实践。  夜幕一降临,我跟小偷似的找了一家僻静的“梦乡休闲屋”,躲躲闪闪地摸了进去——吧台小姐异常热情地引我到一间幽雅、舒适的包厢房。几乎每个包厢
期刊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幻景。我们仿佛看到自己在做一次横跨大陆的长途旅行。我们坐在火车上,一边喝着饮料,一边透过车窗看到过往的车流和附近的高速公路,孩子们在道口挥手、牛群在远处的山坡上吃草、烟雾从发电厂飘出,还有一望无际的谷物和麦田、平原和山谷、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乡村中的礼堂。  但在我们意念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我们将驶进车站,乐声在响起、彩旗在飘荡,我
期刊
今年春节前夕,一脸苦色的徐明辉找到笔者,讲述了半年来当保姆辛酸。从2000年5月到年末,徐明辉因逃避女主人的性骚扰而换了3个东家。这位虽到了婚娶的年龄但尚未接触过女性的“处男”感叹地说:“法律和道德往往保护女性,而有谁在此时此刻理解一个男人的尊严与痛苦?!”    王女士说:装正经给我立马滚蛋    生于1978年的徐明辉,从沈阳市的一所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电机厂工作,上班不到一年厂子就“黄”了。
期刊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里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
期刊
香港警察形象不俗    说起香港警察,人们首先会想到他们的仪容。的确,无论在何时何地出现,他们都是皮鞋皮带擦得锃亮,衣裤面料高档、做工精致,且一律熨烫得笔挺,出更前都严格检查仪容。香港警察制服,冬夏季各发三套,冬季服约合1300元左右一套,夏季服则值七八百元上下,其它皮鞋皮带帽子等装备值800来元。这样的制服质量,自然令香港警察形象不俗。  警察的权威形象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值勤警察有权当街拦截一切
期刊
“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饱经风雨沧桑,与妻子黄玉兰共同生活了8年,养育了3个儿子,大儿子王海燕、二儿子王海星和三儿子王海成。黄玉兰红颜薄命,28岁时就因病溘然长逝。从此,3个年幼的儿子跟着父亲,从青海到北京,又从北京到新疆,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颠沛流离,受尽煎熬,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催人泪下,发人深醒。下面是王洛宾幼子、新疆洛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海成先生深情的回忆
期刊
单相思当众出丑    应当时中共领导人王明的要求,由共产国际执委派遣的德国人李德,扮成外国考古学家,以考察古代寺庙为由,在地下党交通线和几名红军特工的保护下,通过国民党严密的封锁区,从闽西进入中央苏区首府瑞金。这时候是1933年10月初。  中共临时中央总书记博古,对于这位洋顾问的到来,到了差不多视为“救星”的程度,予以了最大的信任和重用,委任他“主管军事战略、战略战术领导以及整个的军事行动”。总
期刊
一    又是一整晚的争吵,我累了,美美也累了。  她依在墙角的沙发上浑浑噩噩地睡着,满脸的倦容和怒气还未褪去,瘦小的身躯显得越发得干瘪。我突然觉得我对这个女人的印象有些模糊,我甚至忘了我是怎么爱上她的。看着窗外微微发白,带着一点灰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好像在顷刻间被掏空了所有的内脏,并清楚地感到眼睛充血后的涨痛。  尽管我已经困得不行了,可怎么也睡不着。墙角堆着凌乱的画具,画板上一幅没有完成的油画在
期刊
我国台湾地区宽带市场从前年开始启动,现在已经极其火爆,台湾的宽带接入与内地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对内地宽带网市场的最大启示是:宽带网竞争的时代已经到了!  放学后,我国台湾地区国中(初中)、高中的学生冲入网咖(内地称网吧),准备来一场电玩大战!由于网咖具备宽带网络以及高级的计算机配备,正成为时下年轻朋友的最爱。  而另一方面,台湾宽带业者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特别是到了3、4月份,几乎每隔一两周就
期刊
最穷的是我﹖    “我大概活不了多久了”老蔡常这样对邻居说,似乎是希望得到几句安慰。  “那只狗见了我特别亲热,狗也知道寂寞呀”这也是老蔡常说的话。黄昏时分他常在街对面,与黑人弗兰克家的那只狗四目相视。  几个邻居眼看着他越来越苍老瘦弱,矮小的个子弯曲起来,面部缩成核桃形状,皮肤焦黄,眼圈发黑,说话孱弱无力,真担心他突然躺倒不起。他们劝他回国,与老妻团聚,安然度过晚年。老蔡却说:“我女儿在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