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体验与享受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应尊重求知者的情感与态度,即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与体验。然而笔者走访许多区乡学校,发现许多小学的数学课堂是“穿新鞋走老路”,仍旧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怎样才让枯燥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学生学习的享受呢?
  关键词:数学 享受 体验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我们难以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难以看到学生与教材、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这严重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学校甚至不惜对学生进行身理、心理的摧残来换取所谓的数学好成绩。如何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体验和享受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从数学知识的产生来看,数学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数学知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中,反过来有了数学又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可以这样说数学与生产劳动是相互依存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数学学习更是一种生活,是为学生现在和未来提供生活服务的“工具箱”。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去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去感悟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社会各领域无处不有数学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数学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人类孕育着数学。
  从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编排体系来看也突出体现了数学的实有性,因而在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实现教与学的回归。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学会统计的基本方法后,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能力,于是我让学生去调查一下学校附近的水果店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每天的出售情况怎样?要求学生调查时间为一周,并把每天的调查情况作好记录。一周后我专门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总结调查情况,并让学生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每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要进行争辩,最后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很有现实价值:1、什么水果卖得最多?2、什么水果卖得最少?3、卖什么水果最赚钱?4、水果店老板怎样做才会让店里的生意更好?当这四个问题摆在我面前时,我感到了无比的震惊,震惊过后更多的是启示,超乎我意料之外的东西也在这次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得到了诠释。数学学习决不是机械的重复昨天的故事。
  其实在新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都是紧贴生活实际、紧贴学生经验。如:不确定现象、中奖、储存、利息等等。只要教师把握好学科特点适时与生活相结合,一定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代新型人才。
  
  二、感受数学、享受数学之美
  
  任何学科本身都具有多元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把握好本学科的特点外,努力实现学科知识的多元、多维性。在新课标下特别强调“数学情境教学”、“数学阅读教学”。其实这些教学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潜在因素,为更好地学习数学,利用数学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为更好地鉴赏数学、享受数学,极大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助推作用。
  (一)、将数学问题恰当融入其它学科。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方程与不等式》这一节内容时,我巧妙地引入了这样一首古诗: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来到此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多一房空。请问几客几房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数学基础知识,更要有热爱古诗的潜在兴趣。通过分析,这首古诗反映的是数学中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我们可以设有房X间,则前来住宿的人数为(7X+7)人,可以建立等式7X+7=9(X-1),当然这个题也可以用不等式来解决。待我们解决完这个数学问题后,在引导学生去赏析这首古诗,感受数学带来的诗情画意,享受数学的无限之美。
  (二)、巧用图形,享受形体之美。当然提到数学形体之美,大家自然会想到“黄金分割点”所带来的美感。人之所以堪称万物之精灵不只是因为人有思维,也许还有形体之美吧!人体为什么这样美,正是“黄金分割点”在起作用,在人体上会找到许多这样的点,所以人体是怎么看怎么美。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它完全是多维三角形构建的活化石。从这些比较经典的例子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走进一所幼儿园的教室,并在黑板上用粉笔留下了一点粉笔印,问学生这是什么时,他们有的说是天上的星星,有的说那是小果子。同样的问题带到初中、高中去,同学们都说是粉笔印或说是小数点。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特别是图形的教学我们更应该活学活用紧贴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去感受美、享受美。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学完图形的认识后我进行了这样的练习:利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在构思出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的话。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的形体之美,从而使数学学习妙趣横生,学生怎么不学呢!
  总之,数学的教与学重在学生体验,多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享受吧!
其他文献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美术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的独特渠道。在现代教育力量的推动下,美术教师越来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会自主创作。近年来,笔者根据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实践,就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并做了一些总结。    一、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
期刊
内容摘要:通过“全面评价”以达“双赢”,改变过去以考试定输赢的片面方式,只以一次考试的成败评价学生的不科学做法,这种“全面”的评价方法可以让教师与家长更全面、更仔细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与子女,从而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可以生学生更好的去寻求个性发展,从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评价 制度 改革    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以及好多学校,在建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
期刊
“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是中国近现史一个重要的概念。高中教材中曾在三个地方提到相关问题:在1843年的《南京条约》补充条约中,英国首先获得“领事裁判权”;1928年,刚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废除“领事裁判权”未果;经历100年的司法权被破坏后,到1943年,英美与在重庆的国民政府签订条约,废治外法权等特权。 那么到底什么是领事裁判权?什么是治外法权呢?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和联
期刊
内容摘要: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关键词:语文才情 个性优化 创新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随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教学如果不利用这一新技术便会落后于时代。CAI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会只是一种时髦,由于它的形象、方便、速度、效率等等方面的优点,这一方式势必会被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潮流。这一时刻的到来会比预想的快。实际上,当学校的教师们把计算机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他们自然会把CAI作为他们教学手段的一部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这一进程可
期刊
内容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中学阶段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课和历史知识竞赛。  关键词:中学历史 学生 素质教育    近年来,高考命题专家加大了历史思维考查的力度(但据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报告,识记部分仍占有相当比例:30%左右),对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掌握、对历史材料的处理、对历史材料的阐释等,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要
期刊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主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
期刊
刘禹锡《秋词》共两首,刘禹锡的一生坚持改革社会的理想,蔑视和嘲笑那些攀龙附凤的权贵,而遭到权贵们的压抑贬斥。刘禹锡一生坎坷,但也风骨凛然、志向远大,从未妥协与屈服。他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诗歌,留下了光辉印记。带着对诗人的敬佩与膜拜,现在我们就来赏析他的《秋词》。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自古”句点出逢秋而悲
期刊
在新的世纪,特别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能力。为此,要树立创新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基本保证。  一、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它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它不是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英才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过去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我们过分关注哪个学校考
期刊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介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主体能动选择的结果,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教育中介的精心选择和科学运用,才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卓有成效地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中介的选择和运用日益呈现人本价值取向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人本价值取向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