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要突出思维能力的发展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指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能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核心、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性的思维。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对此我深有感触,并立志将教育改革专家张熊飞教授的“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理念实践于生物课堂教学中,旨在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认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而给思维提供感性材料的是实践。学科课程教学工作,不能不重视这一基本客观事实,不能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即体验性课程。
  我们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内容的呈现多了许多图解。例如必修2中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节内容很抽象,但课本配了许多图解,特别是4—4: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及4-6蛋白质合成示意图,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解,引导学生配合图解去理解想象转录和翻译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和第四步等具体过程,而不是让学生抽象地记住转录和翻译的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以后学生在碰到蛋白质合成的相应题目,包括计算时,就会在脑子时形成转录和翻译的动画过程,这样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说明情景教学能为开发思维能力打好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用图的技能,还有生物科习题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图解法求解习题,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去体验知识,获取知识,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及失水的教学中,在实验窒让学生动手制作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然后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再滴加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绝大多学生的实验都很成功,他们不仅感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亲自体验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情况,之后要掌握失水和吸水的重要条件就容易了。
  在生物教学中,还可通过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创造教学情景,例如“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通过动画再配以文字讲解,就会使难懂的知识让学生学起来形象易懂。学生有了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在处理一个特定问题时,就能够想清楚问题的自然图景,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的实质,然后再结合逻辑思维,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认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概括是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并且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间接反映,而不是依靠感觉和知觉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而加强语言修养就能促进逻辑思维发展,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修养,有助于准确迅速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学生学习成果表达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分组讨论”,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的语言修养。“讨论”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相互碰撞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学生之间。他们思维特征相协调,语言特点相接近,相互讨论有利于开阔思路、促进理解、活跃气氛、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协作精神。可进行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讨论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后,要对有代表性的议论做出有说服力的分析,特别是做出明确的结论。如高中必修1生物膜系统中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及课件中的图解思考、讨论并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分泌过程,还会请学生把这一过程描述出来。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生物学中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形成概念。教师要讲明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要精讲,并讲深讲透,对于建立起来的一些概念,其相互之间容易混淆时,要引导学生鉴别、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点。高考试题中也常以一些概念为载体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这就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生物学概念和知识要点,并通过运用和思维加工过程,进而将知识与知识或知识与情境联系起来。
  在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的教学中,通过科学史的介绍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学生可以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等逻辑推理方面得到训练。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还要使学生领悟孟德尔先提出假说来解释分离现象,用假说去演绎推理测交实验,预测结果,再用实验去检验,证明自己的假说是正确的。通过这些思维活动,进而去帮助学生确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基因在染色体上”这节内容,教学难点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围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过程,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究。逻辑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品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全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基本品质,即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
  三、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科知识是基础,学生素养是关键,思维能力是重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核心,创新意识是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一论述,正好抓住了创造性活动的基本特点。而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着重发展学生的创造素质,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要通过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利用优质教学资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进而去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意识。
其他文献
或许我有一颗向往童年的心吧,十几年来,我像慈父一样爱着我所教的孩子们。我喜欢拉拉他们的小手,蹲下来与他们讨论一些东西,与便于了解他们那些天真无邪的心灵世界。我多么希望摒弃这世界里大人的嘈杂生活,将整个身心都融入孩子们纯真的生活。在多年的儿童世界里打转,常常感慨:当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人生选择啊!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或许,正是因为我拉拉手的那一刻,蹲下身的那一瞬间吧!或许是我常坐在他们的中间,听听他们毫
期刊
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升入高中的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地理知识的学习非常辛苦。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求明显不同,难度跨度大,而且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旦遇到与初中地理知识连接不上的地方就很容易出现“卡壳”。继而初高中教学衔接不上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学生在学习上也紧接着出现滑坡现象。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良好的教学不能只看到学生现有达
期刊
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创新、探究。教师在课堂上的不断提问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听课质量,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启发学生弄清讲课重点、难点、疑点和延伸讲课内容等。因此,提问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的提问应本着一定的原则。  一、提问的地点  1.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  选择好的
期刊
生命意识的淡薄与缺失已经是现代人的一大痼疾,生命意识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迫切使命。叶澜在《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一文中谈到教育的生命性时,曾指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生物学科本身就是研究生物和自然界变化的过程,其旨在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但受应试的束缚,
期刊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一、教
期刊
自2013年9月市级课题《探究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成功立项以来,笔者一直十分注重实践研究,采用网络学习、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课堂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从近二十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学习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词汇、短语、句式、语法等。听写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一方面利于教师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它一直
期刊
新课程指出,生物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生物学习的结合,而信息技术就是现今中小学课堂所使用的多媒体。这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生物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其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丰富了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
期刊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
期刊
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前人之述备矣。素质教育不是全新的概念,但近年来,国家将素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关于素质教育的探讨愈发热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关于素质教育的部分讨论,受到了局限。  这种局限就是:学校教育。大部分基于素质教育的讨论是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进行的,但忽略了校园以外的受教育者,而这些受教育者的数量之多是不容忽视的。素质教育是基于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撇开教
期刊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健康人格的人才,也就是借助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当代青年学生面临的最大课题是怎么样做人的问题,因此,对青年学生加强健康人格培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要对学生的人格培育发挥主要作用,语文教学自然就担负起人格雕塑家的使命。  语文教学负有教学文和教做人的双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