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令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z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戰疫令
其他文献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堂问题初现  统编教材将“略读课文”变为“自读课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利用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自主、独立地阅读。在自读课文教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玉燕老师的“批注法”将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分为批作者及写作背景、批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批章法手法、批思想文化四个步骤;李柃熤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法”以问题为核心,借助题目中的形容词、
期刊
统编教材在原有习作训练编排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殊的习作单元,一改习作教学隐性、模糊、单一,无处落地、无法可循、无序可教的面貌,可谓用心良苦,需要教师用心研读,加以落实。本文就三年级习作训练编排的解读与思考,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精妙的创意让学生乐于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
期刊
一、综合性学习,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一样,它也有它的教学目标,教师该教的、学生该学的一样不能少。吃透教材,定准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的方向和落脚点不偏不倚。  《中华传统节日》是统编教材为学生安排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的人文主题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
期刊
叶圣陶说过:“诵读全文,在知道文章大概;可是要能够通读下去没有错误,非先把每一个生字生语弄清楚不可。”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他们学习语言文字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操场上》是一篇识字课文,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教师应借助图片、词语和儿歌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和感受汉字的构字特色;还要结合插图和语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更要关注词语中的生字偏旁,认识归纳带有提
期刊
白石老人画虾堪称经典,一张白纸变成了一溪清水,透明感的虾身似乎永远是湿淋淋的,虾的进退、跳跃,游的急缓,甚至打斗等情态统统出于笔下。原来,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内有很多虾,幼年的齐白石常趴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长大后,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在案头的小水缸里专门养了一些长臂青虾,这样,他就可以很方便地观察虾的生活习性并写生。  作家菁莽给我们带来好几篇百读不厌的课文,如《翠鸟》《小虾》等。猜想,翠
期刊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玩过或者了解过不少地方,见多识广。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图片,猜城市。(出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三亚等城市图片)感受着这样的城市生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一个别样的地方,欣赏一道别样的风景,感受一下和城市不同的生活——乡下人家。  二、理清脉络,初步体会情感  1.课文都读熟了吗?乡下人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文里有一句很关
期刊
习作教学的指导,我们指导什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一直有这样的困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秉承着习作技巧当先的思想。在习作指导课上,我们总是会把所有的要求自己消化掉,然后给学生呈现的大都是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开展,以及习作过程中的技巧指导。反思这一教学过程,教师们的教学不可谓不周到,但是冷静下来,笔者觉得习作指导课除了这些,似乎还应该把读懂习作要求这个任务还给学生 ,在审读中提高学生对习作要求的解读能
期刊
一、自我介绍,初识文言文  1.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中国人第一次见面习惯自我介绍。你们谁先来向我介绍一下自己?(生介绍)  2. 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也想介绍自己了。(出示:吾姓吴,名春晓,年四十六 ,江苏南京人也,自幼喜舞文弄墨。)看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老师的哪些信息?(生答略)  3. 老师是用文言文来介绍自己的。你们感觉文言文与我们现代文相比有什么特点?(更加简洁。) 
期刊
一、谈话导入,了解出处  1. 古代有不少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说出他們的故事吗?(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有趣得很,这些小朋友好像是约好了在同一个年龄,展示自己过人的才智,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为“七岁现象”。曹冲称象是在七岁,司马光砸缸是在七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文中的王戎,当时也正好七岁。  2. 关于本文的出处,课文下面有一个注释。谁来读一读?(生读)读了这个注释,同学们一定会
期刊
课文《灰雀》与《司马光》 《掌声》 《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构成了三上第八单元的阅读篇目,共同演绎“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的人文主题。  初看课文题目《灰雀》,似乎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篇写动物的文章。但通篇读后,“灰雀”的确是全文的关键角色,联结着列宁与小男孩,推动着故事的进展。简明流畅的情节中,满溢着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发自内心的喜爱;充满智慧的对话中,更有列宁对小男孩满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