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 适应教材 探索方法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教改形势呼唤每一位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适应新教材。作为肩负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师,更是必须正视现实,着眼于未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适应教材,更新观念,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观念;教材;方法;自学能力;教学模式
  
  More new ideas;Orientation teaching material;Investigate a method
  Duan Gui-fang
  【Abstract】new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situation call each teacher to want with hour accompany enter,Expand innovation, effort orientation Protestantism material.Conduct and actions carry the language teacher of foundation academics,BE also have to face reality, fix attention on in future, overall carry through education policy, orientation teachMaterial, more new ideas, found a new teaching method, satisfy the desire of seek knowledge of student, properShould society development of demand.
  【Key words】idea;Teaching material;Method;Self-educated ability;Teaching mode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教学改革,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只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新的教改形势呼唤每一位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适应新教材。作为肩负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师,更是必须正视现实,着眼于未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适应教材,更新观念,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他在1977年12月《给<中学语文>》的题词中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已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他曾在1961年7月给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信中明确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这一教学论述概括了教师的职责和教学的目的。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法,使之不仅是学会更是会学。教育家魏书生说:“将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的入。”这也形象地说明了教会学生会学,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受“传统课堂”的影响,认为好教师就是无误地传授知识,好学生就是无漏地接受知识,设学生为知识的容器的传统观念仍在左右着一部分老师的思维,仍有不少老师自觉不自觉地被围在这种观念之中,往往新知识由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错误由教师纠正,规律由教师概括,结论由教师推出。总之,一切都由教师包办代替,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的惰性心理,形成了依赖性,造成学生丧失了应变和自学的能力,这样恰恰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改变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师不再是只见书而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关注学生成长,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新型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到实处:无论是备课、上课、辅导等都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具有了自学能力;一朝得“渔”并能终身得“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1.1 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上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学会”重在掌握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的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于是便有掌握了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怪现象。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我们应该由传统的关注学生的“学会”转变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1.2 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应从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当成知识的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罐的容器,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道”给学生,学生在采取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后,死记硬背,把知识“吞进肚子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麻木,缺乏的是美好的情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学生在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是他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学生进入中学后,就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包揽一切,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获得语文素养,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也不是教师通过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语文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中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今天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就大胆突破应试教育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古文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做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前一节课上宣布《出师表》这一课采用自学加点拨的方法,男女生分为两组自学对抗赛。然后将平时由老师完成的教学环节进行分解:①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历史背景;②课文中生字生词收集;③课文内容串译;④知识点的寻找与归纳。学生下去准备下一课课堂交流。这种学法将贯穿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主线由原来的知识传授变为自主研究,集体交流,教师参与归纳总结,形成自学—交流—点拨—归纳式“教学法”,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上课时先进行一个引言:“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特殊的语文课,男女古文对抗赛。”话音刚落,学生群情激越,纷纷举手要上台讲解头一天分配的环节。每一个环节进行一个小结,点出哪些知识需要我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识记。学生在课本上做好记录,学生没有平时的平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学习热情。这堂课的气氛始终活跃,出于学生对教材教学挖掘深入,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强,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很久以来,我一直不明白,语文课为什么变得干枯无趣了呢?现在我明白了,事实上,是我们教学指导思想存在问题。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把语文上得生动活泼越来。
  
  2.化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主动动参与学习
  
  语文被公认为“老大难”学科,究其原因极其复杂,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枯燥无味,时间紧,知识点多、难理解,学了似乎又没什么用途。这就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厌学。根据内因决定论的原理,教学成败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总是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学过程是教师“编、导、演”,学生“学、思、议”的过程。只有教师“编”之科学,“导”之艺术,“演”之巧妙,学生才能“学”之有味,“思”之灵活,“议”之有话。如《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先从故事情节入手,教师将课文内容改编成白话文故事讲述一遍,然后由甲、乙、丙学生分别扮演孙权、吕蒙、鲁肃,学生丁讲述叙述内容。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分角色复述故事,注重人物的身份、语气等,使学生进入角色,吊起学生的胃口,再理解几个关键词义,文章的思路及故事的寓意就极其省事,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扮演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达到“我要学”。
  
  3.在课改中着力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着力放在构建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式上,让学生自动积累、自主实践、自我感悟、形成语文能力。在实验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不少教师根据新课标教材编排富有弹性,每课的练习都设计有拓展性、研究性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大胆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羚羊木雕》时开展“该怪谁”的辩论,以探究“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教《落难王子》时,让学生探究“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并找出有关的事例;教《两小儿辩日》时,则让学生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解释文中的现象,并说说“孔子不能决”给自己的启示;在走进“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探究如何保护环境;在谈“成长的烦恼”中探究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的探究,都“逼”着学生去广泛接触课外读物,去查阅资料,去搜集整理,去分析研究,这就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有效地发掘语文教育资源使语文达到“实”和“活”的目标,自觉构建成长中的学习方式。不少的老师感触地说:过去我们老认为学生不懂得探究,其实,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决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他们求知和表现自我的欲望,看问题的角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实验表明,允许理解多向答案,多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理解,又可以培养其创新性思维,从而,体现了语文教育的规律。
  
  4.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活”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有效的激发诱导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引导得法,便能发挥其“灵性”,否则将扼杀其灵性。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都必须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作一幅表现边塞生活,边塞风光或送友归京的情景。学生异常兴奋,画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画面。有一幅题为《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画面,只见远景是皑皑白雪,覆盖着群山,近景是一些让雪压变的枯草败枝和乱石,占据画面大量空白区域的是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清晰而朦胧,弯弯曲曲,左绕右拐,直至消失在群山之中的一串马蹄印,画中并无人马。但从画面中可以感受诗人久久伫立在雪地,望着愈走愈远的朋友,直到“山回路转不见君”。这幅画生动地体现了学生对该诗的审美感知,它比较恰当地表现诗歌悠远的意境和诗人无限惆怅的心情。这位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机智,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机会,大大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然,教学不是翻新花样,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文体的特征,确定思维训练的角度,不能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和破坏了文章的原形美。
  
  5.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连贯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一种场所,语文课堂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其不仅能“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本质”,而且,能“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育大批具有新时期能力素质的人才的目标。一些教学改革实验也证明,将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整合,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例如,利用网络教学《看云识天气》,其不仅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认识,增加了课堂活力,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外,也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注意听、说、读、写的有机统一。诸如听好一日三次的新闻联播,利用好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名言警句等,都是学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语文能力的途径。要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教给阅读方法,学会“长文章短读”,读缩写本,读部分章节,读精彩部分,读内容摘要,这样,学生可以广泛猎取,获得较多的知识。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课程的改革,必将促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中学语文教学像茫茫宇宙,深邃得让人难以琢磨,像浩瀚的大海,宽广得使人无从举步,但是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从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与效果出发,还是能走出一条条新路子,探索出一条条新规律,总结出一套套的新方法。
  收稿日期:2007-011-06
其他文献
这里所说的“背景故事”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故事、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讲述背景故事,对教学大有裨益。    1.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1.1 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接受学习任务和从事学习活动的。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情绪和情感反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事,特别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故事,作为一
期刊
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现手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他们准确的数学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我就如何从语言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一些看法。    1.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从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发生、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感情的交流,育人氛围的营造,教学的设计、回顾、小结,都是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功底。教
期刊
英语的实践性,交际性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创设出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置于现实的语言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说英语、学英语的语言环境,搞好英语教学。    1.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营造语言环境  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在课堂一开始就使学生们处于一个听、学、说、练的英语环境之中,让学生们产生一种用英语对话、交流的欲望,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英语这一种语言中,随时准备用英语来和同学或老
期刊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
期刊
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美国中学生的故事,他的名字叫雷蒙,他因出色的成绩和比较详实的社会服务记录,被美国的哈佛大学录取。他父亲及周围的朋友都很高兴,于是在父亲上班的地方宴请朋友,当父亲的朋友到厨房时,发现雷蒙独自一个人在里面炒菜煲汤,而且所有的菜都是雷蒙亲自上街去买的,有的厨具是他在街上租的。中午吃饭时朋友们不仅对雷蒙的厨艺大加赞赏,而且感觉雷蒙的自理能力很强。可就在雷蒙吃饭时突然提出向父亲借50
期刊
后进生是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其中包括品德后进生、学习后进生以及学习和品德都差的双后进生。他们作为全体学生的一部分尽管为数不多,但往往是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最大障碍,也通常是社会上违法乱纪的潜在因素。因此,转化后进生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问题。而剖析后进生的心理类型,则是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实现其顺利转化的坚强基础。后进生
期刊
【摘要】通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具有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应用转化知识的能力,探索发展知识的创造力,这就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的一种教学境界。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基础;学生能力;传授方法    Quality education classes should be on how   Feng Shang-ming   【Abstract
期刊
【摘要】对焦虑障碍儿童进行家庭治疗干预,其效果比只针对儿童的治疗要明显而持久,尤其是某些儿童可能天生具有对新奇刺激过分活跃或退缩的倾向,而母亲又是焦虑不安的这样的家庭,解决父母的问题会比解决孩子的问题更迫切。  【关键词】儿童;情绪障碍;家庭;治疗;案例    Find a happy little boy —— one case of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disord
期刊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在望子成龙和希望学生成为栋梁之材的家长及老师眼里,孩子聪明能干及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希望。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学习环境和家庭生活中压力不断增大的影响下,我们的下一代孩子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奇特的怪病——心理疾病,正悄悄地感染着他们的心灵和精神,正是这些负面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导致他们终身遗憾的结果。因此,减轻孩子们的精神负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学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思想品德好、科技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创新,着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实现学生整体素质提升而努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中专生;培养    Teaching students with the political ability to cultivate innovation   Li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