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论坛》2008年总目录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 学·
  价值世界的凸显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当代转换孙少伟(1)
  从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刘先春吴阳松(1)
  韦伯悖论与新教伦理的后现代走向研究陈绪新王兴仓(1)
  论哲学思考中的写意方法彭立群(2)
  黑格尔的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周泽之(2)
  论佛教伦理的四大演进路径刘登科(2)
  网络虚拟世界青少年价值取向与现实衍化研究徐士泰等(3)
  价值、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张兴祥(3)
  论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赵司空(3)
  论世界观的总体性及其现代进展曹润生(3)
  性,道,教:戴震学术思想的内在理路陶清(3)
  儒家道德的善恶对峙性许建良(3)
  心理调适与终极关怀
   ——魏晋士林心隐之路探析宇汝松(3)
  资本对现代性时空观的塑造夏林(4)
  从梁启超对尼采的批判看其启蒙思想詹春花(4)
  儒家伦理“普世化”反思孙迎联(4)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内涵
  ——兼论毛泽东“三派文化观”的价值转换张允熠(5)
  新时期人的现代化问题魏运才(5)
  试析马克思思想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当代价值
  杨艳春方章东(5)
  关于“人机关系”的哲学思考李博洋(5)
  如何从“看”中回归“本质”的生活
  ——现象学的直观与禅的直观比较韩凤鸣(5)
  《易》到《论语》的经学转向
  ——扬雄晚年思想转变的经学解读解丽霞(5)
  逍遥的意趣
  ——从心形关系看逍遥的可能性蔡祥元(5)
  历史主义对狄尔泰的影响孙玉良(5)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胡昂(6)
  《春秋纬》的过度诠释:孔子神化与经典臆说平飞(6)
  诠释与重构
  ——试析何晏以儒家伦理解读道家本体思维的理论向度
  刘昆笛(6)
  朱熹诚信思想论詹向红(6)
  
  ·经 济·
  当前“三农”的两难矛盾及其解决的基本思路
  ——论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下的农业农场化经营方式
  的创建马怀礼李颖(1)
  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探析张飞飞(1)
  国有企业治理的产权博弈周晓光(1)
  经济伦理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刘琼豪(1)
  安徽省流通业发展战略研究晏宗新(1)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工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高 阳王琼(1)
  我国市场二元结构的空间约束机制及中部崛起障碍分析
  新安(1)
  技术能力与奇瑞发展战略转型詹长春(1)
  论现阶段创意产业对接风险投资中的问题胡娜(1)
  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外贸战略调整张本照杨皓(2)
  基于知识溢出的创意产业集群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李 ■ 潘瑾(2)
  品牌权益形成机理的经济学解释仓 平胡小红于君英(2)
  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
  ——履行途径选择与缺失根源分析崔开云(2)
  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汪莹(2)
  安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探索安徽省人大财经委课题组(2)
  知识劳动引论倪学鑫(3)
  G-3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型国家影响的比较分析
  范跃进 金喜在(3)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深层原因解析及对策陈灏(3)
  速度竞争战略的经济学分析莫长炜陈青兰朱敬恩(3)
  产业发展与产业选择
  ——对安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任兆祥陈冬克陈晓芳(3)
  皖浙非公经济发展再比较:路径依赖下的变迁差别
  周 焱李昌龙(3)
  论农地城市化的根源张期陈(3)
  房地产供求曲线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启示郑华(3)
  会计政策选择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徐虹(3)
  城乡统筹发展呼唤体制创新
  ——安徽农村改革30年的回顾与启示陆子修(3)
  由冲突到合作:长三角区域协调路径思考
  李广斌 王勇谷人旭胡浩(4)
  按主体功能区思路完善我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探讨程必定(4)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统计数据王琳(4)
  “价值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徐莉萍胡远(4)
  对控制权收益实质与大股东侵害机制的探讨芦峰(4)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张宝友黄祖庆吕旭芬(4)
  中国两千年中央集权时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性变迁李正图(4)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绩效、不足与创新对策
  姜爱林陈海秋张志辉(4)
  部门利益理论与新规制经济学杨凤(5)
  管理学研究领域中各类“资本”概念的相互关系
  刘松博苏中兴(5)
  现代数量经济学中的庸俗化倾向朱富强(5)
  浅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发展与应用李彤(5)
  不完全契约下的中小企业关系型民间融资研究
  费太安 许光伟(5)
  构建“三沿”城市经济圈 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
  ——安徽城市经济圈发展的战略思考邹彦林(5)
  安徽区域工业化进程、主要特征与路径选择
  蒋晓岚孔令刚 杨立平(5)
  为发展现代农业探索新路子
  ——肥西县发展现代城郊特色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宋宏谢培秀储昭斌(5)
  强化自身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王金山(6)
  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提升安徽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沈卫国(6)
  争当先行者建设先行区
  ——关于滁州市融入泛长三角的几点思考韩先聪(6)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几个问题韦伟(6)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外贸发展的影响龚一鸣(6)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
  崔大海(6)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实证研究
  李晓玲王达明(6)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崔慧霞(6)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创新策略探究虞坷(6)
  论中国应对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策略毛燕琼(6)
  中印黑色经济比较:表现、规模与治理沈桂龙(6)
  安徽物流空间布局回顾与展望李欣婷李秋淮(6)
  
  ·政治·社会学·法学·
  节俭与奢侈:社会发展的经典对决及其现代诠释
  马林芳王建平(1)
  和谐社会权利平等的伦理思考梅萍(1)
  论系统信任:关于中国信任问题的思考郑红娥 张艳敏(1)
  全面加强维护农民权益的法制建设陆德生纪荣荣(1)
  政治制度何以生长秩序
  ——兼论转型期中国政治制度完善的逻辑理路雷振文(1)
  通过利益相互制衡来构建利益和谐丁冬汉(1)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论略
  ——现行立法的缺陷及其克服付坚强陈利根(1)
  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杨 辉刘斌(1)
  总体性:和谐社会的价值向度张爽(2)
  关于和谐社会辩证性规定的哲学思考宋德孝(2)
  中国共产党政党功能调适刍论
  ——一种基于现代化视角下的解读冯惠敏程铁军(2)
  论现代公共意识及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杨礼银朱松峰(2)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者创新思维品格培养张森年(2)
  试论建国初期中共的“运动治国”模式
  ——以“三反运动”为例尚红娟(2)
  反贪污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研究张羽(2)
  经济法视野下的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骆小春(2)
  论公证赔偿责任的过错内涵及其认定张里安 陈加满(2)
  论当代中国政府适度规模的构建张玉(3)
  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构建王勇(3)
  试论促进财产性收入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胡丹(3)
  构建发展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以安徽为例
  范丽娟邢军(3)
  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目标选择岳松李真(3)
  公有制、计划经济与立法制度的选择
   ——1949~1966年间中国立法的经济背景赵颖坤(3)
  论突发事件下公民权利的保护贺然(3)
  浅析法律文本中性别歧视的定义吕秋红郭慧敏(3)
  论党的三代领导重视学习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施光跃(3)
  认同政治与政治认同
   ——“第三条道路”与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变迁何平立(4)
  政治职业化与政治文明的实现方式蒋永甫(4)
  我国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研究胡海容(4)
  民事书证取得机制比较研究及启发江晨(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内研究现状、评价与展望
  管永昊 洪亮(4)
  论以税收优惠促进社会就业的政策误区方重 梅玉华(4)
  和谐社会背景下传统道德的弘扬张道理张翔宇(4)
  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育裴正轩(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庄鲁(5)
  符号世界的发现与知识产权本体的建构王坤(5)
  论古典自然法对近代欧陆民法法典化的影响
   ——以理性主义法典编纂思想为中心解正山(5)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法理分析覃福晓(5)
  理想与现实:重思自然人之破产能力叶甲生(5)
  贿赂犯罪成本分析鲍国友(5)
  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原则与范围王定云李晓新(5)
  收入水平与教育获得——一个述评王少瑾(5)
  论住房政策与社会融合——国外的经验与启示徐琴(5)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面临的压力与制度规范创新徐佳(5)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的几点思考刘友忠(6)
  惠及千万民众的德政工程
  ——安徽省实施18项民生工程调研报告阮应国(6)
  推进民生工程 促进政府转型宋蓓(6)
  社会收入分配的标准研究
  ——基于福祉无差异线的分配标准李媛媛(6)
  基于生存分析法的失业持续期影响因素研究吴晓琪(6)
  我国政府采购合同所涉法律问题研究张传(6)
  国际劳工标准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郭磊(6)
  论排污权的性质王小龙(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思考
  夏玲 徐桂红(6)
  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新陈代谢机制的特点及启示李大林(6)
  
  ·文学·美学·
  吴汝纶生平述略李琳琦 郑德新(1)
  从史职的变迁解读“班马优劣”论许勇强 李蕊芹(1)
  事与道凝左右逢源
   ——李颙“明体适用”观探析俞秀玲(1)
  颛顼的双性同体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屈诗释读与夏人神话还原性重构研究张开焱(1)
  钱钟书评宋诗许厚今(1)
  早期经典梦意象的审美文化分析邹 强(1)
  想像的狂欢
  ——中国幻想小说的浪漫主义精神何卫青(1)
  张爱玲的气质禀赋性格和才能王烟生(1)
  追求艺术审美、坚守文学独立
  ——京派文学观概论曹 谦(2)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与中国先进文化燕世超(2)
  钱毅的大众语言观钟玖英(2)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诗性特征
  ——以冯至的历史小说为例闫立飞(2)
  劳伦斯小说中人物的自然隐喻张炳飞(2)
  庄子“淡然无极”思想的美学意蕴郑 笠(2)
  虚无与救赎
  ——儒家诗学的时间省思詹冬华(2)
  《窦娥冤》:贞孝儿媳与“后嫁婆婆”的悲剧
  ——从悲剧构成角度分析潘 宏(2)
  《西厢记》在戏曲创作领域的影响伏涤修(3)
  玄言诗的先声
  ——魏晋前玄言诗史考辨何光顺(3)
  朝向母亲镜像的认同危机
  ——当代女性作家童年叙事中的母女关系论谈凤霞(3)
  “理论旅行”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研究”罗 成(3)
  论文学经典的阐释维度与空间舒开智(3)
  现代报刊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郭武群(3)
  知识工作者职业心理枯竭成因及管理对策分析任雪萍黄志斌(4)
  从整理国故看胡适与日本汉学李群(4)
  北宋散文革新视野中的《醉翁亭记》李强(4)
  夜禁的张弛与城市的文学记忆张淼(4)
  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汪树东(4)
  论茅盾文学奖的“思维精神”及其局限任美衡(4)
  从文体演变看秋胡故事的接受耿祥伟(4)
  滑稽与恐怖
  ——论周作人思想的一个独特侧面,兼及其文化精神
  曾涛(4)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小说及其小说观念谢仁敏(5)
  徐师曾《词体明辨》的谱式体例及其词学影响江合友(5)
  三十年来中国古典诗学形式批评研究的有关思考吴中胜(5)
  找寻诗意的存在
  ——《赫索格》结尾探析周皓(5)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李桂奎(6)
  艳异风景中的奇情
   ——论张爱玲小说的民间信仰书写肖向明(6)
  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陈 虹(6)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儿童文学之路伍美珍谭旭东(6)
  
  ·文化教育(语言·宗教·旅游)·
  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王章豹唐书圣(1)
  江泽民的文化观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潘正祥宋玉(1)
  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
  陈东平(1)
  韩愈“哀情”教育思想探析陈秋琴(2)
  欧洲政府都市旅游系统组织模式研究:以意大利都灵市为例
  冯翔高峻(4)
  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互动
  ——2007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综述吴志华颜天宝(4)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盛若菁(4)
  柳诒徵中国文化“西被”说探微陈宝云(5)
  科学与人文融合视角下素质教育的境界研究
  计国菊 钟玉海(6)
  建立约束淘汰机制,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庆承松武国剑(6)
  
  ·历史·思想史·
  整修《清史》与国史馆“定本清史”评析阚红柳(1)
  以治为重心:试析《淮南子》之道戴 黍(1)
  北洋政府时期安徽地区的灾荒救济李 焱(2)
  太平天国农村政治的基本规律王明前(2)
  浮山华严寺朗目本智禅师评传黄夏年(2)
  《尉缭子》的兵家思想王亚军(2)
  从文明格局解析回族的东西部差异董 波(3)
  “一统”与“统一”
  ——试论中国传统“华夷”观念之演变柳岳武(3)
  宋元讲史平话的史学史研究价值邓锐(4)
  河道变迁与城市衰落:《明徐州蠲免房租书册》解读李德楠(4)
  “礼论”与“王制”:荀子对儒学制度化的理论贡献刘涛(4)
  社会学视野下的儒家和谐社会观种雲译(5)
  儒家政治理想的悖论
  ——以黄宗羲的政治理念为例贾庆军(5)
  耻感的价值
  ——兼论孔子德治思想的内在依据李蕉(5)
  试论钱基博与张舜徽的学术精神徐艳芳(6)
  
  ·其它(图书·传媒·信息等)·
  “改造青年之思想,为本志之天职”
  ——《新青年》的主编意识石钟扬(1)
  《朱子全书》标点献疑许家星(2)
  跨国并购研究的新范式
  ——评宋宏著《跨国大并购:中国企业的应对与博弈》
  宋 杰(2)
  媒体信任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之影响研究
  ——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梁莹(2)
  探寻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本佳作
  ——评介《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方法》
  韦 伟吴树新(3)
  一部权威信实、特色鲜明的学术精品
   ——简评《安徽历史名人词典》史 涅(3)
  大众传播媒介对美国总统选举的重要影响张鸷远王晓江(4)
  论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黄永进(6)
  大众传媒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建构
  ——以电视晚间新闻为例吴秀青吴朝虎(6)
其他文献
省委、省政府作出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的战略决策,使我们由行政区划的边缘地区转变为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为我们加速追赶、实现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高效的作风、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抢先融入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争当先行者,建设先行区,变区位优势为发展强势,变势能为动能。    一、深度谋划,准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年初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这是对区域经济格局的最新科学论断,是给我们的一个全新的定位,也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泛长三角问题提出来,无论是在国家层面和泛长三角内部,都引起很大反响,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成为多方共识。对于安徽来说,落实总书
期刊
摘要:近代国语运动以民众教育普及化为其初始目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历来地域方言隔阂甚重,时人也认为民众之间因言语不通而互不团结,无益于国家强大。职是之故,推行国语被认为是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近代国语建构和推广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统一和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如何认识、处理代表“国家”的国语和代表“地方”的方言之间的关系,成为政府和精英在语文规划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国语; 方言; 语言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安徽省实施18项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和取得的预期效果。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搞好民生工程,扩大筹资渠道,引进民间资本,加强民生工程“软件”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民生工程; 生活保障; 农村医疗卫生; 公共产品;筹资渠道;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    一、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
期刊
摘要:WTO争端解决机制为WTO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及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该机制在实践操作中也暴露出了众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方面。为此,WTO成员方相继提交了改革提案,我国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以及促进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采取正确的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策略。这就是“参与、研究、争取、妥协”四大应对策略。  关键词:WTO争
期刊
摘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寻找并确认符合社会伦理准则、且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标准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尝试以现阶段经济状况为依据,以古典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的伦理要义为基础,通过对福祉无差异线进行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寻找福祉定义下的收入分配标准——“能够识别并遵循既定社会财富下的有效合约线,在最大可能的关注最不利人群的基础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  关键词:分配标准; 福祉; 无
期刊
摘要:正始年间,何晏在玄学形成期的话语背景下,自觉继承儒家的学术传统,以维系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为己任,创造性地将黄老道术所论述的“道”从申韩刑名法术的理论体系中解放出来,重新发掘其本体论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重新树立孔子的圣人形象,并首次在官方学术背景下诠释《论语》,将道家的人生修养落实于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从而开创了儒家经学玄学化的诠释学方向,为儒家经学诠释方法的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新
期刊
提要:评价安徽17个省辖市工业进程,认识安徽工业化的特征,无疑是理解安徽经济内涵的核心要求。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对安徽省17个省辖市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本文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测算出各市工业化水平。本文的基本结论是:2007年安徽工业化进程
期刊
摘要:大众传媒既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又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在传输价值观念、建构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其本身又成为人们现实生活消费的对象。本文以电视晚间新闻为例,从内容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入手,探讨晚间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角色建构。同时,针对电视晚间新闻在商业逻辑支配下的商品化倾向进行解读,提出完善晚间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性思考。  关键词:日常生活; 电视晚间新闻; 角色建构; 创新
期刊
摘要:文学写作进入20世纪40年代,在战争与和平、压迫与翻身等社会形势的刺激下,现代作家于暴露与歌颂的政治寓言的两极想象之余,转向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深层“反思”。这一时期的张爱玲以荒诞诡异的文学去言说人生哲理的“现代”况味,以幻影无形的“现代性”眼光去窥探人类自身的奥秘,尤其是人性的缺憾和阴暗,谱写着迥异于沈从文乡野想象的都市“传奇”。  关键词:张爱玲; 民间信仰; 人性; 艳异  中图分类号: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