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高职学校联合办学的协调发展问题是中等职业教育在保证规模和提高质量方面的关键点,因此合理确定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是对当前存在问题找出一条合理的解决途径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 中高职联合办学 人才培养 协调发展
现在,职业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毕业生已不再满足获取中职教育毕业证书和技能,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解决当前中高职联合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高职联合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衔接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理论课程设置重复。专业理论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在这两类课程中,中职和高职都有重复。
第二,基础课程薄弱。中职学生文化课水平较低,在中职阶段没有系统学习文化课课程,升入高职后,对文化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
第三,专业技能课重复。根据专业课技能的设置,中职的专业技能课基本与高职的专业技能课相似,学生升入高职后对技能课没有新鲜感,学习不认真。
2.培养目标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涉及中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系到中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发展。中职毕业生出现升学和就业两种选择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定位不清现象。以就业为培养目标,就会过于重视技能的培养,忽视理论教学,以升学为培养目标,就会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技能的培养,目前尚未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最佳衔接点。
3.招生制度制约。
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招生以普通高中为主,对中职校学生的对口招生比例较低,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接受高职学校的教育比例不高,应改革招生政策,让中职学生既可以就业又可以升学。
4.管理制度不衔接、各自为政。
中高职学校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中高职衔接主要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直接联系和衔接,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造成中高职衔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缺乏具体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的中高职衔接不是两个教育层次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二、中高职联合办学对策的思考
1.提高认识,构建完整的中高职联合办学体系,统筹安排。
政府统筹管理,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课程标准,为中高职联合办学培养人才提供依据。制定统一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保证课程的前后衔接,避免重复,确保实践技能的显著提高。
2.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1)中高职专业的衔接。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促进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意义上讲,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重要条件。依靠地方和行业,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研究设置中高职职业目标,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地衔接起来,只有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才能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的联合。
(2)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中高职教育有许多共性,如具有实用性、职业性、专业性、技能性的特点,培养目标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确定,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3)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创新,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和职业素质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教育政策和招生制度的改革。
包括办学、教学、管理在内的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基本保证,招生录取制度和学制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联合办学的前提,放宽招生比例,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4.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为中高职联合办学提供监督与协调服务。
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中高职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涵盖了中职、高职两个阶段,教学实施过程需要监督与协调,但整个人才实施过程牵扯到中职学校、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中高职的主管部门等相关各方,需要建立机构与组织协调中高职衔接相关工作。
中高职联合办学是中国现代职教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问题的研究必然有助于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中高职联合办学从时间联合迈向内涵联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参与各方既要分工合作,又要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研究,及时解决衔接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才能有助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天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河南职业技师院学报,2009(3).
[2]陈永清.高职课程衔接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高原.我国中高职职业衔接研究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4]王寿福,章萍.中高职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8):25-26.
[5]姚道如,戴之祥,汪涌.产业升级背景下中高职衔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38-40.
[6]包中碧,钟富平.数控技术专业“3 2”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教育,2013,(12):25-27.
关键词: 中高职联合办学 人才培养 协调发展
现在,职业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毕业生已不再满足获取中职教育毕业证书和技能,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解决当前中高职联合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高职联合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衔接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理论课程设置重复。专业理论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在这两类课程中,中职和高职都有重复。
第二,基础课程薄弱。中职学生文化课水平较低,在中职阶段没有系统学习文化课课程,升入高职后,对文化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
第三,专业技能课重复。根据专业课技能的设置,中职的专业技能课基本与高职的专业技能课相似,学生升入高职后对技能课没有新鲜感,学习不认真。
2.培养目标衔接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涉及中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系到中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发展。中职毕业生出现升学和就业两种选择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定位不清现象。以就业为培养目标,就会过于重视技能的培养,忽视理论教学,以升学为培养目标,就会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技能的培养,目前尚未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最佳衔接点。
3.招生制度制约。
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招生以普通高中为主,对中职校学生的对口招生比例较低,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接受高职学校的教育比例不高,应改革招生政策,让中职学生既可以就业又可以升学。
4.管理制度不衔接、各自为政。
中高职学校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中高职衔接主要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直接联系和衔接,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造成中高职衔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缺乏具体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的中高职衔接不是两个教育层次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二、中高职联合办学对策的思考
1.提高认识,构建完整的中高职联合办学体系,统筹安排。
政府统筹管理,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课程标准,为中高职联合办学培养人才提供依据。制定统一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保证课程的前后衔接,避免重复,确保实践技能的显著提高。
2.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1)中高职专业的衔接。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促进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意义上讲,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重要条件。依靠地方和行业,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研究设置中高职职业目标,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地衔接起来,只有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才能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的联合。
(2)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中高职教育有许多共性,如具有实用性、职业性、专业性、技能性的特点,培养目标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确定,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3)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创新,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和职业素质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教育政策和招生制度的改革。
包括办学、教学、管理在内的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基本保证,招生录取制度和学制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联合办学的前提,放宽招生比例,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4.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为中高职联合办学提供监督与协调服务。
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中高职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涵盖了中职、高职两个阶段,教学实施过程需要监督与协调,但整个人才实施过程牵扯到中职学校、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中高职的主管部门等相关各方,需要建立机构与组织协调中高职衔接相关工作。
中高职联合办学是中国现代职教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问题的研究必然有助于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中高职联合办学从时间联合迈向内涵联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参与各方既要分工合作,又要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研究,及时解决衔接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才能有助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天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河南职业技师院学报,2009(3).
[2]陈永清.高职课程衔接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高原.我国中高职职业衔接研究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4]王寿福,章萍.中高职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8):25-26.
[5]姚道如,戴之祥,汪涌.产业升级背景下中高职衔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38-40.
[6]包中碧,钟富平.数控技术专业“3 2”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教育,2013,(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