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新课标》为依据,探讨体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方式多样,主要从体验情境创设、体验自主探究、愉悦感悟体验、多种方法体验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65-02
随着年级的提高,数学科目的难度增加,一些学生就会出现数学疲劳,教师也会出现数学教学困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个时期,体验式教学法也就日趋成熟,随之而来的一些体验式教学的有关理论也相应产生。如《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从多方面阐述了"体验"的作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设计思路要求: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法中教师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体验情境创设
有人说:"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学习新人教版第24章"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有计算赵州桥所在圆的半径问题,设计播放赵州桥幻灯片,以色彩和声音叙述渲染,赞扬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为寻找要达到目标的兴奋体验,从而达到对目标问题的长久记忆,更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体验自主探究
在研究新人教版的教材中,会发现在许多内容上都增加了 "探究"这一环节。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中的"探究"、圆中切线长定理的"探究"中,要求同学们对画图、剪裁、测量等进行检验。
那么什么是"探究"呢?
"探究"专有名词,是一个实践检测主观猜测是否正确的过程。如上述所说的两个"探究"的完成就是这样--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取得正确的自学方法,提前安排学生带剪刀、刻度尺、量角器等。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切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两切线的夹角是否被平分,测量后在小组间对比、讨论,从而引发对结论思考与理论证明。
三、愉悦感悟体验
《新课标》强调:"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
对生活体验丰富的孩子而言,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但对有些孩子来讲,数学学习特别难。例如在讲解投影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条线段在平面上的投影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对于学过这一知识或有这方面体验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但对于刚刚研究和学习的学生来说,这并不简单。而这一问题很迅速地被班级里的成绩很一般的学生答上来了。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许多年后,再见到这位同学,他说很感激老师当年的那个大拇指,老师当年对他的鼓励,令他一生难忘。其实课堂上老师只要对学生稍加鼓励,学生就会感受表扬的愉悦体验,享受到了成功的胜利体验。这点并不难做到。
四、多种方法体验
几千年以前,中国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就是强调多种方法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对问题解决要"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让我们以一道中考试题来说明不同的体验,会带来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09黑龙江中考数学试题25题)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其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 B'与CD交于点E。
(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
这里主要针对第二问提出来以下三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应用全等法
(如图)延长HP交AB于点F,可证得△AFP≌△AGP,从而求得PG+PH=FH=AD=4。
分析:从体验的角度看,学生对全等掌握的比较扎实,做了大量的练习,善于观察全等的条件。
方法二:应用面积法
(如图)连接EP, S△AEC=S△AEP+
S△CEP
化简整理,可求得PG+PH=AD=4。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这样一条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学生对此性质有比较深刻的体验。
方法三:应用相似
△CHP∽△CDA,△AGP∽△CDA,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1=,可求得PG+PH=AD=4。
分析:此解法说明学生对相似体验较深。
每种方法都很简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把这三种方法分别由三名同学做展示交流,我们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学习其它方法的机会。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是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人为本",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究中充分内化所学知识,并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2] 周珍莲.《体验参与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3]《体验式教学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65-02
随着年级的提高,数学科目的难度增加,一些学生就会出现数学疲劳,教师也会出现数学教学困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这个时期,体验式教学法也就日趋成熟,随之而来的一些体验式教学的有关理论也相应产生。如《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从多方面阐述了"体验"的作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设计思路要求: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法中教师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体验情境创设
有人说:"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学习新人教版第24章"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有计算赵州桥所在圆的半径问题,设计播放赵州桥幻灯片,以色彩和声音叙述渲染,赞扬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为寻找要达到目标的兴奋体验,从而达到对目标问题的长久记忆,更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体验自主探究
在研究新人教版的教材中,会发现在许多内容上都增加了 "探究"这一环节。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中的"探究"、圆中切线长定理的"探究"中,要求同学们对画图、剪裁、测量等进行检验。
那么什么是"探究"呢?
"探究"专有名词,是一个实践检测主观猜测是否正确的过程。如上述所说的两个"探究"的完成就是这样--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取得正确的自学方法,提前安排学生带剪刀、刻度尺、量角器等。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切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两切线的夹角是否被平分,测量后在小组间对比、讨论,从而引发对结论思考与理论证明。
三、愉悦感悟体验
《新课标》强调:"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
对生活体验丰富的孩子而言,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但对有些孩子来讲,数学学习特别难。例如在讲解投影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条线段在平面上的投影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对于学过这一知识或有这方面体验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但对于刚刚研究和学习的学生来说,这并不简单。而这一问题很迅速地被班级里的成绩很一般的学生答上来了。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许多年后,再见到这位同学,他说很感激老师当年的那个大拇指,老师当年对他的鼓励,令他一生难忘。其实课堂上老师只要对学生稍加鼓励,学生就会感受表扬的愉悦体验,享受到了成功的胜利体验。这点并不难做到。
四、多种方法体验
几千年以前,中国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就是强调多种方法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对问题解决要"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让我们以一道中考试题来说明不同的体验,会带来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09黑龙江中考数学试题25题)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其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 B'与CD交于点E。
(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
这里主要针对第二问提出来以下三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应用全等法
(如图)延长HP交AB于点F,可证得△AFP≌△AGP,从而求得PG+PH=FH=AD=4。
分析:从体验的角度看,学生对全等掌握的比较扎实,做了大量的练习,善于观察全等的条件。
方法二:应用面积法
(如图)连接EP, S△AEC=S△AEP+
S△CEP
化简整理,可求得PG+PH=AD=4。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这样一条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学生对此性质有比较深刻的体验。
方法三:应用相似
△CHP∽△CDA,△AGP∽△CDA,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1=,可求得PG+PH=AD=4。
分析:此解法说明学生对相似体验较深。
每种方法都很简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把这三种方法分别由三名同学做展示交流,我们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学习其它方法的机会。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是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人为本",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究中充分内化所学知识,并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2] 周珍莲.《体验参与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3]《体验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