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地区后,其更是起着支撑农村经济的中坚作用。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农村信用社为例,结合相关数据,首先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风险管理、员工素质以及业务创新等五方面对高台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结合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探讨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在员工素质、业务创新、客户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使甘肃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成为服务三农、经营方式创新的现代合作金融机构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一、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一)负债业务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负债业务是指构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资本金、存款、借款和其他负债业务,存款是高台县农村信用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负债总额的95.22%,在此主要介绍存款业务。从信用联社成立以来,存款业务不断增加,至2012年年末,高台县信用社吸收的各项存款已达到161739万元,较2011年末增长了25129万元。经计算,2009年至2012年,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稳步增长,2010年、2011年、2012年存款较上年度分别增长了25.0%、18.2%、18.3%,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二)资产业务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业务包括各项贷款、现金资产和拆放同业等。至2012年期末高台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总额为183920万元,较2011年的158983万元增长了24937万元。其中,贷款业务占了资产总额的69.85%,可见贷款依然是资产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至2012年期末,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28476万元,存贷款比例79.43%。
由图表可知,2012年非农贷款较2011年大幅下降,农业贷款比重适度增长,投向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加大支农力度,为农民致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风险管理现状
高台县联社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实行董事会负责制,加强风险管理水平,信贷业务实行分级授权授信制度,严格按权限进行信贷业务审查审批,建立健全了以检查、控制、审批、统计、分析、决策、预警为主体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授权授信业务管理流程,明确了经营班子,分支机构和风险管理部等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在信用社所属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方面,2012年高台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0.92%,比2011年的10.04%上升了0.88%,可见近两年其资本充足率均达到了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要求。
(四)人员素质及业务创新能力现状
据调查,高台县农村信用社现有在册员工141人,取得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116人,占职工总数的97%,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达到66人,占职工总数的55%,其中取得中级职称的职工1人,占职工总数的9.2%。由此可见,信用社员工学历普遍较高,但大部分人服务意识较为淡薄,单位内部也缺乏有效的服务绩效考核制度。
在业务创新方面,高台县信用社现推出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金土地系列理财产品和“飞天卡”及“飞天福农卡”等业务,由于相比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农信社的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部分业务不太成熟,只在内部员工中使用,还没有在大范围内推广。
二、甘肃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用社新产品、新业务开发滞后于客户需求,业务品种单一,基本上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业务主体,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农村市场的需求。信用社票据、结算等中间业务和消费信贷等新兴业务基本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限制了业务发展空间,制约了潜在市场的开发。电子化建设步伐明显落后,结算渠道不畅、业务多样化严重不足,收入结构不合理,业务收入主要依赖于贷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占比很低。从其利润表来看,2012年营业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仅为2.33%,而2011年的营业外收入则为0万元,对年度利润的贡献几乎没有。
(二)农村地区优势明显,但缺乏优质客户资源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扎根农村,使得农信社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地缘亲和力,发展壮大了一群以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客户群,在农村地区具有其他商业银行不能比拟的优势。但面对基础薄弱的农业、弱势的农民,纵观农信社的客户群,以广大农民为主,在现有客户群中,优质客户占的比重极低,造成农信社在盈利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三)网点众多,但缺乏相应的资源
农村信用社由于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网点分布较广,以高台县为例,每个乡镇都有2到3个营业网点。丰富的营业网点可以吸收大量的客户资源,在吸储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服务技术落后、结算渠道狭窄的问题,一些营业网点局限于柜台操作,尤其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更加严重,自助服务终端相对不足。
(四)竞争压力小,员工缺乏服务意识
信用社的传统经营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多数员工缺乏服务意识。不少员工视贷款为权力,坐门等客,人求于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信用社在农村信贷的垄断地位,使其竞争意识更加淡化。其次农村信用社人员参差不齐,知识水平结构不平衡,人才资源稀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金融业务竞争的需要。另外,管理人员市场观念、效益观念、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制约着信用社新业务的开发和自身的发展壮大。
(五)当地信息资源丰富,但同业信息共享存在壁垒 由于在农村地区,农信社建立了巨大的优势,给农信社广泛收集地方金融信息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与银行同业间网络渠道的等级差距,大大影响了农信社与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进而在拓展新业务的资源共享、风险防范与规避等方面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比如农信社无法和其他银行的征信系统进行完全的信息共享,造成在发放贷款,调查贷款人信用情况时,费时费力。
三、促进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开发新业务并扩展业务发展空间
一是在稳步发展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办承兑、贴现、代收代付、保险代理、咨询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业务多样化吸引客户,增加自身盈利水平和经营实力。二是扩大贷款范围和授信额度,满足农产多层次的资金需求。根据农产贷款需求适度增加授信额度,在扩大农户贷款面,继续增加小额农户贷款投放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潜力,发展农户消费信贷业务。
(二)完善服务功能与开发黄金客户群体
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开户、结算、外汇等服务手段,建立一站式、系列化快速服务通道。要进一步加强自助服务等硬件建设,畅通结算服务通道,为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实现盈利多极化提供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借鉴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发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大力开发产权明晰、信用优良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私营、民营企业等黄金客户群体。必要时也可以以基准利率的优惠条件,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措施,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增加对黄金客户、优良客户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经营规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加强与外部的协调合作
一是实现与商业银行的通力合作。由于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网点优势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商业银行的服务、技术、管理优势,并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二是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力度,由于甘肃的农业区域较大,政府和农信社都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
(四)加强学习培训和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全员市场竞争、服务意识。加强对员工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基础业务的学习培训,促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存、贷款、结算等基础业务操作流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定期组织各种岗位培训和本专业性质的考试,尽快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职工良好的行业作风,树立行业良好的形象。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更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同时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规范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淑芳.浅析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J].经济论坛,2011(09).
[2]王蕾.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3]常承琳.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讨论[J].时代金融,2012(15).
[4]穆争社.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方向[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4).
[5]刘阳.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0(12).
作者简介:万文骞(1992-),男,甘肃张掖人,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主修金融专业;唐甜(1991-)女,甘肃陇南人,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主修金融专业。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一、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一)负债业务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负债业务是指构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资本金、存款、借款和其他负债业务,存款是高台县农村信用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负债总额的95.22%,在此主要介绍存款业务。从信用联社成立以来,存款业务不断增加,至2012年年末,高台县信用社吸收的各项存款已达到161739万元,较2011年末增长了25129万元。经计算,2009年至2012年,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稳步增长,2010年、2011年、2012年存款较上年度分别增长了25.0%、18.2%、18.3%,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二)资产业务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业务包括各项贷款、现金资产和拆放同业等。至2012年期末高台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总额为183920万元,较2011年的158983万元增长了24937万元。其中,贷款业务占了资产总额的69.85%,可见贷款依然是资产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至2012年期末,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28476万元,存贷款比例79.43%。
由图表可知,2012年非农贷款较2011年大幅下降,农业贷款比重适度增长,投向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加大支农力度,为农民致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风险管理现状
高台县联社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实行董事会负责制,加强风险管理水平,信贷业务实行分级授权授信制度,严格按权限进行信贷业务审查审批,建立健全了以检查、控制、审批、统计、分析、决策、预警为主体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授权授信业务管理流程,明确了经营班子,分支机构和风险管理部等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在信用社所属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方面,2012年高台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0.92%,比2011年的10.04%上升了0.88%,可见近两年其资本充足率均达到了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要求。
(四)人员素质及业务创新能力现状
据调查,高台县农村信用社现有在册员工141人,取得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116人,占职工总数的97%,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达到66人,占职工总数的55%,其中取得中级职称的职工1人,占职工总数的9.2%。由此可见,信用社员工学历普遍较高,但大部分人服务意识较为淡薄,单位内部也缺乏有效的服务绩效考核制度。
在业务创新方面,高台县信用社现推出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金土地系列理财产品和“飞天卡”及“飞天福农卡”等业务,由于相比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农信社的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部分业务不太成熟,只在内部员工中使用,还没有在大范围内推广。
二、甘肃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用社新产品、新业务开发滞后于客户需求,业务品种单一,基本上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业务主体,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农村市场的需求。信用社票据、结算等中间业务和消费信贷等新兴业务基本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限制了业务发展空间,制约了潜在市场的开发。电子化建设步伐明显落后,结算渠道不畅、业务多样化严重不足,收入结构不合理,业务收入主要依赖于贷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占比很低。从其利润表来看,2012年营业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仅为2.33%,而2011年的营业外收入则为0万元,对年度利润的贡献几乎没有。
(二)农村地区优势明显,但缺乏优质客户资源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扎根农村,使得农信社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地缘亲和力,发展壮大了一群以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客户群,在农村地区具有其他商业银行不能比拟的优势。但面对基础薄弱的农业、弱势的农民,纵观农信社的客户群,以广大农民为主,在现有客户群中,优质客户占的比重极低,造成农信社在盈利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三)网点众多,但缺乏相应的资源
农村信用社由于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网点分布较广,以高台县为例,每个乡镇都有2到3个营业网点。丰富的营业网点可以吸收大量的客户资源,在吸储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服务技术落后、结算渠道狭窄的问题,一些营业网点局限于柜台操作,尤其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更加严重,自助服务终端相对不足。
(四)竞争压力小,员工缺乏服务意识
信用社的传统经营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多数员工缺乏服务意识。不少员工视贷款为权力,坐门等客,人求于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信用社在农村信贷的垄断地位,使其竞争意识更加淡化。其次农村信用社人员参差不齐,知识水平结构不平衡,人才资源稀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金融业务竞争的需要。另外,管理人员市场观念、效益观念、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制约着信用社新业务的开发和自身的发展壮大。
(五)当地信息资源丰富,但同业信息共享存在壁垒 由于在农村地区,农信社建立了巨大的优势,给农信社广泛收集地方金融信息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与银行同业间网络渠道的等级差距,大大影响了农信社与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进而在拓展新业务的资源共享、风险防范与规避等方面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比如农信社无法和其他银行的征信系统进行完全的信息共享,造成在发放贷款,调查贷款人信用情况时,费时费力。
三、促进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开发新业务并扩展业务发展空间
一是在稳步发展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办承兑、贴现、代收代付、保险代理、咨询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业务多样化吸引客户,增加自身盈利水平和经营实力。二是扩大贷款范围和授信额度,满足农产多层次的资金需求。根据农产贷款需求适度增加授信额度,在扩大农户贷款面,继续增加小额农户贷款投放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潜力,发展农户消费信贷业务。
(二)完善服务功能与开发黄金客户群体
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开户、结算、外汇等服务手段,建立一站式、系列化快速服务通道。要进一步加强自助服务等硬件建设,畅通结算服务通道,为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实现盈利多极化提供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借鉴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发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大力开发产权明晰、信用优良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私营、民营企业等黄金客户群体。必要时也可以以基准利率的优惠条件,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措施,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增加对黄金客户、优良客户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经营规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加强与外部的协调合作
一是实现与商业银行的通力合作。由于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网点优势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商业银行的服务、技术、管理优势,并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二是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力度,由于甘肃的农业区域较大,政府和农信社都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
(四)加强学习培训和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全员市场竞争、服务意识。加强对员工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基础业务的学习培训,促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存、贷款、结算等基础业务操作流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定期组织各种岗位培训和本专业性质的考试,尽快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职工良好的行业作风,树立行业良好的形象。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更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同时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规范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淑芳.浅析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J].经济论坛,2011(09).
[2]王蕾.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3]常承琳.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讨论[J].时代金融,2012(15).
[4]穆争社.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方向[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4).
[5]刘阳.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0(12).
作者简介:万文骞(1992-),男,甘肃张掖人,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主修金融专业;唐甜(1991-)女,甘肃陇南人,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主修金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