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快乐成长与家庭教育之探讨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孩子快乐和幸福的相关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一是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二是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效果;三是营造宽松平等的家风,让孩子快乐幸福成长。
  【关键词】少年儿童;快乐认同;幸福认同;家庭教育
  一、研究背景
  儿童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基础。儿童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儿童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儿童对快乐和幸福的理解是怎样的?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有哪些关键性的作用?这些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想破解的难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少年儿童的成长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要想真正了解儿童,服务儿童,就必须从问题出发,从研究儿童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谈家风,倡导好家风。习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全党、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探讨少年儿童快乐认同、幸福认同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笔者专门开展调查研究,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满足少年儿童成长的各种需求,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围绕少年儿童的“快乐认同和幸福认同”“生活条件和人际关系”“压力情绪和自我调节”“亲子陪伴和亲子冲突”“亲子沟通和主要障碍”等五个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关于儿童的快乐认同包括:(1)学习活动:考了好成绩、被老师或父母表扬、被同伴表扬;(2)休闲娱乐:和朋友玩、上网、吃到好吃的饭菜、吃零食、睡觉、逛街、买到新衣服、有了新玩具、其他等内容。关于儿童的幸福认同包括:有温暖的家、健康、自由自在、有知心朋友、受到尊重、为社会做贡献、事业成功、有权有势、有钱、享受、快乐、其他等内容。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广州市四至八年级的学生。调查根据广州市各区的发展状况及不同的学校类型,分别抽取3所小学和3所中学,小学四至六年级每年级各抽取1个班,中学七至九年级每年级各抽取1个班,共发出问卷726份,收回724份,其中有效问卷718份,有效问卷率98.9%。问卷调查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主要采用了描述性分析、交叉分析等分析方法。现就广州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结果分析及建议对策。
  (二)样本情况
  1. 性别。男生占46.7%,女生占53.3%。
  2. 年级。四年级占17.6%,五年级占18.2%,六年级占17.6%,七年级占15.0%,八年级占14.6%,九年级占16.9%,各年级比例分布较均衡。
  3. 成绩。有关成绩的提问“你认为你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什么水平?”由学生判定自己处于哪个层级。成绩上等占12.1%,中上等占38.8%,中等占30.9%,中下等占14.1%,下等占4.1%,可见八成以上学生自我判定成绩在中等及以上。
  4. 父母学历(由学生自行认定)。父亲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占11.9%,大专、本科占49.7%,高中(中专)或以下占38.4%。母亲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占9.8%,大专、本科占43.3%,高中(中专)或以下占46.8%。父亲平均学历水平高于母亲平均学历水平。
  5. 家庭经济情况。有关经济水平提问“你家经济情况怎样?”由学生自行判定。家庭经济很富裕占3.5%,比較富裕占30.5%,一般水平占62.1%,比较困难占2.4%,非常困难占1.5%。学生家庭经济水平普遍处于一般水平或以上。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现状描述
  本研究从“快乐认同和幸福认同”“生活条件和人际关系”“压力情绪和自我调节”“亲子陪伴和亲子冲突”“亲子沟通和主要障碍”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最大快乐和最大幸福。
  (1)调查发现,少年儿童最大快乐排在第一位的是“考了好成绩”,占25.0%。第二位是“和朋友玩”,占18.8%。父母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少年儿童选择“考了好成绩”“和朋友玩”的比例均高于父母学历在大专以下的少年儿童选择的比例。第三是“被老师或父母表扬”,占12.1%。
  其他选项则比较分散:“上网”占7.7%,“睡觉”占6.9%,“吃到好吃的饭菜”占5.6%,“吃零食”占5.5%,“被同伴赞扬”占4.0%,“有零花钱”占3.4%,“逛街”占3.2%,“买到新衣服”占1.9%,“有了新玩具”占1.0%,“其他”占4.9%。
  “考了好成绩”成为快乐首要原因,是孩子的本意?还是受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在不少家庭中,考了好成绩可以获得表扬和奖品,结果认同高于态度认同。
  (2)少年儿童“最大的幸福”前三位选项是“有知心朋友”“温暖的家”“健康”,分别占比21.0%、20.6%和15.5%。然后是“快乐”占14.7%,“自由自在”占8.6%,“受到尊重”占6.0%,“为社会做贡献”占4.2%;最后是“事业成功”占3.0%,“有钱”占2.4%,“享受”占7%,“有权有势”占1.0%,“其他”占1.2%,详见图2。值得肯定的是:孩子眼中的幸福看到了“健康”,而健康往往被年轻人忽视,少年儿童重视健康难能可贵。
  比较发现,父母的学历是大专以下的少年儿童,他们更高比例是选择“有温暖的家”作为最大幸福的标准(22.2%和21.1%)。父母的学历是大专及以上的少年儿童,他们更高比例是选择“有知心朋友”作为最大幸福的标准(21.2%和21.7%)。可见,父母学历背景影响少年儿童的幸福认同,不同的学历背景下,儿童对幸福认同略有差异。
  2. 生活条件和人际关系。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衣食充足,人际关系良好,心态积极,有进取心。   (1)大部分学生对生活条件感到满意。92.3%的学生表示“我的衣服足够日常穿着使用”;90.9%的学生表示“我的文具足够日常学习使用”;92.0%的学生表示“我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只有2.6%的学生表示“偶尔或从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68.4%的学生表示“总是或经常感觉生活很美好”,18.1%的学生表示“有时感觉生活很美好”,13.5%的学生表示“偶尔或从不感觉生活很美好”。
  不到一成的学生认为衣服、文具、食物偶尔或从不足够,却有超过一成的学生几乎从不感觉生活很美好。可见足够的物质条件不能与生活美好画等号。详见表1。
  (2)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75.8%的学生表示有好多好朋友;86.5%的学生表示喜欢和同学、朋友们一起玩;84.7%的学生表示能和朋友度过美好时光;74.2%的学生表示总是或经常喜欢上学,14.9%的学生表示有时喜欢上学。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与老师关系良好:76.6%的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们;72.8%的学生表示老师们经常性鼓励自己;62.1%的学生表示在学校受到老师的经常性认可。
  此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与老师互动不够:7.9%的学生偶尔或从不喜欢自己的老师;5.2%的学生认为老师只是偶尔对自己好,还有1.5%的学生从不觉得老师对自己好;7.3%的学生认为老师只是偶尔鼓励自己,还有2.4%的学生表示老师从不鼓励自己。详见表2。
  (3)大部分学生心态积极,有进取心,敢于尝试,敢于挑战。83.4%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58.8%的学生敢做没有做过的事情;74.3%的学生喜欢自己思考和做决定;86.5%的学生表示努力学习更多知识;84.8%的学生认为梦想能够激励自己;94.6%的学生希望长大后做品格高尚的人。详见表3。
  3. 压力情绪和自我调节。
  (1)学习是少年儿童最大的任务,也是最大的负担。超过6成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适中或轻松,其中非常轻松占4.1%,比较轻松占14.1%,适中占45.7%;近四成学生认为学习负担比较重或非常重,其中负担比较重28.0%,非常重占8.2%。详见图3。
  值得关注的是,22.1%的学生经常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少睡觉,25.9%的学生表示有时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少睡觉,还有16.7%的学生表示经常为了学习放弃运动,26.5%的学生表示有时会为了学习放弃运动,还有10.9%的学生不喜欢上学。对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反思,如何给孩子减负。
  (2)少数少年儿童经常出现负面情绪。排在前三位的负面情绪是“孤独”“焦躁”“睡不着”,分别占13.2%、13.2%、12.5%,其他是“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占12.3%,“注意力不能集中”占11.5%,“忧郁”占10.6%,“空虚”占8.9%,“想叫喊、骂人”占7.1%,“有想打人、伤人的冲动”占5.9%,详见表4。“孤独”是独生子女儿童最常见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不够;“焦躁”往往与压力相关,说明当代儿童承受了较多的压力;“睡不着”本不应该出现在孩子当中,说明孩子运动量不够或心情没有放松;“叫喊、骂人、打人、伤人”属于较为极端的情绪,需要加强关注与疏导。
  (3)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例如,75.6%的学生表示总是能很快忘记不愉快的事情;74.6%的学生表示遇到困难会努力寻找解决办法;65.3%的学生表示总是能把事情往好处想。
  学生普遍自我调节能力强,能及时化解负面情绪的影响,遇到困难,大部分学生能积极面对,但也有学生不能及时化解负面情绪的影响,处于消极状态。19.2%的学生表示几乎从不能很快忘记不愉快的事情;14.3%的学生表示几乎从不能把事情往好处想;7.5%的学生表示遇到困难几乎从不会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辅导。
  4. 亲子陪伴和亲子冲突。大部分的广州家长能够陪伴孩子的课余生活,对比发现:休闲性的活动陪伴较多,学习性活动陪伴较少,部分家长与孩子在学习生活上有一定的冲突。
  (1)陪伴最多的经常性活动有:“一起外出游玩”占47.7%,“一起看电视”占40.3%,“一起做家务”占30.0%,“一起运动”占28.5%。陪伴较少的经常性活动有:“一起网上购物”占20.1%,“一起读书”占19.9%,“一起上网”占9.0%。详见表6。
  (2)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另一方面又忽略了对孩子的学习陪伴,对孩子上网等缺少监督指导,孩子容易沉迷网络或受网络不良内容的影响,一旦管教起来,易产生冲突。
  亲子冲突。调查发现,孩子经常与父母冲突的问题主要是:“上网内容、时间长短等”占18.7%,“睡觉、吃饭、看电视等日常生活”占14.8%,“学习、成绩等方面”占11.6%;处于次要地位的是“隐私方面(如看手机、QQ等)”占9.3%,“做家务、帮助干活等方面”占6.8%,“对家庭成员尊重、礼貌等”占6.8%。详见表7。
  5. 亲子沟通和主要障碍。大部分学生愿意与父母聊天,女孩比男孩更愿意与父母聊天,而妈妈又比爸爸更受欢迎;亲子聊天的内容以学校、日常生活、学习的事为主,大多忽略了孩子的心情和情绪感受,部分家长观念落后,跟孩子无话可说。
  (1)大部分学生热爱家庭成员,家庭关系融洽。88.0%的学生表示爱爸爸妈妈或家里其他人;70.4%学生认为爸妈或家里其他成员耐心听他说话;64%的学生经常和爸妈或家里其他人出去玩;68.9%的学生能跟家人亲密交流。值得关注的是,5.3%的学生几乎从不爱爸爸妈妈或家里其他人,还有5.4%的学生有离家出走的经常性想法。详见表8。
  (2)超过一半的学生愿意和父母聊天。58.0%的学生表示经常与父母聊天,其中女孩占61.1%,男孩占54.6%,女孩比男孩更愿意与父母聊天,8.6%的学生很少与父母聊天。亲子聊天中,学生愿意与妈妈聊天的比例略高于愿意与爸爸聊天,很愿意或愿意与妈妈聊天占88.2%,很愿意或愿意與爸爸聊天占79.5%;不太愿意或很不愿意与妈妈聊天占11.8%,不太愿意或很不愿意与爸爸聊天占20.6%,妈妈比爸爸更受欢迎。详见图4。   (3)亲子沟通的内容广泛,主要围绕学习和生活展开。“你平时和父母聊哪些内容”,排在前三的是“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学习的事情”,分别占比25.0%、24.4%和20.5%;其次是“心情、情绪感受”占11.7%,“兴趣爱好”占7.5%,“朋友”占6.3%,“不知道谈什么”占2.9%,“其他”占1.6%,详见图5。亲子聊天的内容围绕学习和生活展开,大多忽略了孩子的心情和情绪感受,难以产生共鸣。
  (4)不愿意与父母聊天的原因。“不愿意与爸爸聊天”和“不愿意与妈妈聊天”的原因排在前十的选项基本一致,学生认为不愿意与父母聊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理解我”,更多的学生认为“爸爸不理解我”,占17.3%,而“妈妈不理解我”的比例略低,占13.4%;“太唠叨”选项中妈妈比爸爸占比高,分别是妈妈占13.1%,爸爸占6.1%;“老批评我”选项中爸爸比妈妈占比高,分别是爸爸占12.5%,妈妈占10.2%,详见图6。爸爸和妈妈的沟通风格各不相同:爸爸过于严厉,妈妈过于啰唆。其他原因分析:“无话可说”,爸爸占比9.1%,妈妈占比6.8%;“观念落后”,爸爸占比7.6%,妈妈占比7.4%。说明亲子沟通中,父母仍需加强对孩子的了解,更新观念,以免滞后于孩子成长。
  (5)少年儿童遇到烦恼首先和朋友说。对于“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烦恼时你主要向谁说”,调查发现:“好朋友”成了首选,占26.8%,“妈妈”排第二,占22.1%,“爸爸”排第三,占13.4%,9.9%“和同学说”,7.2%“写日记”,2.3%“和老师说”,值得关注的是,有13.0%的学生“憋在心里不说”,详见图7。学生更愿意和好朋友说,说明好朋友是他们更信赖的人,因为好朋友能站在他们的立场分担他们的烦恼,感同身受,而父母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憋在心里不说”的学生,对他们应该畅通诉说管道,如通过热线电话、聊天室等进行帮助,以免发展成更大的心理问题。
  (二)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少年儿童的快乐认同和幸福认同受学习成绩、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个因素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负担偏重;不少父母缺乏亲子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对子女不够了解,要求多于陪伴;父母与子女的冲突时有发生,亲子陪伴和亲子沟通以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为主,较缺乏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大部分家长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并掌握教育方法,营造宽松快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四、对策建议
  (一)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1.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却不能为孩子付出耐心和包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强调成绩和分数,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当孩子未能达到要求或实现家长期望时,不少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导致部分孩子有“父母不理解我”“老是批评我”“总对我提要求”的感觉,个别孩子还产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与做法。
  少年儿童是每个家庭的宝贝,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是一个快速成长的群体,有着显著的群体特征。国内知名教育家陆士桢教授认为:“对儿童社会本质的认识是儿童工作的灵魂,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即认识到儿童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基础性,儿童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其个体成长发展的基础;二是发展性,包括儿童群体总的发展和儿童个体发展,儿童个体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指向的,也是高速的;三是未来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科学儿童观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必将更加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和表现,给予孩子更多时间和包容,接受孩子个体的差异性,明白不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能与同年人同步,坦然接受孩子在某个方面的缺点与不足,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恒心和耐心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2. 转变父母的角色定位。传统家庭中,多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教育模式,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间不足,常常给孩子留下“严厉”的感觉。当代儿童成长在互联网非常发达和普遍的e时代背景下,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对身边的人和事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传统的家教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家庭教育需求,父母过于严厉专制或爸爸缺席家庭教育,都是不可取的。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成长教育的作用是妈妈不能替代的,爸爸对男孩的教育可以使得孩子性格更阳光,爸爸对女孩的教育可以提高孩子学会与异性相处的能力。
  调查发现,“好朋友”成为孩子烦恼时首选倾诉的对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好朋友没有父母那么多经历和资源,甚至不能帮忙解决任何问题,但好朋友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聆听他们的诉说并表示理解和支持,好朋友的相处模式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值得家长思考和借鉴。父母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用好朋友的心态和方式,让孩子感到爸爸妈妈是最值得信赖和支持他们的人,这样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才能发挥“第一任老师”的作用。
  3.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的成长。许多调查表明,中西方国家的父母育儿观念明显不同,西方国家的父母普遍着眼于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十分重视孩子从小自我锻炼,注重品格的完善与态度的培养;而中国的不少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在顺境中度过。本调查发现“孩子的最大快乐”位列第一的是“考了好成绩”,这与父母强调“智育”,看重“分数”息息相关。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扭曲的快乐,不少父母在孩子考了好成绩后给予表扬和奖品,这是一种价值引导,更是一种结果认同,其实,父母更应该给孩子一种精神认同,即肯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真态度与努力付出,强化训练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与能力。
  什么东西对孩子最重要?成绩固然重要,但人生的态度、抗逆力、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更为宝贵,重要如高考。成功者也不一定就是人生贏家。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高考并不会决定你的未来去到哪里,只能决定你的未来几年去到哪里而已。”因此,父母更应该摆正孩子的学习目标,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奋发学习。   (二)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1. 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教师必修的科目,教师上岗,必须经历重重考验,如取得教师资格证,参照教学大纲,并接受学校教学小组的帮助和评估。因此,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体统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家长往往没有参与相关的培训就上岗了,没有教参,没有评价体系,不懂教育理念,缺乏教育方法和教育知识,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因此,家长与教师一样,有必要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早在2007年,上海市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杨雄就呼吁全国人大尽快制定《家庭教育法》,从法律地位来保证家庭教育的开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实现。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家长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和自我研修的方法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敏锐捕捉和发现孩子的需求和教育契机。例如,某孩子很喜欢看《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孩子的爸妈对于孩子花费大量时间来追看节目表示恼火,甚至起了冲突。细心的班主任在孩子的作文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这个节目中的爸爸们,很羡慕节目中的孩子可以和爸爸共同参与活动,他表示即将来临的儿童节最大的心愿不是收到爸妈准备的节日礼物,而是和爸爸出去玩一次。老师告诉家长:这是孩子在呼唤亲情陪伴!爸爸通过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增加亲子陪伴,使得父子关系大为改善。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从问题出发,才能打动孩子的心!
  2. 善用激励语言,提升亲子沟通的效果。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用什么样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效果大不一样。不分场合,不注意孩子的情绪,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是最大的忌讳,不仅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封闭孩子诉说的通道。调查发现,有13.0%的孩子遇到烦恼憋在心里不说,这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有负面情绪很正常,但憋在心里不说容易引发心理疾病。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诉说自己的烦恼,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充分聆听孩子的诉求,切忌采取“只说不听”或“我说你听”的沟通模式,也可以鼓励他们和好朋友说,写日记,和老师说,和同学说。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和熟悉的人说,父母还应告诉孩子一些应急的渠道,如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台湾设有1995热线,諧音“要救救我”,给孩子们无助时提供帮助;大陆也有很多公益机构为孩子提供服务)。父母应该畅通孩子的沟通诉说管道,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发展。
  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孩子进步。著名儿童教育家卢勤老师强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及时发现和肯定孩子的进步是最有效的方法。肯定孩子时还应具体到孩子的行为或表现。例如,有一位妈妈表扬孩子时说:“孩子,你刚才把玩具分享别人了,你真棒!”而不是笼统地说:“孩子,你真棒!”这样会强化孩子某一方面的进步和认识。
  3. 终身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在家庭教育学校化的今天,父母自身的建设和成长极为重要。儿童是快速成长的群体,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捕捉生活进步和网络热点。而不少家长沉迷于打麻将、看电视剧或忙于工作,疏于学习不进则退。面对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孩子日益进步的成长需求,滞后的家长无法提供与孩子成长相匹配的教育指导,导致代沟越来越深,家庭教育难以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
  父母应适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关注儿童成长的相关知识,通过电视节目、报刊、微信平台等开展学习,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多陪伴,多参与,多指导,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营造宽松平等的家风,让孩子快乐幸福成长
  1.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建设好家风,父母就要首先做好表率。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法。著名主持人董卿在谈孩子教育时强调:“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父母期盼孩子积极乐观,那么生活中父母就不能颓废,放任自己;如果父母期盼孩子孝顺,独立,勤奋,那么父母就应该孝顺长辈,勤俭持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2. 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主要体现在:夫妻关系良好,亲子关系良好,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受到足够尊重,每个成员在家庭中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父母喜欢并经常和孩子亲近,乐于和孩子交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充满爱的家。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往往是有问题的父母,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到孩子成长。有些孩子不愿与父母聊天的原因是“父母离婚了”。一个破碎的家庭,孩子往往是最无法适应和最受影响的。孩子幸福生活的前提,是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
  3. 建设“小家”,成就“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祖国的繁荣富强。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朴素情感。儿童健康、快乐,幸福成长,需要“小家”的培育,更需要祖国母亲的呵护和关爱。“小家”紧系“大家”,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广阔翱翔的空间。因此,父母应该在家庭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带领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成长。
  综上所述,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快乐认同和幸福认同,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成败。而家庭教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父母用心学习和全程参与。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陆士桢.家庭教育有哪些原则[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5):63.
  [2]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7(02):68-71.
  [3]杨雄.解码“新新人类”——独生子女一代青少年的优势与缺陷[J].家庭教育,2003(01):4-7.
  [4]孙云晓.家庭教育就是底色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09(17):21-22.
  [5]孙云晓.亲子关系是影响家庭教育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孙云晓教育感悟[J].少年儿童研究,2015(08):22-24.
  [6]李世强.最美的教育是传承家风[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7]鲁鹏程.怎样让孩子快乐长大[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8]陆士桢.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做好少年儿童工作[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52d8b7764afe04a1b171de2a.html,2014-04-26.
  [9]赵银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谈“家风”[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329/c1001-29177938.html,2017-03-2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在当前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举例分析,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创建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让情感教育渗透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然而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
【摘 要】爱和责任心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必备条件,当今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强调爱的教育。本文结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一些优秀班主任老师的经验,来讲述如何把爱融入班级,让学生感受爱,从而较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 爱 班主任 信心 以身作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中新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关键,是初中三年学习成功的开端。  著名的教育家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问导学,因学定教,对《三角形内角和》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三角形内角和》 集体备课 教研活动 思考  一、备课组成员  四年级数学备课组共8人。  二、备课思考  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探讨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八册《三角形内角和》。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学习的,要掌握《三角
【摘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在谣言的传播和暗示、情绪感染和模仿及其个性化等共同心理机制作用下,群体心理趋同,并往往以非理性的狂热情绪宣泄告终。文章以晋南S村的非法集资群体性事件为例,从社会心理因素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预防此类事件。  【关键词】晋南S村;非法集资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因素  2017年春,晋南S村突然爆发了一起一千多名村民围堵李某家的
[摘要]教导留守儿童,首先要以父母的视角剖析孩子的内心,找到孩子内心深处寂寞、脆弱的关键点,然后要为孩子建立并维持积极乐观、和睦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鼓励孩子抛弃自负、自卑、自怜的弱者心理,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爱心  孩子是爱的结晶,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富强的栋梁之材。作为一名教龄30多年的老教师,我教导过的学生不计其数,目睹他们的成长成才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摘要】自改革开放来,我国便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目前,教学过程中的学困生现象日渐普遍,以创新性教学思维合理恰当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助于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文章针对初三化学教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初三化学;学困生;转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问题引领”下的高三历史复习课:首先,阐述了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的长处;然后,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了“问题引领”下的高三历史复习课的主要路径选择;最后,指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探究;历史;复习课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开,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就是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能
【摘要】把学校开展的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可以让活动更加深入、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磨合已成必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找准学科教学的关联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主题单元课文与活动相结合开展活动,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融合生活;整合学科;结合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摘要】文章在分析分层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基于班级授课制的分层教学模式,以解决独立学院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分层教学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  一、引言  独立学院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计算机课程采用
【摘 要】《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师要成为那支火把的点燃者,用智慧和爱心点亮孩子的心灵,他们未来的路才会温暖、才会敞亮。  【关键词】智慧 爱心 心灵 教育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毕业那年分配到村小教书,至今已经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一直默默耕耘在乡村教育的育人岗位上,从当初的孩子王到现在的中年老成,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