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让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用全新的理念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角色。是否是燃烧自己如蜡烛的老师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课改应深入发展,让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转化教师的观念,真正做一个事倍功半的懒老师。
【关键词】学会偷懒 事半功倍 懒老师
人们通常形容老师,都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在大多数的人眼中,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就是那种整天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把所有时间都献给工作的老师。但是我觉得当好一个会偷懒的老师,也会让自己的工作效率“事倍功半”。
一、互换“角色”,吃透教材
所谓角色互换,是指老师和学生换个板凳坐一坐。“吃透教材”这是以前对我自己的要求,现在我把这个要求提给学生。在上每个单元之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导语”,结合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学习注意事项。再整体浏览一遍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学生预习课文时,要自主解决字词,并查资料了解作者,相关的时代背景等相关信息。对一个单元的主题,作者,文章内容,甚至写作上有什么突出特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前是让老师心中有数,现在是让老师学生都做到心里有数。
二、作业“前置”,先学后教
其次是作业“前置”,“先学后教”。比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独立阅读课文,练习册上的作业,①.课文三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第一次是()说的,他想();第二次是()说的,他是想();第三次是()说的,他是想()。②.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为什么?,这样的作业,以前都是老师讲完之后学生再做,现在我把这样的作业放在预习课文时,学生自己自学教材,同学相互帮助完成。通过“作业前置”,有效的把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学或互帮互学的过程。
三、“少讲多干”,学生动手
所谓“少讲”,是指老师少讲,所谓“多干”是指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事。在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要动手用圆圈圈出生字,用横线画出本课的词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认读,识记,并自查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老师适当的抽查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字词教学。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自主读书寻找答案。如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我把这样的题出在黑板上,作者把这些想像成什么。
游侠——
村落——
茂盛的森林——
南国的少女——
远房亲戚的住宅——
两棵大树——
音乐演奏者——
街道和小巷——
测气候者和工程师——
学生为了找到答案,就会认真的反复的的读书。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文章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在课堂上,多设计学生做事,也就是“先学后教”,强调了学生的“学”,把老师的“教”放在次要的位置。学生懂了的不重复教。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同时老师也会教的不那么累。
四、及时反馈,作业互改
以前,几乎都是学生做练习,统一收起来,老师批改。或者当面一个一个批改。班上六十多人,练习册课堂字词练习本,每课作业处理下来,就是整整几节课的时间,费时窝工,而且效果不佳。因为这样发下作业改错,犯错的同学把其他同学的答案抄一遍。对于为什么犯错根本是云里雾里,下次依然犯同样的错。于是我改进作业批改形式,人人当老师,同桌之间或者优生和学困生之间交换,教师统一评讲,学生自主批改。当堂督促纠错。对于学生不能评价,情况复杂的题型教师再亲自批改。全班人人动手改,和老师一人改,要节约多少时间?
这样做的过程我收获很大。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相当于在批改别人作业时把练习再做了一遍,加深了记忆。另外,学生在给别人纠错时,对自己为什么犯错原因更清楚,改错更及时。其次,伙伴之间的相互竞争,会让他特别用心关注答案的准确度,比老师看的认真。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激励。再其次.学生相互批改作业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的体现形式.这种真实的交往与合作的活动更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五、小组合作,责任细化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约五六人,小组成员优差生搭配合理。然后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各项学习任务。由于责任细化到每个小组长,小组长再把责任细化到每个小组成员,这样减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而且学习效率却相对提高了。
从平时的历次检测成绩看,和教师亲力亲为一切包办相比,现在学生的成绩优于以前。而且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都显著提高。
【关键词】学会偷懒 事半功倍 懒老师
人们通常形容老师,都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在大多数的人眼中,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就是那种整天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把所有时间都献给工作的老师。但是我觉得当好一个会偷懒的老师,也会让自己的工作效率“事倍功半”。
一、互换“角色”,吃透教材
所谓角色互换,是指老师和学生换个板凳坐一坐。“吃透教材”这是以前对我自己的要求,现在我把这个要求提给学生。在上每个单元之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导语”,结合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学习注意事项。再整体浏览一遍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学生预习课文时,要自主解决字词,并查资料了解作者,相关的时代背景等相关信息。对一个单元的主题,作者,文章内容,甚至写作上有什么突出特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前是让老师心中有数,现在是让老师学生都做到心里有数。
二、作业“前置”,先学后教
其次是作业“前置”,“先学后教”。比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独立阅读课文,练习册上的作业,①.课文三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第一次是()说的,他想();第二次是()说的,他是想();第三次是()说的,他是想()。②.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为什么?,这样的作业,以前都是老师讲完之后学生再做,现在我把这样的作业放在预习课文时,学生自己自学教材,同学相互帮助完成。通过“作业前置”,有效的把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学或互帮互学的过程。
三、“少讲多干”,学生动手
所谓“少讲”,是指老师少讲,所谓“多干”是指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事。在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要动手用圆圈圈出生字,用横线画出本课的词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认读,识记,并自查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老师适当的抽查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字词教学。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自主读书寻找答案。如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我把这样的题出在黑板上,作者把这些想像成什么。
游侠——
村落——
茂盛的森林——
南国的少女——
远房亲戚的住宅——
两棵大树——
音乐演奏者——
街道和小巷——
测气候者和工程师——
学生为了找到答案,就会认真的反复的的读书。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文章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在课堂上,多设计学生做事,也就是“先学后教”,强调了学生的“学”,把老师的“教”放在次要的位置。学生懂了的不重复教。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同时老师也会教的不那么累。
四、及时反馈,作业互改
以前,几乎都是学生做练习,统一收起来,老师批改。或者当面一个一个批改。班上六十多人,练习册课堂字词练习本,每课作业处理下来,就是整整几节课的时间,费时窝工,而且效果不佳。因为这样发下作业改错,犯错的同学把其他同学的答案抄一遍。对于为什么犯错根本是云里雾里,下次依然犯同样的错。于是我改进作业批改形式,人人当老师,同桌之间或者优生和学困生之间交换,教师统一评讲,学生自主批改。当堂督促纠错。对于学生不能评价,情况复杂的题型教师再亲自批改。全班人人动手改,和老师一人改,要节约多少时间?
这样做的过程我收获很大。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相当于在批改别人作业时把练习再做了一遍,加深了记忆。另外,学生在给别人纠错时,对自己为什么犯错原因更清楚,改错更及时。其次,伙伴之间的相互竞争,会让他特别用心关注答案的准确度,比老师看的认真。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激励。再其次.学生相互批改作业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的体现形式.这种真实的交往与合作的活动更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五、小组合作,责任细化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约五六人,小组成员优差生搭配合理。然后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各项学习任务。由于责任细化到每个小组长,小组长再把责任细化到每个小组成员,这样减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而且学习效率却相对提高了。
从平时的历次检测成绩看,和教师亲力亲为一切包办相比,现在学生的成绩优于以前。而且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都显著提高。